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紫蘇面條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紫蘇面條及其制備方法,是由面粉、燕麥粉、鮮紫蘇葉、羊肚菌、鱷梨、芡實、白玉豆、牡蠣肉、胡蘿卜粉、大棗粉、番薯葉、龍眼肉、枸杞芽、浮小麥、川楝子、布渣葉、椿白皮、羅漢果等原料組成。本發明有益效果為:紫蘇氣味辛香,既能發汗散寒以解表邪,又能行氣寬中、解郁止嘔,且鮮葉可做蔬菜食用,將面條與紫蘇有機結合,使得面條色彩鮮艷,口味獨特,且有保健養生的作用。
【專利說明】一種紫蘇面條及其制備方法
發明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食品加工領域,更確切地說是涉及一種面條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面條起源于中國,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因其具有制作簡單、食用方便、營養豐富、易消化、即可主食又可快餐的特點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和喜愛。它是一種用谷物或豆類的面粉加水和成面團后或者壓或搟制成片再切或壓,或者使用搓、拉、捏等手段,制成條狀(或窄或寬,或扁或圓)或小片狀,最后經煮、炒、燴、炸而成的一種食品。其中以小麥粉制成的面條最為常見。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現有的工業化生產的面條在種類、營養、食品保健功效等方面已漸漸難以滿足人們的需求。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種紫蘇面條及其制備方法,增加面條種類,豐富人們的生活。
[0004]為解決這一問題,本發明所采取的技術方案為:紫蘇面條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面粉120-124、燕麥粉30-32、鮮紫蘇葉14-15、羊肚菌5_6、鱷梨8_10、芡實12-13、白玉豆4-5、牡蠣肉6-8、胡蘿卜粉10-12、大棗粉3-4、番薯葉10-12、龍眼肉8-10、枸杞芽15-16、浮小麥1-2、川楝子1-2、布渣葉2-3、椿白皮2-3、羅漢果1_2、保健改良劑3_4、水適量。其中保健改良劑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赤小豆粉30-32、甜菜根粉5-6、紫薯全粉18-20、魔芋粉10-12、胡麻油3-4、青葙子1-2、三七4-5、余甘子2_3、牛繁縷4_5、木瓜籽7_8、二色補血草1-2、肉蓯蓉4-5、水適量。
[0005]本發明的紫蘇面條制備過程按以下步驟進行:
(1)浮小麥、川楝子、布渣葉、椿白皮、羅漢果加適量水煎煮2-3次,每次40-50分鐘,濾去殘渣合并煎煮液,繼續加熱20-30分鐘,得到中藥濃縮液;
(2)芡實、白玉豆炒香后磨粉,盛入密封容器內隔水蒸30-40分鐘,得營養添加料;
(3)鱷梨取果肉,與鮮紫蘇葉、羊肚菌、牡蠣肉、番薯葉、龍眼肉、枸杞芽洗凈后加適量水打磨成混合漿液;
(4)面粉過60-70目篩,與營養添加料攪拌混合均勻,再與步驟(I)中的中藥濃縮液、步驟(3)的混合漿液及其他剩余成分加適量水轉移至和面機中,和面時長為15-20分鐘,得面坯;
(5)取出面坯蓋上濕紗布自然熟化20-30分鐘后軋制成面條,最后進行風干處理既得。
[0006]另外,保健改良劑的制作方法為:將青葙子、三七、余甘子、牛繁縷、木瓜籽、二色補血草、肉蓯蓉加適量水煎煮1-2小時,濾去殘渣后得中草藥液,繼續加熱濃縮至原中草藥液體積的十分之一;與其他剩余成分混合均勻后用小火翻炒至完全干燥既得。
[0007]本發明中的川楝子為楝科植物川楝樹的果實,有除濕熱、清肝火、行氣止痛的作用;椿白皮為楝科植物香椿樹皮、根皮的韌皮部,入藥有除熱燥濕、止血、殺蟲的功效。[0008]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紫蘇氣味辛香,既能發汗散寒以解表邪,又能行氣寬中、解郁止嘔,且鮮葉可做蔬菜食用,將面條與紫蘇有機結合,使得面條色彩鮮艷,口味獨特,且有保健養生的作用。
【具體實施方式】
[0009]紫蘇面條,由以下重量份(kg)的原料組成:
面粉120、燕麥粉32、鮮紫蘇葉15、羊肚菌6、鱷梨10、芡實13、白玉豆4、牡蠣肉8、胡蘿卜粉10、大棗粉4、番薯葉12、龍眼肉8、枸杞芽15、浮小麥1、川楝子1、布渣葉2、椿白皮2、羅漢果1、保健改良劑3、水適量。
[0010]其中保健改良劑由以下重量份(kg)的原料組成:赤小豆粉30、甜菜根粉5、紫薯全粉18、魔芋粉10、胡麻油3、青葙子1、三七4、余甘子2、牛繁縷4、木瓜籽7、二色補血草1、肉蓯蓉5、水適量。
[0011]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浮小麥、川楝子、布渣葉、椿白皮、羅漢果加適量水煎煮2次,每次50分鐘,濾去殘渣合并煎煮液,繼續加熱20分鐘,得到中藥濃縮液;
(2)芡實、白玉豆炒香后磨粉,盛入密封容器內隔水蒸30分鐘,得營養添加料;
(3)鱷梨取果肉,與鮮紫蘇葉、羊肚菌、牡蠣肉、番薯葉、龍眼肉、枸杞芽洗凈后加適量水打磨成混合漿液;
(4)面粉過60目篩,與營養添加料攪拌混合均勻,再與步驟(I)中的中藥濃縮液、步驟
(3)的混合漿液及其他剩余成分加適量水轉移至和面機中,和面時長為15分鐘,得面坯;
(5)取出面坯蓋上濕紗布自然熟化30分鐘后軋制成面條,最后進行風干處理既得。
[0012]另外,保健改良劑的制作方法為:將青葙子、三七、余甘子、牛繁縷、木瓜籽、二色補血草、肉蓯蓉加適量水煎煮I小時,濾去殘渣后得中草藥液,繼續加熱濃縮至原中草藥液體積的十分之一;與其他剩余成分混合均勻后用小火翻炒至完全干燥既得。
【權利要求】
1.一種紫蘇面條,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面粉120-124、燕麥粉30-32、鮮紫蘇葉14-15、羊肚菌5-6、鱷梨8-10、芡實12-13、白玉豆4-5、牡蠣肉6-8、胡蘿卜粉10-12、大棗粉3-4、番薯葉10-12、龍眼肉8_10、枸杞芽15-16、浮小麥1-2、川楝子1-2、布渣葉2-3、椿白皮2-3、羅漢果1-2、保健改良劑3-4、水適量;其中保健改良劑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組成:赤小豆粉30-32、甜菜根粉5-6、紫薯全粉18-20、魔芋粉10-12、胡麻油3_4、青葙子1-2、三七4-5、余甘子2-3、牛繁縷4-5、木瓜籽7_8、二色補血草1_2、肉蓯蓉4_5、水適量;制備方法為:將青葙子、三七、余甘子、牛繁縷、木瓜籽、二色補血草、肉蓯蓉加適量水煎煮1-2小時,濾去殘渣后得中草藥液,繼續加熱濃縮至原中草藥液體積的十分之一;與其他剩余成分混合均勻后用小火翻炒至完全干燥既得。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紫蘇面條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1)浮小麥、川楝子、布渣葉、椿白皮、羅漢果加適量水煎煮2-3次,每次40-50分鐘,濾去殘渣合并煎煮液,繼續加熱20-30分鐘,得到中藥濃縮液; (2)芡實、白玉豆炒香后磨粉,盛入密封容器內隔水蒸30-40分鐘,得營養添加料; (3)鱷梨取果肉,與鮮紫蘇葉、羊肚菌、牡蠣肉、番薯葉、龍眼肉、枸杞芽洗凈后加適量水打磨成混合漿液; (4)面粉過60-70目篩,與營養添加料攪拌混合均勻,再與步驟(I)中的中藥濃縮液、步驟(3)的混合漿液及其他剩余成分加適量水轉移至和面機中,和面時長為15-20分鐘,得面坯; (5)取出面坯蓋上濕紗布自然熟化20-30分鐘后軋制成面條,最后進行風干處理既得。
【文檔編號】A23L1/16GK103989068SQ201410183512
【公開日】2014年8月20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4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4日
【發明者】徐道福 申請人:安徽雙福糧油工貿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