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面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壓面機,包括兩側對稱設置的窗口式機架、上工作輥和下工作輥,所述上、下工作輥兩端分別通過各自的軸承座設于機架窗口內,所述上工作輥軸承座頂部連接有液壓缸A,所述下工作輥下方設有輥面標高調整裝置,所述輥面標高調整裝置包括與下工作輥平行的滾珠絲杠、位于滾珠絲杠兩側對稱設置的絲杠螺母、套于絲杠螺母外的斜鍥和斜鍥上的調整塊,所述滾珠絲杠兩側及相應的絲杠螺母的旋向相反,所述調整塊位于機架窗口內并與下工作輥軸承座表面接觸,通過絲杠旋轉使兩側調整塊驅動下工作輥軸承座上下移動,即可在下工作輥磨損后依然保持輥面標高處于生產線標高不變。
【專利說明】壓面機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壓面機。
【背景技術】
[0002]壓面機,軋片機也稱壓片機,是把經過和面及熟化的面團,通過多道作相對旋轉的軋輥,把面團從厚而薄的軋成面片。壓片是掛面生產過程中重要的一步,壓面機的性能直接關系到掛面的外觀、厚度、質量、烹飪性等。壓片機的作用是使面團中的面筋質進一步形成細密的網絡,并使面團成為一定厚度的具有可塑性、延伸性的面帶。
[0003]在現有的技術中,軋輥中下輥受到磨損后會使輥面下降即前后生產線的高度不一定,導致壓出的面片厚度不一致,影響產品質量。
【發明內容】
[0004]有鑒于此,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壓面機,可以保持下工作輥輥面即生產線標高不變。
[0005]本發明的壓面機,包括兩側對稱設置的窗口式機架、上工作輥和下工作輥,所述上、下工作輥兩端分別通過各自的軸承座設于機架窗口內,所述上工作輥軸承座頂部連接有液壓缸A,所述下工作輥下方設有輥面標高調整裝置,所述輥面標高調整裝置包括與下工作輥平行的滾珠絲杠、位于滾珠絲杠兩側對稱設置的絲杠螺母、套于絲杠螺母外的對稱設置的斜鍥和斜鍥上的調整塊,所述滾珠絲杠兩側及相應的絲杠螺母的螺紋旋向相反,所述調整塊位于機架窗口內并與下工作輥軸承座表面接觸。
[0006]進一步,所述液壓缸A輸出桿表面設有齒條,所述兩機架上分別設有與齒條相配合的齒輪,兩齒輪套于同一轉軸上。
[0007]進一步,所述兩個上工作輥軸承座之間連接有橫梁,所述橫梁上設有豎直通孔,機架頂部設有渦輪蝸桿結構,渦輪驅動蝸桿上下運動,所述蝸桿穿過通孔,蝸桿底部設有凸緣,所述凸緣的直徑大于通孔的直徑。
[0008]進一步,所述機架出口下方設有導向裝置,所述導向裝置包括導板,所述導板后端與機架鉸接,前端由位于導板下方的氣缸驅動而上下擺動。
[0009]進一步,所述導板上方設有壓輥裝置,所述壓輥裝置包括擺臂和自由輥,所述自由輥位于擺臂前端,擺臂后端機架鉸接,所述擺臂由位于擺臂上方的液壓缸B驅動上下擺動。
[0010]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的壓面機,包括兩側對稱設置的窗口式機架、上工作輥和下工作輥,所述上、下工作輥兩端分別通過各自的軸承座設于機架窗口內,所述上工作輥軸承座頂部連接有液壓缸A,所述下工作輥下方設有輥面標高調整裝置,所述輥面標高調整裝置包括與下工作輥平行的滾珠絲杠、位于滾珠絲杠兩側對稱設置的絲杠螺母、套于絲杠螺母外的斜鍥和斜鍥上的調整塊,所述滾珠絲杠兩側及相應的絲杠螺母的旋向相反,所述調整塊位于機架窗口內并與下工作輥軸承座表面接觸,通過絲杠旋轉使兩側調整塊驅動下工作輥軸承座上下移動,即可在下工作輥磨損后依然保持輥面標高處于生產線標高不變。【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
[0012]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0013]圖2為圖1的左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如圖所示:本實施例的壓面機,包括兩側對稱設置的窗口式機架1、上工作輥2和下工作輥3,上、下工作輥兩端分別通過各自的軸承座設于機架窗口內,上工作輥2軸承座頂部連接有液壓缸A4,上下工作輥分別由各的電機、聯軸器驅動旋轉,液壓缸A4驅動上工作輥壓下進行壓面,下工作輥3下方設有輥面標高調整裝置,輥面標高調整裝置包括與下工作輥軸線平行的滾珠絲杠51、位于滾珠絲杠51兩側對稱設置的絲杠螺母52、套于絲杠螺母外的對稱設置的斜鍥53和斜鍥上的調整塊54,兩側斜鍥對稱設置,方便從絲杠兩側安裝,滾珠絲杠51兩側及相應的絲杠螺母52的螺紋旋向相反,實現兩斜鍥相對或相背運動,進而兩調整塊同時上升或下降;調整塊54位于機架窗口內并與下工作輥軸承座表面接觸,在下工作輥受到磨損后,通過滾珠絲桿旋轉、斜鍥水平移動驅動調整塊及下工作輥軸承座上下移動,保持下工作輥輥面始終保持在生產線標高不變。
[0015]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液壓缸A4輸出桿表面設有齒條41,所述兩機架I上分別設有與齒條41相配合的齒輪6,兩齒輪6套于同一轉軸7上,齒輪齒條對兩側液壓缸A4起到機械同步的作用,防止上工作輥傾斜從而壓出面片厚度不均勻。
[0016]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兩個上工作輥軸承座之間連接有橫梁8,所述橫梁8上設有豎直通孔81,機架I頂部設有兩個渦輪蝸桿結構,渦輪91驅動蝸桿92上下運動,所述蝸桿92穿過通孔81,蝸桿92底部設有凸緣921,所述凸緣921的直徑大于通孔81的直徑,兩個渦輪91套于一根轉軸94上,并由帶編碼器的電機93驅動轉軸3,蝸桿92向下移動到某一固定位置,蝸桿92上的凸緣921可限制橫梁即上工作輥繼續向下運動,可以對液壓缸其他保護作用,同時電機93帶有編碼器可以精確控制凸緣921的位置即上下工作輥之間的輥縫大小。
[0017]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機架出口下方設有導向裝置10,所述導向裝置包括導板101,所述導板后端與機架鉸接,前端由位于導板下方的氣缸102驅動而上下擺動,對出口的面片起到導向作用。
[0018]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導板上方設有壓輥裝置,所述壓輥裝置包括擺臂111和自由輥112,所述自由輥112位于擺臂111前端,擺臂111后端機架I鉸接,所述擺臂111由位于擺臂上方的液壓缸B113驅動上下擺動,防止面片翹頭,進一步起到導向作用。
[0019]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宗旨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
【權利要求】
1.一種壓面機,包括兩側對稱設置的窗口式機架(I)、上工作輥(2)和下工作輥(3),所述上、下工作輥兩端分別通過各自的軸承座設于機架窗口內,所述上工作輥軸承座頂部連接有液壓缸A (4),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工作輥(3)下方設有輥面標高調整裝置,所述輥面標高調整裝置包括與下工作輥平行的滾珠絲杠(51)、位于滾珠絲杠(51)兩側對稱設置的絲杠螺母(52)、套于絲杠螺母外的斜鍥(53)和斜鍥上的調整塊(54),所述滾珠絲杠(51)兩側及相應的絲杠螺母(52)的螺紋旋向相反,所述調整塊(54)位于機架窗口內并與下工作輥軸承座表面接觸。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壓面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壓缸A(4)輸出桿表面設有齒條(41),所述兩機架(I)上分別設有與齒條(41)相配合的齒輪(6),兩齒輪(6)套于同一轉軸(7)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壓面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兩個上工作輥軸承座之間連接有橫梁(8),所述橫梁(8)上設有兩個豎直通孔(81),機架(I)頂部設有兩個渦輪蝸桿機構,渦輪(91)驅動蝸桿(92)上下運動,所述蝸桿(92)穿過通孔(81),蝸桿(92)底部設有凸緣(921),所述凸緣(921)的直徑大于通孔(81)的直徑,兩個渦輪(91)套于一根轉軸(94)上,并由帶編碼器的電機(93 )驅動轉軸(94 )。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壓面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架出口下方設有導向裝置(10),所述導向裝置包括導板(101),所述導板后端與機架鉸接,前端由位于導板下方的氣缸(102)驅動而上下擺動。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壓面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板上方設有壓輥裝置,所述壓輥裝置包括擺臂(111)和自由輥(112),所述自由輥(112)位于擺臂(111)前端,擺臂(111)后端機架(I)鉸接,所述擺臂(111)由位于擺臂上方的液壓缸B (113)驅動上下擺動。
【文檔編號】A21C3/02GK103636696SQ201310689165
【公開日】2014年3月19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16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16日
【發明者】曾忠, 石茂富, 石文全 申請人:酉陽縣四達機械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