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傘用自緊水珠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制傘領域,涉及一種常用的三折傘,具體的說是對常用三折 傘的水珠做出的改進。
背景技術:
傘主要由傘面、傘骨、上盤、下盤、傘桿和手柄組成,其結構如圖l。所述 的傘上盤、手柄分別固定安裝在傘桿的上、下兩端,所述下盤套裝在傘桿上,可 以沿傘桿上、下滑動。上盤下端和下盤上端設有繞端部的凹槽,沿凹槽一周,設 有若干相對均勻的開口,數量與傘骨數相同,所述傘骨通過上、下槽骨安裝在上、 下盤凹槽內,在傘桿上下移動時,傘骨隨之做伸展和收折運動。
所述傘面其結構如圖2,各角端頂點縫有與尖角數相同數量的水珠。所述傘 面中心與上盤固定,邊緣的水珠套入對應傘骨尖頭。傘骨上靠近兩支片連接處與 傘面用線綁縛,如圖1中21、 22、 23所示。推動下盤,傘面會隨著傘骨撐開或 收合。
在現有的傘中,所述水珠內傘骨尖端插孔直徑與傘骨尖端的直徑是松動配 合,如圖3結構。連接第一和第二傘骨支片的中馬鞍綁縛線23的作用,不僅是 在收擾傘時牽動傘面,另一作用是將從該連接處到水珠之間的一段傘面拉緊,阻 止水珠從傘骨尖端滑脫。但是,綁縛線在頻繁拉扯下,很容易發生松動,水珠固 定并不可靠。針對這一問題,提出的一個改進方案是在第一傘骨支片上靠近中馬 鞍處加設一條綁縛線24。這條綁縛線可在一定程度內阻止中馬鞍綁縛線的松動, 同時也使傘面更緊的貼靠在第一傘骨支片上,進而有效的防止了水珠脫落。
但是,傘面綁縛是用手工完成,手工工時成本很高,增加綁縛點,提高了手 工成本和材料成本,不利于節省材料和提高效率。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種可以自行緊固 在傘骨尖端的水珠,以解決水珠脫落的問題。
實現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傘用自緊水珠,包括球狀頭部和柱 狀主體,所主體內設有傘骨尖端插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與所述傘骨尖端過盈配合。
所述過盈配合可以采圓柱面過盈配合和圓錐面過盈配合兩種。當采用圓柱面 過盈配合時,所述水珠的插孔外端應設一個引導傘骨尖端插入的引導錐面。
當采用圓錐面過盈配合時,直接用力將水珠套入傘骨尖端,水珠上的插孔與 傘骨尖端便緊配結合在一起,并產生一定的固持力,水珠不會脫落。水珠套入的 越深,固持力越大。
根據常規知識可知,所述傘骨尖端在水珠內的插入得越深,所述水珠插孔開 口處與所述傘骨尖端間隙越小,水珠在傘骨上的安裝就越穩定。當采用圓錐孔過 盈配合時,由于錐孔開口直徑會隨著水珠的長度增加而不斷擴大,當錐孔的錐度 較大時,水珠將不適宜做得更長或者更細。
針對這一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更進一歩改進,即將所述水珠的插孔分兩段 設計,其中靠內的一段為錐孔,用于與所述傘骨尖端配合;而靠近開口的一段為 柱孔。釆這種結構,在設計水珠長度和插孔開口尺寸的時候,則不需要再考慮錐 孔的錐度,而是可以根據需要將其設計得更長,將開口的直徑尺寸設計得更小。
本實用新型的水珠,采用與傘骨尖端過盈配合的方式,直接將自己固定在傘 骨上,其在傘骨上的套裝不再依賴于中馬鞍綁縛線的拉緊,固定的穩定性高。有 效的減少了脫落的可能性。此外,水珠的自行固定降低了傘面對中馬鞍綁縛線的 拉動力,在一定程度上也防止了中馬鞍綁縛線的松動。采用本實用新型的傘用水 珠,可以節省現有技術中在第一傘骨支片上靠近中馬鞍處加設置的綁縛線,不僅
節省了綁縛線的材料,更重要的是省去綁縛這條綁縛線的工時,節約了人工成本, 也提高了效率。
圖l是常用傘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水珠在傘面上設置結構示意圖。
圖3是現有傘用水珠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傘用水珠的圓柱形插孔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傘用水珠的圓錐形插孔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傘用水珠上帶有一段柱孔的圓錐插孔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傘用水球與傘骨尖端配合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
參照圖l、 2、 3,常見的三折傘主要由傘面5、傘骨3、上盤4、下盤6、傘 桿2和手柄1組成。所述的傘上盤4、手柄1分別固定安裝在傘桿2的上、下兩 端,所述下盤6套裝在傘桿2上,可以沿傘桿2上、下滑動。上盤下端和下盤上 端設有繞端部的凹槽,沿凹槽一周,設有若干相對均勻的開口,數量與傘骨3數 相同,所述傘骨3通過上、下槽骨安裝在上、下盤4、 6凹槽內,當所述下盤6 在傘桿2上下移動時,傘骨隨之做伸展和收折運動。
所述傘面5由多個等腰三角形傘片縫合而成,所述傘片的數量與所述傘骨數 量相同。各縫合邊的最外端縫有一個水珠7。所述傘面5的中心固定在上盤上, 其邊緣的水珠7套入對應傘骨尖端。所述傘骨各支片的連接處通過三條綁縛線 21、 22、 23與傘面綁在一起。在第一傘骨支片靠近中馬鞍處設有第四條綁縛線 24。所述水珠7包括珠狀頭部8和柱狀主體9。所述主體9內設用于傘骨尖端插 入的插孔10。所述插孔10與所述傘骨尖端松配合。
參照圖4,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中的傘用水珠做出改進,減小所述插孔 10的直徑尺寸,使之與所述傘骨尖端過盈配合。并且在所述插孔外端設引導錐 面11。
參照圖5,在圖4實施方案的基礎上,做出進一步改講,省卻所述插孔外端 的引導錐面11,而直接將所述插孔10設計為錐孔。和圖4方案相比,這種結構 對插孔的尺寸精度要求不高,更容易生產。
參照圖6,在圖5實施方案的基礎上,再做出進一歩改講,在所述錐孔10 外端加設一段柱孔12。這種改進的效果是,所述插孔開口處孔徑相對更小,可 以減小水珠在傘骨尖端上的擺動幅度,另外也更適合將水珠設計得更長。
應該理解到的是上述實施例只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說明,而不是對本實用新 型的限制,任何不超出本實用新型實質精神范圍內的發明創造,均落入本實用新 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傘用自緊水珠(7),包括球狀頭部(8)和柱狀主體(9),所主體(9)內設有用于插入傘骨(3)尖端的插孔(10),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10)與所述傘骨(3)尖端過盈配合。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傘用自緊水珠(7),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10)與 所述傘骨(3)尖端過盈配合為圓柱面過盈配合。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傘用自緊水珠(7),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10)的 外端設有引導所述傘骨尖端插入的引導錐面(ll)。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傘用自緊水珠(7),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10)與 所述傘骨(3)尖端過盈配合為圓錐面過盈配合。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傘用自緊水珠(7),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10)靠 近開口的一段(12)為柱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常用的三折傘。公開了一種傘用自緊水珠,包括球狀頭部和柱狀主體,所主體內設有傘骨尖端插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與所述傘骨尖端過盈配合。本實用新型的水珠,采用與傘骨尖端過盈配合的方式,直接將自己固定在傘骨上,其在傘骨上的套裝不再依賴于中馬鞍綁縛線的拉緊,固定的穩定性高。有效的減少了脫落的可能性。此外,水珠的自行固定降低了傘面對中馬鞍綁縛線的拉動力,在一定程度上也防止了中馬鞍綁縛線的松動。采用本實用新型的傘用水珠,可以節省現有技術中在第一傘骨支片上靠近中馬鞍處加設置的綁縛線,不僅節省了綁縛線的材料,更重要的是省去綁縛這條綁縛線的工時,節約了人工成本,也提高了效率。
文檔編號A45B25/00GK201282790SQ20082016550
公開日2009年8月5日 申請日期2008年9月28日 優先權日2008年9月28日
發明者王斌章 申請人:王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