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桑葉紅茶加工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桑葉紅茶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采收桑樹鮮葉及茶樹鮮葉,所述桑樹鮮葉與茶樹鮮葉的重量配比為0.5:1~1:0.5;將所述桑樹鮮葉除去葉柄,切成兩指寬,1~3厘米長的條形;所述茶樹鮮葉為一芽兩葉;將桑樹鮮葉及所述茶樹鮮葉攤晾8~14小時萎凋至桑樹鮮葉及茶樹鮮葉完全柔軟,水分含量維持在65%~75%;將萎凋好的桑樹鮮葉與茶樹鮮葉混合均勻后揉捻;揉捻后進行渥堆發(fā)酵、烘干。本發(fā)明采用所述桑樹鮮葉與茶樹鮮葉重量的配比為0.5:1~1:0.5的范圍內制備的茶產品,具有有明顯桑葉本身的鮮香味,其制備的茶產品,條形茶條形均勻、烏黑亮澤,品相好,營養(yǎng)豐富,具有減肥、美容、降血糖的作用。
【專利說明】一種桑葉紅茶加工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桑葉紅茶加工方法,屬于茶產品加工領域。
【背景技術】
[0002]桑葉內含一種叫做1-脫氧野霉素(DNJ),這是一種僅存在于桑葉中的一種生物堿,含量約100mg/100g,這種生物堿是一種α -糖苷酶的抑制劑。桑葉中不僅含有DNJ,而且含有豐富的Y氨基丁酸和植物淳,其含量是綠茶的3-4倍。具有減肥、美容、降血糖的作用。但是目前純粹的只采用桑葉加工的茶品質較差,口感滋味也不夠香醇,普通茶又難以融合桑葉中的有益物質。
【發(fā)明內容】
[0003]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桑葉紅茶加工方法,克服現(xiàn)有的茶及純粹桑葉加工的茶的缺陷。
[0004]本發(fā)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桑葉紅茶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05]步驟(I):采收桑樹鮮葉及茶樹鮮葉,所述桑樹鮮葉與茶樹鮮葉的重量配比為
0.5:1 ?1: 0.5 ;
[0006]步驟(2)將所述桑樹鮮葉除去葉柄,切成兩指寬,I?3厘米長的條形;所述茶樹鮮葉為一芽兩葉;
[0007]步驟(3):將桑樹鮮葉及所述茶樹鮮葉攤晾8?14小時萎凋至桑樹鮮葉及茶樹鮮葉完全柔軟,水分含量維持在65%?75% ;
[0008]步驟(4):將步驟(3)萎凋好的桑樹鮮葉與茶樹鮮葉混合均勻后揉捻;
[0009]步驟(5):揉捻后進行渥堆發(fā)酵、烘干。
[0010]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所述桑樹鮮葉與茶樹鮮葉的重量配比為0.5:1?1:0.5的范圍內制備的茶產品,具有有明顯桑葉本身的鮮香味,其制備的茶產品,條形茶條形均勻、烏黑亮澤,品相好,營養(yǎng)豐富,具有減肥、美容、降血糖的作用。
[0011]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發(fā)明還可以做如下改進。
[0012]進一步,所述桑樹鮮葉與茶樹鮮葉的重量配比為1:1。
[0013]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桑樹鮮葉與茶樹鮮葉在該比例范圍內其外形、湯色、香氣及滋味、葉底品質均為最優(yōu)。
[0014]進一步,所述揉捻過程是輕5?10分鐘、重5?10分鐘交替進行,至葉片變黑葉脈變紅,揉捻時間為50?70分鐘,至手攥成團、但無汁液滴下即可。優(yōu)選,揉捻時間為60分鐘。
[0015]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經過輕重反復揉捻,可以有有效的保證茶產品的外形特征。
[0016]進一步,所述渥堆發(fā)酵溫度為20?25度,濕度80%,發(fā)酵時間3?4小時。
[0017]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經過在20?25度,濕度80%,3?4小時發(fā)酵,可以保證桑葉茶及茶葉的香氣和滋味。[0018]進一步,所述烘干為分階段烘干,第一階段100?110度烘干30?40分鐘,第二階段80?90度烘干30?40分鐘,烘干后所得制品的水分含量為6%。
[0019]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分階段烘干可以最大程度的保留茶產品中的有益成分。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以下結合一下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原理和特征進行描述,所舉實例只用于解釋本發(fā)明,并非用于限定本發(fā)明的范圍。
[0021]實施例1
[0022]一種桑葉紅茶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23]步驟(I):采收桑樹鮮葉及茶樹鮮葉,所述桑樹鮮葉與茶樹鮮葉的重量配比為1:0.5 ;
[0024]步驟(2)將所述桑樹鮮葉除去葉柄,切成兩指寬,I厘米長的條形;所述茶樹鮮葉為一芽兩葉;
[0025]步驟(3):將桑樹鮮葉及所述茶樹鮮葉攤晾12小時萎凋至桑樹鮮葉及茶樹鮮葉完全柔軟,水分含量維持在65%?75% ;
[0026]步驟(4):將步驟(3)萎凋好的桑樹鮮葉與茶樹鮮葉混合均勻后揉捻,所述揉捻過程是輕5?10分鐘、重5?10分鐘交替進行,至葉片變黑葉脈變紅,揉捻時間為60分鐘,至手攥成團、但無汁液滴下即可。
[0027]步驟(5):揉捻后進行渥堆發(fā)酵、烘干。所述渥堆發(fā)酵溫度為20?25度,濕度80%,發(fā)酵時間3小時;所述烘干為分階段烘干,第一階段100?110度烘干30分鐘,第二階段80?90度烘干40分鐘,烘干后所得制品的水分含量為6%。
[0028]實施例2
[0029]一種桑葉紅茶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30]步驟(I):采收桑樹鮮葉及茶樹鮮葉,所述桑樹鮮葉與茶樹鮮葉的重量配比為I?
I;
[0031]步驟(2)將所述桑樹鮮葉除去葉柄,切成兩指寬,2厘米長的條形;所述茶樹鮮葉為一芽兩葉;
[0032]步驟(3):將桑樹鮮葉及所述茶樹鮮葉攤晾12小時萎凋至桑樹鮮葉及茶樹鮮葉完全柔軟,水分含量維持在65%?75% ;
[0033]步驟(4):將步驟(3)萎凋好的桑樹鮮葉與茶樹鮮葉混合均勻后揉捻,所述揉捻過程是輕5?10分鐘、重5?10分鐘交替進行,至葉片變黑葉脈變紅,揉捻時間為70分鐘,至手攥成團、但無汁液滴下即可。
[0034]步驟(5):揉捻后進行渥堆發(fā)酵、烘干。所述渥堆發(fā)酵溫度為20?25度,濕度80%,發(fā)酵時間3?4小時;所述烘干為分階段烘干,第一階段100?110度烘干40分鐘,第二階段80?90度烘干40分鐘,烘干后所得制品的水分含量為6%。
[0035]實施例3
[0036]一種桑葉紅茶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37]步驟(I):采收桑樹鮮葉及茶樹鮮葉,所述桑樹鮮葉與茶樹鮮葉的重量配比為0.5 ~I ;
[0038]步驟(2)將所述桑樹鮮葉除去葉柄,切成兩指寬,2厘米長的條形;所述茶樹鮮葉為一芽兩葉;
[0039]步驟(3):將桑樹鮮葉及所述茶樹鮮葉攤晾8~14小時萎凋至桑樹鮮葉及茶樹鮮葉完全柔軟,水分含量維持在65%~75% ;
[0040]步驟(4):將步驟(3)萎凋好的桑樹鮮葉與茶樹鮮葉混合均勻后揉捻,所述揉捻過程是輕5~10分鐘、重5~10分鐘交替進行,至葉片變黑葉脈變紅,揉捻時間為50~70分鐘,至手攥成團、但無汁液滴下即可。優(yōu)選,揉捻時間為60分鐘;
[0041]步驟(5):揉捻后進行渥堆發(fā)酵、烘干。所述渥堆發(fā)酵溫度為20~25度,濕度80%,發(fā)酵時間3~4小時;所述烘干為分階段烘干,第一階段100~110度烘干40分鐘,第二階段80~90度烘干30分鐘,烘干后所得制品的水分含量為6%。
[0042]實施例1至實施例3制備的茶產品評價:3g沖泡3分鐘,均呈現(xiàn)湯色紅亮,有光澤,口感鮮香,無明顯生青味。具體詳見下表。
[0043]
【權利要求】
1.一種桑葉紅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I):采收桑樹鮮葉及茶樹鮮葉,所述桑樹鮮葉與茶樹鮮葉的重量配比為0.5:1?1:0.5 ; 步驟(2)將所述桑樹鮮葉除去葉柄,切成兩指寬,I?3厘米長的條形;所述茶樹鮮葉為一芽兩葉; 步驟(3):將桑樹鮮葉及所述茶樹鮮葉攤晾8?14小時萎凋至桑樹鮮葉及茶樹鮮葉完全柔軟,水分含量維持在65%?75% ; 步驟(4):將步驟(3)萎凋好的桑樹鮮葉與茶樹鮮葉混合均勻后揉捻; 步驟(5):揉捻后進行渥堆發(fā)酵、烘干。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桑葉紅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桑樹鮮葉與茶樹鮮葉的重量配比為1:1。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桑葉紅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揉捻過程是輕5?10分鐘、重5?10分鐘交替進行,至葉片變黑葉脈變紅,揉捻時間為50?70分鐘,至手攥成團、但無汁液滴下即可。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一種桑葉紅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渥堆發(fā)酵溫度為20?25度,濕度80%,發(fā)酵時間3?4小時。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一種桑葉紅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為分階段烘干,第一階段100?110度烘干30-40分鐘,第二階段80?90度烘干30?40分鐘,烘干后所得制品的水分含量為6%。
【文檔編號】A23F3/14GK103518892SQ201310498818
【公開日】2014年1月2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22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10月22日
【發(fā)明者】覃繼忠, 陳宏 , 梁傳順 申請人:融水苗族自治縣水融香茶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