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小米谷物棒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食品加工制造領域,尤其是一種小米谷物棒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谷類食物一直是人類膳食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人類主要的能量、蛋白質、B族維生素與礦物質來源。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節奏的加快,近年來以全谷物為基礎的飲食日益增長,由于他們含有對健康有益的因子,像膳食纖維、抗氧化物、維生素等。小米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酸和維生素等成分的,同時亦是醫食同源的重要保健食品,具有健脾和胃、補益虛損、和中益腎、除熱和解毒之功效。小米中蛋白質含有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尤其色氨酸和蛋氨酸(甲硫氨酸)含量突出。但是小米中賴氨酸的含量低,為第一限制氨基酸,然而大豆富含賴氨酸。通過檢索,發現如下幾篇與本發明申請相關的專利公開文獻1、一種低能量的谷物棒(CN201010552922. 5),提供了一種低能量的谷物棒,該谷物棒是由下述重量份的組分混和加工而成,糖醇1% _5%,葡萄糖10% -15%,果糖6% -10%,膳食纖維14.8% -50%,棕櫚油10% -40%,風味物質25% _35%,防腐劑
0.03% -1%,營養強化劑2. 3-3%。其中,膳食纖維為聚葡萄糖,風味物質為花生,芝麻,葵花籽等,營養強化劑為維生素,礦物質,氨基酸,防腐劑選自山梨酸鉀,苯甲酸,苯甲酸鈉。本發明能量低,富含膳食纖維,營養更加均衡,適合肥胖人群和老年人食用。2、一種低能量的谷物棒(CN102461779A),提供了一種低能量的谷物棒,該谷物棒是有下述重量份的組分混和加工而成,糖醇1% _5%,葡萄糖10% -15%,果糖6% -10%,膳食纖維14.8% -50%,棕櫚油10% -40%,風味物質25% _35%,防腐劑0. 03% -1%,營養強化劑2. 3-3%。其中,膳食纖維為聚葡萄糖,風味物質為花生,芝麻,葵花籽等,營養強化劑為維生素,礦物質,氨基酸,防腐劑選自山梨酸鉀,苯甲酸,苯甲酸鈉。本發明能量低,富含膳食纖維,營養更加均衡,適合肥胖人群和老年人食用。3、一種代餐谷物棒及其制備方法(CN102783610A),提供了一種代餐谷物棒及其制備方法,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青稞15 35份;水溶性膳食纖維2 10份;大豆分離蛋白粉2 I份;濃縮乳清蛋白粉2飛份;青稞粉廣4份。本發明能有效的增加飽腹感,營養均衡,香甜可口,便于攜帶,工藝簡單可行,適于大生產。通過對比,本發明申請與上述專利公開文獻存在本質不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既有谷物的濃香、醇厚,又兼具大粒輔料的柔韌口感,具有健康、方便和時尚的特點的小米谷物棒及其制備方法,以滿足消費人群的需求。本發明實現目的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小米谷物棒,其組成成分及重量份如下
面粉50 60份;
小米粉40-50份;
大豆IO 20份;
芝麻10-20份;
糖20 3 5份;
蛋液10-15份;
食用油脂35 45份;
復合膨松劑I 1.5份;
果脯10-15份;
鹽0.2~1份。而且,所選面粉為面筋含量大于28%的高筋粉。而且,所述小米粉是精選小米經打粉過80目篩后的小米粉;所述糖為白砂糖。而且,所述芝麻為白芝麻。而且,所選用的蛋液為`鮮蛋經打發后方可使用。而且,所述食用油脂為動物油脂。而且,所述動物油脂為黃油、豬油中的一種或兩種。而且,所述復合膨松劑為泡打粉。而且,所述果脯選用葡糖干、杏干中的一種或兩種。如上所述的小米谷物棒的制備方法,步驟如下⑴大豆處理將大豆浸泡4_6h,然后將泡好的大豆按大豆水的質量比為3 5"6的比例放入水中進行熬煮,在120°C下熬煮I個小時后加入一半的白砂糖繼續熬煮30min即可;⑵芝麻處理芝麻用水清洗后晾干,炒熟;⑶輔料預混將剩余的白砂糖分成兩等份,待食用油脂軟化后加入其中的一份白砂糖開始攪打,待糖全部溶化后加入剩余的一份白砂糖繼續攪打,打發至顏色變淺,然后加入鹽以及打發均勻的蛋液,攪拌均勻,得輔料混合液;⑷面團調制將面粉、小米粉以及復合膨松劑混合,加入到輔料混合液,攪拌至沒有干粉,再加入熬制好的大豆、炒熟的芝麻以及果脯,揉和至面團表面光滑沒有裂紋,大豆、芝麻、葡萄干均勻分布;(5)步驟⑷中面團經成型、烘烤、冷卻與脫模后即得小米谷物棒。本發明的優點和有益效果為1、本發明小米谷物棒把營養豐富的小米與大豆作為谷物棒的基體,分別以粒狀、粉狀的形式呈現;并以芝麻和葡萄干進行點綴,小米谷物棒既有谷物的濃香、醇厚,又兼具大粒輔料的柔韌口感,具有健康、方便和時尚的特點,滿足了消費人群的需求。2、本發明小米谷物棒將小米與大豆結合可以提高蛋白質的利用率,由于小米中賴氨酸的含量低,為第一限制氨基酸,而大豆富含賴氨酸,可以補充小米的不足,而且豆類中蛋氨酸含量低又可由含蛋氨酸豐富的小米來彌補,因而本谷物棒營養更加豐富。3、本發明制備方法將高營養價值的小米、大豆和白芝麻引入到谷物棒的制作工藝中,在打造雜糧這一營養健康食品的概念上添加了粉質與顆粒的有機結合,營養與方便同在,極大的滿足了現代人們對營養健康的追求以及對方便、快捷的需求。4、本發明制備方法利用了目前開發較少但種植范圍廣、分布廣泛、營養價值高的小米、大豆、白芝麻的不同品性,首先分別對其進行了粉碎制粉、糖漿熬制以及炒制三種不同方法進行處理備用,然后輔以面粉、糖、油、復合膨松劑等經過混合、成型、烘烤等工藝制作出一種集營養,健康,方便,時尚于一體的小米谷物棒。5、本發明制備方法利用了目前開發較少但種植范圍廣、分布廣泛、營養價值高的小米谷物,并采用了現代谷物棒制作工藝,開發出了一種小米谷物棒,方法簡單、成本低廉。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述,以下實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本發明涉及食品領域的一種開發,利用目前開發較少但種植范圍廣、營養價值高的小米并結合國內外谷物棒的制作工藝研發的小米谷物棒。本發明利用小米、大豆、白芝麻的不同品性,首先分別對其進行了粉碎制粉、糖水熬煮以及炒制三種不同方法進行處理備用,然后輔以面粉、糖、油、復合膨松劑等經過混合、成型、烘烤等工藝制作出一種集營養,健康,方便,時尚于一體的小米谷物棒。本發明利用分布廣泛、營養豐富的谷物小米,并采用現代谷物棒制作工藝開發出一種小米谷物棒。一種小米谷物棒,其組成成分及重量份如下
面粉50 60份;
小米粉40-50份;
大豆10~20份;
芝麻10 20份;
糖20 3 5份;
蛋液10 15份;
食用油脂3 5 45份;
復合膨松劑I 1.5份
果脯10~15份;
鹽0.2~1份。所選面粉為面筋含量大于28%的高筋粉。其中,小米粉是精選小米經打粉過80目篩后的小米粉;芝麻可以為白芝麻。其中,糖可以為白砂糖。
所選用的蛋液為鮮蛋經打發后方可使用。其中,食用油脂選用黃油、豬油等動物油脂。復合膨松劑可以為泡打粉等復配膨松劑。果脯選用葡糖干、杏干中的一種或兩種。上述小米谷物棒的制備方法如下首先將小米打粉后與高筋粉、復合膨松劑混合,然后將泡好的大豆按大豆水的質量比為3 :5飛的比例放入水中進行熬煮,在120°C下熬煮I個小時后加入一半的白砂糖繼續熬煮30min即可,并將白芝麻炒熟備用。繼而,將黃油軟化,分兩次加入糖,打發到體積稍膨大,顏色變淺。然后加入鹽、蛋液,攪拌均勻后,應該呈濃滑細膩的狀態。再將混合好的面粉、小米粉以及復合膨松劑加入到打發好的黃油中進行攪拌,直到沒有干粉即可,緊接著將煮好的大豆、炒熟的白芝麻以及葡萄干加入進行揉和,注意揉面時間不宜過長,面團剛成型,表面光滑沒有裂紋,大豆、白芝麻、葡萄干均勻分布即可。最后將調好的面團放入模具中塑形后進行烘烤、冷卻、包裝即可得到最終的產品。本發明的小米谷物棒產品質量鑒別(I) 口感鑒別本發明的小米谷物棒,口感細膩,不粘牙,不牙磣,香甜可口,略帶顆粒感;(2)色澤鑒別本發明的小米谷物棒,表面呈金黃色,底呈金黃或棕紅色,色澤均勻;(3)外觀鑒別本發明的小米谷物棒,表面平整,有暗光澤,無裂痕,無褶皺,無破損;(4)形體鑒別本發明的小米谷物棒,外形完整,美觀,呈長條形,無凹坑凸起;(5)組織鑒別本發明的小米谷物棒,組織緊湊,果料分布均勻,無孔洞,具有一定的機械強度,規則,完整;(6)風味鑒別本發明的小米谷物棒,具有特有的香味,無不良氣味,香味濃郁。實施例1 :一種小米谷物棒,其組成成份及重量份數如下高筋粉 60份;
小米粉 40份;
大豆10份;
白芝麻 10份;
黃油40份;
白砂糖 25份;
蛋液10份;
葡萄干 10份;
泡打粉 I份;
鹽0.2份。上述小米谷物棒的制備方法步驟如下(I)小米粉的制備 精選小米用水浸泡I h 2 h取出晾干,用粉碎機粉碎,細度要求80目以上,得小米粉,晾干備用。(2)大豆處理將清洗后的大豆浸泡4_6h,然后將泡好的大豆按大豆水的質量比為3 5"6的比例放入水中進行熬煮,在120°C下熬煮I個小時后加入一半的白砂糖繼續熬煮30min即可;(3)芝麻處理芝麻用水清洗后晾干,炒熟;(4)輔料預混將剩余的白砂糖分成兩等份,待油脂軟化后加入其中的一份白砂糖開始攪打,待糖全部溶化后加入剩余的一份白砂糖繼續攪打,打發至顏色變淺,然后加入鹽以及打發均勻的蛋液,攪拌均勻,得輔料混合液;(5)面團調制將高筋粉、小米粉以及復合膨松劑按著一定比例混合,加入到輔料混合液,攪拌至沒有干粉即可,加入熬制好的大豆、炒熟的白芝麻以及葡萄干進行揉和,注意揉面時間不宜過長,面團剛成型,表面光滑沒有裂紋,大豆、白芝麻、葡萄干均勻分布即可。(6)成型首先將調好的面團搓成兩個大小、質量均等的圓球形,然后分別將其擠壓、揉搓,分別置于模具中,充分擠壓成型,使得表面平整、組織緊湊。(7)烘烤將裝有面團的模具,整齊地排入烤盤,然后放置于烤箱中在底火160°C和面火溫度均為180°C下,烘烤IOmin。(8)冷卻與脫模將產品烘烤后立即取出冷卻,冷卻至室溫后進行脫模處理,脫模要求一氣呵成,脫模后分散冷卻即可。(9)包裝將冷卻后的產品立即包裝,采用3層鋁塑復合膜抽真空包裝。實施例2 一種小米谷物棒,其組成成份及重量份數如下高筋粉55份;
小米粉45份;
大豆10份;
白芝麻10份;
豬油40份;
白砂糖20份;
蛋液10份;
葡萄干10份;
泡打粉1.5份;
鹽I份上述小米谷物棒的制備方法步驟如下(I)小米粉的制備精選小米用水浸泡I tT2 h取出晾干,用粉碎機粉碎,細度要求80目以上,得小米粉,晾干備用。(2)大豆處理將清洗后的大豆浸泡4_6h,然后將泡好的大豆按大豆水的質量比為3 5"6的比例放入水中進行熬煮,在120°C下熬煮I個小時后加入一半的白砂糖繼續熬煮30min即可;(3)芝麻處理芝麻用水清洗后晾干,炒熟;(4)輔料預混待油脂軟化后加入剩余的白砂糖開始攪打,待糖全部融化后加入鹽以及打發均勻的蛋液繼續攪打,直至混合液呈細膩的乳狀液;(5)面團調制將高筋粉、小米粉以及復合膨松劑按著一定比例混合,加入到輔料混合液,攪拌至沒有干粉即可,加入熬制好的大豆、炒熟的白芝麻以及葡萄干進行揉和,注意揉面時間不宜過長,面團剛成型,表面光滑沒有裂紋,大豆、白芝麻、葡萄干均勻分布即可。(6)成型首先將調好的面團搓成兩個大小、質量均等的圓球形,然后分別將其擠壓、揉搓,分別置于模具中,充分擠壓成型,使得表面平整、組織緊湊。(7)烘烤將裝有面團的模具,整齊地排入烤盤,然后放置于烤箱中在底火160°C和面火溫度均為180°C下,烘烤IOmin。(8)冷卻與脫模將產品烘烤后立即取出冷卻,冷卻至室溫后進行脫模處理,脫模要求一氣呵成,脫模后分散冷卻即可。(9)包裝將冷卻后的產品立即包裝,采用3層鋁塑復合膜抽真空包裝。實施例3 —種小米谷物棒,其組成成份及重量份數如下 高筋粉50份;
小米粉50份;
大豆10份;
白芝麻20份;
黃油45份;
白砂糖20份;
蛋液10份;
杏干15份;
泡打粉I份;
鹽I份。上述小米谷物棒的制備方法步驟同實施I。實施例4 一種小米谷物棒,其組成成份及重量份數如下
高筋粉60份;
小米粉40份;
大豆10份
白芝麻10份;
黃油35份;
白砂糖35份;
蛋液15份;
杏干15份;
泡打粉1.5份;
鹽0.2份。上述小米谷物棒的制備方法步驟同實施I。
權利要求
1.一種小米谷物棒,其特征在于其組成成分及重量份如下 面粉50~60份; 小米粉40-50份; 大豆IO 20份; 芝麻IO 20份; 糖20 3 5份; 蛋液IO 15份; 食用油脂3 5 45份; 復合膨松劑I 1.5份 果脯10-15份; 鹽0.2 I份。
2.根據權利I所述的小米谷物棒,其特征在于所選面粉為面筋含量大于28%的高筋粉。
3.根據權利I所述的小米谷物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米粉是精選小米經打粉過80目篩后的小米粉;所述糖為白砂糖。
4.根據權利I所述的小米谷物棒,其特征在于所述芝麻為白芝麻。
5.根據權利I所述的小米谷物棒及加工工藝,其特征在于所選用的蛋液為鮮蛋經打發后方可使用。
6.根據權利I所述的小米谷物棒,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用油脂為動物油脂。
7.根據權利6所述的小米谷物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動物油脂為黃油、豬油中的一種或兩種。
8.根據權利I所述的小米谷物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復合膨松劑為泡打粉。
9.根據權利I所述的小米谷物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果脯選用葡糖干、杏干中的一種或兩種。
10.一種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小米谷物棒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如下 ⑴大豆處理將大豆浸泡4-6h,然后將泡好的大豆按大豆水的質量比為3 5"6的比例放入水中進行熬煮,在120°C下熬煮I個小時后加入一半的白砂糖繼續熬煮30min即可;⑵芝麻處理芝麻用水清洗后晾干,炒熟; ⑶輔料預混將剩余的白砂糖分成兩等份,待食用油脂軟化后加入其中的一份白砂糖開始攪打,待糖全部溶化后加入剩余的一份白砂糖繼續攪打,打發至顏色變淺,然后加入鹽以及打發均勻的蛋液,攪拌均勻,得輔料混合液; ⑷面團調制將面粉、小米粉以及復合膨松劑混合,加入到輔料混合液,攪拌至沒有干粉,再加入熬制好的大豆、炒熟的芝麻以及果脯,揉和至面團表面光滑沒有裂紋,大豆、芝麻、葡萄干均勻分布; (5)步驟⑷中面團經成型、烘烤、冷卻與脫模后即得小米谷物棒。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小米谷物棒,其組成成分及重量份如下面粉 50~60份;小米粉40~50份;大豆10~20份;芝麻10~20份;糖20~35份;蛋液10~15份;食用油脂35~45份;復合膨松劑1~1.5份;果脯10~15份;鹽0.2~1份。本發明小米谷物棒把營養豐富的小米與大豆作為谷物棒的基體,分別以粒狀、粉狀的形式呈現;并以芝麻和葡萄干進行點綴,小米谷物棒既有谷物的濃香、醇厚,又兼具大粒輔料的柔韌口感,具有健康、方便和時尚的特點,滿足了消費人群的需求。
文檔編號A21D2/36GK103053656SQ20121056871
公開日2013年4月24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4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24日
發明者李文釗, 李偉云, 張強, 韓萌, 楊春曉, 陳坤, 孟偉帥 申請人:天津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