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食品制備技術領域,涉及一種以螺螄為主要原料制成的即食螺螄清熱粥,具體涉及一種以螺螄、柳樹葉、魚腥草、荷葉、百合、檸檬皮、生姜和馬蘭頭為原料制成的即食螺螄清熱粥。
背景技術:
:
螺螄,又稱田贏、田中螺、黃螺,軟體動物,屬于軟體動物門腹足綱前鰓亞綱螺螄科,遍布我國大部分地區,一般分布在淡水中,可在夏秋季捕取,身體分為頭部、足和內臟囊等3部分,頭上長有口、眼、觸角以及其他感覺器官,體外有一個外殼,螺螄的足肌發達,位于身體的腹面,主要以水生植物嫩莖葉、有機碎屑等為食料;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和維生素A,螺螄因為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得到人們的喜愛,具有清熱利水、除濕解毒的作用,對治療腳氣和狐臭也有顯著功效。傳統吃螺螄的方法是通過添加調料燉煮,然后用竹簽或針將肉挑出來食用,但這種方法存在安全隱患,飲食不衛生,易變質等問題,如果水質不好,容易受污染,特別是吃的時候如果螺螄內的大便沒排干凈,有很多寄生蟲,比如釘螺就是血吸蟲的寄主。目前市場上已經有即食螺螄,但其功效單一,而柳樹葉具有清熱、利尿、消炎和解毒的作用;魚腥草具有抗菌、抗病毒、提高機體免疫力和利尿等功效;荷葉具有清心解暑、散瘀止血和消風祛濕的功效;百合,微苦,養陰潤肺,清心安神;檸檬皮,利尿,抗炎癥,且具有去腥之功效,加入多種天然植物不僅可豐富口味,還具有多種功效。中國專利號為CN200610088036.5公開了一種即食帶殼螺螄及其制備方法,帶殼螺螄經過原料的預處理、脫腥、油炸、調味煮制和后期處理工藝制得,保持了螺螄的營養價值,但螺螄經油炸處理,不能滿足人們天天食用。因此發明一種以螺螄及多種天然植物為主要原料的即食螺螄清熱粥很有應用前景。
技術實現要素:
: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點,尋求設計一種利用螺螄及多種天然植物為原料按比例混合制成的即食螺螄清熱粥。
本發明涉及的即食螺螄清熱粥中各原料重量組份為:螺螄30-40份,柳樹葉10-15份,魚腥草5-10份,荷葉5-10份,百合5-10份,檸檬皮3-5份,生姜3-5份,馬蘭頭5-10份,榆樹葉5-10份,拉瓜葉5-10份,花椒粉2-4份,高粱粉40-60份,食鹽5-8份,小蘇打3-5份。
本發明涉及的即食螺螄清熱粥的制備工藝是:
(1)按重量組份稱取新鮮螺螄和食鹽,將食鹽加入其重量16-24倍的清水中,攪拌均勻,制成重量百分比濃度為4%-6%的食鹽水溶液;將新鮮螺螄放入清水中浸泡3-5小時,使其吐凈內腔食物和糞便后撈出,再放入食鹽水溶液中浸泡2-4小時,撈出并用清水清洗2-3遍,將洗凈后的螺螄壓碎螺螄殼取出螺螄肉,剔除螺螄肉的尾部,最后用紫外線滅菌5-10分鐘,得螺螄肉;
(2)按重量組份稱取柳樹葉和小蘇打,將柳樹葉放入80-90℃的清水中,再加入小蘇打,攪拌均勻,浸泡2-3分鐘,取出柳樹葉,放入0-5℃的清水中浸泡3-5分鐘,快速冷卻后將其取出,并放入體積百分比濃度為20-30%的酒精溶液中浸泡10-15分鐘,進行消毒處理;
(3)按重量組份稱取魚腥草、荷葉、百合、生姜、馬蘭頭、榆樹葉和拉瓜葉清洗干凈,混合放入打漿機中,加入上述組合物總重量3-4倍的麥飯石水,磨制成植物混合液;
(4)按重量組份稱取檸檬皮,放入20-30℃的清水中浸泡5-10分鐘,撈出切成3-5mm的塊狀,制成檸檬皮顆粒;
(5)按重量組份稱取高粱粉和花椒粉,將螺螄肉、植物混合液和檸檬皮顆粒混合放入陶瓷鍋中,攪拌均勻,大火煮熟后再小火熬制5-10分鐘,再將高粱粉和花椒粉同時放入陶瓷鍋中攪拌混合均勻后,小火熬煮3-5分鐘,即得即食螺螄清熱粥;冷卻后,真空密封包裝;常溫下保質期為30-50天,可以直接食用或加熱后食用;食用時可以根據個人口味加入蒜泥和辣椒等調料,味道鮮美,老少均宜,營養豐富;天天食用,利于防暑清熱,益于流行感冒的防治。
本發明涉及的麥飯石水是山東即墨地區的地下麥飯石礦區出產的地下清水;所述的拉瓜葉為山東膠東地區的拉瓜葉。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原料天然易得,制備工藝簡單,口感鮮美,功效佳無副作用,具有良好的清熱解毒的功效。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1:
本實施例涉及的即食螺螄清熱粥中各原料重量組份為:螺螄30份,柳樹葉10份,魚腥草5份,荷葉5份,百合5份,檸檬皮3份,生姜3份,馬蘭頭5份,榆樹葉5份,拉瓜葉5份,花椒粉2份,高粱粉40份,食鹽5份,小蘇打3份;其制備工藝為:按重量組份稱取新鮮螺螄和食鹽,將食鹽加入其重量16-24倍的清水中,攪拌均勻,制成重量百分比濃度為4%-6%的食鹽水溶液;將新鮮螺螄放入清水中浸泡3-5小時,使其吐凈內腔食物和糞便后撈出,再放入食鹽水溶液中浸泡2-4小時,撈出并用清水清洗2-3遍,將洗凈后的螺螄壓碎螺螄殼取出螺螄肉,剔除螺螄肉的尾部,最后用紫外線滅菌5-10分鐘,得螺螄肉;按重量組份稱取柳樹葉和小蘇打,將柳樹葉放入80-90℃的清水中,再加入小蘇打,攪拌均勻,浸泡2-3分鐘,取出柳樹葉,放入0-5℃的清水中浸泡3-5分鐘,快速冷卻后將其取出,并放入體積百分比濃度為20-30%的酒精溶液中浸泡10-15分鐘,進行消毒處理;按重量組份稱取魚腥草、荷葉、百合、生姜、馬蘭頭、榆樹葉和拉瓜葉清洗干凈,混合放入打漿機中,加入上述組合物總重量3-4倍的麥飯石水,磨制成植物混合液;按重量組份稱取檸檬皮,放入20-30℃的清水中浸泡5-10分鐘,撈出切成3-5mm的塊狀,制成檸檬皮顆粒;按重量組份稱取高粱粉和花椒粉,將螺螄肉、植物混合液和檸檬皮顆粒混合放入陶瓷鍋中,攪拌均勻,大火煮熟后再小火熬制5-10分鐘,再將高粱粉和花椒粉同時放入陶瓷鍋中攪拌混合均勻后,小火熬煮3-5分鐘,即得即食螺螄清熱粥;冷卻后,真空密封包裝;常溫下保質期為30-50天,可以直接食用或加熱后食用;食用時可以根據個人口味加入蒜泥和辣椒等調料,味道鮮美,老少均宜,營養豐富;天天食用,利于防暑清熱,益于流行感冒的防治。
實施例2: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不同之處在于即食螺螄清熱粥中各原料重量組份為螺螄35份,柳樹葉12份,魚腥草7份,荷葉7份,百合7份,檸檬皮4份,生姜4份,馬蘭頭8份,榆樹葉8份,拉瓜葉7份、花椒粉3份,高粱粉50份,食鹽7份,小蘇打4份;其制備工藝同實施例1。
實施例3:
本實施例選擇實施例1制備的即食螺螄清熱粥,其口感爽滑,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特別是適合患流行性感冒的人群食用,某市選取患流行性感冒的群眾30位,年齡10-30歲,服用實施例1制備的即食螺螄清熱粥,早晚各1次,每次250克,服用5-7天,感冒癥狀消失者26位,并經醫院檢查,身體各項指標恢復正常,免疫力增強;其他4位感冒癥狀明顯減輕,說明本方法制取的即食螺螄清熱粥具有明顯清熱和防治流行性感冒的功效。
實施例4:
本實施例選擇實施例2制備的即食螺螄清熱粥,某市養老院,選取老人40位,夏季易悶熱中暑,每天中午食用該即食螺螄清熱粥一次,每次200g,食用1個月后,35位老人中暑癥狀消失,神清氣爽;其他5位中暑癥狀明顯好轉,說明本方法制取的即食螺螄清熱粥具有良好的清熱解毒并緩解中暑的功效,適合老年人群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