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針形綠茶加工的自動上料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針形綠茶加工的自動上料裝置,包括殼體和操作板,殼體內設置有置料板,置料腔內設置有推料機構,置料板的下方設置有集料斗,集料斗底部設置有重量測量器,集料斗的一邊鉸接固定在殼體上,另一邊上設置有限位開關。本實用新型通過在置料板上投放待加工茶葉,由于置料腔內設置推料機構,推料機構將茶葉均勻推入至集料斗中,集料斗底部的重量測量器將測出茶葉重量,待重量到達合理值時,由于集料斗的一端鉸接固定,控制限位開關即可完成集料斗的翻轉,實現集料斗內茶葉的順利投放,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無需人工稱量和投放的優點,而且能夠控制單次投放量,保證均勻度,生產和管理更加方便。
【專利說明】—種針形綠茶加工的自動上料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茶葉加工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針形綠茶加工的自動上料裝置。
【【背景技術】】
[0002]中國綠茶講究“色、香、味、形”,以“形”劃分茶類,由于針形綠茶獨特的成型方法限制了制茶工藝,至今大多還停留在手工制造階段,費時費力不說,制作時,單次只能制作少量的茶葉,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茶葉需求量的日益增加,已有機械式針形綠茶加工設備問世,如殺青機、炒制機等。然而這些設備中對于茶葉的投放仍舊以手工作業為主,設備使用者根據經驗向炒制鍋中投放一定量的茶葉,而且還需保證茶葉均勻的投放,茶葉的量和均勻度稍有不慎將影響整鍋的質量,生產質量難以保證,使用極為不便。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問題,提出一種針形綠茶加工的自動上料裝置,能夠實現自動投放,控制單次投放量,保證投放均勻度,方便生產和管理。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針形綠茶加工的自動上料裝置,包括殼體和操作板,所述的操作板固定在殼體上,殼體底部固定有支撐腳,所述的殼體內設置有置料板,置料板與殼體形成置料腔,置料腔內設置有推料機構,置料板的下方設置有集料斗,所述的集料斗底部設置有重量測量器,所述的集料斗的一邊鉸接固定在殼體上,集料斗的另一邊上設置有限位開關。
[0005]作為優選,所述 的推料機構包括滾動軸和驅動系統,驅動系統固定在殼體上,所述的滾動軸水平固定在殼體的側壁上并與驅動系統連接,所述的滾動軸上布置有間隔均勻的推桿。
[0006]作為優選,所述的驅動系統連接有開關,所述的開關固定在操作板中。
[0007]作為優選,所述的滾動軸為至少2個。
[0008]作為優選,所述的重量測量器連接有顯示屏,所述的顯示屏固定在操作板中。
[0009]作為優選,所述的置料板的開口處連接有過渡板,所述的過渡板的末端朝向集料斗的中心。作為優選,所述的動力組為液壓缸,液壓缸上連接有液壓油箱。
[0010]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通過在置料板上投放待加工茶葉,由于置料腔內設置推料機構,推料機構將茶葉均勻推入至集料斗中,集料斗底部的重量測量器將測出茶葉重量,待重量到達合理值時,由于集料斗的一端鉸接固定,控制限位開關即可完成集料斗的翻轉,實現集料斗內茶葉的順利投放,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實現了自動化,具有無需人工稱量和投放的優點,而且能夠控制單次投放量,保證均勻度,生產和管理更加方便。
[0011]本實用新型的特征及優點將通過實施例結合附圖進行詳細說明。【【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圖。
[0013]圖中:1_殼體、2-操作板、3-支撐腳、4-置料板、5-集料斗、6_重量測量器、7_限位開關、8-滾動軸、9-驅動系統、10-推桿、11-開關、12-顯示屏、13-過渡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14]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包括殼體I和操作板2,所述的操作板2固定在殼體I上,殼體I底部固定有支撐腳3,所述的殼體I內設置有置料板4,置料板4與殼體I形成置料腔,置料腔內設置有推料機構,置料板4的下方設置有集料斗5,所述的集料斗5底部設置有重量測量器6,所述的集料斗5的一邊鉸接固定在殼體I上,集料斗5的另一邊上設置有限位開關7,所述的推料機構包括驅動系統9和2個滾動軸8,驅動系統9固定在殼體I上,所述的滾動軸8水平固定在殼體I的側壁上并與驅動系統9連接,所述的滾動軸8上布置有間隔均勻的推桿10,所述的驅動系統9連接有開關11,所述的開關11固定在操作板2中,所述的重量測量器6連接有顯示屏12,所述的顯示屏12固定在操作板2中,所述的置料板4的開口處連接有過渡板13,所述的過渡板13的末端朝向集料斗5的中心。
[0015]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本實用新型的殼體I底部固定支撐腳3,支撐腳3用于與炒制設備連接,通過殼體I內設置置料板4,置料板4與殼體I形成置料腔,置料腔用于盛放待加工的茶葉,由于置料腔內設置推料機構,推料機構由驅動系統9和2個滾動軸8組成,滾動軸8上布置間隔均勻的推桿10,驅動系統9驅動滾動軸8轉動,從而帶動推桿10以滾動軸8為圓心翻轉,推桿10與茶葉接觸后將茶葉從置料板4中推出,茶葉經過渡板13過渡,由于過渡板13的末端朝向集料斗5的中心,使得茶葉更加順利、均勻的掉落至集料斗5中,通過在集料斗5底部設置重量測量器6,重量測量器6將測出茶葉重量,并在顯示屏12中顯示,待重量到達設備運行規格要求或者合理值時,由于集料斗5的一邊與殼體I鉸接固定,集料斗5的另一邊上設置限位開關7,控制限位開關7即可完成集料斗5的翻轉,使得集料斗5內的茶葉倒出,從而實現茶葉的順利投放。
[0016]上述實施例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說明,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對本實用新型簡單變換后的方案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針形綠茶加工的自動上料裝置,包括殼體(I)和操作板(2),所述的操作板(2)固定在殼體(I)上,殼體(I)底部固定有支撐腳(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殼體(I)內設置有置料板(4),置料板(4)與殼體(I)形成置料腔,置料腔內設置有推料機構,置料板(4)的下方設置有集料斗(5),所述的集料斗(5)底部設置有重量測量器(6),所述的集料斗(5)的一邊鉸接固定在殼體(I)上,集料斗(5)的另一邊上設置有限位開關(7)。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針形綠茶加工的自動上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料機構包括滾動軸(8 )和驅動系統(9 ),驅動系統(9 )固定在殼體(I)上,所述的滾動軸(8 )水平固定在殼體(I)的側壁上并與驅動系統(9)連接,所述的滾動軸(8)上布置有間隔均勻的推桿(10)。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針形綠茶加工的自動上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驅動系統(9)連接有開關(11),所述的開關(11)固定在操作板(2)中。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針形綠茶加工的自動上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滾動軸(8)為至少2個。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針形綠茶加工的自動上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重量測量器(6)連接有顯示屏(12),所述的顯示屏(12)固定在操作板(2)中。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針形綠茶加工的自動上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置料板(4)的開口處連接有過渡板(13),所述的過渡板(13)的末端朝向集料斗(5)的中心。
【文檔編號】A23F3/06GK203646429SQ201320802352
【公開日】2014年6月18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6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6日
【發明者】葉平 申請人:松陽縣興菇食用菌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