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綠茶為原料制備茶褐素的方法
【專利摘要】以綠茶為原料制備茶褐素的方法。以一定質量的綠茶為原料,將含有0.2-8.0%食用醋酸的水噴施于綠茶茶葉表面,噴水量為茶葉質量的5.0~40.0%,再將此噴水處理的綠茶物料置于雙螺桿擠壓膨化機中,控制其入口到出口四個擠壓段溫度分別為(20-35)℃、(50-70)℃、(80-120)℃和(120-180)℃及螺桿旋轉速度為50-200r/min,進行膨化處理。膨化處理后的茶葉,加入其質量3-100倍的水,于40-98℃提取0.5-12小時,然后用紗布過濾,得濾液。將濾液經截留孔徑為0.25-10um的微濾膜過濾,得微濾液,微濾液再經截留分子量為1000-20000Da的超濾膜過濾,得超濾液。超濾濾液經過納濾反滲透膜或旋轉蒸發濃縮,得濃縮液,濃縮液經過噴霧干燥或真空冷凍干燥得到茶褐素。
【專利說明】以綠茶為原料制備茶褐素的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茶葉深加工和生物化工領域,特別涉及到一種采用雙螺桿擠壓膨化處理結合膜分離技術制備茶褐素的方法。
【背景技術】
[0002]茶褐素是以茶葉多酚為主的化合物在熱力和非熱作用下經深度氧化聚合產生的一類分子量不均一、水溶性的復雜天然高聚物,是普洱茶、安化黑茶、六堡茶等黑茶的特征性功能生化成分。黑茶對人體健康保健功效與茶褐素有顯著相關性,如能有效降低血脂、血壓,在心腦血管疾病方面具有顯著預防作用,可作為食品和保健品的功能原料。目前茶褐素的制備技術較少。
[0003]我國是綠茶種植、加工和貿易大國。夏秋綠茶的茶多酚含量明顯高于其他時節采制的綠茶,因茶多酚味苦澀,其作為傳統綠茶的加工原料一直得不到市場青睞,這也造成我國夏秋茶鮮葉采摘率低,尤其在綠茶產區,茶鮮葉生物資源利用率不高,但前期茶園施肥和植保措施投入量大,造成極大浪費。如能以夏秋綠茶為原料,拓展綠茶的深加工利用途徑,這對于茶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發明內容】
[0004]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采用物理處理技術即雙螺桿擠壓膨化處理并結合多級膜分離技術,以各等級綠茶為原料,進行熱力氧化反應轉化和提取分離制備茶褐素,其具體步驟如下:
(O以一定質量的綠茶為原料,將含有質量百分比濃度為0.2-8.0%食用醋酸的水噴施于綠茶表面,噴水量為茶葉質量的5.0?40.0%,再將此噴水處理的綠茶物料置于雙螺桿擠壓膨化機中,控制膨化機入口到出口四個擠壓段溫度分別為(20-35) (50-70) °C、(80-120) 1:和(120-180) V ;螺桿旋轉速度50_200r/min,進行雙螺桿擠壓膨化處理。
[0005](2)將上述雙螺桿擠壓膨化處理的茶葉,加入其質量3-100倍的水,于40_98°C提取0.5-12小時,然后用紗布或濾網過濾,得濾液。
[0006](3)所述步驟(2)中的濾液先經截留孔徑為0.25-10um的微濾膜過濾,微濾濾液再經截留分子量為1000-20000Da的超濾膜過濾,得超濾濾液。
[0007](4)所述步驟(3)中的超濾濾液經過納濾反滲透膜濃縮或旋轉蒸發濃縮,得濃縮液。
[0008](5)所述步驟(4)中濃縮液經過噴霧干燥或真空冷凍干燥得到茶褐素。
[0009]所述綠茶為各等級的綠茶,尤其是夏季6-8月份或秋季9-11月份采摘的茶鮮葉加工的綠茶。
[0010]本發明的創新性及實用效果在于:采用雙螺桿擠壓膨化技術處理綠茶,通過在處理過程中的程序性溫度控制,使綠茶中的茶多酚發生熱力和非熱力氧化聚合反應,轉化為茶褐素。同時,雙螺桿擠壓膨化處理能使茶葉組織和細胞結構有效破碎,從而提高后續提取過程中茶褐素的釋放率(得率),結合多級膜過濾分離技術,整個制備過程不使用任何有機化學提取試劑,因此產品無有機溶劑殘留,制備工藝過程綠色環保。
【具體實施方式】
[0011]實施例1:
以800克五月份采制的炒青綠茶為原料,將含有0.4%食用醋酸的水噴施于綠茶茶葉表面,噴水量為茶葉質量的36.0%,再將此噴水處理的綠茶物料置于雙螺桿擠壓膨化機中,控制其入口到出口四個擠壓段溫度分別為23°C、55°C、85°C和125 °C,螺桿旋轉速度60r/min,進行膨化處理。在此膨化處理后的茶葉中,加入其質量8倍的水,于45°C提取0.5小時,然后用紗布過濾,得濾液。將濾液經截留孔徑為0.30um的微濾膜過濾,得微濾液,微濾液再經截留分子量為IOOODa的超濾膜過濾,得超濾液。超濾濾液經過納濾反滲透膜濃縮,得濃縮液,濃縮液經過真空冷凍干燥得到茶褐素76克。
[0012]實施例2:
以5000克七月份采制的曬青綠茶為原料,將含有4.0%食用醋酸的水噴施于綠茶茶葉表面,噴水量為茶葉質量的15.0%,再將此噴水處理的綠茶物料置于雙螺桿擠壓膨化機中,控制其入口到出口四個擠壓段溫度分別為28°C、60°C、100°C和155°C,螺桿旋轉速度IOOr/min,進行膨化處理。在此膨化處理后的茶葉中,加入其質量30倍的水,于78°C提取3.5小時,然后用濾網過濾,得濾液。將濾液經截留孔徑為2.5um的微濾膜過濾,得微濾液,微濾液再經截留分子量為7000Da的超濾膜過濾,得超濾液。超濾濾液經過旋轉蒸發濃縮,得濃縮液,濃縮液經過噴霧干燥得到茶褐素650克。
[0013]實施例3:
以2000克九月份采制的烘青綠茶為原料,將含有7.4%食用醋酸的水噴施于綠茶茶葉表面,噴水量為茶葉質量的5.0%,再將此噴水處理的綠茶物料置于雙螺桿擠壓膨化機中,控制其入口到出口四個擠壓段溫度分別為32°C、70°C、115°C和175°C,螺桿旋轉速度180r/min,進行膨化處理。在此膨化處理后的茶葉中,加入其質量70倍的水,于95°C提取10.5小時,然后用紗布過濾,得濾液。將此濾液經截留孔徑為7.5um的微濾膜過濾,得微濾液,微濾液再經截留分子量為15000Da的超濾膜過濾,得超濾液。超濾濾液經過納濾反滲透膜濃縮,得濃縮液,濃縮液經過真空冷凍干燥得到茶褐素290克。
【權利要求】
1.以一定質量的綠茶為原料,將含有質量百分比濃度為0.2-8.0%食用醋酸的水噴施于綠茶表面,噴水量為茶葉質量的5.0?40.0%,再將此噴水處理的綠茶物料置于雙螺桿擠壓膨化機中,控制膨化機入口到出口四個擠壓段溫度分別為(20-35) (50-70) °C、(80-120) 1:和(120-180) V ;螺桿旋轉速度50_200r/min,進行雙螺桿擠壓膨化處理。
2.所述權利要求(I)中的雙螺桿擠壓膨化處理的茶葉,加入其質量3-100倍的水,于40-98°C提取0.5-12小時,然后用紗布或濾網過濾,得濾液。
3.所述權利要求(2)中的濾液先經截留孔徑為0.25-10um的微濾膜過濾,微濾濾液再經截留分子量為1000-20000Da的超濾膜,得超濾濾液。
4.所述權利要求(3)中的超濾濾液經過納濾反滲透濃縮或旋轉蒸發濃縮,得濃縮液。
5.所述權利要求(4)中濃縮液經過噴霧干燥或冷凍干燥得到茶褐素。
【文檔編號】A23F3/18GK103444942SQ201210325200
【公開日】2013年12月18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5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5日
【發明者】陳小強, 黃芳芳 申請人:陳小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