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提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提箱。
背景技術:
一般提箱可依材料的不同而分成兩種,一為硬殼提箱,一為軟殼提箱,上述兩種提箱皆可用來容裝物品,并可隨身攜帶,在使用效果上,該硬殼提箱具有可保護所容裝物品的防撞功效,該軟殼提箱則具有材料輕以便于提攜的功效,但是也因為該軟殼提箱材料柔軟的特性,所以在使用上具有不耐擠壓撞擊,無法保護所容裝物品的缺失。因此,以下只針對硬殼提箱的設計來說明。
參閱圖1,一種以往的硬殼提箱1包含二相對配合以界定出一容室的箱殼11,及一用于將箱殼11鎖扣在一起的銜接裝置12。每一箱殼11都是由硬質塑料一體成型,并具有一鄰近另一箱殼11的對接側111。而該銜接裝置12具有二分別與箱殼11的對接側111接合的銜接框件121,兩銜接框件121的一側是相互樞接在一起,而另一側則會相互鎖扣在一起,使用時再開啟以讓箱殼11相互掀離。
該硬殼提箱1具有下列不理想的地方為了接合兩個塑料材料的硬質箱殼11,在制造上必須以金屬材料制成的銜接裝置12居中銜接,才能將所述箱殼11相對鎖接,但是如此一來,因為增加了銜接裝置12的重量,將相對使得提箱的整體重量沉重不堪,相對加重使用人士的負擔,使用上較不理想。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種兼具防護性及輕量化的提箱。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提箱,包含一箱座裝置,該箱座裝置是由多個分別以塑料材料一體成型的殼體所框圍組合,所述殼體相配合界定出一容室,每一殼體皆具有一圈與相鄰殼體相鄰的接邊;其特征在于該提箱還包含一銜接裝置,該銜接裝置具有多條對應嵌置在所述殼體的接邊上的嵌接條,及多條將嵌接條與相鄰的接邊車縫接合的接縫線。
所述的提箱,其特征在于該箱座裝置具有一第一殼體、二第二殼體,及一第三殼體,該第一殼體具有一直立位在后側的直立壁、二自該直立壁的頂、底緣朝前平行延伸的水平壁、二位于左、右側且形成于該直立壁與相鄰水平壁間的圈形第一側接邊,及一位于前側且形成于水平壁與相鄰第一側接邊間的圈形第一前接邊,該第二殼體是分別對應嵌置在第一殼體的第一側接邊中,每一第二殼體具有一圈相鄰嵌合于第一側接邊的第二側接邊,該第三殼體與直立壁相間隔地對立設置,并對應嵌置在該第一前接邊中,該第三殼體具有一圈相鄰嵌合于第一前接邊的第三前接邊。
所述的提箱,其特征在于該銜接裝置還具有一裝設在該箱座裝置的其中一殼體與嵌接條間的開啟拉鏈。
所述的提箱,其特征在于該嵌接條為一橡膠材料的長條體。
所述的提箱,其特征在于該提箱還包含一裝在箱座裝置上的抵地裝置,該抵地裝置具有至少一裝設在該箱座裝置的底部的滑輪,及至少一裝設在該箱座裝置的底部且位在滑輪前方的腳墊。
所述的提箱,其特征在于該提箱還包含一裝設在該箱座裝置上的拉桿裝置。
本實用新型是一種兼具防護性及輕量化的提箱。
下面通過最佳實施例及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提箱進行詳細說明,附圖中圖1是一種以往的硬殼提箱的一立體分解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提箱的一較佳實施例的一立體圖;圖3是該較佳實施例的一立體分解圖,在圖中一開啟拉鏈是裝設在一箱座裝置的第一殼體上,并借一接縫線將該開啟拉鏈車縫在該第一殼體的一第一底接邊及第一頂接邊上;及圖4是該較佳實施例的一部份剖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參閱圖2與圖3,本實用新型提箱的一較佳實施例是包含一箱座裝置2、一銜接裝置3、一抵地裝置4,及一拉桿裝置5。
該箱座裝置2是由多個以塑料材料一體成型的殼體所組成,并具有一第一殼體21、二第二殼體22,及一第三殼體23。該第一殼體21具有一直立位在后側的直立壁211、二自該直立壁211的頂、底緣朝前平行延伸的水平壁212、二位于左、右側且形成于該直立壁211與相鄰水平壁212間的圈形第一側接邊213,及一位于前側且形成于水平壁212與相鄰第一側接邊213間的圈形第一前接邊214。所述第二殼體22是分別對應嵌置在第一殼體21的第一側接邊213中,每一第二殼體22具有一圈相鄰嵌合于第一側接邊213的第二側接邊221。該第三殼體23是與直立壁211相間隔地對立設置,并對應嵌置在該第一前接邊214中,該第三殼體23具有一圈相鄰嵌合于第一前接邊214的第三前接邊231。
所述第一殼體21、第二殼體22及第三殼體23是相配合界定出一容室。當然,該箱座裝置2在設計上也可依所需的提箱樣式,而由不同數量及形狀的殼體所組成。另外,在設計上所述殼體也可以具有一個或數個相疊連接在外圍的復合袋,及一條或數條對應設置在該復合袋上,用以控制該復合袋開合的復合拉鏈,在此不再詳細說明。
該銜接裝置3是組接殼體21、22、23以構成箱座裝置2,并具有一對應裝在該第一前接邊214上的開啟拉鏈31、多條對應裝在第一側接邊213及開啟拉鏈31上的嵌接條32,及多條將嵌接條32與開啟拉鏈31、第一前接邊214及第一側接邊213車縫接合的接縫線33。該開啟拉鏈31的構造為一般常見的技術,所以在此不再說明。每一嵌接條32為一橡膠材料制成的長條,是沿著所對應的相鄰接邊的形狀長向延伸,參閱圖4,由于各部位的構造相同,所以圖中只以組接第一側接邊213及第二側接邊221的構造來表示,每一嵌接條32具有一嵌夾在對應相疊的第一側接邊213與第二側接邊221間的夾抵部321,及一由該夾抵部321的外側向外延伸凸擴凸鑲部322,該凸鑲部322并鑲嵌在第一側接邊213與第二側接邊221的外側間。
再參閱圖2、圖3與圖4,所述接縫線33分別將開啟拉鏈31車縫接合在相鄰的第一前接邊214上,并將相疊接的開啟拉鏈31、夾抵部321及第三前接邊231車縫接合,也分別將相疊接的第一側接邊213、夾抵部321及第二側接邊221車縫接合,以將所述殼體21、22、23結合成一箱座裝置2。另外,該銜接裝置3的嵌接條32也可以設計為用以開啟容室的拉鏈,或是替換成一嵌接用的布片。當然,在設計上也可分別借由該接縫線33直接將第一側接邊213與第二側接邊221車縫接合,以減少所述嵌接條32的設置。
該抵地裝置4具有二滑輪41,及二腳墊42。所述滑輪41是相間隔地裝設在該第一殼體21的底側水平壁212的后方,能用以抵地滑行,由于滑輪41的構造為一般常見的技術,所以在此不再詳細說明。腳墊42也是相間隔地裝設在該第一殼體21的底側水平壁212的前方,而且腳墊42的高度對應于滑輪41,使得腳墊42能搭配滑輪41讓箱座裝置2撐立在地面上。
該拉桿裝置5是裝設在該第一殼體21的直立壁211的后方,并具有一可按控而上下拉伸調整凸伸出第一殼體21的拉把51,以及一裝在該水平壁212上方的提把52。只是因為該拉桿裝置5的構造并不是本實用新型的重點,所以在此不再詳細說明。
容裝使用時,可拉開該開啟拉鏈31以在該容室中裝入或取出物品,而后再結合該開啟拉鏈31以關閉該容室。而于提攜使用時,可按壓拉出該拉桿裝置5的拉把51,并施力使該箱座裝置2后傾,令所述腳墊42離開地面,以滑輪41抵地滑移,就可拖移該提箱。當然,也可以直接提握該提把52,用以提起該提箱。
綜觀上述,本實用新型的構造、特征的確能提供一種提箱,是由多個具有防護性的硬質殼體21、22、23,相互鄰接框圍成一中空箱座裝置2,并在兩兩殼體相疊合的接邊間,借由開啟拉鏈31、嵌接條32等的嵌置,再利用接縫線33車縫結合,以成為一定型的提箱,因所述殼體21、22、23間并非借由金屬框體結合,而是以質輕的拉鏈31、嵌接條32及接縫線33來結合,所以能使得本實用新型在具有防護性的前提下,還具有輕量化的功效,而能達成預定的創作目的。
權利要求1.一種提箱,包含一箱座裝置,該箱座裝置是由多個分別以塑料材料一體成型的殼體所框圍組合,所述殼體相配合界定出一容室,每一殼體皆具有一圈與相鄰殼體相鄰的接邊;其特征在于該提箱還包含一銜接裝置,該銜接裝置具有多條對應嵌置在所述殼體的接邊上的嵌接條,及多條將嵌接條與相鄰的接邊車縫接合的接縫線。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提箱,其特征在于該箱座裝置具有一第一殼體、二第二殼體,及一第三殼體,該第一殼體具有一直立位在后側的直立壁、二自該直立壁的頂、底緣朝前平行延伸的水平壁、二位于左、右側且形成于該直立壁與相鄰水平壁間的圈形第一側接邊,及一位于前側且形成于水平壁與相鄰第一側接邊間的圈形第一前接邊,該第二殼體是分別對應嵌置在第一殼體的第一側接邊中,每一第二殼體具有一圈相鄰嵌合于第一側接邊的第二側接邊,該第三殼體與直立壁相間隔地對立設置,并對應嵌置在該第一前接邊中,該第三殼體具有一圈相鄰嵌合于第一前接邊的第三前接邊。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提箱,其特征在于該銜接裝置還具有一裝設在該箱座裝置的其中一殼體與嵌接條間的開啟拉鏈。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提箱,其特征在于該嵌接條為一橡膠材料的長條體。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提箱,其特征在于該提箱還包含一裝在箱座裝置上的抵地裝置,該抵地裝置具有至少一裝設在該箱座裝置的底部的滑輪,及至少一裝設在該箱座裝置的底部且位在滑輪前方的腳墊。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提箱,其特征在于該提箱還包含一裝設在該箱座裝置上的拉桿裝置。
專利摘要一種提箱,包含一由多個塑料材料一體成型的殼體框圍組成的箱座裝置,所述殼體是相配合界定出一容室,每一殼體皆具有一圈與相鄰殼體相鄰的接邊,該提箱還包含一銜接裝置,該銜接裝置具有多條對應嵌置在所述殼體的接邊上的嵌接條,及多條將嵌接條與相鄰的接邊車縫接合的接縫線,能將所述殼體組合成該提箱,以達到兼具防護性及輕量化的功效。
文檔編號A45C13/04GK2759263SQ20042012240
公開日2006年2月22日 申請日期2004年12月13日 優先權日2004年12月13日
發明者謝明振 申請人:萬國通路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