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金銀花茶及其加工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茶葉加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金銀花茶及其加工方法。
背景技術:
金銀花,為中藥材和植物的統稱。植物金銀花又名忍冬,為忍冬科多年生半常綠纏繞木質藤本植物。“金銀花”一名出自《本草綱目》,由于忍冬花初開為白色,后轉為黃色,因此得名金銀花。金銀花花蕾含有揮發性芳香油、肌醇、皂苷、綠原酸、黃酮類化合物、肉桂酸、橙花醇、茉莉醛等,莖中含有生物堿,葉中含有忍冬甙和木犀素等,是傳統中藥材之一,也是藥食兩用的原料,具有清熱解毒,涼散風熱,保肝利膽的功效,在中醫領域一直用于癰腫疔瘡,喉痹,丹毒,熱毒血痢,風熱感冒,溫熱發病的治療;市場對金銀花茶的需求量很大,因而出現了各種各樣的金銀花茶加工方法。從加工方式來看,目前對金銀花的加工,傳統方式是采摘金銀花青蕾,用太陽曬干、陰干或炭火烘干,成品品質無法保證;現代加工方式是,以專用加工設備對金銀花青蕾進行殺青、干燥,品質優良;同時近年來生產金銀花露液態飲料也發展很快,多數以金銀花、菊花、山楂以及茶葉為原料,經蒸餾工藝得到原汁,再配入白糖、檸檬酸水或蜂蜜等物質制成的保健飲品,雖然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但運輸攜帶不便,且為了延長儲存期往往加入了對人體無益的防腐劑。從金銀花來源上看,市場上的金銀花茶有兩種,一種是鮮金銀花與少量綠茶拼和,按金銀花茶窨制工藝窨制而成的金銀花茶;另一種是用烘干或曬干的金銀花干與綠茶拼和而成。然而金銀花性甘寒氣芳香,甘寒清熱卻不傷胃,但用量過多也會導致腹瀉等副作用,同時因為綠茶屬于不發酵茶,茶多酚含量較高,并保持了其原始的性質,刺激性比較強,二者的結合不適宜長期飲用,尤其對脾胃虛弱的人來說更是如此。紅茶因其干茶色澤與沖泡的茶湯以紅色為主調而稱為紅茶。以適宜的茶樹新芽葉為原料,經萎凋、揉捻、發酵、干燥等典型工藝過程精制而成。是我國生產和出口的主要茶類之一。全國紅茶生產占茶葉總產量的1/4,出口量約占全國茶葉出口總量的半數以上。紅茶在加工過程中發生了化學反應,鮮葉中的化學成份變化較大,茶多酚減少90%以上,產生了茶黃素、茶黃素的新的成份。香氣物質從鮮葉中的50多種,增至300多種,一部分咖啡堿、兒茶素和茶黃素絡合成滋味鮮美的絡合物,從而形成了紅茶、紅湯、紅葉和香甜味醇的品質特征。紅茶是全發酵茶,茶多酚含量雖然少,但經過“熟化”過程,刺激性弱,較為平緩溫和,可以起到一定的溫胃作用。目前市場上還未有將金銀花與茶葉作為原料按照紅茶加工工藝制成的金銀花茶。
發明內容
本發明在于提供一種金銀花茶及其加工方法。針對目前市場上金銀花露液態飲料運輸攜帶不便,以及以金銀花和茶葉為原料按照綠茶的加工工藝制成的金銀花茶長期飲用傷胃的缺陷,發明了一種性溫保胃、口感獨特,且能充分發揮金銀花與紅茶的雙重保健效用的金銀花茶及其加工方法。
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金銀花茶,它由金銀花和茶葉按照1:6的比例按紅茶加工工藝制成。本發明還提供了該金銀花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金銀花的采摘與處理:5月底至7月初,在金銀花結蕾期采摘金銀花花蕾,采摘后攤開在竹篩上室內攤晚3 4h,并副除葉片、青雷;
(2)新鮮茶葉的采摘:夏季,采摘一芽二葉的新鮮茶葉為茶青;
(3)茶青萎凋:萎凋室內自然萎凋,萎凋溫度為24 28°C,濕度60% 70%,萎凋時間13 14h,翻動茶青3 7次,萎凋至鮮葉失重率達60 65% ;
(4)金銀花切碎:將金銀花切成I 1.5cm大小;
(5)混勻:將金銀花與茶葉按照1:6的比例進行充分混勻;
(6)揉捻:以揉捻機進行揉捻,揉捻分三次進行,一揉時間30min,揉捻機轉速為40 45r/min,靜置30分鐘后轉入二揉,二揉時間60min,揉捻機轉速為55 60r/min,靜置30min后轉入三揉,三揉時間20min,揉捻機轉速為40 45r/min,使茶葉的成條率達85%以上,細胞破損率達80%以上;
(7)發酵:將揉捻葉解塊后放置發酵室內發酵,室內溫度為25 28°C,濕度為95%以上,當葉溫30°C為宜、葉溫超過35°C時對茶葉進行翻動,發酵時間4 6 h ;
(8)烘干提香:將發酵后的茶青置于110 130°C溫度下烘烤20 30min,再調整溫度為 75 80°C,烘烤 40min ;
(9)真空包裝。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下列有益效果:
(I)本發明所公開的金銀花茶是采用金銀花和茶葉為原料以1:6的比例按照紅茶加工工藝制作而成的全發酵茶,茶多酚含量雖然少,但經過“熟化”過程,刺激性弱,較為平緩溫和,既能發揮紅茶有效的促進胃腸消化、促進食欲、消水利尿、強壯心臟等功能,克服目前市場以金銀花和茶葉為原料按照綠茶的加工工藝制成的金銀花茶長期飲用傷胃的缺陷,又可保持金銀花的藥效作用,不失其保健效果。(2)本發明在揉捻前把金銀花切成I 1.5cm大小,與茶青混勻共同揉捻和發酵,不但能夠促使揉捻時茶葉有效地包揉金銀花,而且可以讓揉捻過后茶葉充分吸收金銀花的汁液,將金銀花和茶葉的味道相調和,使口感更加鮮美,金銀花的苦味不見了,茶葉的回甘更加明顯。
具體實施方式
:
下列實例進一步說明本發明,但不應當作為本發明的限制。實施例1:
一種金銀花茶,它由金銀花和茶葉按照1:6的比例按紅茶加工工藝制成。該金銀花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金銀花的采摘與處理:5月底至7月初,在金銀花結蕾期采摘金銀花花蕾,采摘后攤開在竹篩上室內攤晚3 4h,并副除葉片、青雷;
(2)新鮮茶葉的采摘:夏季,采摘一芽二葉的新鮮茶葉為茶青;
(3)茶青萎凋:萎凋室內自然萎凋,萎凋溫度為26°C,濕度70%,萎凋時間13h,翻動茶青7次,萎凋至鮮葉失重率達65% ; (4)金銀花切碎:將金銀花切成I 1.5cm大小;
(5)混勻:將金銀花與茶葉按照1:6的比例進行充分混勻;
(6)揉捻:以揉捻機進行揉捻,揉捻分三次進行,一揉時間30min,揉捻機轉速為42r/min,靜置30分鐘后轉入二揉,二揉時間60min,揉搶機轉速為60r/min,靜置30 min后轉入三揉,三揉時間20min,揉捻機轉速為42r/min,使茶葉的成條率達85%以上,細胞破損率達80%以上;
(7)發酵:將揉捻葉解塊后放置發酵室內發酵,室內溫度為28°C,濕度為95%以上,當葉溫30°C為宜、葉溫超過35°C時對茶葉進行翻動,發酵時間6 h ;
(8)烘干提香:將發酵后的茶青置于110°C溫度下烘烤30min,再調整溫度為75°C,烘烤40min ;
(9)真空包裝。實施例2:
一種金銀花茶,它由金銀花和茶葉按照1:6的比例按紅茶加工工藝制成。該金銀花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金銀花的采摘與處理:5月底至7月初,在金銀花結蕾期采摘金銀花花蕾,采摘后攤開在竹篩上室內攤晚3 4h,并副除葉片、青雷;
(2)新鮮茶葉的采摘:夏季,采摘一芽二葉的新鮮茶葉為茶青;
(3)茶青萎凋:萎凋室內自然萎凋,萎凋溫度為28°C,濕度70%,萎凋時間14h,翻動茶青6次,萎凋至鮮葉失重率達60% ;
(4)金銀花切碎:將金銀花切成I 1.5cm大小;
(5)混勻:將金銀花與茶葉按照1:6的比例進行充分混勻;
(6)揉捻:以揉捻機進行揉捻,揉捻分三次進行,一揉時間30min,揉捻機轉速為40 r/min,靜置30分鐘后轉入二揉,二揉時間60min,揉搶機轉速為60r/min,靜置30 min后轉入三揉,三揉時間20min,揉捻機轉速為40 r/min,使茶葉的成條率達85%以上,細胞破損率達80%以上;
(7)發酵:將揉捻葉解塊后放置發酵室內發酵,室內溫度為26°C,濕度為95%以上,當葉溫30°C為宜、葉溫超過35°C時對茶葉進行翻動,發酵時間6 h ;
(8)烘干提香:將發酵后的茶青置于120°C溫度下烘烤30min,再調整溫度為75°C,烘烤40min ;
真空包裝。
權利要求
1.一種金銀花茶,其特征在于它由金銀花和茶葉按照1:6的比例按紅茶加工工藝制成。
2.一種金銀花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金銀花的采摘與處理:5月底至7月初,在金銀花結蕾期采摘金銀花花蕾,采摘后攤開在竹篩上室內攤晚3 4h,并副除葉片、青雷; 新鮮茶葉的采摘:夏季,采摘一芽二葉的新鮮茶葉為茶青; 茶青萎凋:萎凋室內自然萎凋,萎凋溫度為24 28°C,濕度60% 70%,萎凋時間13 14h,翻動茶青3 7次,萎凋至鮮葉失重率達60 65% ; 金銀花切碎:將金銀花切成I 1.5cm大小; 混勻:將金銀花與茶葉按照1:6的比例進行充分混勻; 揉捻:以揉捻機進行揉捻,揉捻分三次進行,一揉時間30 min,揉捻機轉速為40 45r/min,靜置30分鐘后轉入二揉,二揉時間60min,揉捻機轉速為55 60r/min,靜置30min后轉入三揉,三揉時間20min,揉捻機轉速為40 45r/min,使茶葉的成條率達85%以上,細胞破損率達80%以上; 發酵:將揉捻葉解塊后放置發酵室內發酵,室內溫度為25 28°C,濕度為95%以上,當葉溫30°C為宜、葉溫超過35°C時對茶葉進行翻動,發酵時間4 6 h ; 烘干提香:將發酵后的茶青置于110 130°C溫度下烘烤20 30min,再調整溫度為75 80°C,烘烤 40min ; 真空包裝。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金銀花茶及其加工方法,涉及茶葉加工技術領域。本發明提供的金銀花茶是由金銀花和茶葉按照1:6的比例按紅茶加工工藝制成,主要包括金銀花的采摘與處理、新鮮茶葉的采摘、茶青萎凋、金銀花切碎、金銀花與茶葉混勻、揉捻、發酵、烘干提香、真空包裝等步驟。本發明提供的金銀花茶經過“熟化”過程,刺激性弱,較為平緩溫和,既能發揮紅茶有效的促進胃腸消化、促進食欲、消水利尿、強壯心臟等功能,又可保持金銀花的藥效作用,不失其保健效果。且紅茶與金銀花的共同揉捻與發酵能夠促使茶葉充分吸收金銀花的汁液,將金銀花和茶葉的味道相調和,使口感更加鮮美,金銀花的苦味不見了,茶葉的回甘更加明顯。
文檔編號A23F3/06GK103190498SQ20131015990
公開日2013年7月10日 申請日期2013年5月3日 優先權日2013年5月3日
發明者黃福生 申請人:福建省柘榮縣天康茶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