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水產加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對貝殼肉進行清洗的裝置。
背景技術:
貝殼肉作為一種營養豐富的水產食品日益受到人們的喜愛,貝殼肉的加工量也逐年遞增。傳統的貝殼肉多是采用蒸煮取肉的方式,取出的貝殼肉為熟制品。近年來,隨著人們對鮮度要求的提高,尤其對外出口產品,往往要求提供生制的貝殼肉,如牡蠣肉、扇貝肉等,因此要求加工企業進行鮮活貝殼開殼取肉,在開殼取肉的過程中,貝殼往往會有破碎,造成貝殼碎片混入到肉質中,貝殼肉中混入貝殼碎片會對最終的產品帶來極大的安全隱患,食用時往往會給食用者帶來一定的傷害,因此要求生制的貝殼肉中必須無雜質,尤其貝殼的碎片不能混入肉質之中,這在出口商品的檢驗中成為一項重要的考核指標。但通過開殼取出的鮮活貝殼肉具有半流體的特性,其肉體嫩滑脆弱,當一些貝殼碎片混入到肉體中時,一些大的貝殼碎片可人工清除,但在清除一些顆粒較小的貝殼顆粒時則會變得十分困難。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在進行鮮活貝殼肉中雜質顆粒分離時所存在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結構合理、操作方便,利用貝殼肉在水中懸浮的特性,通過對貝殼肉的流動清洗達到雜質分離的技術目的。
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貝殼肉的清洗裝置,包括架體,其特征在于:架體的頂部設有清洗槽,所述的清洗槽傾斜設置,其與水平之間形成5-45°的夾角,在清洗槽的內部沿清洗槽走向均勻設有翻板,所述的翻板的一側通過鉸接軸與清洗槽兩側的槽壁鉸接,翻板的另一側與清洗槽的槽底傾斜相抵,翻板能夠自由向上翻轉,若干翻板將清洗槽分割成多個相對獨立的清洗腔。
進一步地,翻板與清洗槽槽底之間的夾角度數為清洗槽傾斜度數的1.5-2倍。
進一步地,所述鉸接軸的高度低于清洗槽兩側槽壁的高度。
進一步的,在靠近翻板與清洗槽槽底相抵一側的翻板板體上設有向翻板該側延伸的凸部,當翻板位于清洗槽內部后,凸部的凸起方向指向清洗槽的高端方向,凸部位于翻板側邊的凸部底邊與清洗槽的槽底緊密相抵。
進一步地,所述凸部由翻板板體上的一點向板體外部逐漸凸起,且凸部的寬度向板體邊緣方向逐漸增大,凸部帶有光滑的弧形表面。
進一步地,所述清洗槽的外側設有沿清洗槽走向的充氣管,所述充氣管上設有與各清洗腔貫通的進氣支管。
進一步的,進氣支管位于各清洗腔內的進氣口高度為清洗腔水平高度的1/3-1/2處,且進氣口指向各清洗腔的斜上方。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通過貝殼肉流動時在各清洗腔內的滯留時間使貝殼肉充分翻滾,在貝殼肉翻滾的過程中,混入到肉體內的貝殼碎片不斷沉淀在清洗腔的腔底,達到去除貝殼肉中雜質的目的,當貝殼肉清洗完畢后,通過翻轉翻板能夠使貝殼碎片及其他雜質方便地得以收集。該清洗裝置對貝殼肉無損傷,雜質等分離徹底,完全能夠滿足貝殼肉的清洗要求。
附圖說明
附圖1為該清洗裝置第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2為該清洗裝置第二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3為該清洗裝置第三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4為第三實施例中翻板正面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所提供的貝殼肉清洗裝置做詳細描述。
實施例1
如附圖1所示,一種貝殼肉的清洗裝置,包括架體1,架體的頂部設有清洗槽2,清洗槽2傾斜設置,其與水平之間形成5-45°的夾角,夾角的大小根據清洗槽的長度進行合理確定,在本實施例中,清洗槽的長度為11米,寬度30cm,槽高25cm,夾角度數確定為30°。
其中架體1還可采用高度可調式的架體結構,以方便調整清洗槽2的傾斜角度,可調式架體的結構在此不做描述。
如附圖1所示,在清洗槽2的內部沿清洗槽走向均勻設有翻板3,翻板3的一側通過鉸接軸4與清洗槽兩側的槽壁鉸接,翻板的另一側與清洗槽的槽底傾斜相抵,翻板能夠自由向上翻轉,若干翻板將清洗槽分割成多個相對獨立的清洗腔5。
如附圖1所示,其中,鉸接軸4的高度低于清洗槽兩側槽壁的高度,即每個相對獨立的清洗腔5的頂部與槽壁頂部之間留出一定的溢出空間。
如附圖1所示,當各清洗腔5內部灌滿清洗水后,各清洗腔內部的液面6相互之間存在一定的高度差。
根據附圖1所示,以開殼取得的新鮮牡蠣肉為例,在進行清洗操作時,牡蠣肉7連同清洗用海水由清洗槽2高點處流入清洗槽內,由于牡蠣肉7在海水中呈懸浮狀態,當牡蠣肉連同清洗海水的混合液灌滿頂部的清洗腔時,部分的牡蠣肉7仍留在該清洗腔內,而部分的牡蠣肉7體則跌落于下一級的清洗腔內,牡蠣肉通過一級一級的跌落及在海水中的浸泡,混入其中的貝殼碎片等雜質則會逐漸的沉淀至各清洗腔的底部并由翻板進行阻擋。隨著清洗槽高點處的牡蠣肉與海水的混合液源源不斷的輸入,各清洗腔內的牡蠣肉依次被向下一級清洗腔推動。通過設置多級具有高度差的清洗腔使牡蠣肉不斷地實現跌落,從而使混入到肉體之中的雜質碎片滯留在各級清洗腔內,實現雜質的分離。
當清洗完畢后,只需將各翻板3向上翻轉,各清洗腔的底部實現貫通,從而使各清洗腔內存留的貝殼碎片等雜質實現集中收集。
實施例2
本實施例對該清洗裝置做進一步改進。
如附圖2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清洗裝置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增加了充氣管8,該充氣管8位于清洗槽2的外側沿清洗槽走向而設置,充氣管8上設有與各清洗腔貫通的進氣支管9。進氣支管9的開口位于清洗槽2的內側槽壁上形成進氣口,進氣口與槽壁位于同一平面上,以防止給翻板3的翻轉造成障礙。
同時設置時,進氣口高度控制為清洗水液面高度的1/3-1/2處,且進氣口指向各清洗腔的斜上方。
如附圖2所示,增加上述裝置后,進氣支管9向清洗腔內吹入氣體,當牡蠣肉及海水由上一級清洗腔跌落后,氣體將牡蠣肉向清洗腔5的高點方向吹動,同時帶動清洗腔內的清洗水向上翻滾,在牡蠣肉與清洗水翻滾的過程中更加容易使雜質顆粒得到分離沉淀。
將進氣口的高度控制為清洗水液面高度的1/3-1/2處,也就是清洗腔最底部的三角區域內的水并不被攪動,而貝殼等沉淀物正好處于該處形成沉淀區域,沉淀區域以上的水及牡蠣肉不斷地形成翻滾,在牡蠣肉不斷翻滾的同時將雜質進行“抖落”。將進氣口設置成指向清洗腔的斜上方,保證牡蠣肉在跌落至靠近清洗腔前方部位時(牡蠣肉的跌落路線呈拋物線形狀,必然跌向靠近清洗腔的前方),由于清洗腔內海水向清洗腔后部高處滾動,跌落的牡蠣肉向清洗腔底部及高處運動,而清洗腔高處部位的牡蠣肉則會被推至清洗腔前端并隨著清洗腔內跌入更多的牡蠣肉而溢出跌落至下一級清洗腔內。牡蠣肉經過在各清洗腔內的滾動及多級清洗腔的跌落最終實現牡蠣肉內混入雜質的分離。
當然為增加清洗腔內的滾動效果,充氣管8可分布在清洗槽2的兩側,清洗槽2的兩側槽內壁上皆設有進氣口。為防止水進入充氣管8內部,在每個進氣支管9上可設置單向閥(該結構不予以描述)。
如附圖2所示,翻板3傾斜設置,其與清洗槽2的槽底之間形成一夾角,翻板3傾斜設置一是可以保證清洗腔內的牡蠣肉能夠沿翻板斜坡爬升順利的由翻板頂部溢出以跌落至下一級的清洗腔內,二是清洗腔內的水可對翻板施加一定的壓力,以防止翻板發生轉動。在本實施例中,增加了充氣管8,充氣管向清洗腔內充氣時會對翻板背面產生一定的沖擊力,為防止該沖擊力造成翻板的轉動,翻板與清洗槽槽底之間的夾角應一定的限制,該夾角度數可根據清洗槽的傾斜角度進行確定,一般控制為清洗槽傾斜角度的1.5-2倍,如本實施例中清洗槽的傾斜角度為30°,則翻板與清洗槽槽底之間的夾角可為45-60°。
實施例3
本實施例在實施例2的基礎上做進一步改進。
如附圖3所示,本實施例所做的改進在于翻板的改進,在翻板上增加了凸部10。
如附圖4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凸部10的形狀優選為帶有光滑的弧形表面,凸部10由翻板板體上的一點向板體外部逐漸凸起,且凸部的寬度向板體邊緣方向逐漸增大。設置凸部10后,當翻板3置于清洗槽內部后,凸部兩側與清洗槽槽壁之間形成一凹陷區,該凹陷區可作為雜質的沉淀區,當充氣管按照實施例2的參數進行設置后,能夠極大降低對沉淀區的擾動,凸部對雜質形成阻擋,減少雜質的上升溢出。凸部的設置不應在凸部頂部形成明顯的凸臺,以減少對牡蠣肉的上下運動的阻礙,同時凸部底部的寬度應占翻板底邊寬度的1/2以上,盡量縮小沉淀區的寬度。沉淀區不可以在翻板上直接采用凹陷的形式形成,如采用將翻板局部凹陷的方式,則會影響到翻板的翻轉,采用設置凸部的形式間接實現了凹陷沉淀區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