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飼料制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辣木有機飼料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餐桌上對肉制品種類要求越來越豐富,而各種養殖體肉類含蛋白質、鈣、磷、鉀、鈉等十多種微量元素,是理想的高蛋白健康食品,因此養殖業得到迅速的發展。一般情況下,養殖戶給養殖體喂養的食物都是比較簡單的,比如飼喂米糠、豆粕、玉米、麥麩等單一飼料。這樣的養殖方法滿足不了養殖體的發育及營養需求,極易造成養殖體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及各種維生素及其微量元素的缺乏,使養殖體由于各種營養不足,生長發育慢、羽毛松亂、重量輕、適口性能差,易患各種傳染病,嚴重者易死亡。很多養殖戶為了縮短養殖周期,降低死亡率,降低養殖成本,擴大養殖規模,會選擇添加抗生素等化學物質的飼料進行喂養,造成養殖體肉類品質下降,養殖體體內含有抗生素殘留等問題,安全性明顯降低,甚至影響了人們的生活品質。所以,食品安全問題日益嚴峻,消費者對各種肉制品的肉質、安全因素考慮的也越來越多,因此迫切需要提供一種既營養又安全的有機飼料。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辣木有機飼料及其制備方法,以解決養殖體飼料單一,營養不良而造成無法滿足養殖體生長要求,以及在飼料中添加抗生素而造成養殖體肉質不好、食品安全等問題。本發明的辣木有機飼料由多種營養成分和藥物科學配制而成,其營養豐富全面,不含有毒有害物質,適合多種養殖體的喂養,可以縮短生長周期;中藥制劑和維生素E起抗菌消毒、排激素、排重金屬、排累積藥物、排脂肪等功效,促進養殖體對食物養分的吸收,增強抵抗力,降低死亡率,使養殖體的肉質品質更好,提高養殖戶的經濟效益。
為了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辣木有機飼料,以重量份為單位,包括以下原料:豆粕15-20份、玉米10-20份、辣木桿30-40份、麥麩15-25份、氨基酸營養液10-15份、南瓜粉20-25份、紅薯粉20-30份、中藥制劑1.4-4份、食鹽1-3份、維生素E1-5份、菌制劑0.1-0.5份;
中藥制劑每份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魚腥草0.1-0.4份、柴胡0.4-1.2份、云參0.2-0.4份、板藍根0.5-1.5份、金銀花0.2-0.5份;
氨基酸營養液每份由甘氨酸鐵、甘氨酸鋅、甘氨酸銅、甘氨酸錳中的一種或多種制成;
菌制劑每份由EM菌和益生菌制成。
所述辣木有機飼料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將豆粕、玉米、辣木桿、麥麩烘干后逐一粉碎,制得的粉末過250-350目篩子,將制得粉末過篩后混合均勻得混合物Ⅰ;
S2:將魚腥草、柴胡、云參、板藍根、金銀花逐一粉碎,制得的粉末過200-300目篩子,將粉末過篩后混合均勻得混合物Ⅱ,將所述混合物Ⅱ滅菌后制得中藥制劑;
S3:將EM菌和益生菌按比例匹配混勻制得菌制劑;
S4:將步驟S1制得的混合物Ⅰ加入步驟S2制得的中藥制劑、氨基酸營養液、南瓜粉、紅薯粉、食鹽、維生素E、菌制劑混合均勻得混合物Ⅲ,將混合物Ⅲ按比例與水混合均勻得混合物Ⅳ,將混合物Ⅳ烘干、冷卻、制粒后制得辣木有機飼料。
優選地,步驟S2中滅菌的溫度為128-130℃,壓力為180-190KPa,滅菌時間為1-1.5min。
優選地,步驟S3中EM菌與益生菌按質量比為1∶2的比例制得菌制劑。
優選地,步驟S4中混合物Ⅲ與水按質量比為1∶1的比例制得混合物Ⅳ。
優選地,步驟S4中混合物Ⅳ的烘干條件溫度為50-60℃,烘干時間為30min。
優選地,步驟S4中混合物烘干至含水量≤8%。
優選地,步驟S4中混合物Ⅳ冷卻至30-35℃開始制粒。
優選地,步驟S4中制粒的粒徑為0.2-0.4cm。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發明的有機飼料經過多種營養成分和科學藥物匹配而成,其營養豐富全面,不含有毒有害物質,適合多種養殖體的喂養,促進養殖體健康成長,可以縮短生長周期;
(2)本發明的有機飼料包含的中藥制劑和維生素E起抗菌消毒、排激素、排重金屬、排累積藥物、排脂肪等功效,促進養殖體對食物養分的吸收,增強抵抗力,降低死亡率,使養殖體的肉質品質更好;
(3)本發明的有機飼料是在比較溫和的烘干條件下進行烘干并進行制粒的,飼料養分流失低、效果好、保存時間長、生產周期短。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行具體說明。
實施例1
一種辣木有機飼料,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為單位,包括以下原料:豆粕15份、玉米10份、辣木桿30份、麥麩15份、氨基酸營養液10份、南瓜粉20份、紅薯粉20份、中藥制劑1.4份、食鹽1份、維生素E1份、菌制劑0.1份;
中藥制劑每份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魚腥草0.1份、柴胡0.4份、云參0.2份、板藍根0.5份、金銀花0.2份;
氨基酸營養液每份由甘氨酸鐵、甘氨酸鋅制成;
菌制劑每份由EM菌和益生菌制成。
所述辣木有機飼料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將豆粕、玉米、辣木桿、麥麩烘干后逐一粉碎,制得的粉末過250目篩子,將制得粉末過篩后混合均勻得混合物Ⅰ;
S2:將魚腥草、柴胡、云參、板藍根、金銀花逐一粉碎,制得的粉末過200目篩子,將粉末過篩后混合均勻得混合物Ⅱ,將所述混合物Ⅱ溫度為128℃,壓力為180KPa,滅菌1min后制得中藥制劑;
S3:將EM菌與益生菌按質量比為1∶2的比例制得菌制劑;
S4:將S1制得的均勻菌混合物Ⅰ加入S2制得的中藥制劑、氨基酸營養液、南瓜粉、紅薯粉、食鹽、維生素E、菌制劑混合均勻得混合物Ⅲ,將混合物Ⅲ與水按1∶1混合均勻得混合物Ⅳ,將混合物Ⅳ在烘干溫度為50℃烘干30min,將混合物Ⅳ烘干至含水量為8%后冷卻至30℃開始制粒,制粒粒徑為0.2cm制得辣木有機飼料。
實施例2
一種辣木有機飼料,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為單位,包括以下原料:豆粕18份、玉米15份、辣木桿35份、麥麩20份、氨基酸營養液13份、南瓜粉23份、玉米15份、辣木桿35份、麥麩20份、氨基酸營養液13份、南瓜粉23份、紅薯粉25份、中藥制劑2.5份、食鹽2份、維生素E3份、菌制劑0.3份;
中藥制劑每份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魚腥草0.3份、柴胡0.7份、云參0.3份、板藍根0.9份、金銀花0.3份;
氨基酸營養液每份由甘氨酸鐵、甘氨酸鋅、甘氨酸銅制成;
菌制劑每份由EM菌和益生菌制成。
所述辣木有機飼料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將豆粕、玉米、辣木桿、麥麩烘干后逐一粉碎,制得的粉末過300目篩子,將制得粉末過篩后混合均勻得混合物Ⅰ;
S2:將魚腥草、柴胡、云參、板藍根、金銀花逐一粉碎,制得的粉末過250目篩子,將粉末過篩后混合均勻得混合物Ⅱ,將所述混合物Ⅱ溫度為129℃,壓力為185KPa,滅菌1.2min后制得中藥制劑;
S3:將EM菌與益生菌按質量比為1∶2的比例制得菌制劑;
S4:將S1制得的混合物Ⅰ就S2制得的中藥制劑、氨基酸營養液、南瓜粉、紅薯粉、食鹽、維生素E、菌制劑混合均勻得混合物Ⅲ,將混合物Ⅲ與水按1∶1混合均勻得混合物Ⅳ,將混合物Ⅳ在烘干溫度為55℃烘干30min,將混合物Ⅳ烘干至含水量為5%后冷卻至33℃開始制粒,制粒粒徑為0.3cm制得辣木有機飼料。
實施例3
一種辣木有機飼料,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為單位,包括以下原料:豆粕20份、玉米20份、辣木桿40份、麥麩25份、氨基酸營養液15份、南瓜粉25份、紅薯粉30份、中藥制劑4份、食鹽3份、維生素E5份、菌制劑0.5份;
中藥制劑每份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魚腥草0.4份、柴胡1.2份、云參0.4份、板藍根1.5份、金銀花0.5份;
氨基酸營養液每份由甘氨酸鐵、甘氨酸鋅、甘氨酸銅、甘氨酸錳四種制成;
菌制劑每份由EM菌和益生菌制成。
所述辣木有機飼料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將豆粕、玉米、辣木桿、麥麩烘干后逐一粉碎,制得的粉末過350目篩子,將制得粉末過篩后混合均勻得混合物Ⅰ;
S2:將魚腥草、柴胡、云參、板藍根、金銀花逐一粉碎,制得的粉末過300目篩子,將粉末過篩后混合均勻得混合物Ⅱ,將所述混合物Ⅱ溫度為130℃,壓力為190KPa,滅菌1.5min后制得中藥制劑;
S3:將EM菌與益生菌按質量比為1∶2的比例制得菌制劑;
S4:將S1制得的混合物Ⅰ加入S2制得的中藥制劑、氨基酸營養液、南瓜粉、紅薯粉、食鹽、維生素E、菌制劑混合均勻得混合物Ⅲ,將混合物Ⅲ與水按1∶1混合均勻得混合物Ⅳ,將混合物Ⅳ在烘干溫度為60℃烘干30min,將混合物Ⅳ烘干至含水量為7%后冷卻至35℃開始制粒,制粒粒徑為0.4cm制得辣木有機飼料。
實施例4
一種辣木有機飼料,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為單位,包括以下原料:豆粕17份、玉米18份、辣木桿35份、麥麩18份、氨基酸營養液10份、南瓜粉23份、紅薯粉27份、中藥制劑2份、食鹽2份、維生素E3份、菌制劑0.3份;
中藥制劑每份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魚腥草0.3份、柴胡0.7份、云參0.2份、板藍根0.6份、金銀花0.2份;
氨基酸營養液每份由甘氨酸鐵、甘氨酸鋅、甘氨酸銅制成;
菌制劑每份由EM菌和益生菌制成。
所述辣木有機飼料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將豆粕、玉米、辣木桿、麥麩烘干后逐一粉碎,制得的粉末過310目篩子,將制得粉末過篩后混合均勻得混合物Ⅰ;
S2:將魚腥草、柴胡、云參、板藍根、金銀花逐一粉碎,制得的粉末過270目篩子,將粉末過篩后混合均勻得;混合物Ⅱ,將所述;混合物Ⅱ溫度為129℃,壓力為185KPa,滅菌1.1min后制得中藥制劑;
S3:將EM菌與益生菌按質量比為1∶2的比例制得菌制劑;
S4:將S1制得的混合物Ⅰ加入S2制得的中藥制劑、氨基酸營養液、南瓜粉、紅薯粉、食鹽、維生素E、菌制劑混合均勻得混合物Ⅲ,將混合物Ⅲ與水按1∶1混合均勻得混合物Ⅳ,將混合物Ⅳ在烘干溫度為57℃烘干30min,將均勻混合物Ⅳ烘干至含水量為5%后冷卻至31℃開始制粒,制粒粒徑為0.3cm制得辣木有機飼料。
實施例5
一種辣木有機飼料,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為單位,包括以下原料:豆粕19份、玉米15份、辣木桿39份、麥麩16份、氨基酸營養液14份、南瓜粉24份、紅薯粉26份、中藥制劑2.1份、食鹽1份、維生素E3份、菌制劑0.3份;
中藥制劑每份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魚腥草0.3份、柴胡0.7份、云參0.2份、板藍根0.7份、金銀花0.2份;
氨基酸營養液每份由甘氨酸鐵、甘氨酸鋅、甘氨酸銅制成;
菌制劑每份由EM菌和益生菌制成。
所述辣木有機飼料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將豆粕、玉米、辣木桿、麥麩烘干后逐一粉碎,制得的粉末過320目篩子,將制得粉末過篩后混合均勻得混合物Ⅰ;
S2:將魚腥草、柴胡、云參、板藍根、金銀花逐一粉碎,制得的粉末過280目篩子,將粉末過篩后混合均勻得混合物Ⅱ,將所述混合物Ⅱ溫度為128℃,壓力為182KPa,滅菌1.4min后制得中藥制劑;
S3:將EM菌與益生菌按質量比為1∶2的比例制得菌制劑;
S4:將S1制得的混合物Ⅰ加入S2制得的中藥制劑、氨基酸營養液、南瓜粉、紅薯粉、食鹽、維生素E、菌制劑混合均勻得混合物Ⅲ,將混合物Ⅲ與水按1∶1混合均勻得混合物Ⅳ,將混合物Ⅳ在烘干溫度為58℃烘干30min,將混合物Ⅳ烘干至含水量為6%后冷卻至31℃開始制粒,制粒粒徑為0.3cm制得辣木有機飼料。
實施例6
一種辣木有機飼料,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為單位,包括以下原料:豆粕16份、玉米19份、辣木桿34份、麥麩19份、氨基酸營養液12份、南瓜粉21份、紅薯粉26份、中藥制劑2.1份、食鹽1份、維生素E3份、菌制劑0.3份;
中藥制劑每份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魚腥草0.3份、柴胡0.7份、云參0.2份、板藍根0.7份、金銀花0.2份;
氨基酸營養液每份由甘氨酸鐵、甘氨酸鋅、甘氨酸銅制成;
菌制劑每份由EM菌和益生菌制成。
所述辣木有機飼料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將豆粕、玉米、辣木桿、麥麩烘干后逐一粉碎,制得的粉末過320目篩子,將制得粉末過篩后混合均勻得混合物Ⅰ;
S2:將魚腥草、柴胡、云參、板藍根、金銀花逐一粉碎,制得的粉末過280目篩子,將粉末過篩后混合均勻得混合物Ⅱ,將所述混合物Ⅱ溫度為128℃,壓力為182KPa,滅菌1.4min后制得中藥制劑;
S3:將EM菌與益生菌按質量比為1∶2的比例制得菌制劑;
S4:將S1制得的混合物Ⅰ加入S2制得的中藥制劑、氨基酸營養液、南瓜粉、紅薯粉、食鹽、維生素E、菌制劑混合均勻得混合物Ⅲ,將混合物Ⅲ與水按1∶1混合均勻得混合物Ⅳ,將混合物Ⅳ在烘干溫度為58℃烘干30min,將混合物Ⅳ烘干至含水量為6%后冷卻至31℃開始制粒,制粒粒徑為0.3cm制得辣木有機飼料。
為驗證本發明飼料的效果,申請人在廣西來賓市某養殖場進行了飼料效果試驗,選用4.5-5kg、規格幾乎一致的豬480只,隨機分成四組,即對照組、試驗組1、試驗組2、試驗組3,每組做3次平行實驗,每次平行實驗用豬40只。對照組豬飼喂以豆粕粉、辣木桿粉、玉米粉、南瓜粉、紅薯粉、麥麩粉、食鹽配制成的基本飼料,試驗組1的豬飼喂本發明實施例1的飼料;試驗組2的豬飼喂本發明實施例2的飼料;試驗組3的豬飼喂本發明實施例3的飼料;連續飼喂100天,每天飼喂2次,100天結束后計算豬的平均日增重、料肉比、疾病發生率、死亡率,結果見下表:
由上表可知,試驗組與對照組對比,平均日增重增加11.19克/只-14.74克/只,料肉比降低0.62:1-0.76:1,疾病發生率降低7.66%-8.33%,死亡率降低5.89%-6.67%,說明本發明的飼料可以滿足豬的生長需求,促進豬的健康生長,從而降低料肉比;可以增強豬的免疫力和抗應激能力,降低豬的疾病發生率和死亡率。
以上內容不能認定本發明具體實施只局限于這些說明,對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簡單推演或替換,都應當視為屬于本發明由所提交的權利要求書確定的專利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