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茶葉制備
技術領域:
,具體涉及一種綠茶的制備工藝。
背景技術:
:綠茶是指采取茶樹新葉或芽,未經發酵,經殺青、或者整形、烘干等典型工藝制作而成的產品。其制成品的色澤,沖泡后茶湯較多的保存了鮮茶葉的綠色主調。常飲綠茶能防癌,降血脂和減肥,防電腦輻射;吸煙者可減輕尼古丁傷害?,F有的綠茶的加工,簡單分為殺青、揉捻和干燥三個步驟,其中關鍵在于殺青。其中,殺青的方式有炒青、蒸青、泡青、輻射殺青,鮮葉通過殺青,但是會使得茶葉營養流失比較大,并且現有的茶葉質量達不到要求,茶香氣較悶帶青氣,澀味也較重。技術實現要素: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的問題,提供了一種綠茶的制備工藝。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綠茶的制備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1)挑選鮮葉:選擇深綠色、2-3cm長的茶葉;(2)殺青揉捻干燥:a、殺青:①將新鮮的綠茶葉放入12-16℃的響鈴草醇提取物水溶液中浸泡15min,然后取出,自然晾干;②將經過步驟①處理的綠茶葉放置在溫度為30-32℃,空氣相對濕度為52-54%的環境下攤開1小時;③將經過步驟②處理的綠茶葉采用水蒸氣熏蒸4-6s,然后采用420W與340W微波對綠茶葉進行交替處理,以340W微波對綠茶葉進行第一次處理,處理時間為11s,然后采用420W微波對綠茶進行處理,處理時間為8s,后續依次交替進行,當420W微波處理第6次時停止,靜置10s后,即可進行揉捻步驟;b、揉捻:采用揉捻機揉捻,①將茶葉進行粗揉,粗揉時通熱風,熱風溫度為80-83℃,揉捻機主軸轉速為30-32r/min,控制茶葉溫度處于38-40℃,粗揉時間為10-12min;②經第一次粗揉完成后隔70-80s,將茶葉進行精揉,精揉時通先通10s冷風,冷風溫度為15-18℃,然后再通熱風,熱風溫度為60-70℃,揉捻機主軸轉速為28-30r/min,控制茶葉溫度處于30-32℃,精揉時間為25-30min;c、干燥:將茶葉進行兩次烘干,先采用毛火烘干,毛火溫度為126-132℃,毛火時間為14-16min;毛火完畢,通入漸漸冷風,初始溫度為120℃,以2℃/5s速度逐漸降低,直至漸冷風溫度降低至10℃,繼續通入15s,停止,然后進行足火烘干,足火溫度為116-118℃,足火時間為12-15min。進一步的,所述響鈴草醇提取物制備方法為:將響鈴草、葡萄籽、石椒草、野菊花按50:1:1:4質量比例均勻混合到一起,然后在溫度為50℃,空氣相對濕度為60%的環境下放置2小時,再粉碎至150目,然后采用78%體積百分比濃度乙醇溶劑,按料液比1:26,在50℃下回流提取3h,離心得上清液,再經過旋轉蒸發濃縮,然后冷凍干燥制得固體提取物,然后按1:1000質量比例與水均勻混合。進一步的,所述殺青中水蒸氣溫度為100℃。本發明有益效果:本發明綠茶的制備工藝中,能夠保持茶葉的外形色澤,克服了傳統綠茶茶香氣較悶帶青氣,澀味也較重的問題,具有醇厚鮮爽的滋味。本發明制得的綠茶氨基酸和葉綠素的含量均較傳統的蒸青、炒青、烘青綠茶的含量高,咖啡堿的含量較傳統的蒸青、炒青、烘青綠茶的含量低,本發明通過采用本發明配制的響鈴草醇提取物水溶液對采摘的新鮮綠茶葉進行浸泡處理,能夠加速綠茶葉細胞代謝速度,吸收一定的響鈴草提取物,從而提高茶葉內部營養價值,通過采用水蒸氣熏蒸對綠茶進行預處理,能夠有助于青草味的揮發,加速綠茶葉內部水分子的活躍度,然后采用410W微波與320W微波依次交替處理,能夠快速達到鈍化酶效果,最主要的是能夠極大的保留綠茶葉內部營養成分,降低了殺青過程中營養的流失,提高了殺青品質。本發明綠茶工藝中各處理步驟的協同作用,能夠使茶葉更加緊實,增加香氣的濃度,綠茶整體感強,條索緊結勻整,色澤油潤,營養均衡,保健效果好,滿足了人們對綠茶的各種需求。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一種綠茶的制備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1)挑選鮮葉:選擇深綠色、2cm長的茶葉;(2)殺青揉捻干燥:a、殺青:①將新鮮的綠茶葉放入12℃的響鈴草醇提取物水溶液中浸泡15min,然后取出,自然晾干;②將經過步驟①處理的綠茶葉放置在溫度為30℃,空氣相對濕度為52-54%的環境下攤開1小時;③將經過步驟②處理的綠茶葉采用水蒸氣熏蒸4s,然后采用420W與340W微波對綠茶葉進行交替處理,以340W微波對綠茶葉進行第一次處理,處理時間為11s,然后采用420W微波對綠茶進行處理,處理時間為8s,后續依次交替進行,當420W微波處理第6次時停止,靜置10s后,即可進行揉捻步驟;b、揉捻:采用揉捻機揉捻,①將茶葉進行粗揉,粗揉時通熱風,熱風溫度為80℃,揉捻機主軸轉速為30r/min,控制茶葉溫度處于38℃,粗揉時間為10min;②經第一次粗揉完成后隔70s,將茶葉進行精揉,精揉時通先通10s冷風,冷風溫度為15℃,然后再通熱風,熱風溫度為60℃,揉捻機主軸轉速為28r/min,控制茶葉溫度處于30℃,精揉時間為25min;c、干燥:將茶葉進行兩次烘干,先采用毛火烘干,毛火溫度為126℃,毛火時間為14min;毛火完畢,通入漸漸冷風,初始溫度為120℃,以2℃/5s速度逐漸降低,直至漸冷風溫度降低至10℃,繼續通入15s,停止,然后進行足火烘干,足火溫度為116℃,足火時間為12min。所述響鈴草醇提取物制備方法為:將響鈴草、葡萄籽、石椒草、野菊花按50:1:1:4質量比例均勻混合到一起,然后在溫度為50℃,空氣相對濕度為60%的環境下放置2小時,再粉碎至150目,然后采用78%體積百分比濃度乙醇溶劑,按料液比1:26,在50℃下回流提取3h,離心得上清液,再經過旋轉蒸發濃縮,然后冷凍干燥制得固體提取物,然后按1:1000質量比例與水均勻混合。所述殺青中水蒸氣溫度為100℃。實施例2一種綠茶的制備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1)挑選鮮葉:選擇深綠色、3cm長的茶葉;(2)殺青揉捻干燥:a、殺青:①將新鮮的綠茶葉放入16℃的響鈴草醇提取物水溶液中浸泡15min,然后取出,自然晾干;②將經過步驟①處理的綠茶葉放置在溫度為32℃,空氣相對濕度為52-54%的環境下攤開1小時;③將經過步驟②處理的綠茶葉采用水蒸氣熏蒸6s,然后采用420W與340W微波對綠茶葉進行交替處理,以340W微波對綠茶葉進行第一次處理,處理時間為11s,然后采用420W微波對綠茶進行處理,處理時間為8s,后續依次交替進行,當420W微波處理第6次時停止,靜置10s后,即可進行揉捻步驟;b、揉捻:采用揉捻機揉捻,①將茶葉進行粗揉,粗揉時通熱風,熱風溫度為83℃,揉捻機主軸轉速為32r/min,控制茶葉溫度處于40℃,粗揉時間為12min;②經第一次粗揉完成后隔80s,將茶葉進行精揉,精揉時通先通10s冷風,冷風溫度為18℃,然后再通熱風,熱風溫度為70℃,揉捻機主軸轉速為30r/min,控制茶葉溫度處于32℃,精揉時間為30min;c、干燥:將茶葉進行兩次烘干,先采用毛火烘干,毛火溫度為132℃,毛火時間為16min;毛火完畢,通入漸漸冷風,初始溫度為120℃,以2℃/5s速度逐漸降低,直至漸冷風溫度降低至10℃,繼續通入15s,停止,然后進行足火烘干,足火溫度為118℃,足火時間為15min。所述響鈴草醇提取物制備方法為:將響鈴草、葡萄籽、石椒草、野菊花按50:1:1:4質量比例均勻混合到一起,然后在溫度為50℃,空氣相對濕度為60%的環境下放置2小時,再粉碎至150目,然后采用78%體積百分比濃度乙醇溶劑,按料液比1:26,在50℃下回流提取3h,離心得上清液,再經過旋轉蒸發濃縮,然后冷凍干燥制得固體提取物,然后按1:1000質量比例與水均勻混合。所述殺青中水蒸氣溫度為100℃。實施例3一種綠茶的制備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1)挑選鮮葉:選擇深綠色、3cm長的茶葉;(2)殺青揉捻干燥:a、殺青:①將新鮮的綠茶葉放入14℃的響鈴草醇提取物水溶液中浸泡15min,然后取出,自然晾干;②將經過步驟①處理的綠茶葉放置在溫度為31℃,空氣相對濕度為53%的環境下攤開1小時;③將經過步驟②處理的綠茶葉采用水蒸氣熏蒸5s,然后采用420W與340W微波對綠茶葉進行交替處理,以340W微波對綠茶葉進行第一次處理,處理時間為11s,然后采用420W微波對綠茶進行處理,處理時間為8s,后續依次交替進行,當420W微波處理第6次時停止,靜置10s后,即可進行揉捻步驟;b、揉捻:采用揉捻機揉捻,①將茶葉進行粗揉,粗揉時通熱風,熱風溫度為82℃,揉捻機主軸轉速為31r/min,控制茶葉溫度處于39℃,粗揉時間為11min;②經第一次粗揉完成后隔72s,將茶葉進行精揉,精揉時通先通10s冷風,冷風溫度為17℃,然后再通熱風,熱風溫度為65℃,揉捻機主軸轉速為29r/min,控制茶葉溫度處于31℃,精揉時間為28min;c、干燥:將茶葉進行兩次烘干,先采用毛火烘干,毛火溫度為128℃,毛火時間為15min;毛火完畢,通入漸漸冷風,初始溫度為120℃,以2℃/5s速度逐漸降低,直至漸冷風溫度降低至10℃,繼續通入15s,停止,然后進行足火烘干,足火溫度為117℃,足火時間為13min。所述響鈴草醇提取物制備方法為:將響鈴草、葡萄籽、石椒草、野菊花按50:1:1:4質量比例均勻混合到一起,然后在溫度為50℃,空氣相對濕度為60%的環境下放置2小時,再粉碎至150目,然后采用78%體積百分比濃度乙醇溶劑,按料液比1:26,在50℃下回流提取3h,離心得上清液,再經過旋轉蒸發濃縮,然后冷凍干燥制得固體提取物,然后按1:1000質量比例與水均勻混合。所述殺青中水蒸氣溫度為100℃。對比例1:與實施例1區別僅在于殺青中不經過步驟①處理。對比例2:與實施例1區別僅在于殺青中步驟③中不經過水蒸氣處理。對比例3:與實施例1區別僅在于殺青中步驟③中僅采用410W微波處理,處理時間為114s。對比例4:與實施例1區別僅在于殺青中步驟③中僅采用320W微波處理,處理時間為114s。對比不同殺青方式對綠茶品質的影響:表1減重率%殺青后感官氨基酸含量(mg/g)茶多酚含量(%)總糖含量(%)實施例130.2色綠柔軟清香1.8821.724.27實施例230.3色綠柔軟清香1.8721.564.26實施例330.3色綠柔軟清香1.8521.434.24對比例130.8色綠柔軟清香1.7619.344.02對比例235.6色較綠柔軟清香1.7120.224.10對比例336.4色綠柔軟一般清香1.6218.203.71對比例435.7色綠柔軟一般清香1.6818.343.72對照組128.1色綠柔軟清香1.5616.293.41對照組23.3色黃綠柔軟帶水淺香1.2114.382.87對照組1為炒青,180-200℃鍋溫,8min;對照組2為蒸青,100℃蒸汽,2min;由表1可以看出,本發明綠茶制備工藝中殺青效果更好好,對綠茶葉營養保留度高。經檢測,本發明實施例中制備的綠茶咖啡堿質量百分比含量低于1.88%,而傳統制備的同種綠茶咖啡堿含量質量百分比在3%左右;本發明實施例中葉綠素含量質量百分比在0.83%左右,而傳統制備的同種綠茶葉綠素含量在0.5%左右。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