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臂式翼板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懸臂式翼板,包括吸絲帶輪、內翼板、外翼板和翼板支架,其中,內翼板、外翼板之間設置有吸絲帶輪,吸絲帶輪通過軸承固定在翼板支架上,內翼板、外翼板之間設置有若干吸風塊,吸風塊與內翼板、外翼板之間固定連接。吸絲帶輪的外表面,吸風塊的外表面一體成型的設置有耐磨涂層。吸風塊上設置有吸風口,吸風口與機組內置的負壓調整裝置相連通。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把故障源吸絲帶輪與翼板分開、改變吸絲帶的支撐方式、增加負壓調節,能夠有效的解決翼板缺陷,提高設備有效作業率,保證高質量的生產。
【專利說明】懸臂式翼板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卷煙機組及其部件改進【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ZJ112機組上的
懸臂式翼板。
【背景技術】:
[0002]翼板是卷煙機中的重點部位,關系到煙支松緊、空頭等一系列問題,ZJ112機組運行速度快,翼板上帶輪高速旋轉。卷煙設備中煙絲經由吸絲帶導軌、翼板、煙舌、小壓板等通道后卷制成型,通過翼板時,煙絲流經過一級壓縮向后傳遞,在此過程中吸絲帶輪一旦卡死,吸絲帶就會在吸絲帶輪上打滑造成吸絲帶局部發熱、融化,堵塞煙絲通道造成設備停機。在瓷輪的支撐下煙絲流波浪形前進對煙支局部松緊度也有一定的影響。目前解決這類問題,大多數廠家采取經常更換吸絲帶、吸絲帶輪、軸承以保證設備的有效運行。
[0003]如圖1所示,圖1為現有技術中的翼板結構示意圖,其中,內翼板5和翼板4通過螺栓固定在翼板支架7上,內翼板5和外翼板4的內壁貼有翼板襯片6,內翼板5上的翼板襯片6與外翼板4上翼板襯片6之間設置有若干瓷輪7,內翼板5與外翼板4的一端設置有吸絲帶輪1,吸絲帶輪I通過軸承2安裝在內翼板5與外翼板4之間。這就導致了現有技術中的翼板存在以下缺陷:一是吸絲帶輪與內翼板、外翼板間隙很小,且吸絲帶輪是通過軸承被夾持在內翼板和外翼板之間,在高速運轉過程中軸承發熱損壞容易造成吸絲帶輪跑偏或卡死,造成停機。二是翼板襯片之間夾持的瓷輪支撐吸絲帶輪上的吸絲帶,因為負壓的作用造成吸絲帶波浪形前進,煙絲流松緊不一致。三是ZJ112機組翼板腔內負壓恒定不能根據需要調整。能否對翼板進行有效改造成為了保證設備正常運轉,提高有效作業率,防止設備無故停機等問題的重要課題之一。
[0004]鑒于上述技術問題,需要出現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把故障源吸絲帶輪與翼板分開、改變吸絲帶的支撐方式、增加負壓調節,能夠有效的解決翼板缺陷,提高設備有效作業率,保證高質量的生產的一種懸臂式翼板。
【發明內容】
: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把故障源吸絲帶輪與翼板分開、改變吸絲帶的支撐方式、增加負壓調節,能夠有效的解決翼板缺陷,提高設備有效作業率,保證高質量的生產的一種懸臂式翼板。
[0006]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懸臂式翼板,包括吸絲帶輪、內翼板、外翼板和翼板支架,其中,所述內翼板、所述外翼板之間設置有所述吸絲帶輪,所述吸絲帶輪通過軸承固定在翼板支架上,所述內翼板、所述外翼板之間設置有若干吸風塊,所述吸風塊與所述內翼板、外翼板之間固定連接。
[0007]所述吸絲帶輪的外表面,所述吸風塊的外表面一體成型的設置有耐磨涂層。
[0008]所述吸風塊上設置有吸風口,所述吸風口與機組內置的負壓調整裝置相連通。
[0009]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把故障源吸絲帶輪與翼板分開、改變吸絲帶的支撐方式、增加負壓調節,能夠有效的解決翼板缺陷,提高設備有效作業率,保證高質量的生產。具體為:
[0010]1、以前吸絲帶輪靠兩片翼板上的軸承孔來固定帶輪,現在要把它與翼板分離需要增加一個固定點,并且新增加的帶輪固定點與翼板不能干涉,還要有足夠的強度滿足吸絲帶的張力。本實用新型將固定點設置在翼板支架上,即將現有技術中軸承固定在兩片翼板之間改為固定在翼板支架上。
[0011]2、去掉現有技術中的翼板襯板與瓷輪,改用吸風塊,將傳統的多個瓷輪支撐吸絲帶導致吸絲帶呈波浪狀前行,改為了吸風塊后,吸絲帶呈直線型前進。
[0012]3、現有技術的負壓源不可調,本實用新型將機組內置的負壓源改為負壓調整裝置,此為市售部件,此負壓調整裝置與吸風塊上的吸風口相連通。
[0013]改進后的翼板帶輪安裝固定在翼板支架上,從而和翼板徹底分離消除故障源。為方便設計安裝采用懸臂梁結構,通過計算決定采用直徑12的定位軸來支撐翼板帶輪,把翼板上的瓷輪去掉,并計算原瓷珠結構的翼板通氣量與改進后的吸風塊通氣量一致。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現有技術中的翼板結構示意圖。
[0015]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6]附圖標識:
[0017]1、吸絲帶輪 2、軸承 3、瓷輪
[0018]4、外翼板 5、內翼板 6、翼板襯片
[0019]7、翼板支架 8、吸風塊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說明。
[0021]如圖1所示,圖1為現有技術中的翼板結構示意圖。其中,內翼板5和翼板4通過螺栓固定在翼板支架7上,內翼板5和外翼板4的內壁貼有翼板襯片6,內翼板5上的翼板襯片6與外翼板4上翼板襯片6之間設置有若干瓷輪7,內翼板5與外翼板4的一端設置有吸絲帶輪1,吸絲帶輪I通過軸承2安裝在內翼板5與外翼板4之間。這就導致了現有技術中的翼板存在以下缺陷:一是吸絲帶輪與內翼板、外翼板間隙很小,且吸絲帶輪是通過軸承被夾持在內翼板和外翼板之間,在高速運轉過程中軸承發熱損壞容易造成吸絲帶輪跑偏或卡死,造成停機。二是翼板襯片之間夾持的瓷輪支撐吸絲帶輪上的吸絲帶,因為負壓的作用造成吸絲帶波浪形前進,煙絲流松緊不一致。三是ZJ112機組翼板腔內負壓恒定不能根據需要調整。
[0022]為解決這種技術問題, 申請人: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作出改進如圖2所示,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本實用新型包括吸絲帶輪1、內翼板5、外翼板4和翼板支架7,其中,內翼板5、外翼板4之間設置有吸絲帶輪1,吸絲帶輪I通過軸承固定在翼板支架7上,內翼板5、外翼板4之間設置有若干吸風塊8,吸風塊8與內翼板5、外翼板4之間固定連接。吸絲帶輪I的外表面,吸風塊8的外表面一體成型的設置有耐磨涂層。吸風塊8上設置有吸風口,吸風口與機組內置的負壓調整裝置相連通。[0023]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把故障源吸絲帶輪與翼板分開、改變吸絲帶的支撐方式、增加負壓調節,能夠有效的解決翼板缺陷,提高設備有效作業率,保證高質量的生產。具體為:以前吸絲帶輪靠兩片翼板上的軸承孔來固定帶輪,現在要把它與翼板分離需要增加一個固定點,并且新增加的帶輪固定點與翼板不能干涉,還要有足夠的強度滿足吸絲帶的張力。本實用新型將固定點設置在翼板支架上,即將現有技術中軸承固定在兩片翼板之間改為固定在翼板支架上。去掉現有技術中的翼板襯板與瓷輪,改用吸風塊,將傳統的多個瓷輪支撐吸絲帶導致吸絲帶呈波浪狀前行,改為了吸風塊后,吸絲帶呈直線型前進。現有技術的負壓源不可調,本實用新型將機組內置的負壓源改為負壓調整裝置,此為市售部件,此負壓調整裝置與吸風塊上的吸風口相連通。改進后的翼板帶輪安裝固定在翼板支架上,從而和翼板徹底分離消除故障源。為方便設計安裝采用懸臂梁結構,通過計算決定采用直徑12的定位軸來支撐翼板帶輪,把翼板上的瓷輪去掉,并計算原瓷珠結構的翼板通氣量與改進后的吸風塊通氣量一致。
【權利要求】
1.一種懸臂式翼板,包括吸絲帶輪、內翼板、外翼板和翼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內翼板、所述外翼板之間設置有所述吸絲帶輪,所述吸絲帶輪通過軸承固定在翼板支架上,所述內翼板、所述外翼板之間設置有若干吸風塊,所述吸風塊與所述內翼板、外翼板之間固定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懸臂式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絲帶輪的外表面,所述吸風塊的外表面一體成型的設置有耐磨涂層。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懸臂式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風塊上設置有吸風口,所述吸風口與機組內置的負壓調整裝置相連通。
【文檔編號】A24C5/47GK203538353SQ201320539675
【公開日】2014年4月16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26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26日
【發明者】韓偉中, 楊釗, 何鵬程, 蓋志強, 劉松剛, 董培志, 楊俊松, 臧培東 申請人:青島海博刀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