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防治害蟲的新型農藥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防治害蟲的新型農藥,其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二硝基苯3.3-5.6份,松節油1-3份,增效劑3-5份,礦物油10-15份,酵乳素1.5-3份,大葉藻素2-5份,水12-15份,表面活性劑8-12份。本發明坡柳分布廣,植物資源豐富,因而成本低,應用前景廣闊;經相關試驗證明,本發明可以對儲糧害蟲玉米象有熏蒸,毒殺和種群抑制的作用,且毒性較小,是一種比較安全、環保的植物藥物;本發明可以使坡柳這一惡性雜草具有更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本發明對儲糧害蟲玉米象的熏蒸,毒殺和種群抑制作用效果良好。
【專利說明】一種防治害蟲的新型農藥
[0001]
【技術領域】
[0002]本發明涉及一種新型農藥,尤其是涉及一種防治害蟲的新型農藥,屬于化學產品領域。
【背景技術】
[0003]隨著人們對環境及農副產品的質量要求日益提高,化學農藥的弊端逐漸暴露,化學農藥長期大量地使用導致的環境污染,害蟲抗藥性及對人畜不安全等一系列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一方面由于磷化氫等藥劑的長期單一使用使玉米象等儲糧害蟲對這些藥劑產生了嚴重的抗藥性;另一方面,一些儲糧藥劑因破壞臭氧層、殘留以及致癌等問題而被禁用,如澳甲:皖、甲基毒死蟬等。這就要求我們尋找非化學防治技術,利用植物等自然資源提取的殺蟲活性物質,它本身應具有毒殺、驅避、拒食和生長發育抑制的特點,這樣不但可以減少害蟲的抗藥性,同時可以降低谷物中的農藥殘留。
【發明內容】
[0004]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防治害蟲的新型農藥,成本低、無殘留,對人畜安全,不污染環境,安全環保。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防治害蟲的新型農藥,其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二硝基苯3.3-5.6份,松節油1-3份,增效劑3-5份,礦物油10-15份,酵乳素1.5-3份,大葉藻素2-5份,水12-15份,表面活性劑8_12份。
[0005]優化的,上述防治害蟲·的新型農藥,其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二硝基苯3.3份,松節油1份,增效劑3份,礦物油10份,酵乳素1.5份,大葉藻素2份,水12份,表面活性劑8份。
[0006]優化的,上述防治害蟲的新型農藥,其增效劑為松油醇。
[0007]優化的,上述防治害蟲的新型農藥,其表面活性劑為油菜素內酯。
本發明坡柳分布廣,植物資源豐富,因而成本低,應用前景廣闊;經相關試驗證明,本發明可以對儲糧害蟲玉米象有熏蒸,毒殺和種群抑制的作用,且毒性較小,是一種比較安全、環保的植物藥物;本發明可以使坡柳這一惡性雜草具有更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本發明對儲糧害蟲玉米象的熏蒸,毒殺和種群抑制作用效果良好。
【具體實施方式】
[0008]下面結合其實施例對發明進一步詳細說明。
[0009]實施例1
本發明為一種防治害蟲的新型農藥,其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二硝基苯3.3份,松節油1份,增效劑即松油醇3份,礦物油10份,酵乳素1.5份,大葉藻素2份,水12份,表面活性劑即油菜素內酯8份。
[0010]實施例2
本發明為一種防治害蟲的新型農藥,其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二硝基苯5.6份,松節油3份,增效劑即松油醇5份,礦物油15份,酵乳素3份,大葉藻素5份,水15份,表面活性劑即油菜素內酯12份。
[0011]實施例3
本發明為一種防治害蟲的新型農藥,其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二硝基苯4.3份,松節油2份,增效劑即松油醇4份,礦物油13份,酵乳素2.3份,大葉藻素3.5份,水14份,表面活性劑即油菜素內酯10份。本發明坡柳分布廣,植物資源豐富,因而成本低,應用前景廣闊;經相關試驗證明,本發明可以對儲糧害蟲玉米象有熏蒸,毒殺和種群抑制的作用,且毒性較小,是一種比較安全、環保的植物藥物;本發明可以使坡柳這一惡性雜草具有更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本發明對儲糧害蟲玉米象的熏蒸,毒殺和種群抑制作用效果良好。
當然,上述說明并非是對本發明的限制,本發明也并不限于上述舉例,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發明的實質范圍內,作出的變化、改型、添加或替換,都應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防治害蟲的新型農藥,其特征在于: 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二硝基苯3.3-5.6份,松節油1-3份,增效劑3-5份,礦物油10-15份,酵乳素1.5-3份,大葉藻素2-5份,水12-15份,表面活性劑8_12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害蟲的新型農藥,其特征在于: 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二硝基苯3.3份,松節油I份,增效劑3份,礦物油10份,酵乳素1.5份,大葉藻素2份,水12份,表面活性劑8份。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防治害蟲的新型農藥,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效劑為松油醇。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防治害蟲的新型農藥,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活性劑為油菜素內酯。
【文檔編號】A23B9/26GK103843885SQ201210511040
【公開日】2014年6月11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4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4日
【發明者】荊曉麗 申請人:青島艾華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