專利名稱:一種珠茶炒干機的制作方法
一種珠茶炒干機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一種茶葉加工機械,尤其涉及一種珠茶炒干機。背景技術:
珠茶是“圓炒青”的一種,外形圓緊,呈顆粒狀,色澤綠潤,身骨重實,如同珍珠,香高味濃,經久耐泡,葉衣完整、黃綠明亮。其制作工序包括殺青、揉捻和干燥,其中干燥工序通常由珠茶炒干機完成。現有珠茶炒干機的結構包括爐灶、鍋體及彎軸組件和傳動箱,爐灶上具有兩只圓鍋,傳動箱設置在兩鍋的中間,每只圓鍋都有獨立的熱源裝置。彎軸組件主要包括上炒板與下炒板,它們由相應的夾具固緊在彎軸上。彎軸的一端與傳動機構相聯,彎軸的另一端由滑動軸承座支承。傳動箱內的傳動系統包括一級三角膠帶和二級園柱齒輪, 通過連桿、擺桿、下拉桿、擺臂、牙嵌式離合器等使半軸擺動輸出,最后帶動炒板工作?,F有珠茶炒干機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單機作業,費時費力效率低,不能適應流水線生產的發展需要,進料、出料均需人工操作,嚴重制約了珠茶產業的發展。
發明內容為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珠茶炒干機,該機具有自動化流水生產作業的優點。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這種珠茶炒干機的結構,包括機架、炒鍋、彎軸組件和熱源裝置,所述彎軸組件中彎軸的兩端分別安裝在機架的軸承座上,該彎軸上緊固有與炒鍋鍋體相匹配的炒板,其特征是所述炒鍋經兩側的上連接板懸掛在所述彎軸上,在機架與炒鍋之間設有驅動氣缸,所述熱源裝置緊貼式安裝在所述炒鍋的底壁上;所述炒鍋的鍋口上設有擋茶環邊,擋茶環邊上設有接料斗和溜茶口 ;在所述彎軸上設有一行程擋鐵,該行程擋鐵與一不接觸行程開關相匹配。具體實施時,所述驅動氣缸的一端與機架鉸接固定,另一端鉸接固定在一與所述炒鍋的鍋沿緊固連接的下連接板上。具體實施時,所述機架上具有兩只驅動氣缸,它們分別經下連接板對稱安裝在炒鍋兩側的鍋沿上。具體實施時,在所述接料斗的上方設有自動計量輸料裝置,自動計量輸料裝置的加料漏斗出口與該接料口相匹配。具體實施時,所述行程擋鐵可調式緊固在所述彎軸的一端,所述不接觸行程開關固定安裝在機架上。具體實施時,所述熱源裝置為電爐盤,該電爐盤為鋁盤式內鑄電熱管結構,電爐盤的邊緣設有熱電偶,電熱管的引出電線安裝在動觸頭上,與動觸頭相匹配,在機架上裝有靜觸頭。作業時,炒鍋翻轉出茶時動觸頭和靜觸頭相脫離,使熱源裝置處于斷電狀態,炒鍋復位后動觸頭和靜觸頭閉合,處于通電狀態。有益效果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從自動流水線制作珠茶的理念出發,對原珠茶炒干機進行了相應的改進,創新性之處主要在于增設驅動氣缸使炒鍋能向上翻轉90度呈直立狀,實現自動溜茶,與此同時,利用行程擋鐵和不接觸行程開關17的配合對炒板的位置進行控制,使茶葉能全部、直接落入下方的輸送帶內,該輸送帶把炒好的茶葉輸出。再者, 在炒鍋接料口上方設置帶有自動計量輸料裝置后,使現有珠茶炒干機實現了自動流水線制作珠茶的功能。
為加深對本發明的理解,下面結合附圖通過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圖1為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側視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出茶狀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機架1、驅動氣缸2、炒鍋3、擋茶環邊4、下連接板5、上連接板6、彎軸7、自動計量輸料裝置8、出茶門81,加料漏斗9、測溫探頭10、動觸頭11、靜觸頭12、熱源裝置13、 炒板14、輸送機15、行程擋鐵16、不接觸行程開關17,接料斗18,溜茶口 19。
具體實施方式參見圖1,并結合圖2。本實施例的珠茶炒干機結構由機架1、驅動氣缸2、炒鍋3 和擋茶板4構成,機架1呈前低后高狀,彎軸組件中的彎軸7兩端設置在機架1上的兩只軸承座上。炒鍋3經兩片上連接板6懸掛在彎軸7的兩側,鍋體落入機架1的鍋穴內,彎軸7 的彎部伸入炒鍋3的鍋腔內,在彎軸7的彎部上固定設置炒板14。炒鍋3的數量可視情而定,一般為2只,俗稱雙鍋珠茶炒干機。在炒鍋3的鍋口整體式設有擋茶環邊4,在擋茶環邊 4的最高處設置接料斗18,在擋茶環邊4的最低處開設溜茶口 19。在機架1與炒鍋3之間設置驅動氣缸2。最好是設置兩只對稱狀的驅動氣缸2,驅動氣缸2 —端固定在機架1上,驅動氣缸2的另一端與下連接板5相鉸接,下連接板5用緊固件固定在炒鍋3的鍋沿上。熱源裝置13可采用電爐盤,該電爐盤為鋁盤式內鑄電熱管結構,電爐盤的邊緣設有熱電偶,電熱管的引出電線安裝在動觸頭11上。與動觸頭11相匹配,在機架1上裝有靜觸頭12。作業時,炒鍋3翻轉出茶時動觸頭11和靜觸頭12相脫離,使熱源裝置13處于斷電狀態,炒鍋3復位后動觸頭11和靜觸頭12閉合,處于通電狀態。為確保炒鍋3內的茶葉能全部溜盡,而防止炒板14阻擋茶葉下落,設置了炒板14 的位置控制裝置,即行程擋鐵16和不接觸行程開關17。該行程擋鐵采用緊固件可調式緊固在彎軸7的自由端,與此相匹配,將不接觸行程開關17固定安裝在機架1相應位置上。 作業時,根據制茶工藝要求設定炒制時間,由時間繼電器控制,當炒制時間到,炒板14的不接觸行程開關17起作用,這時炒板位置到達垂直位置時,炒板14的驅動電機停轉,炒板14 處于垂直于地面位置(如不在垂直位置可調整行程擋鐵16或不接觸行程開關17的位置來解決),同時,翻炒鍋機構動作,使炒鍋3轉到垂直于地面位置,使茶葉溜下到達下面的輸送機15中,停留幾秒鐘后,炒鍋3復位,炒板14暫時不動,當加好茶葉后,炒板14開始運動, 這時新一輪炒茶開始,并開始新一輪計時。本機在自動流水線上具體應用時,可在接料斗18入口的上方設置一自動計量輸料裝置8,自動計量輸料裝置8下的加料漏斗9出口與該接料斗18的入口相匹配。按照制
4茶工藝要求,自動計量輸料裝置8能定時定量向接料斗18輸送原料茶葉,即自動計量輸料裝置8具有如下設計功能設有一計量傳感裝置稱重,當進入自動計量輸料裝置8內的原料茶葉達到一定量后,輸葉上通道即時關閉,當到達炒制時間,炒鍋3翻轉出盡茶葉并復位后,自動計量輸料裝置8的出茶門81隨即打開而向下輸出原料茶葉,原料茶葉經加料漏斗 9、接料斗18進入炒鍋3。另外,可在溜茶口 19的下方設置輸送帶,與后續工序相連接。測溫探頭10可視情設置,它設置在熱源裝置13的相應處,以檢測動態鍋溫,向控制系統提供溫度信息。本機工作過程如下由若干臺珠茶炒干機組成的流水線,通過安裝在自動計量輸料裝置8上方的輸送機構組成的茶葉分配機構,把待加工茶葉向自動計量輸料裝置8 (即料筒)按序裝料。在自動計量輸料裝置8的出茶口上裝有氣動或電動的出茶門81,茶葉按序輸入自動計量輸料裝置8,當達到設定重量后,茶葉分配機構轉向另一臺珠茶炒干機輸料。 在工作前先設定炒制時間,當開始炒制后(如圖1所示狀態),經過預先設定時間,而到達炒制時間終了。裝于彎軸7端部的不接觸行程開關17發出信號,彎軸7的驅動電機停轉,使炒板14停止運動并處于垂直于地面位置,驅動氣缸2動作使炒鍋3豎起,茶葉從炒鍋3與炒板14間的間隙溜下到達輸送機15的輸送帶面上而輸出。經過很短時間茶葉溜完,炒鍋 3復位,炒板14停在垂直位置保持不動,這時自動計量輸料裝置8下的出茶門自動打開,茶葉經加料漏斗9進入接料斗18內,而進入炒鍋3內,實現加料、加料完成炒板開始運動,進行第二輪炒茶。炒鍋3的溫度由熱電偶通過溫控儀控制,并按工藝要求設定。
權利要求
1.一種珠茶炒干機,包括機架(1)、炒鍋(3)、彎軸組件、熱源裝置(13),所述彎軸組件中彎軸(7)的兩端分別安裝在機架(1)的軸承座上,該彎軸(7)上緊固有與炒鍋C3)鍋體相匹配的炒板(14),其特征是所述炒鍋C3)經兩側的上連接板(6)懸掛在所述彎軸(7) 上,在機架(1)與炒鍋C3)之間設有驅動氣缸O),所述熱源裝置(1 緊貼式安裝在所述炒鍋(3)的底壁上;所述炒鍋(3)的鍋口上設有擋茶環邊,擋茶環邊上設有接料斗(18)和溜茶口(19);在所述彎軸(7)上設有一行程擋鐵(16),該行程擋鐵(16)與一不接觸行程開關 (17)相匹配。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珠茶炒干機,其特征是所述驅動氣缸O)的一端與機架 (1)鉸接固定,另一端鉸接固定在一與所述炒鍋(3)的鍋沿緊固連接的下連接板( 上。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珠茶炒干機,其特征是所述驅動氣缸( 具有兩只, 它們分別經下連接板( 對稱安裝在炒鍋( 兩側的鍋沿上。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珠茶炒干機,其特征是在所述接料斗(18)的上方設有自動計量輸料裝置(8),自動計量輸料裝置(8)的加料漏斗(9)的出口與所述接料斗(18)的進口相匹配。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珠茶炒干機,其特征是所述行程擋鐵(16)可調式緊固在所述彎軸(7)的一端,所述不接觸行程開關(17)固定安裝在機架(1)上。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珠茶炒干機,其特征是所述熱源裝置(13)為電爐盤,該電爐盤為鋁盤式內鑄電熱管結構,電爐盤的邊緣設有熱電偶,電熱管的引出電線安裝在動觸頭(11)上,與動觸頭(11)相匹配,在機架(1)上裝有靜觸頭(12)。
全文摘要
一種珠茶炒干機,包括機架、炒鍋、彎軸組件和熱源裝置,所述彎軸組件中彎軸的兩端分別安裝在機架的軸承座上,該彎軸上緊固有與炒鍋鍋體相匹配的炒板。所述炒鍋經兩側的上連接板懸掛在所述彎軸上,在機架與炒鍋之間設有驅動氣缸,所述熱源裝置緊貼式安裝在所述炒鍋的底壁上;所述炒鍋的鍋口上設有擋茶環邊,該擋茶環邊上設有接料斗和溜茶口;在所述彎軸上設有一行程擋鐵,該行程擋鐵與一不接觸行程開關相匹配。本發明從自動流水線制作珠茶的理念出發,對原珠茶炒干機進行了相應的改進,創新性之處主要在于增設驅動氣缸使炒鍋能向上翻轉90度呈直立狀,炒板能自動停在垂直狀態實現自動溜茶,使現有珠茶炒干機具有了自動流水線制作珠茶的功能。
文檔編號A23F3/06GK102232438SQ20111022868
公開日2011年11月9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10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10日
發明者周金亮, 程玉明, 趙祖光 申請人:程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