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杏仁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方便食品的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杏仁粥。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有售的方便粥類食品種類很多,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八寶粥,它是以米類和豆類食品為主,經加工制成的即食粥。可以方便攜帶,即食,同時又具有各種營養成份。人們經常食用的還有一些加入桂圓、棗、枸杞等具有滋補功效的成份制成的營養滋補粥,但這些粥類當中均沒有含杏仁的粥。杏仁,目前已經開始被人們認識到它的特殊功效,并且開始開發各種杏仁產品。杏仁首先是具有鎮咳、平喘作用。杏仁中含有苦杏仁苷,苦杏仁苷在體內能被腸道微生物酶或苦杏仁本身所含的苦杏仁酶水解,產生微量的氫氰酸與苯甲醛,對呼吸中樞有抑制作用,達 到鎮咳、平喘作用。其次,因杏仁味苦下氣,且富含脂肪油。脂肪油能提高腸內容物對黏膜的潤滑作用,故杏仁有潤腸通便,助消化的功效。杏仁,還具有抗炎、鎮痛的作用。苦杏仁苷分解產生的苯甲醛靜安息香縮合酶作用生成安息香。安息香具有鎮痛作用,因此國內有人用苦杏仁治療晚期肝癌可解除病人的痛苦,有的甚至不需服用止痛藥。近年來通過研究人員的研究發現杏仁還具抗腫瘤、降血糖、降血脂及美容的作用。因此經常食用杏仁,是有益于人們的身體健康的。因此,杏仁類新產品的出現,也是備受人們關注的。但目前國內市上的杏仁類相關產品還是很少見的,因此大量開發研制杏仁類新食品,也成為食品領域技術人員在不斷開發的新項目。
發明內容
本發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了一種杏仁粥。目的是為了提供一種可以具保健、預防功效,并且口感佳、方便食用的杏仁粥。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杏仁粥,它是按重量份數比由下述原料配制而成杏仁10-35份;小米25-55份;蕓豆20-35份;輔料1-30份。所述的輔料為鹽、糯米、薏米、黑豆、綠豆、赤小豆中的至少一種。所述的杏仁為野生綠色杏仁。所述的杏仁粥,它是按重量份數比由下述原料配制而成杏仁35份;小米44份;蕓豆20份;鹽1份。所述的杏仁粥,它是按重量份數比由下述原料配制而成杏仁15份;小米34份;蕓豆30份;鹽1份;綠豆15份;糯米5份。所述的杏仁粥,它是按重量份數比由下述原料配制而成杏仁10份;小米25份;蕓豆35份;鹽1份;糯米10份;薏米10份;黑豆9。所述的杏仁粥,它是按重量份數比由下述原料配制而成杏仁20份;小米55份;蕓豆22份;鹽1份;赤小豆2份。杏仁粥的制備方法是
步驟I:按權利要求I所述的重量份數比取各種原料,先將杏仁加水浸泡、脫皮后,淋去水份,放入磨漿機內磨碎,之后加入2-6倍量的水加溫至沸騰,再通過上揚機攪拌器進行上揚攪拌,使杏仁脫苦,攪拌時間為5-15分鐘;
步驟2 :當水溫降70度至90度時,加入小米和輔料,煮沸;
步驟3 :加入切碎的蕓豆,再次加壓加溫至沸騰,沸騰時間為5-25分鐘;
步驟4 :滅菌后分罐分裝,即制備成杏仁粥成品。 菜豆,又稱蕓豆,稱二季豆或四季豆。蕓豆具有豐富的營養成份,包括含蛋白質、月旨肪、碳水化合物鈣及豐富的B族維生素,鮮豆還含豐富的維生素C。其所含營養成分分析,其中含有的蛋白質、鈣、鐵及B族維生素均高于雞肉的含量。蕓豆是營養豐富的食品,不過其籽粒中含有一種毒蛋白,必須在高溫下才能被破壞,所以食用蕓豆必須煮熟煮透才可以食用,更好地發揮其營養效益。蕓豆還是一種難得的高鉀、高鎂、低鈉食品,這個特點在營養治療上大有用武之地。蕓豆尤其適合心臟病、動脈硬化,高血脂、低血鉀癥和忌鹽患者食用。據現代醫學分析認為,蕓豆還含有皂苷、尿毒酶和多種球蛋白等獨特成分,具有提高人體血身的免疫能力,增強抗病能力,激活淋巴T細胞,促進脫氧核糖核酸的合成等功能,對腫瘤細胞的發展有抑制作用,因此也受到了醫學界的重視。優點和有益效果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由于本發明的原料杏仁是選取野生的綠色食品杏仁,富含硒、鐵、鈣等多種維生素,經常食用可以提高人體的代謝功能和免疫力,具有保健和預防疾病的功效及較高的營養價值。又由于添加了蕓豆為原料,因此可以更好地發揮蕓豆的食用和保健的功效。并且因其不添加任何防腐劑及食用香精和色素,因此口味獨特純正香濃,兼具杏仁、蕓豆的清香和豆米的香味,適于各類人群食用。經常食用有益于人體健康,可以做為日常生活中必備的保健常用方便營養菜粥類食品。因其制作成本低,制作簡單,無添加劑,無毒副作用,食用方便的特點,因此市場價格低廉,極具市場應用前景,可以為企業帶來較大的經濟效益。下面結合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加以詳細的描述。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I :
本發明是一種杏仁粥,它是按重量份數比由下述原料配制而成
杏仁35份;小米44份;蕓豆20份;鹽1份。本發明杏仁粥的制備方法是
步驟I :按上述的重量份數比取野生的綠色杏仁35公斤,先將杏仁加水浸泡、脫皮后,淋去水份,放入磨漿機內磨碎,之后加入200公斤水加溫至沸騰,再通過上揚機攪拌器將煮沸的杏仁和水的混合物進行上揚攪拌5分鐘,使杏仁脫苦;
步驟2 :當水溫降70度時,加入小米44公斤、鹽I公斤,煮沸;
步驟3 :取蕓豆20公斤摘洗干凈,切成碎末后,加入,再次加壓加溫至沸騰,沸騰時間為5分鐘;步驟3 :滅菌后分罐分裝,即制備成杏仁粥成品。本發明所述的杏仁粥還可以制備成用一次性塑料餐盒或餐瓶等容器分裝制成成品,同樣易于攜帶。實施例2
本發明是一種杏仁粥,它是按重量份數比由下述原料配制而成
杏仁15份;小米34份;蕓豆30份;鹽1份;綠豆15份;糯米5份。本發明杏仁粥的制備方法是
步驟I :按上述的重量份數比取野生的綠色杏仁15公斤,先將杏仁加水浸泡、脫皮后,淋去水份,放入磨漿機內磨碎,之后加入300公斤水加溫至沸騰,再通過上揚機攪拌器將煮沸的杏仁和水的混合物進行上揚攪拌10分鐘,使杏仁脫苦;
步驟2 :當水溫降80度時,加入小米34公斤、鹽I公斤、綠豆15公斤、糯米5公斤,煮
沸;
步驟3 :取蕓豆30公斤摘洗干凈,切成碎末后,加入,再次加壓加溫至沸騰,沸騰時間為10分鐘;
步驟3 :滅菌后分罐分裝,即制備成杏仁粥成品。實施例3
本發明是一種杏仁粥,它是按重量份數比由下述原料配制而成
杏仁10份;小米25份;蕓豆35份;鹽1份;糯米10份;薏米10份;黑豆9。本發明杏仁粥的制備方法是
步驟I:按上述的重量份數比取野生的綠色杏仁10公斤,先將杏仁加水浸泡、脫皮后,淋去水份,放入磨漿機內磨碎,之后加入450公斤水加溫至沸騰,再通過上揚機攪拌器將煮沸的杏仁和水的混合物進行上揚攪拌12分鐘,使杏仁脫苦;
步驟2 :當水溫降85度時,加入小米25公斤、鹽I公斤、糯米10公斤、薏米10公斤、黑豆9公斤,煮沸;
步驟3 :取蕓豆35公斤摘洗干凈,切成碎末后,加入,再次加壓加溫至沸騰,沸騰時間為15分鐘;
步驟3 :滅菌后分罐分裝,即制備成杏仁粥成品。實施例4
本發明是一種杏仁粥,它是按重量份數比由下述原料配制而成
杏仁20份;小米55份;蕓豆22份;鹽1份;赤小豆2份。本發明杏仁粥的制備方法是
步驟I :按上述的重量份數比取野生的綠色杏仁20公斤,先將杏仁加水浸泡、脫皮后,淋去水份,放入磨漿機內磨碎,之后加入600公斤水加溫至沸騰,再通過上揚機攪拌器將煮沸的杏仁和水的混合物進行上揚攪拌15分鐘,使杏仁脫苦;
步驟2 :當水溫降90度時,加入小米55公斤、鹽I公斤、赤小豆2公斤,煮沸;
步驟3 :取蕓豆22公斤摘洗干凈,切成碎末后,加入,再次加壓加溫至沸騰,沸騰時間為25分鐘;
步驟3 :滅菌后分罐分裝,即制備成杏仁粥成品。
權利要求
1.杏仁粥,其特征是它是按重量份數比由下述原料配制而成杏仁10-35份;小米25-55份;蕓豆:20_35份;輔料:1_30份。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杏仁粥,其特征是所述的輔料為鹽、糯米、薏米、黑豆、綠豆、 赤小豆中的至少一種。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杏仁粥,其特征是所述的杏仁為野生綠色杏仁。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杏仁粥,其特征是它是按重量份數比由下述原料配制而成 杏仁35份;小米44份;蕓豆20份;鹽1份。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杏仁粥,其特征是它是按重量份數比由下述原料配制而成 杏仁15份;小米34份;蕓豆30份;鹽1份;綠豆15份;糯米5份。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杏仁粥,其特征是它是按重量份數比由下述原料配制而成 杏仁10份;小米25份;蕓豆35份;鹽1份;糯米10份;薏米10份;黑豆9。
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杏仁粥,其特征是它是按重量份數比由下述原料配制而成 杏仁20份;小米55份;蕓豆22份;鹽1份;赤小豆2份。
8.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杏仁粥的制備方法是,其特征是步驟I :按權利要求I所述的重量份數比取各種原料,先將杏仁加水浸泡、脫皮后,淋去水份,放入磨漿機內磨碎,之后加入2-6倍量的水加溫至沸騰,再通過上揚機攪拌器進行上揚攪拌,使杏仁脫苦,攪拌時間為5-15分鐘;步驟2 :當水溫降70度至90度時,加入小米和輔料,煮沸;步驟3 :加入切碎的蕓豆,再次加壓加溫至沸騰,沸騰時間為5-25分鐘;步驟4 :滅菌后分罐分裝,即制備成杏仁粥成品。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方便食品的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杏仁粥。它是按重量份數比由下述原料配制而成杏仁10-35份;小米25-55份;蕓豆20-35份;輔料1-30份。由于本發明的原料杏仁是選取野生的綠色食品杏仁,富含硒、鐵、鈣等多種維生素,經常食用可以提高人體的代謝功能和免疫力,具有保健和預防疾病的功效及較高的營養價值。又由于添加了蕓豆為原料,因此可以更好地發揮蕓豆的食用和保健功效。并且因其不添加任何防腐劑及食用香精和色素,因此口味獨特純正香濃,兼具杏仁、蕓豆的清香和豆米的香味,適于各類人群食用。具有制作成本低,制作簡單,無添加劑,無毒副作用,食用方便的特點,市場價格低廉,應用前景廣闊,可以為企業帶來較大的經濟效益。
文檔編號A23L1/168GK102919728SQ201210462910
公開日2013年2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16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16日
發明者王海云, 楊洪宇 申請人:楊洪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