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體式發酵柜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分體式發酵柜,包括頂板、底板、左側板、右側板和背板,背板的左右側壁上形成有臺階,左、右側板上形成有突緣搭接在臺階上,背板的后壁貼合有第一連接板,第一連接板形成有貼合在臺階與突緣搭接面的第一彎折部和分別搭接于背板上、下壁的第二彎折部;左、右側板的內壁貼合有第二連接板,第二連接板形成有貼合在臺階與突緣搭接面的第三彎折部和分別搭接于左、右側板上、下壁的第四彎折部,背板的上、下壁、臺階以及左、右側板的上、下壁和突緣上焊接有螺母,通過螺栓配合螺母將背板與左、右側板連接固定以及頂板、底板與背板和左、右側板的連接固定,實現了發酵柜的分體連接,便于搬運,占用空間小。
【專利說明】分體式發酵柜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柜,具體來說是分體式發酵柜。
【背景技術】
[0002]發酵柜又名醒發箱,其箱體大都是由不銹鋼制成的,發酵柜的工作原理,是靠電熱管將水槽內的水加熱蒸發,使面團在一定溫度和濕度下充分地發酵、膨脹,具有簡單易懂的溫度與濕度設定,可為面包等提供最恰當的發酵環境。但傳統技術中的發酵柜在出廠時為一整柜,且不能隨意拆裝,這造成了在搬運發酵柜時很不方便,當不使用發酵柜時,發酵柜又會占據一定的空間,因此,傳統發酵柜的結構還有待進一步改進和提升。
實用新型內容
[0003]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分體式發酵柜,其由頂板、底板和左、右側板等組裝成,具有拆裝方便、容易搬運等特點。
[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5]分體式發酵柜,包括頂板、底板、左側板、右側板和背板,所述背板的左右側壁上形成有臺階,所述左、右側板的后壁形成有突緣搭接在所述臺階上,所述背板的后壁貼合有第一連接板,所述第一連接板的左、右側壁形成有貼合在臺階與突緣搭接面的第一彎折部,第一連接板的上、下壁向前彎折形成有分別搭接于背板上、下壁的第二彎折部;所述左、右側板的內壁貼合有第二連接板,所述第二連接板的后壁朝向背板彎折形成有貼合在臺階與突緣搭接面的第三彎折部,第二連接板的上、下壁形成有分別搭接于左、右側板上、下壁的第四彎折部,所述背板的上、下壁、臺階以及左、右側板的上、下壁和突緣上設置有螺母安裝孔,在螺母安裝孔中焊接有螺母,通過螺栓依次穿過突緣、第一彎折部、第三彎折部和臺階內的螺母連接而將背板與左、右側板連接固定,頂板擱置于背板和左、右側板頂部并通過所述螺母配合螺栓連接固定,底板通過所述螺母配合螺栓連接在背板和左、右側板底端;所述頂板的前壁向下彎折形成有第五彎折部,在第五彎折部和底板之間鉸接有柜門,所述第二連接板的內壁上設置有擱架,底板上設置有水槽,底板的底面設置有將水槽支離底面的支撐板,所述水槽中安裝有發熱管。
[0006]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背板包括左背板和右背板,第一連接板相應的包括左第一連接板和右第一連接板,所述左、右背板相對的兩側壁形成有內凹臺階,所述左、右背板之間設置有U型隔板,所述U型隔板的兩U型邊外翻形成翻邊搭接于所述內凹臺階上,所述左、右第一連接板上形成有與翻邊貼合的第六彎折部,所述內凹臺階上焊接有內置的螺母,內凹臺階外覆蓋有裝飾板,所述螺母配合依次穿過裝飾板、第六彎折部和翻邊的螺栓將左、右背板連接。
[0007]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水槽底部設置有放水口,該放水口由第三螺栓密封。
[0008]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通過將發酵柜分拆成頂板、底板、背板和左、右側板等結構,背板與左、右側板之間通過第一連接板和第二連接板配合螺母、螺栓連接固定,頂板和底板通過螺栓與螺母的配合連接在背板以及左、右側板上而拼裝成整柜,擯棄了傳統技術中發酵柜一體式結構,實現了發酵柜的分體,當需要搬運發酵柜時,只需松開螺栓即可分拆成頂板、底板等部件,極大的方便了搬運,同時,當需要使用發酵柜時,也可有效避免發酵柜占據過多有限的室內空間。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合理緊湊、安裝方便、實施成本低。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9]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0]圖2是圖1的另一角度示意圖;
[0011]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圖;
[0012]圖4是本實用新型在背板與右側板連接位置的局部放大分解示意圖;
[0013]圖5是本實用新型在左、右背板連接位置的局部放大分解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15]參照圖f圖5,本實用新型的分體式發酵柜,包括頂板1、底板2、左側板3、右側板4和背板5,所述背板5的左右側壁上形成有臺階54,所述左、右側板3、4的后壁形成有突緣41搭接在所述臺階54上,所述背板5的后壁貼合有第一連接板6,所述第一連接板6的左、右側壁形成有貼合在臺階54與突緣41搭接面的第一彎折部61,第一連接板6的上、下壁向前彎折形成有分別搭接于背板5上、下壁的第二彎折部62 ;所述左、右側板3、4的內壁貼合有第二連接板7,所述第二連接板7的后壁朝向背板5彎折形成有貼合在臺階54與突緣41搭接面的第三彎折部71,第二連接板7的上、下壁形成有分別搭接于左、右側板3、4的上、下壁的第四彎折部72,所述背板5的上、下壁、臺階54以及左、右側板3、4的上、下壁和突緣41上設置有螺母安裝孔8,在螺母安裝孔8中焊接有螺母(未繪示),通過螺栓(未繪示)依次穿過突緣41、第一彎折部61、第三彎折部71與臺階54內的所述螺母連接而將背板5與左、右側板3、4連接固定,頂板I擱置于背板5和左、右側板3、4頂部并通過所述螺母配合螺栓連接固定,底板2通過所述螺母配合螺栓連接在背板5和左、右側板3、4底端;所述頂板I的前壁向下彎折形成有第五彎折部11,在第五彎折部11和底板2之間鉸接有柜門9,所述第二連接板7的內壁上設置有擱架10,擱架10用于擱置面粉發酵板,擱架10的頂端可以搭接一頂棚17,以利于柜內氣流循環,底板2上設置有水槽21,底板2的底面設置有將水槽21支離底面的支撐板22,支撐板22通過螺栓配合底板2下壁中焊接的螺母連接固定在底板2上,所述水槽21中安裝有發熱管12。
[0016]作為本實施例的優選,所述背板5包括左背板51和右背板52,第一連接板6相應的包括左第一連接板63和右第一連接板64,左、右背板51、52相對的兩側壁形成有內凹臺階53,所述左、右背板51、52之間設置有U型隔板13,所述U型隔板13的兩U型邊外翻形成翻邊14搭接于所述內凹臺階53上,所述左、右第一連接板63、64上形成有與翻邊14貼合的第六彎折部65,所述內凹臺階53上焊接有內置的螺母(未繪示),內凹臺階53外覆蓋有裝飾板15,所述螺母配合依次穿過裝飾板15、第六彎折部65、翻邊14的螺栓(未繪示)將左、右背板51、52連接。這種結構有利于減小背板5的寬度,更加方便運輸、避免占據過多有限空間。
[0017]作為本實施例的進一步優選,所述水槽21底部設置有放水口,該放水口由第三螺栓23密封。這種結構使得當需要更換水槽21中的水或者當不適用發酵柜而處理水槽21中的水時,只需將第三螺栓23擰旋出,即可輕松方便的釋放掉水槽21中的水,擯棄了傳統技術中需要將水槽取出或者傾斜發酵柜將水槽中的水倒出的換水模式。
[0018]本實用新型通過將發酵柜分拆成頂板1、底板2、背板5和左、右側板3、4等結構,背板5與左、右側板3、4之間通過第一連接板6和第二連接板7配合螺母、螺栓連接固定,頂板I和底板2通過螺栓與螺母的配合連接在背板5以及左、右側板3、4上而拼裝成整柜,擯棄了傳統技術中發酵柜一體式結構,實現了發酵柜的分體,當需要搬運發酵柜時,只需松開螺栓即可分拆成頂板、底板等部件,極大的方便了搬運,同時,當需要使用發酵柜時,也可有效避免發酵柜占據過多有限的室內空間。
[0019]以上所述,只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而已,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實施例,只要其以任何相同或相似手段達到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都應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分體式發酵柜,其特征在于:包括頂板、底板、左側板、右側板和背板,所述背板的左右側壁上形成有臺階,所述左、右側板的后壁形成有突緣搭接在所述臺階上,所述背板的后壁貼合有第一連接板,所述第一連接板的左、右側壁形成有貼合在臺階與突緣搭接面的第一彎折部,第一連接板的上、下壁向前彎折形成有分別搭接于背板上、下壁的第二彎折部;所述左、右側板的內壁貼合有第二連接板,所述第二連接板的后壁朝向背板彎折形成有貼合在臺階與突緣搭接面的第三彎折部,第二連接板的上、下壁形成有分別搭接于左、右側板上、下壁的第四彎折部,所述背板的上、下壁、臺階以及左、右側板的上、下壁和突緣上設置有螺母安裝孔,在螺母安裝孔中焊接有螺母,通過螺栓依次穿過突緣、第一彎折部、第三彎折部和臺階內的螺母連接而將背板與左、右側板連接固定,頂板擱置于背板和左、右側板頂部并通過所述螺母配合螺栓連接固定,底板通過所述螺母配合螺栓連接在背板和左、右側板底端;所述頂板的前壁向下彎折形成有第五彎折部,在第五彎折部和底板之間鉸接有柜門,所述第二連接板的內壁上設置有擱架,底板上設置有水槽,底板的底面設置有將水槽支離底面的支撐板,所述水槽中安裝有發熱管。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體式發酵柜,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包括左背板和右背板,第一連接板相應的包括左第一連接板和右第一連接板,所述左、右背板相對的兩側壁形成有內凹臺階,所述左、右背板之間設置有U型隔板,所述U型隔板的兩U型邊外翻形成翻邊搭接于所述內凹臺階上,所述左、右第一連接板上形成有與翻邊貼合的第六彎折部,所述內凹臺階上焊接有內置的螺母,內凹臺階外覆蓋有裝飾板,所述螺母配合依次穿過裝飾板、第六彎折部和翻邊的螺栓將左、右背板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體式發酵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底部設置有放水口,該放水口由第三螺栓密封。
【文檔編號】A21C13/00GK203505437SQ201320615080
【公開日】2014年4月2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30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30日
【發明者】余國強 申請人:余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