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厭氧滾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亨蓋特厭氧裝置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厭氧滾管。
背景技術:
在嚴格的厭氧微生物細胞中,不存在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過氧化氫酶活性,而這兩種酶直接與細胞內的氧及氧的衍生物的代謝有關,因此環境中極微量的氧就可以使厭氧微生物的生命活動受到抑制,甚至致其死亡。亨蓋特厭氧裝置——銅柱除氧系統,其原理是:鋼瓶的氣體(如氮氣、二氧化碳等)都含有微量的氧存在,來自鋼瓶的氣體通過溫度約3500C的銅柱時,銅與氣體中的氧發生反應氧化成氧化銅,從而達到凈化氣體中氧之目的;銅柱經氧化后變黑,在高溫條件下又可以經氫氣還原生成銅,從而可以反復使用。這樣便可用經過銅柱的無氧氣流創造厭氧環境,使培養物與有氧環境隔絕,以獲得厭氧菌生長所必須的環境條件。1950年,美國微生物學家亨蓋特首次提出厭氧滾管技術,并將其應用于瘤胃厭氧微生物的研究。其原理就是向盛有融化的無氧瓊脂培養基(45 48°C)的螺口試管中接入適當稀釋的菌液,然后將它在滾管機上或者冰盤中均勻滾動,使含菌培養基均勻地凝固在試管內壁上,適溫培養后,細菌可在管壁上瓊脂層內或表面長成在解剖鏡下清晰可見的單菌落。亨蓋特厭氧滾管技術可用于菌種的篩選、計數、觀察與分離純化,實踐證明它是研究嚴格、專性厭氧菌的 一種極為有效的技術。目前,采用傳統的培養皿及培養方法進行厭氧菌篩選、觀察及分離純化等操作,由于整個培養基與空氣接觸面積很大,氧分子可以輕易穿透培養基,氧的存在使厭氧微生物的生命活動受到抑制,甚至致其死亡,因此既不能準確得到目標菌種,又使得操作過程繁瑣,所需設備投入巨大。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除氧徹底、操作簡便、易于除菌的厭
氧滾管。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厭氧滾管,包括外蓋、呈圓柱形且設有瓶頸的瓶體、由蓋體和柱體連接在一起的內塞;所述瓶體通過所述瓶頸連有瓶口 ;所述瓶口內設有所述內塞,該內塞上設有所述外蓋,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蓋的內徑〉所述內塞中蓋體的蓋徑〉所述瓶口的外徑;所述內塞中柱體的外徑與所述瓶口的內徑相等。所述內塞中蓋體的外徑為14mm且厚度為3mm ;所述內塞中柱體的外徑為IOmm且厚度為12mm。所述瓶體的高度為15(Tl60mm,其容積為25 30ml。所述瓶頸的高度為15mm。所述內塞與所述外蓋相匹配,且所述外蓋的長度為21mm。所述外蓋通過螺旋封口方式與所述瓶頸相接。所述外蓋中心設有一內徑為6mm的開口。[0012]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1、由于本實用新型中外蓋的內徑〉內塞中蓋體的蓋徑〉瓶口的外徑,內塞中柱體的外徑與瓶口的內徑相等,內塞總長度為15mm,因此,可以達到瓶口處各部分能夠完全閉合,完全厭氧之目的。2、本實用新型外蓋通過螺旋封口方式與瓶頸相接,使外蓋、內塞與瓶體之間完全密閉,達到完全厭氧之目的。3、本實用新型外蓋中心設有一開口,可便于接種和取樣。4、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操作簡便、除氧徹底、易于除菌,可廣泛應用于厭氧或兼性厭氧微生物的研 究之用。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 一外蓋2—內塞3—瓶口 4一瓶頸5—瓶體。
具體實施方式
如
圖1所示,一種厭氧滾管,包括外蓋1、呈圓柱形且設有瓶頸4的瓶體5、由蓋體和柱體連接在一起的內塞2。瓶體5通過瓶頸4連有瓶口 3 ;瓶口 3內設有內塞2,該內塞2上設有外蓋I。外蓋I的內徑 > 內塞2中蓋體的蓋徑 > 瓶口 3的外徑;內塞2中柱體的外徑與瓶口 3的內徑相等。其中:內塞2中蓋體的外徑為14mm且厚度為3mm ;內塞2中柱體的外徑為IOmm且厚度為12mm。瓶體5的高度為15(Tl60mm,其容積為25 30ml。瓶頸4的高度為15mm。內塞2與外蓋I相匹配,且外蓋I的長度為21mm。外蓋I通過螺旋封口方式與瓶頸4相接。外蓋I中心設有一內徑為6mm的開口。
權利要求1.一種厭氧滾管,包括外蓋(I)、呈圓柱形且設有瓶頸(4)的瓶體(5)、由蓋體和柱體連接在一起的內塞(2 );所述瓶體(5 )通過所述瓶頸(4 )連有瓶口( 3 );所述瓶口( 3 )內設有所述內塞(2),該內塞(2)上設有所述外蓋(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蓋(I)的內徑〉所述內塞(2)中蓋體的蓋徑 > 所述瓶口(3)的外徑;所述內塞(2)中柱體的外徑與所述瓶口(3)的內徑相等。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厭氧滾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塞(2)中蓋體的外徑為14mm且厚度為3mm ;所述內塞(2)中柱體的外徑為IOmm且厚度為12mm。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厭氧滾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瓶體(5)的高度為150 160_,其容積為25 30ml。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厭氧滾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瓶頸(4)的高度為15mm。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厭氧滾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塞(2)與所述外蓋(I)相匹配,且所述外蓋(I)的長度為21mm。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厭氧滾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蓋(I)通過螺旋封口方式與所述瓶頸(4)相接。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厭氧滾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蓋(I)中心設有一內徑為6mm的開口。`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厭氧滾管,包括外蓋、呈圓柱形且設有瓶頸的瓶體、由蓋體和柱體連接在一起的內塞;所述瓶體通過所述瓶頸連有瓶口;所述瓶口內設有所述內塞,該內塞上設有所述外蓋,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蓋的內徑>所述內塞中蓋體的蓋徑>所述瓶口的外徑;所述內塞中柱體的外徑與所述瓶口的內徑相等。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操作簡便、除氧徹底、易于除菌,可廣泛應用于厭氧或兼性厭氧微生物的研究之用。
文檔編號C12M1/24GK203128567SQ201320104148
公開日2013年8月14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7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7日
發明者牛鋒, 黃曉磊, 吳慧昊, 魏玉梅, 李建江, 徐紅偉, 傅思武, 關曉莉 申請人:西北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