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綠茶的造型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茶葉加工
技術領域:
,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綠茶加工方法。
背景技術:
:我國傳統綠茶加工工藝是鮮葉攤青—殺青—揉搶—干燥,用一芽二、三葉加工出來的普通綠茶,普遍存在干茶暗綠、湯色黃綠、香氣低淡、茶葉苦澀味重、碎斷、片末茶多,品質平淡,是造成普通綠茶經濟效益低下的主要原因。經長期研究后發現,普通綠茶在加工過程中,茶葉的色澤、香氣、滋味、葉底的變化,在加工前期的殺青、揉掄工序受到的影響較小,受影響最大的是干燥工序。傳統的普通綠茶在揉捻后即進入干燥工序中,炒青綠茶是在滾筒炒干機中進行,毛尖筒溫高達120度-130度,揉捻葉投入滾筒中長時間(30分鐘以上)滾炒,產生高溫、高濕,造成透氣不良、內濕外干,茶葉因悶熱作用造成色澤逐漸由綠色變成黃綠色、茶葉的香氣部分散失,滋味鮮度差、苦澀味重,是造成普通綠茶色黃、香低、滋味苦澀,斷碎和片末茶多的主要因素。普通綠茶碎末茶在10%以上,沖泡四次后滋p未低淡,水浸出物只有40%左右。
發明內容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使茶葉呈顆粒珠狀,茶葉色、香、味、型得到提高的綠茶的造型方法。本發明的一種綠茶的造型方法,其中對揉捻葉進行脫水,減水率10-20%;采用低溫60-8(TC,在兩小時1-2內完成造型。上述的綠茶的造型方法,其中揉搶葉進行脫水的方法為對揉搶葉進行脫水,溫度100-13(TC,轉速30-50轉/min,減水率10-20%。上述的綠茶的造型方法,其中原料為一芽二、三葉的成熟.芽葉,長5-10cm。短則不能巻曲,長則老了影響口感。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的相比,由以上方案可知,揉捻葉脫水后,使得茶葉內外水均勻,色澤一致,增加了韌性,使得在造型工序中保證了茶葉的完整性,同時使茶葉在造型工序中處于松軟和透氣的狀態下,大大減少片末茶;采用低溫60-80。C,在l-2小時內完成造型工序,達到型、色均佳的良好效果。經常規干燥后得到的茶葉呈顆粒珠狀,色澤綠潤,栗香提高,滋味濃醇不苦澀,茶葉的色香味形都得到提高,產生了獨特的品質風格,大大提高了茶葉品質。據測定,本方法比普通綠茶加工中產生片末茶減少10%左右。原料為一芽二、三葉的成熟芽葉,長5-10cm。短則不能巻曲,長則老了影響口感。以下通過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一種綠茶的造型方法,原料選用一芽二、三葉的成熟芽葉,長5cm。常規鮮葉攤青、殺青、揉搶后,對揉捻葉用脫7jc機進行脫水,機溫10(TC,轉速50轉/min,減水率10°/。。然后釆用^f氐溫60-70。C,1小時完成造型。實施例2:一種綠茶的造型方法,原料選用一芽二、三葉的成熟芽葉,長8cm。常規鮮葉攤青、殺青、揉搶后,對揉搶葉用脫水機進行脫水,機溫120。C,轉速40轉/min,減水率15%。然后采用低溫60-70。C,1.5小時完成造型。葉表面茶汁濃縮后增強了茶葉韌性,保證了造形中的完整性;采用低溫,在兩小時內完成造型工序,達到形、色均佳的良好效果。實施例3:一種綠茶的造型方法,原料選用一芽二、三葉的成熟芽葉,長10cm。常規鮮葉攤青、殺青、揉掄后,對揉掄葉用脫水機進行脫水,機溫130。C,轉速30轉/min,減水率20%,然后采用低溫70-80。C,2小時完成造型。葉表面茶汁濃縮后增強了茶葉韌性,保證了造形中的完整性;采用低溫,在兩小時內完成造型工序,達到形、色均佳的良好效果。得到的最終產品外型顆粒珠狀,色澤綠潤光潔帶毫,栗香濃郁,滋味醇厚回甘,湯色清澈綠亮,葉底鮮活成朵,展現出與眾不同的優良品質。茶葉感官品質的審評對比情況列入下表:<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4</column></row><table>注原料標準同為一芽二、三葉。生產時間為春茶期的同一天從以上對比得出以下結論本方法生產的綠茶,雖然和普通綠茶所用的一芽二、三葉原料相同,但茶葉達到了國家級名優綠茶水平。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發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未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內容,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筒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發明技術方案的范圍內。'權利要求1、一種綠茶的造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對揉捻葉進行脫水,減水率10-20%;采用低溫60-80℃,在兩小時1-2內完成造型。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綠茶的造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揉掄葉進行脫水的方法為對4栗4念葉進行脫水,溫度100-130。C,轉速30-50轉/min,減水率10-20%。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綠茶的造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料為一芽二、三葉的成熟芽葉,長5-10cm。全文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綠茶的造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對揉捻葉進行脫水,減水率10-20%;采用低溫60-80℃,在兩小時1-2內完成造型。揉捻葉進行脫水的方法為對揉捻葉進行脫水,溫度100-130℃,轉速30-50轉/min,減水率10-20%。原料為一芽二、三葉的成熟芽葉,長5-10cm。本方法使茶葉呈顆粒珠狀,茶葉色、香、味、型得到提高。文檔編號A23F3/06GK101427715SQ20081006904公開日2009年5月13日申請日期2008年12月17日優先權日2008年12月17日發明者牟春林申請人:貴州鳳岡春秋茶葉科研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