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豆腐加工生產線,特別是一種可循環的內脂豆腐注漿系統。
背景技術:
內脂豆腐以β一葡萄糖酸內脂為凝固劑,其工藝簡單,質地細膩潔白,保質期長,比起鹵水豆腐和石膏豆腐更能保持原豆的營養,因此內酯豆腐越來越受到人民的喜愛,現在工廠在生產包裝式內脂豆腐時,需要現在生產線上對著包裝盒內注漿,但是現有的注漿系統是使用輸送線將多個包裝盒向前移動,然后再在輸送線上方設有儲存桶,儲存桶內裝有豆漿,接出一個水管,水管出漿口正對著包裝盒上端,進行注漿,這種注漿方法由于出漿口與包裝盒有很大的高度差,因此在注漿的時候容易濺出漿液,使得漿液四濺,注漿效果不好,且將包裝盒放置到包裝盒放置槽內時,可能存在放置不完全貼合的情況,使得注漿效果受到影響。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情況,為克服現有技術之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可循環的內脂豆腐注漿系統,有效的解決現有技術中直接使用水龍頭對著包裝盒注漿容易引起漿液四濺,包裝盒放置容易不平整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包括機架,機架上設有輸送線,所述輸送線上間隔設有多個盒體放置槽,所述輸送線一側的機架上設有注漿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漿桶上朝向盒體放置槽方向連通有多個沿著輸送線方向布置的出漿管,出漿管上裝有閥門,所述出漿管的自由端封閉,所述出漿管的自由端部密封轉動套裝有套筒,所述套筒內的出漿管上圓面上設有出漿口,所述套筒內圓面設有與出漿口相連通的環形槽,所述套筒外圓面沿圓周間隔均布有多個與環形槽連通的注漿管,位于下端的豎向的注漿管的自由端置于盒體放置槽內,所述注漿桶兩邊的機架上的輸送線徑向兩端分別設有一個立板,位于輸送線徑向兩端的兩個立板上分別設有一個相互對應的豎向的長條形孔,相對應的兩個長條形孔之間轉動連接有壓輥,所述輸送線下方設有接漿槽,所述接漿槽下端經循環泵連通到注漿桶上端。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注漿方便不四濺,注漿的過程中不用停位,提高了生產線的線速,可以使得包裝盒更加平整的完成注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主視結構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的注漿桶和出漿管部分的結構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套筒連接到出漿管上的結構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壓輥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由圖1至圖4給出,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包括機架1,機架1上設有輸送線,所述輸送線上間隔設有多個盒體放置槽2,所述輸送線一側的機架上設有注漿桶3,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漿桶3上朝向盒體放置槽2方向連通有多個沿著輸送線方向布置的出漿管4,出漿管4上裝有閥門5,所述出漿管4的自由端封閉,所述出漿管4的自由端部密封轉動套裝有套筒6,所述套筒6內的出漿管4上圓面上設有出漿口7,所述套筒6內圓面設有與出漿口7相連通的環形槽8,所述套筒6外圓面沿圓周間隔均布有多個與環形槽8連通的注漿管9,位于下端的豎向的注漿管9的自由端置于盒體放置槽2內,所述注漿桶3兩邊的機架1上的輸送線徑向兩端分別設有一個立板19,位于輸送線徑向兩端的兩個立板19上分別設有一個相互對應的豎向的長條形孔20,相對應的兩個長條形孔20之間轉動連接有壓輥21,所述輸送線下方設有接漿槽10,所述接漿槽10下端經循環泵23連通到注漿桶3上端。
所述壓輥21的外援面由橡膠制成。所述橡膠為彈性橡膠。壓輥21可以由內部的輥芯、輥芯上套的橡膠套以及輥芯兩端連接的圓軸構成,圓軸活動伸入到長條形孔內。置于長條形孔20外部的圓軸上設有擋件,可以防止圓軸軸向移動出長條形孔,可以是在圓軸的端部設外螺紋,外螺紋上旋擰螺帽即可以構成擋件。設置長條孔使得壓輥可以上下移動,自由度高,柔性壓包裝盒。
所述壓輥21的外圓面設有螺旋槽22。設有螺旋槽22可以把過滿的包裝盒內的液體旋出一部分。
注漿槽內可以設置液位傳感器,使得當其液位達到一定數值后啟動循環泵。接漿槽10可以接住掉落的豆漿。
所述注漿管9背向其轉動方向的一側設有沿著注漿管9軸向布置的弧形塊11。加有弧形塊11,使得當盒體放置槽2內放置包裝盒時,當注漿管9伸入到包裝盒內進行注漿,包裝盒繼續移動,當包裝盒的后部接觸到弧形塊11的時候,可以推動弧形塊11帶動注漿管4朝著包裝盒前進的方向轉動,加有弧形塊可以避免損傷包裝盒,另一方面起到了平穩過渡,推動平緩的作用。
所述輸送線包括兩條間隔布置的鏈條,鏈條的端部均套在鏈輪上,兩條鏈條的位于同一端的鏈輪經同一主軸連接驅動電機,多個盒體放置槽2間隔連接在兩鏈條之間。盒體放置槽可以由矩形金屬框構成。盒體放置槽下端是通透的。
所述出漿管4靠近其自由端處的外圓面上設有軸肩12,所述出漿管4的自由端處經第一密封圈13套有間隔布置的兩個密封軸承14,軸肩12頂著靠近軸肩的密封軸承14的內圈,兩密封軸承14之間的出漿管4上套有套筒6,所述套筒15的兩側壁分別軸向向外延伸設有環形頂圈15,環形頂圈15頂著密封軸承14的外圈,所述出漿管4的自由端軸向固定有螺桿16,所述螺桿16上旋擰有可以頂著外部的密封軸承14內圈的頂筒17。以上構成了套筒6轉動密封套在出漿管4上的結構。
所述套筒6間隔套在出漿管4上。套筒6兩端經密封軸承14頂著,環形頂圈15與密封軸承14之間可以設有第二密封圈18。環形槽8外部的套筒6內圓上可以滑動接觸到出漿管4的外圓面,起到密封作用,此時的套筒6內的出漿管4外圓面為光滑面。
所述套筒6上圓周均布有四個注漿管4。
所述出漿管4可以有兩個。
本實用新型使用時,出漿管4為金屬管,打開閥門5,將包裝盒放入到盒體放置槽2內,同時打開輸送線,輸送線帶著包裝盒向前移動,位于下端的注漿管9的管口伸入到包裝盒內,此時注漿時注漿管9時伸入到包裝盒內進行注漿,注漿口和盒底的高度差小,有效的避免了漿液四濺,進行注漿的同時包裝盒繼續前進,提高了流水線的流速,當注漿盒的后側壁碰觸到弧形塊11時,推動注漿管9旋轉,使得注漿盒平順的前進,在此需要說明的是,由于環形槽8連通出漿管9,當打開閥門5后,套筒6上圓周均布的多個注漿管9均可以出漿,調節閥門5的開口大小,當開口較小時,環形槽8內沒有充滿豆漿,由于重力的作用,此時主要由位于最下端的注漿管9流出豆漿,當調節閥門5調節的開口調節的較大時,此時環形槽8內充滿豆漿,套筒6四周的注漿管9均可以出漿,當第一個下方的注漿管9被推出時,此時的四周的注漿管9均出液,順著注漿管9最下端流入到下方的包裝盒內,由于此時的包裝盒內已經被注入一部分的豆漿,而且此時的最下端到豆漿的液層距離較短,因此不會四濺,且方便了豆漿的注滿。工人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設定出漿管4的多少、注漿管9的多少和閥門5開口的大小。在注漿桶3的前后側加有壓輥21,使得進入注漿桶之3前的沒有正好契合放入盒體放置槽2內的包裝盒被壓輥21壓入到盒體放置槽2內,使其契合度提高,之后的壓輥21可以防止包裝盒被注漿管9攪偏,即使是攪偏后也可以被壓輥21壓正,壓輥21上設有螺旋槽22,使得過滿的盒體內的液體排出一部分。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注漿方便不四濺,注漿的過程中不用停位,提高了生產線的線速,可以使得包裝盒更加平整的完成注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