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天然超微鈣粉的制備工藝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純天然超微鈣粉的制備工藝,包括選材、清洗、粉碎、煅燒、研磨、水解和超微研磨等幾個步驟。本發明無需在惰性氣體下煅燒,燃燒充分,加熱時間大大縮短,僅需幾個小時,因此生產效率提高,減少了勞動時間,同時降低產品成本,能夠滿足市場日益擴大的需求;將煅燒后的產物進行水解,使其釋放出大量熱能,降低在運輸儲運過程中的不穩定性,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而且水解后形成的氫氧化鈣等物質屬于水中微溶的強堿類物質,因此具有長效的良好的抑菌作用;同時,水解之后的產物再進行研磨,不但縮短了研磨時間,而且可以將研磨微粒研磨到更小的范圍內,使其作用表面積增大,功效增大,成本降低。
【專利說明】純天然超微鈣粉的制備工藝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酸性中和劑的制備工藝,具體涉及一種純天然超微鈣粉的制備工藝。
【背景技術】
[0002]由于現代人多食用細糧、魚肉等高酸性食品,而且生活緊張、通宵熬夜,加上水質與空氣污染、缺乏運動和不良情緒的影響,因此多呈現酸性體質。在飲用水方面,目前人們飲用的水和飲料大都為酸性。根據生物學家的報告,成年人人體內水分約占人體重的60%- 70%ο這其中包括血液和體液。因此,每個人每天需要補充8杯水來維持體能。然而,純凈水的加工技術使水中的礦物質——其中包括可以中和體內酸性物質的礦物質的流失。經過加工的純凈水暴露在空氣中時,其pH值很快會由中性的7.0轉變成酸性。此外,兒童和青少年喜歡飲用果汁、咖啡、可樂以等飲料,而這些飲料的酸性值通常也很高。在食物方面,目前多數水果、蔬菜、肉類甚至海產品都會頻繁的使用化學肥料、殺蟲劑、抗生素以及生長激素,從而嚴重的危害了人體健康。而酸性體質正是許多慢性病及癌癥的溫床,體質過酸者體內的免疫系統忙于矯正酸化的體質以防止癌癥等慢性病的形成,自然消弱了人體對外的抵抗力,因此極易受到細菌侵害而感染疾病。
[0003]另外,隨著工業化的進程,由于環保意識的淡薄,農田和水源受到了嚴重的污染,能夠正常使用的耕地越來越少,導致土地由于難以得到休養而越來越貧瘠。為了增加糧食產量而大量的使用化肥農藥,使得土地越來越酸性化。
[0004]鈣是人體含量最多的礦物質,有99%的鈣存在于骨骼和牙齒里,I %存在于我們的血液里,稱之為血鈣,人體缺鈣會引起骨質疏松癥。根據中華醫學會調查顯示:目前中國人的鈣日均攝入量僅為400毫克左右,而中華醫學會建議的每日鈣補充量為800-1000毫克。為了保持血液中鈣的濃度,身體就會把骨頭里的鈣抽出來補充到血液中,造成骨骼中鈣的流失,這種情況我們叫做身體缺鈣了。鈣的補充可以通過食用含鈣食品、含鈣保健品和含鈣藥品來實現,但這種補充鈣的方式往往吸收效果很差,達不到治療身體缺鈣的效果。
[0005]水果、蔬菜、肉類、家禽類、甚至海產品都會頻繁的使用化合物,例如化學肥料、殺蟲劑、抗生素以及生長激素,這些物品會促進動植物的生長以及用于保持美觀的外表。這些存留在食材的表面或內部的有害物質,嚴重影響人體的健康。。
[0006]含有大量鈣的天然材料,如貝類及礦物質,經過加工制備可以得到改變液體大分子的酸性中和劑,這些物質被人體攝入后不僅能對水起到凈化作用,而且可以產生良好的補充人體鈣質的效果,且對于食材有良好的清潔作用。然而,目前這種改變液體大分子的酸性中和劑的生產工藝往往存在耗時長、加工周期長的問題,從而難以滿足市場的需求。這主要是由于工藝所需的天然材料,尤其是貝類,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對其進行沖洗和粉碎,以去除內部的死體以及貝類表面的重金屬污染;同時要花大量時間在物質沖洗后對其進行干燥。
[0007]美國專利US7662416B2公開了一種酸性中和劑的制備工藝,該專利所述的制備工藝包括選材、清洗去除重金屬、研磨至顆粒大小為100 μ m-20mm、氮氣保護下高于1100°C的條件下煅燒3-18個小時、納米研磨至顆粒的粒徑到達納米級別等步驟。然而該專利的煅燒步驟需要在氮氣保護下進行,而且煅燒時間長達3-18個小時。發明專利申請201210183618.7公開了一種鈣粉及其制備方法。該發明所述的鈣粉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工藝步驟:1)將貝殼清洗、干燥、粉碎;2)將所得貝殼碎末在非含氧環境下,500?600°C,燒制2?4小時;3)將前述步驟所得燒制產物在含氧環境下,600?900°C,燒制I?3小時;4)將含氧燒制所得產物研磨成粉末。該專利雖然煅燒時間縮短至幾個小時,然而其煅燒過程包括非含氧環境煅燒和含氧環境煅燒兩個步驟,操作步驟繁瑣。
【發明內容】
[0008]為克服現有技術的諸多缺陷,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純天然超微鈣粉的制備工藝,所述制備工藝可以十分方便的制作生產純天然超微鈣粉。
[0009]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純天然超微鈣粉的制備工藝,包括選材、清洗、粉碎、煅燒、研磨、水解和超微研磨等以下幾個步驟:
[0010]①選材:搜集含鈣量大于30%的原料,所述原料包括海洋生物和礦石;
[0011]②清洗:對原料進行初步清洗和深度清洗;所述初步清洗步驟采用水洗打磨方式,以除去原料的表面污跡和表皮,所述深度清洗步驟采用高壓水洗方式,以去除原料表面的重金屬及頑固淤泥;
[0012]③粉碎:將清洗后的原料粉碎為小顆粒,所述小顆粒的粒徑為10?20mm ;
[0013]④煅燒:對粉碎后的小顆粒采用程序升溫的方式進行加熱煅燒,以實現其中含鈣成分物質的分解為目的;所述程序升溫的步驟包括:Ca)初步升溫至350-1600°C,煅燒
1.5-3小時,直至原料受熱形成裂紋;(b)繼續升溫至1000-2000°C,煅燒1-3.5小時,直至碳酸鈣完全分解;
[0014]⑤研磨:對煅燒后的物料進行研磨直至顆粒粒徑為20?40 μ m ;
[0015]⑥水解:加入適量水進行水解,得到水磨原漿;
[0016]⑦超微研磨及烘干:將水磨原漿進行研磨直至微粒粒徑為0.1?ΙΟμπι,在240-2600C的溫度條件下進行烘干,得到來自單一原料的超微鈣粉;
[0017]⑧混合:按照一定比例將不同原料的超微鈣粉混合,得到不同用途的混合超微鈣粉。
[0018]優選的是,所述海洋生物包括硨磲貝、牡蠣貝、海螺、珍珠和珍珠母。
[0019]優選的是,所述步驟⑥水解和步驟⑦超微研磨之間包括烘干步驟,對水磨原漿進行加熱適量除去水磨原漿中的水分,所述加熱溫度為240-260°C。
[0020]優選的是,所述原料為礦石時,所述步驟④的工藝步驟為:首先升溫至350-400°C加熱2-2.5小時,然后升溫至1000-1200。。加熱1-2小時。
[0021]優選的是,所述原料為牡蠣殼時,所述步驟④的工藝步驟為:首先升溫至700-900°C時加熱1.5-2小時,然后升溫至1600-2000°C加熱2.5-3.5小時。
[0022]優選的是,所述原料為硨磲貝時,所述步驟④的工藝步驟為:首先升溫至1100-1300°C時加熱2.5-3小時,然后升溫至1600-2000°C加熱2.5-3.5小時。
[0023]優選的是,所述原料為珍珠時,所述步驟④的工藝步驟為:首先升溫至1400-1600°C時加熱2-2.5小時,然后升溫至1600-2000°C加熱2-2.5小時。
[0024]優選的是,所述原料為珍珠母時,所述步驟④的工藝步驟為:首先升溫至1000-1200°C時加熱1.5-2.5小時,然后升溫至1600-2000°C加熱2.5-3.5小時。
[0025]優選的是,所述步驟②的高壓水洗步驟為:采用壓力為85_90psi,流速為1.5-2.5加侖/分的噴嘴對原料進行噴射,所述噴射時間為15-20分鐘。
[0026]其中,所述步驟④首先采用低溫煅燒,使原料均勻受熱,形成裂紋,內部結構松散,為下一步高溫煅燒充分做鋪墊;這是由于直接高溫煅燒會使原料表面形成致密氧化鈣保護膜,從而導致內部鈣很難進行脫氧處理,這就需要延長煅燒時間,浪費更多的能源,而且煅燒不徹底,不易形成均勻的鈣粉。
[0027]實驗Al、A2采用的原料為牡蠣殼,A3、A4采用的原料為石灰石,結果見表1和表
2。 申請人:發現,與一直在高溫下恒溫加熱相比,先低溫加熱更容易使貝殼等致密的結構首先產生裂紋,變得松散,后期高溫加熱使結構更加松散,更容易分解,因此受熱更加均勻;而一開始采取高溫加熱,容易由于原料表面接受快速受熱而形成致密氧化鈣層,從而導致原料內部受熱不均而難以分解,無法形成均勻物料。
[0028]由表1可知,先低溫后高溫加熱的煅燒方式與一直在高溫下恒溫加熱的煅燒方式相比,得到的鈣粉成分相同。
[0029]表1樣品A1-A4不同煅燒條件下得到樣品的主要成分列表
[0030]
【權利要求】
1.純天然超微鈣粉的制備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選材、清洗、粉碎、煅燒、研磨、水解和超微研磨等以下幾個步驟: ①選材:搜集含鈣量大于30%的原料,所述原料包括海洋生物和礦石; ②清洗:對原料進行初步清洗和深度清洗;所述初步清洗步驟采用水洗打磨方式,以除去原料的表面污跡和表皮,所述深度清洗步驟采用高壓水洗方式,以去除原料表面的重金屬及頑固淤泥; ③粉碎:將清洗后的原料粉碎為小顆粒,所述小顆粒的粒徑為10~20mm; ④煅燒:對粉碎后的小顆粒采用程序升溫的方式進行加熱煅燒,以實現其中含鈣成分物質的分解為目的;所述程序升溫的步驟包括:(a)初步升溫至350-1600°C,煅燒1.5-3小時,直至原料受熱形成裂紋;(b)繼續升溫至1000-2000°C,煅燒1-3.5小時,直至碳酸鈣完全分解; ⑤研磨:對煅燒后的物料進行研磨直至顆粒粒徑為20~40μ m ; ⑥水解:加入適量水進行水解,得到水磨原漿; ⑦超微研磨及烘干:將水磨原漿進行研磨直至微粒粒徑為0.1~1(^!11,在240-2601:的溫度條件下進行烘干,得到來自單一原料的超微鈣粉; ⑧混合:按照一定比 例將不同原料的超微鈣粉混合,得到不同用途的混合超微鈣粉。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純天然超微鈣粉的制備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海洋生物包括硨磲貝、牡蠣貝、海螺、珍珠和珍珠母。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純天然超微鈣粉的制備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⑥水解和步驟⑦超微研磨之間包括烘干步驟,對水磨原漿進行加熱適量除去水磨原漿中的水分,所述加熱溫度為240-260°C。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任意一項所述的純天然超微鈣粉的制備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為礦石時,所述步驟④的工藝步驟為:首先升溫至350-400°C加熱2-2.5小時,然后升溫至1000-1200°C加熱1-2小時。
5.根據權利要求2或3任意一項所述的純天然超微鈣粉的制備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為珍珠母時,所述步驟④的工藝步驟為:首先升溫至1000-1200°C時加熱1.5-2.5小時,然后升溫至1600-2000°C加熱2.5-3.5小時。
6.根據權利要求2或3任意一項所述的純天然超微鈣粉的制備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為硨磲貝時,所述步驟④的工藝步驟為:首先升溫至1100-1300°C時加熱2.5-3小時,然后升溫至1600-2000°C加熱2.5-3.5小時。
7.根據權利要求2或3任意一項所述的純天然超微鈣粉的制備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為珍珠時,所述步驟④的工藝步驟為:首先升溫至1400-1600°C時加熱2-2.5小時,然后升溫至1600-2000°C加熱2-2.5小時。
8.根據權利要求2或3任意一項所述的純天然超微鈣粉的制備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為牡蠣殼時,所述步驟④的工藝步驟為:首先升溫至700-90(TC時加熱1.5-2小時,然后升溫至1600-2000°C加熱2.5-3.5小時。
9.根據權利要求1-3任意一項所述的純天然超微鈣粉的制備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②的高壓水洗步驟為:采用壓力為85-90psi,流速為1.5-2.5加侖/分的噴嘴對原料進行噴射,所述噴射時間為15-20分鐘。
【文檔編號】A23L1/304GK103892285SQ201410140698
【公開日】2014年7月2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10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10日
【發明者】吳敬華 申請人:青島食安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青島麥克斯梅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