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聚乙烯亞胺-聚賴氨酸共聚物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高分子化合物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聚乙烯亞胺-聚賴氨酸共聚物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生物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基因治療將在人類攻克癌癥及遺傳疾病等頑癥的過程中占據重要地位,并將逐步成為一種常見的有效手段。基因治療是指將人的正常基因或有治療作用的基因通過一定方式導入人體靶細胞以糾正基因的缺陷或者發(fā)揮治療作用,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目的的生物醫(yī)學新技術。成功的基因治療依賴于有效的基因載體,常見的載體分為病毒類載體和非病毒載體。病毒類載體包括逆轉錄病毒、腺病毒(AV)、腺相關病毒(AAV)、單純皰疹病毒 (HSV)、痘苗病毒(VV)等。但是病毒類載體在臨床應用中存在著很大的安全隱患。非病毒載體多為高分子陽離子聚合物,因其具有安全、有效、無免疫原性等優(yōu)點,已成為病毒類載體最有希望的替代者。聚乙烯亞胺(PEI)由于其具有獨特的“質子海綿效應”,能夠實現高效的基因傳遞而倍受關注。PEI的優(yōu)點在于電荷密度集中,對基因物質有較強的復合能力,在低質量(m/m)比即能獲得最佳轉染效率。人工合成的聚氨基酸(酯)具有與天然多肽相似的性質,能在生物體內被酶所降解,具有很好的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是組織工程和藥物釋放體系載體材料中理想的醫(yī)用材料之一。近期研究者使用2-羥基吡啶為催化劑,通過胺解反應成功將支化的PEI分子接枝到線型的聚天冬氨酸骨架上,制備了線型聚天冬氨酸接枝聚乙烯亞胺共聚物,實驗證明該陽離子共聚物是一種高效低毒并可降解的體外基因轉染載體。然而,相對于分子量為25000的PEI均聚物,該載體轉染率卻較低。因此,發(fā)明人考慮了一種新型的基因載體。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轉染率高的聚乙烯亞胺-聚賴氨酸共聚物及其制備方法。有鑒于此,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具有式(I )結構的聚乙烯亞胺-聚賴氨酸共聚物,
權利要求
1.一種具有式(I)結構的聚乙烯亞胺-聚賴氨酸共聚物,
2.一種具有式(I )結構的聚乙烯亞胺-聚賴氨酸共聚物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將聚乙烯亞胺與£ -芐氧羰基-L-賴氨酸N-羧酸酐在第一有機溶劑中進行聚合反應,得到聚乙烯亞胺聚£ -芐氧羰基-L-賴氨酸共聚物; 將鹵化氫溶液、第二有機溶劑與所述聚乙烯亞胺聚e -芐氧羰基-L-賴氨酸共聚物混合,反應后得到具有式(I )結構的聚乙烯亞胺-聚賴氨酸共聚物;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有機溶劑為氯仿、二氯甲烷或N’ N’ - 二甲基甲酰胺。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e-芐氧羰基-L-賴氨酸N-羧酸酐與所述第一有機溶劑的比例為Ig :(l(TlOO)mL。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烯亞胺與所述第一有機溶劑的比例為Ig :(I(TlOO) mL。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烯亞胺與所述e-芐氧羰基-L-賴氨酸N-羧酸酐的質量比為I :9、1。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有機溶劑為三氟乙酸或二氯乙酸。
8.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反應的時間為12 24h,所述聚合反應的溫度為(T50°C。
9.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鹵化氫溶液為鹵化氫的醋酸溶液。
10.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得到聚乙烯亞胺-聚賴氨酸共聚物的步驟中所述反應的時間為2 10h。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具有式(Ⅰ)結構的聚乙烯亞胺-聚賴氨酸共聚物,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聚乙烯亞胺-聚賴氨酸共聚物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聚乙烯亞胺與ε-芐氧羰基-L-賴氨酸N-羧酸酐在第一有機溶劑中進行聚合反應,得到聚乙烯亞胺聚ε-芐氧羰基-L-賴氨酸共聚物;將鹵化氫溶液、第二有機溶劑與所述聚乙烯亞胺聚ε-芐氧羰基-L-賴氨酸共聚物混合,反應后得到具有式(Ⅰ)結構的聚乙烯亞胺-聚賴氨酸共聚物。本發(fā)明提供的聚乙烯亞胺-聚賴氨酸共聚物是一種新型的聚陽離子基因載體,集成了聚乙烯亞胺和聚氨基酸的性質,具有較高的轉染率;
文檔編號C12N15/87GK102775602SQ20121029073
公開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15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8月15日
發(fā)明者林琳, 焦自學, 田華雨, 郭兆培, 陳學思, 陳杰 申請人: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