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食品成型模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多腔壓力成型模具。
背景技術:
目前食品的壓制成型是采用一套模具的上下模,凹凸配合壓制,為提高效率,模具采用多腔的設計方式,可極大地提高效率;但由于每個腔內放置的放料重量、體積的不均衡性,當壓制成型時,會導致多腔模具中,有的產品成型密度高,有的產品密度低甚至不成形的缺陷,目前只是在放料的精度上做提高,沒有一套模具可以解決產品密度統一性的問題。涉及到片類的物料往模腔內放置時,由于模腔是固定尺寸,手工很難放置,效率較低;成型后脫模困難。針對這兩種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一體化解決方案。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為了彌補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了一種多腔壓力成型模具。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多腔壓力成型模具,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上模具上設有模具外殼,模具外殼內設有多個油缸,油缸的活塞桿與成型上模芯螺接,成型上模芯延伸至模具外殼上的按壓腔室內,所述下模具包括底板和上固定板,底板與上固定板之間設有多個立板,底板與上固定板之間設有升降平板,升降平板上穿過上固定板設有多個升降下模芯,上固定板上位于升降下模芯兩側對稱設有分體模具橫塊,兩分體模具橫塊之間的端部對稱設有分體模具豎塊。
進一步,所述上模具位于下模具的一側設有多個按壓腔室,上模具內對應各按壓腔室分別設有油缸。
進一步,所述底板與上固定板之間位于升降平板兩側對稱設有立板。
進一步,所述分體模具橫塊和分體模具豎塊在彈簧的壓力下圍繞升降下模芯呈分離狀態分布。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多腔壓力成型模具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適用于2腔以上的多腔模具,當模腔越多時,其性能越突出,解決壓制模具中片狀物料不好放置,壓制成品密度不均勻,壓制成品難以脫模的問題。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剖面圖;
附圖3為本實用新型下模具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4為實用新型下模具上各分體模具橫塊和各分體模具豎塊成分離狀態分布示意圖。
圖中,1上模具,2下模具,3油缸,4模具外殼,5成型上模芯,6底板,7立板,8上固定板,9升降平板,10升降下模芯,11分體模具橫塊,12分體模具豎塊,13按壓腔室。
具體實施方式
附圖1-4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具體實施例。該實用新型一種多腔壓力成型模具,包括上模具1和下模具2,所述上模具1上設有模具外殼4,模具外殼4內設有多個油缸3,油缸3的活塞桿與成型上模芯5螺接,成型上模芯5延伸至模具外殼4上的按壓腔室13內,所述下模具2包括底板6和上固定板8,底板6與上固定板8之間設有多個立板7,底板6與上固定板8之間設有升降平板9,升降平板9上穿過上固定板8設有多個升降下模芯10,上固定板8上位于升降下模芯10兩側對稱設有分體模具橫塊11,兩分體模具橫塊11之間的端部對稱設有分體模具豎塊12。
進一步,所述上模具1位于下模具2的一側設有多個按壓腔室13,上模具1內對應各按壓腔室13分別設有油缸3。
進一步,所述底板6與上固定板8之間位于升降平板9兩側對稱設有立板7。
進一步,所述分體模具橫塊11和分體模具豎塊12在彈簧的壓力下圍繞升降下模芯10呈分離狀態分布。
該實用新型一種多腔壓力成型模具,在初始狀態下,各分體模具豎塊12與各分體模具橫塊11在彈簧的壓力下圍繞升降下模芯10呈分離狀態,形成分離式的大尺寸模腔;當上模具1與下模具2扣合時,在模具的導向下,分體模具豎塊12與分體模具橫塊11在上模具1的導向下圍繞升降下模芯10閉合,形成閉合的壓制模腔,當壓制成型后,上模具1與下模具2分離,分體模具豎塊12與分體模具橫塊11在彈簧的壓力下圍繞升降下模芯10呈分離狀態;壓制好的成品自動脫模,在分離的模腔內放置需要定量的需要壓制的片狀成卷物料,當上模具1與下模具2扣合時,在模具的導向下,分體模具豎塊12與分體模具橫塊11在上模具1的導向下圍繞升降下模芯10閉合,形成閉合的壓制模腔;使成卷的物料在閉合的壓制模腔內,油缸3通油,活塞桿向下運動帶動成型上模芯5壓制物料,多腔模具中每個油缸3的壓力一致,成型上模芯5對物料的壓力一致,使每個腔內的物料密度一致,即便是模腔內的物料重量及體積不一樣,也可以單獨施壓成型,當壓制成型后;上模具1與下模具2分離,分體模具豎塊12與分體模具橫塊11在彈簧的壓力下圍繞升降下模芯10呈分離狀態,使成品的四周自動脫模;在底板6的正中空心,可通過此孔把升降平板9向上頂出,升降下模芯10頂部的成品自動頂出到模腔頂部,以便于成品的收集。
本實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實施方式,任何人應得知在本實用新型的啟示下作出的與本實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術方案,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本實用新型未詳細描述的技術、形狀、構造部分均為公知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