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食品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黃連紅棗面包。
背景技術:
黃連子(學名:Lycium chinense)是茄科黃連屬的多分枝灌木植物。國內外均有分布。黃連全身是寶,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春采黃連葉,名天精草;夏采花,名長生草;秋采子,名黃連子;冬采根,名地骨皮”。果實稱黃連子,嫩葉稱黃連頭,常見種類為黃連,主要的藥用種類為寧夏黃連。黃連有降低血糖,抗脂肪肝作用,并能抗動脈粥樣硬化。此外,黃連還可用園林作綠籬栽植、樹樁盆栽以及用作水土保持的灌木等。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黃連紅棗面包,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對腸胃濕熱所致的瀉痢腹痛,臟腑火毒證,癰疽疔毒,皮膚濕疹、濕瘡,耳道流膿有一定的療效。
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黃連紅棗面包,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各組分組成:
黃連3-12份,白砂糖13-17份,奶粉23-26份,黃油15-19份,酵母23-28份,食鹽6-12份,小蘇打4-13份,雞蛋黃34-38份,高筋面粉235-267份,低筋面粉123-156份,橄欖油45-56份,蜂蜜21-26份,紅棗53-58份,紅糖22-27份,水45-53份。
一種黃連紅棗面包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首先,按重量稱量上述材料,將黃連,紅棗洗凈,放入粉碎機中粉粹成粉末狀;
然后,將所得粉末和剩余原料放入攪拌機中勻速攪拌1.4小時,得到面團;
其次,將面團在室溫下放置0.7小時,放入烤箱中,在130℃的溫度下烘烤0.4小時;
最后,將面包從烤箱中拿出冷卻至室溫,即可食用。
其優點在于: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對腸胃濕熱所致的瀉痢腹痛,臟腑火毒證,癰疽疔毒,皮膚濕疹、濕瘡,耳道流膿有一定的療效。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一種黃連紅棗面包,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各組分組成:
黃連3份,白砂糖13份,奶粉23份,黃油15份,酵母23份,食鹽6份,小蘇打4份,雞蛋黃34份,高筋面粉235份,低筋面粉123份,橄欖油45份,蜂蜜21份,紅棗53份,紅糖22份,水45份。
實施例2
一種黃連紅棗面包,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各組分組成:
黃連12份,白砂糖17份,奶粉26份,黃油19份,酵母28份,食鹽12份,小蘇打13份,雞蛋黃38份,高筋面粉267份,低筋面粉156份,橄欖油56份,蜂蜜26份,紅棗58份,紅糖27份,水53份。
實施例3
一種黃連紅棗面包,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各組分組成:
黃連8份,白砂糖15份,奶粉24份,黃油17份,酵母26份,食鹽9份,小蘇打9份,雞蛋黃36份,高筋面粉248份,低筋面粉139份,橄欖油50份,蜂蜜24份,紅棗55份,紅糖25份,水48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