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鞋,尤其是一種運動鞋。
背景技術:
鞋必須滿足許多技術要求。一方面,它要能夠有效緩沖作用于人體的地面反作用力。另一方面,它要能夠支持正確的步調周期,并且,如果必要,糾正錯誤取向。同時,鞋子,特別是運動鞋應當盡可能輕便,因為運動過程中需要的能量直接正比于鞋子的重量。因此,很長時間以來,研制能夠滿足所述的生物力學需求,而且盡可能輕便耐用的鞋子已經成為現代運動鞋的發展目標。
過去,對鞋子的改進著重于鞋底。例如,在文獻DE 41 14 551 A1,EP 0 741 529 A1,DE 102 34 913 A1和DE 102 12 862 C1中,申請人公開了不同的鞋底設計,其中,普遍使用的同質EVA鞋中底至少部分地被專用元件取代。此外,上述文獻公開了緩沖元件的使用,這些緩沖元件不再使用泡沫材料,而是利用彈性構架結構,這些彈性構架結構顯著降低了鞋底的重量,同時增加了鞋子的使用壽命。
另外,申請人還在文獻DE 199 19 409 C1中公開了一種具有集成入鞋面的鞋跟杯(heel cup)的速跑板(sprint plate),用于提高跑步者的表現。
然而,相對于鞋底上部區域的設計,上述文獻中公開的鞋子使用了基本常見的方式,即從鞋底的邊緣處開始的鞋面在腳的周圍向上延伸。為加固跟部區域,可以將單獨的鞋跟杯結合進來。然而,鞋面以及它與鞋底相互連接的這種公知設計使得重量顯著增加。而且,在制作這種鞋的過程中,多個單體的部件必須通過人工縫制或粘結在一起,從而導致很高的成本。
因而,本發明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耐用的鞋,特別是運動鞋,這種鞋的重量同樣在鞋底上方得以優化,此外,這種鞋子還極易制作。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鞋子,特別是一種運動鞋,該鞋子具有單塊的鞋底元件。該鞋底元件包括在腳下延伸的鞋底區域以及立體地包圍腳后跟的鞋跟杯,其中所述鞋跟杯單獨地形成鞋的側壁的至少一部分區域。
因此,根據本發明的單塊的鞋底元件不僅提供了鞋底元件,而且還至少部分地取代了鞋的跟部區域的典型側壁(它通常由利用單獨的鞋跟杯加固的鞋面材料提供)。這一方面導致了鞋底區域和鞋面之間的平穩過渡,從而可以好的成本效益進行制造。另一方面,鞋的整體可以做成具有較輕的重量,這是因為鞋底元件能夠由輕質塑性材料制成,并且該鞋底元件能夠取代具有用于后跟的集成加強件的鞋面以及可行的單獨鞋內底和/或其它如耐用板的鞋底元件的相對較重的材料,例如皮革或織物。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根據本發明的鞋子的制作難度。將鞋面直接縫制在鞋底上至少在某種程度上不再是必需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制作鞋子所必需的元件的總數量。
優選地,該單塊的鞋底元件可特別通過多組份注塑技術利用多種材料制成。因此,在鞋底元件的不同區域的材料特性例如在重量,硬度和/或外觀方面的特征得以優化,而不需要附加的用來縫制,粘結或其它連接多個專用部件的制作步驟。
優選地,在跟部區域中,鞋面連接到鞋跟杯的上邊緣,該邊緣優選地具有縮減的厚度,并且/或者由比鞋底元件的其它區域更柔軟的材料制成。這導致在整體鞋底元件和鞋面之間存在鞋子中的平滑過渡。此外,例如如果連接方式是縫制,那么鞋跟杯的上邊緣的更薄厚度有助于與鞋面的連接。
在一個實施例中,鞋底元件側向向上延伸,并包圍足弓區域的中足處,優選地延伸至腳背。因此,該單塊的鞋底元件成為整個鞋子設計的底盤狀元件,并在多個面上包圍著腳。
在特別地適用于足球鞋的一個實施例中,鞋底元件的鞋底區域從跟部區域至少延伸到中足部分,并優選地大致延伸至腳下整個區域的上方。因而,該單塊的鞋底元件大致確定了鞋子在載荷的作用下的變形能力。
在另一個優選實施例中,鞋底元件具有透明區域和/或通風孔和/或加強筋,特別是在局部區域的范圍內,鞋底元件單獨形成了鞋子的側壁。基于這些附加特征,該鞋子的光學外觀,通風特性和鞋子的主干的硬度很容易受到影響。
在特別適用于跑鞋的實施例中,鞋底區域設置作為載荷分配板,其中至少一個緩沖元件設置在該板的下方。這一特性有助于優選使用申請人在背景技術部分中所述的鞋底結構,該結構附帶地降低了鞋子的重量并增加了其使用壽命。為此,多個緩沖元件優選地設置在鞋底區域的下方,在它們的底部通過公共的鞋外底互連。在該板和緩沖元件之間的直接連接是特別可取的,因為這樣能夠更為有效地分散載荷。
在另一個優選實施例中,在跟骨下方的區域,鞋底區域具有開孔和/或采用比鞋底區域的周邊區域的材料更為柔軟的材料制成的區域。這一特性不僅增加了穿著舒適度,而且避免了在鞋底區域的塑性材料上產生局部過高的載荷,特別是在鞋底元件具有較硬鞋底區域的情況下更是如此。如果將采用柔性材料制成的附加緩沖層,例如,適當的緩沖鞋內底,設置在開孔和/或該區域的上方,那么在承受過高載荷時,緩沖材料能夠像在底面與跟部接觸的過程中,它在跟骨下方所發生的狀況一樣,擴散到開孔或更多的柔性區域內。在將合適的鞋內底加強件用于這個區域中時,該擴散受到限制以防止損壞。可選擇地或附加地,另一個緩沖元件可設置在跟骨范圍內的鞋底區域的下方。
對于根據本發明的鞋子的進一步改進將在從屬權利要求中加以限定。
在下文中將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特征進行更為詳細地的說明。這些附圖為圖1是根據本發明的鞋的一個實施例的側視圖;圖2是用于圖1所示根據本發明的鞋的鞋底元件的一個實施例的側視圖;圖3a-c示出了用于根據本發明的鞋的鞋底元件的另一個實施例;圖4a-d示出了用于根據本發明的鞋的鞋底元件的另一個實施例,該鞋子在鞋底元件的不同區域采用不同的材料;其中圖4b-4d分別示出了沿著圖4a中的線b-b,c-c,和d-d的截面視圖;圖5是根據本發明的鞋的另一個實施例的全視圖;圖6是用于圖5中的鞋的鞋底元件的詳細視圖;和圖7是圖5中的鞋的鞋底元件的分解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在下文中,本發明的實施例將首先參照用于足球鞋的鞋底元件進行說明,然后參照用于跑鞋的鞋底元件的實施例進行說明。然而,應當理解的是,本發明并不限于這些類型的鞋,而是可以用于例如運動鞋,籃球鞋,越野滑雪用鞋,徒步旅行用鞋,等等。
圖1和圖2是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鞋(參看圖1)和用于圖1中的鞋的根據本發明的鞋底元件10(參看圖2)的第一實施例的側視圖。從圖中可以看出,鞋底元件10為一個單塊元件。從在腳底延伸的鞋底區域20開始(參看圖2),鞋底元件10利用鞋跟杯30包圍腳后跟(在圖1和圖2中未示出)。然而,與公知設計相比,該鞋跟杯30并沒有完全集成入鞋面。相反,在跟部區域中,正是鞋跟杯30專門形成了包圍腳的側壁(參看圖1)。
因此,在跟部區域中,鞋面40并沒有向下延伸至鞋底,而是連接在鞋底元件10的上部邊緣31上。為此,可采用不同的技術(例如粘結,熔接或縫制)將鞋面40接附至鞋底元件10的邊緣31。與普通鞋相比,本發明的鞋面40僅在鞋子外表面的縮少了的部分上方延伸。因而,由于避免了材料層的重復而使得鞋子的重量減少,進而在穿著鞋子時又減少了運動所需的能量。
如圖1和圖2所示的鞋底元件10從其鞋底區域20開始延伸并向上延伸形成側面區域35。特別地是,具有筋狀結構的側面區域35示出了該單塊的鞋底元件10優選地是由幾種材料制成的(參看圖2)。以邊緣31為例,它可由相對柔性的塑性材料制成,例如柔軟的熱塑性聚氨酯(TPU),而硬質的TPU可以在圖1和圖2的實施例中用于制作鞋跟杯30,該鞋跟杯在后端部支承腳,從而提高了鞋的整體穩定性。
采用多組份注塑技術利用兩種或多種材料將鞋底元件10制成單塊的元件如今是比較易于實現的。將不同的材料順序地或同時地注入合適的模具內,或將第二種鞋底材料注入到預成型坯的周圍,該預成型坯起到加固作用并且已經放置在模具內。這些制作技術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實際上已經是公知的,因此不再對其作進一步說明。圖4a示出了鞋底元件10的一個實施例,該鞋底元件具有由不同材料制成的相鄰區域。除了從一種材料到另一種材料的明顯過渡之外,提供從一種材料到另一種材料的逐漸過渡(未示出)也是可以想到的。除了TPU之外,聚酰胺或者其它塑性材料同樣適用于制作上述實施例中的鞋底元件10,如果需要,還可以利用玻璃纖維和/或碳化纖維進行加固。
此外,采用透明塑性材料制作鞋底元件是可以想到的。因此,通過放置在鞋內部的元素,例如短襪的顏色或附加鞋內底的顏色,至少能夠在跟部區域30中容易地確定鞋的外觀。
在前足部分中具有用于鞋底的附帶加強件50。鞋底的這一部分同樣能夠與整個鞋底元件10制作成單塊的元件。備選地,也可先單獨地制作出該元件,而后例如通過粘結,熔接或其它本領域技術人員公知的技術將用于鞋底的加強件50與鞋底元件10接合在一起。
在圖1和圖2的實施例中,有多個用于鞋釘12(參看圖1)的容座11設置在鞋底區域20中。在一個最簡單的替換方式中,這些容座11被簡單地設置成單塊的鞋底元件10上的適當的開孔。然而,可以想到的是,還可以模制出更復雜的具有例如用于連接鞋釘的螺紋或咬合連接的容座(未示出)。這可以減少裝配多個分離元件的時間。
圖3a-c示出了用于足球鞋的鞋底元件10的另一個優選實施例的側視圖,仰視圖和后視圖。如可特別地從圖3c中所見的那樣,側向和中間側面區域35沿向上的方向幾乎均等地延伸至鞋的腳背區域。另外,圖3a-c的鞋底元件10包括多個加強筋32。這些加強筋32提高了硬度,并降低了壁厚,進而降低了整個鞋底元件10的重量。
如上所述,通過在鞋底元件的不同區域采用不同的材料,圖4a的鞋底元件的實施例不同于到目前為止所述的鞋底元件。在跟部區域14中,采用了較硬質的TPU材料,該材料優選地同樣用于前足部分16的中心。在中間,即中足區域15中,考慮到腳在這個區域所產生的載荷,采用一種特別地可伸縮的TPU材料。此外,圖4a的仰視圖示出了沿著鞋底前部的邊緣區域設置的前面已提到的加強件50,它特別地對用于鞋釘的容座11起到加固作用。
除了在鞋的上邊緣區域31中采用不同的、優選為柔性的材料外,圖4b-4d的截面視圖示出了鞋底元件10的不同壁厚。該特征有助于使整個鞋底元件10的重量達到最優化,而不會危及鞋底元件10乃至整個鞋的穩定性。優選地,邊緣區域31在其上端部相對較薄。如果是將構成鞋面的材料,例如(人造)皮革或紡織材料,接附到邊緣區域31的外側,那么將會在從專門由單塊的鞋底元件10形成的鞋子的側壁的局部區域到其它局部區域的外側上存在平滑的過渡,在所述其它局部區域中普通的鞋面(未示出)形成該側壁。
通常,鞋底元件10可以非常剛硬,以致形成一種用于整個鞋的框架或底架(chassis)。這種情況下,在鞋底元件的內部僅設置柔性的鞋內底以確保穿著時所需的舒適度。然而,在另一種可選擇方式中,鞋底元件10在鞋底區域內采用相對較薄且為柔性的材料。在該情況下,穩定性優選地由內部底架60提供,如同申請人在文獻DE 10 2004 011 608A1中所詳述以及如圖4b-4d所示意性地示出的那樣。采用這些實施例的組合也是可以想到的,其中所需的穩定性源于半剛性鞋底元件10和半剛性內部底架60的結合。
圖5-7示出了以跑鞋作為例子的本發明的另一個實施例。如圖5和7所示,在圖6中詳細示出的鞋底元件10設置在多個緩沖元件100的上方。該緩沖元件可以是在上述文獻中公開的無泡沫緩沖元件,或者是常見的EVA元件。同樣地,在常見的連續EVA鞋中底(未示出)的上方設置根據本發明的鞋底元件也是可以想到的。
如果采用單體緩沖元件100,那么鞋底元件10還可額外地用作載荷分配板,它能夠將來自于下方的地面反作用力和來自上方的重力分配至鞋底的更大區域,以避免產生局部壓力點。將鞋底元件10直接連接到單個緩沖元件100是特別有效的。
示于圖6的鞋底元件10還通過鞋跟杯30立體地包圍后跟(未示出),并且該鞋底元件10在中足區域中具有向上延伸的側面區域35,這些區域35向前足部分的延伸是有限的。除了位于兩側且向中部延伸的邊緣加強件70以外(該加強件用于避免錯誤取向,例如內旋和外旋),在本實施例中,在前足部分中還包括大的凹部71?;谒貌牧系膹椥?,這兩個邊緣加強件70能夠相互獨立地發生偏轉,因而能夠容許鞋子的前足部分相對于后足部分產生扭轉運動。
凹部71能夠容許腳(未示出)在鞋子的這個區域與直接設置于其下的附加緩沖元件101相接觸(參看示于圖7的分解圖)。優選地,可采用一種適當調整的EVA元件用作緩沖元件101,在反復跳躍的過程中,對于所產生的相當大的載荷,該緩沖元件101能夠提供最大程度的穿著舒適度,特別是防止趾骨的敏感頭部遭受過大的載荷。同時,凹部71又減少了鞋子的總重。
中間層200設置在緩沖元件100,101的下方,它能夠與單體緩沖元件100,101的底部互相連接。該特征能夠穩定緩沖元件,并特別地防止單體緩沖元件上的剪切力。該鞋的底面為外底層210,該外底層210處于中間層200的下方,并確定了鞋子的摩擦性能。應當理解的是,上述設計僅是示例性的,例如中間層和鞋底層可以設置成一個單層,從而進一步簡化鞋的制作。相反,也可以例如直接在外底層210之上設置附加層。
在鞋底區域20的跟部區域中,示于圖6的鞋底元件10的實施例具有另一個凹部72。優選地,該凹部72設置在直接位于跟骨之下的跟部區域的中心。例如,如果該疊加的鞋內底90(參看圖7)在跟骨的下方完全被壓縮,并不再提供任何緩沖,那么該凹部用于避免跟部區域(賽跑者主要與地面進行接觸的區域)的過高載荷會損壞鞋底10或產生不舒適感。因而,凹部72為緩沖內底材料在向下方向上的受控擴展提供了可能。然而,為了避免這種制作對鞋內底90產生破壞,鞋內底90在其底部上可具有適當的加強件(未示出)或可將適當的加強件結合入鞋內底90。該加強件可以是由例如具有不同厚度的TPU或EVA材料制成的單獨元件,該加強件嵌入至鞋內底中,或稍后通過粘結,熔接或共注模的方式連接至鞋內底。
此外,以與在前足部分中的情況相類似的方式在鞋底元件10的凹部72的下方設置附加的、特別柔軟的緩沖元件(未示出)也是可以想到的。與用于跟部區域中心的可行緩沖替換物無關,與鞋底元件10的邊緣區相比,凹部72提供了更大程度的緩沖運動的可能。例如取決于賽跑者的體重和/或最佳使用場合,凹部72的大小和形狀可以有所不同。目前其優選的是長為3-5cm,寬為1-3cm。如果鞋底區域20在區域72中采用更為柔軟和更具彈性的材料制成(未示出),那么同樣能夠達到與設置凹部類似的效果。
另外,圖5-7示出了設置在鞋底元件10的局部區域中的多個小通風孔73,該局部區域獨特地形成了鞋的側壁。此外,通風孔73優選地設置在鞋底區域20的中足部分。由此,鞋子的通風性能容易地得以改善。另外,由圖6可以看出,鞋底元件10具有多個加強筋74,在材料的厚度較薄的情況下該加強筋為其提供了較高的硬度。開孔73和/或加強筋74的具體布置可依據鞋子的使用領域和尺寸而有所不同。
權利要求
1.一種鞋,特別是運動鞋,具有一個單塊的鞋底元件(10),其中所述鞋底元件(10)包括a.在腳下延伸的鞋底區域(20);和b.立體地包圍腳后跟的鞋跟杯(30);其中c.所述鞋跟杯(30)單獨地形成所述鞋的側壁的至少一部分。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所述單塊的鞋底元件(10)特別是通過多組份注塑技術利用多種材料制成。
3.如前述權利要求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鞋,進一步包括鞋面(40),其特征在于,鞋面(40)的至少一部分接附到所述鞋跟杯(30)的上邊緣(31)。
4.如前項權利要求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邊緣(31)具有縮減的厚度,并且/或者由比鞋底元件(10)的其它區域更柔軟的材料制成。
5.如前述權利要求2-4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元件(10)在所述鞋跟杯(30)區域和/或在鞋底區域(20)的前部中央區域中具有比鞋底元件(10)的其它區域更為硬質的材料。
6.如前述權利要求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元件(10)在足弓區域向上延伸,并包圍中足區域。
7.如前述權利要求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元件的鞋底區域(20)從跟部區域至少延伸到中足部分。
8.如前述權利要求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元件(10)具有透明區域。
9.如前述權利要求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元件(10)具有通風孔(73)。
10.如前述權利要求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元件(10)具有多個加強筋(74)。
11.如前述權利要求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元件(10)在鞋底區域(20)中具有至少一個用于鞋的外形元件(12)的容座(11)。
12.如前項權利要求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座(11)具有位于鞋底區域(20)中的開孔。
13.如前述權利要求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鞋底區域(20)設置作為載荷分配板,并且至少一個緩沖元件(100)設置在所述載荷分配板的下方。
14.如前項權利要求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多個緩沖元件(100,101)設置在所述鞋底區域(20)的下方。
15.如前項權利要求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緩沖元件(100,101)在它們的底部上通過中間層(200)和/或公共的鞋外底(210)互連。
16.如前述權利要求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在跟骨下方的區域,所述鞋底區域(20)具有開孔(72)和/或采用比鞋底區域的周邊區域的材料更為柔軟的材料制成的區域。
17.如前項權利要求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它進一步包括在跟骨區域中具有加強件的鞋內底(90)。
18.如權利要求16或17中的一項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它進一步包括附加緩沖元件,所述緩沖元件設置在跟骨范圍內的鞋底區域(20)的下方。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鞋,特別是一種運動鞋,具有一個單塊的鞋底元件(10)。該鞋底元件(10)包括在腳下延伸的鞋底區域(20)和立體地包圍腳后跟的鞋跟杯(30),其中鞋跟杯(30)單獨地形成所述鞋的側壁的至少一部分。
文檔編號A43B13/16GK101049191SQ200710090690
公開日2007年10月10日 申請日期2007年4月3日 優先權日2006年4月4日
發明者布魯諾·讓·安托內利, 沃爾夫岡·舍欠茨, 尤爾根·魏德爾, 喬希·羅伯特·戈登, 簡·希爾, 蓋德·賴納·曼茲 申請人:阿迪達斯國際經營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