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拉頭和拉頭組合體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通常能夠與拉鏈構成零件的鏈齒列協作動作的、能夠相對于該拉鏈構成零件鎖定在固定位置上的拉頭和拉頭組合體。
背景技術:
背包(back pack)等物品通常具備多種多樣的帶(strap)、帶扣(buckle)和/或背帶(harness)。例如,一部分背包具有2條肩帶(shoulder strap)和1條或多條胸帶 (sternum strap),該1條或多條胸帶與肩帶大致垂直。根據情況的不同,有時也希望將各條帶或背帶接合起來。例如,在利用胸帶接合2條肩帶時,有助于相對于使用者維持背包的位置,因而有時有助于提高舒適度。在接合2條帶時,有時也有助于更加高效地分散背包的負荷。公知一種有助于將安裝在各種帶上的、2條肩帶等2條帶容易地接合起來的拉頭。 例如人們逐漸開始使用與肩帶上的管或繩協作動作的拉頭將背包上的2條帶容易地接合起來。現行拉頭中的一部分類型能夠牢靠地把握管/繩以使該管/繩不會沿肩帶錯位,由此,難以沿著帶調節拉頭的位置。在多數情況下,為了能夠有助于調節胸帶的位置,拉頭最好能夠沿肩帶的長度方向上下移動。在該種組合體中,拉頭沿管/繩的長度方向朝上/朝下自如地動作,從而能夠調節拉頭相對于帶的位置。但是,這種類型的公知的拉頭不能鎖定在期望的位置上。與帶上的管或繩協作動作的其他類型的拉頭雖然能夠鎖定在固定位置上, 但需要使用機械式的鎖定機構。在使用另設的機械式鎖定機構時,制造成本和構成零件的復雜度增加,構成零件容易出現故障且/或容易損壞。因而,需要如下這種改良型的拉頭和拉頭組合體,其具有在被施加充分的力時能夠沿帶的長度方向等規定路徑平滑地動作的拉頭,且該拉頭不使用另設的機械式鎖定機構也能鎖定在固定位置上。
發明內容
本發明在一部分的實施方式中,提供一種拉頭組合體,該拉頭組合體具有與標準的拉鏈構成零件的鏈齒列協作動作的帶鎖定機構的拉頭。在一部分的實施方式中,與上述拉鏈構成零件的鏈齒的尺寸和該鏈齒間的間隔相對應地設定上述鎖定機構的尺寸,以能夠使上述拉頭在被施加充分的力時,沿拉鏈構成零件的長度方向自如動作,而當上述拉頭沒有被施加充分的力時,鎖定在固定位置上。在一部分的實施方式中,鎖定機構整體形成為M 字形。本發明還提供一種制造具有帶鎖定機構的拉頭的拉頭組合體的方法,該拉頭能夠與拉鏈構成零件的鏈齒列協作動作。在一部分的實施方式中,使用注塑成形技術來形成該拉頭。本說明書接下來詳細說明包括實施所附的技術方案的最佳實施方式在內的、以該領域的通常的技術人員為對象完全且能實施的公開內容。本說明書參照以下附圖。在各圖中,在不同的特征中,為了表示相同或類似的構成零件,使用相同的附圖標記。采用本發明的拉頭和拉頭組合體,能夠使拉頭沿鏈齒列自如地動作,并且不使用另設的機械式鎖定結構,就能將拉頭鎖定在鏈齒列的任意位置上。
圖1是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拉頭的立體圖。圖2A是圖1的拉頭的前方立體圖。圖2B是拉頭的圖2A的B-B橫剖視圖。圖3是圖1的拉頭的側視圖。圖4是圖1的拉頭的俯視圖。圖5是圖1的拉頭的下方立體圖。圖6是表示配置在本發明的特定實施方式的拉鏈構成零件的鏈齒列上的拉頭的俯視圖。圖7是拉頭的圖6的A-A橫剖視圖。圖8是拉頭的圖6的B-B橫剖視圖。圖9是制造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拉頭時所使用的模具的立體圖。圖10是表示制造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拉頭時所使用的工序的立體圖。圖11是表示制造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拉頭時所使用的工序的立體圖。圖12是表示制造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拉頭時所使用的工序的立體圖。圖13是表示制造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拉頭時所使用的工序的立體圖。圖14是表示制造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拉頭時所使用的工序的立體圖。圖15是配置在背包上的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拉頭組合體的立體圖。圖16是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拉鏈構成零件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圖1 圖5表示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拉頭10的各種圖。拉頭10具有后側部分 12,該后側部分12具有第一開口 13。第一開口 13中穿過有將背包的2條背帶連結起來的帶或其他裝置等的帶(參照圖15)。第一開口 13沿拉頭10的上下方向貫穿。另外,在圖 15中還表示了怎樣將拉頭10配置在使用中的拉鏈構成零件上。在一部分的實施方式中,拉鏈構成零件的至少局部沿背包的帶或其他裝置的長度方向延伸。如圖16所示,拉鏈構成零件觀可以為任意標準拉鏈或定制拉鏈,包括帶部分32 和沿帶部分32的側緣安裝的鏈齒列30。另外,拉鏈構成零件觀還具有長度方向四。鏈齒列30具有多個獨個鏈齒31。以在長度方向四上隔開規定間隔地相鄰的方式配置多個鏈齒 31。詳細而言,拉鏈構成零件觀具有將長條的單絲形成為螺旋狀而成的鏈齒列30。鏈齒列 30縫制在帶部分32上。與拉頭10 —起使用的拉鏈構成零件觀可以是包括與以往的5號拉鏈或10號拉鏈相對應的尺寸在內的任意尺寸,但并不限定于此。另外,上述尺寸是指鏈齒的在與上述長度方向四正交的寬度方向上的尺寸。10號拉鏈的鏈齒的尺寸大于5號拉鏈的鏈齒的尺寸。拉鏈構成零件觀可以是在帶部分上注塑成形有鏈齒的塑料拉鏈,也可以是鉚接在帶部分上的金屬制鏈齒的金屬拉鏈,或者還可以是其他任意的適當材料的拉鏈。
如圖1 圖5所示,拉頭10具有前側部分11,該前側部分11具有沿拉頭10的左右方向貫穿的槽20。槽20具有鎖定機構14,該鎖定機構14至少局部配置在槽20的內部。 另外,前側部分11具有共同劃分出第二開口 26的下側唇22和上側唇24。第二開口沈與槽20相連結,且開設在前側部分11的前端面上。另外,將第二開口沈的尺寸設定成能夠收容拉鏈構成零件觀的帶部分32的尺寸。將槽20的尺寸設定成能夠收容拉鏈構成零件 28的鏈齒列30的一部分的尺寸。圖2B是拉頭10的圖2A的B-B橫剖視圖。鎖定機構14形成為能與拉鏈構成零件 28的鏈齒列30協作動作那樣的形狀和尺寸。詳細而言,鎖定機構14構成為在對拉頭10沿長度方向四施加充分的力時,鎖定機構14沿拉鏈構成零件觀的鏈齒列30的動作未被限制。這樣,在對拉頭10施加了充分的力時,拉頭10沿拉鏈構成零件觀的長度方向四動作。 另外,當沒有對拉頭10施加充分的力時,鎖定機構14被鎖定在固定位置上,拉頭10沿著拉鏈構成零件觀的長度方向四的動作被限制。此外,在拉頭10沿拉鏈構成零件觀的長度方向四滑動時,鎖定機構14不會損壞鏈齒列30。另外,鎖定機構14構成為當拉鏈構成零件觀的鏈齒列30中的若干鏈齒31收容在拉頭10的槽20的內部時,鎖定機構14不會與拉鏈構成零件觀的帶部分32接觸。為了實現上述特性,將鎖定機構14配置在沿拉頭10的上下方向貫穿上側唇M的孔15中。并且,鎖定機構14包括下部構成零件,其配置在槽20的附近;上部構成零件,其配置在比下部構成零件更遠離槽20的位置上。下部構成零件包括下側卡合部分16,其配置在下部構成零件的下端;至少1個帶角度部分17,其自下側卡合部分16突出,且相對于拉頭10的上下方向傾斜地延伸(參照圖2B)。換言之,帶角度部分17不是沿與鏈齒31的上表面垂直交叉的方向延伸,而是沿與該上表面傾斜交差的方向延伸。在一部分實施方式中,鎖定機構14具有2個帶角度部分17,且下側卡合部分16配置在2個帶角度部分17之間。2個帶角度部分17彼此分開地從下側卡合部分16向拉頭10的上方延伸。如圖8所示,鎖定機構14的下側卡合部分16形成為能夠嵌合在拉鏈構成零件觀的各個鏈齒31間那樣的形狀和尺寸。將拉鏈構成零件觀的鏈齒31的尺寸作為基準構成帶角度部分17,使得在沿拉鏈構成零件觀的長度方向四對拉頭10施加了充分的力時,能夠使下側卡合部分 16爬上各個鏈齒31而沿鏈齒列30進行橫向移動。上部構成零件具有將帶角度部分17的上端和孔15的緣部之間連結起來的隔離部分18。隔離部分18形成為倒V字形。在下側卡合部分16爬上了鏈齒31時,隔離部分18彈性變形,在下側卡合部分16嵌合在鏈齒31之間時,隔離部分18恢復原始形狀。當沒有沿長度方向四對拉頭10施加充分的力,鎖定機構14的下側卡合部分16 配置在相鄰的鏈齒31之間時,利用以鏈齒31為基準的至少1個帶角度部分17的結構所產生的摩擦,鎖定機構14的動作被限制,因而拉頭10沿拉鏈構成零件觀的長度方向四的動作受到限制。這樣,拉頭10自鎖,無需使用另設的機械式鎖定機構。在一部分的實施方式中,當拉鏈構成零件觀的鏈齒列30被收容在拉頭10的槽20 的內部時,下側卡合部分16和帶角度部分17的一部分是鎖定機構14中唯一與鏈齒列30 接觸的部分。與下側卡合構件16、帶角度構件17相比,隔離構件18配置在與鏈齒列30分開的位置上,因此不會與鏈齒列30接觸。如圖2B所示,在一部分的實施方式中,鎖定機構 14整體形成為M字形。另外,也可以通過將隔離構件18的形狀形成為與拉鏈構成零件28的長度方向四平行地延伸的形狀,將鎖定機構14的形狀形成為大致V字形。鎖定機構14的尺寸是能夠依據拉鏈構成零件觀的鏈齒31的尺寸和形狀以及鏈齒31間的間隔的大小而改變的,以便能夠與拉頭10 —起使用。同樣,也可以依據為了使鎖定機構14能沿鏈齒列30在拉鏈構成零件觀的長度方向四上滑動而必須施加在拉頭10 上的期望的力的大小來改變鎖定機構14的尺寸。例如,也可以為了增大使拉頭10沿拉鏈構成零件觀的長度方向四動作所需的力的大小,增大帶角度部分17相對于鏈齒31的上表面的傾斜角(即,使鎖定機構14的下部卡合部分16較深地進入到鏈齒31間的間隙中), 以使鎖定機構14的帶角度部分17與鏈齒31之間的摩擦更大。在其他的實施方式中,為了改變使拉頭10動作所需的力的大小,也可以不改變鎖定機構14的形狀,而是調節鎖定機構14的厚度、寬度尺寸,或者在改變了鎖定機構14的形狀的基礎上,進一步調節鎖定機構 14的厚度、寬度尺寸。相反,為了減小使拉頭10沿拉鏈構成零件觀的長度方向四動作所需的力的大小,也可以減小鎖定機構14的帶角度部分17相對于鏈齒31的上表面的傾斜角 (即,使鎖定機構14的下部卡合部分16較淺地進入到鏈齒31間的間隙中),以使帶角度部分17與鏈齒31之間的摩擦更小。這種變更可以通過改變在制造鎖定機構14時所用的工具來實現。在一部分的實施方式中,使用具有能使拉頭10返回到該拉頭10成形時的形狀的復位力的、比較堅固的材料形成拉頭10。例如,可以使用縮醛(acetal)或任意適當的熱塑性聚合物等任意適當的聚合物形成拉頭10,但也可以使用其他任意適當的材料形成拉頭 10。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制造上述拉頭10的方法。在一部分的實施方式中,使用注塑成形技術來形成拉頭10。圖9和圖10表示適合成形一實施方式的拉頭10的模具34。如圖9和圖10所示,模具34具備模腔35和塊40。在一部分的實施方式中,塊40具有用于形成上述拉頭10的鎖定機構14的整體為M字形的構成零件。另外,模具34還具有模芯36。 在模具34閉合、模芯36朝向彼此地動作時,利用該模芯36形成拉頭10的鎖定機構14 (參照圖11)。另外,模具34還具有滑動件38,該滑動件38沿與模芯36的動作的方向垂直的方向朝向彼此地動作,以與模芯36卡合(參照圖12)。如圖9所示,滑動件38如上所述那樣形成有拉頭10的第二開口沈和槽20。這樣,為了形成拉頭10 (參照圖14),當利用所選的材料填充模具34的模腔35時(參照圖13),利用模芯36和滑動件38的配置/結構,能夠制造出所形成的拉頭10的第二開口沈和槽20。上述內容用于例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以及說明公開目的。若理解上述內容,則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理解本實施方式的變更方式、變形方式,以及能夠容易地制造等同物。因而,希望將本公開內容理解成不是限定本發明,而是為了例示本發明,且不妨礙本發明包括對一般的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應該容易明確的、對本發明的對象進行的該變更、變形和/ 或附加結構。例如,可以在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中使用包括由各種材料做成的拉頭在內的任意類型的拉頭10。可以滿足顧客的要求地定制拉頭10的形狀和/或尺寸。這當中也包括提供了鎖定機構14不露出的拉頭10和/或拉頭10的后側部分12和/或第一開口 13是與這里說明的結構不同的尺寸和/或形狀的拉頭10。拉鏈構成零件觀可以是任意類型的拉鏈。這當中也包括防水性拉鏈或非防水性拉鏈,但本發明并不限定于此。拉鏈可以是任意尺寸。 這當中也包括以往的5號拉鏈或10號拉鏈,但本發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改變拉鏈構成零件觀的類型和尺寸,結果為了能夠將拉頭10的尺寸設定成能如上所述那樣與拉鏈構成零件觀的鏈齒列30協作動作的尺寸,也可以改變鎖定機構14的尺寸和形狀等來改變拉頭 10的尺寸。
權利要求
1.一種拉頭,該拉頭包括槽,該槽的尺寸被設定為能夠收容作為拉鏈構成零件的鏈齒列的一部分;鎖定機構,其具有下部構成零件,該下部構成零件的尺寸被設定為能夠嵌合在上述鏈齒列的相鄰的各鏈齒間,該拉頭的特征在于,上述鎖定機構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上述槽的內部,以與上述拉鏈構成零件的上述鏈齒相互作用;將上述鎖定機構構造成當充分的力沿上述拉鏈構成零件的長度方向施加于上述拉頭時,上述鎖定機構沿上述拉鏈構成零件的長度方向進行動作;在上述鎖定機構的上述下部構成零件被收容在上述拉鏈構成零件的鏈齒間的情況下, 上述鎖定機構限制上述拉頭沿上述拉鏈構成零件的長度方向的動作,直至充分的力沿上述拉鏈構成零件的長度方向施加于上述拉頭。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拉頭,其特征在于,上述鎖定機構包括卡合部分,其嵌合在上述鏈齒間;帶角度部分,其自上述卡合部分突出,且沿相對于上述拉頭的上下方向傾斜交差的方向延伸。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拉頭,其特征在于,上述鎖定機構包括兩個上述帶角度部分和與各個上述帶角度部分的端部相連結的隔離部分,上述鎖定機構整體形成為M字形。
4.根據權利要求1 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拉頭,其特征在于,將上述鎖定機構配置在上述拉頭的上述槽的內部,使得當上述拉鏈構成零件的上述鏈齒配置在上述拉頭的上述槽的內部時,上述鎖定機構只與上述拉鏈構成零件的上述鏈齒接觸。
5.根據權利要求1 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拉頭,其特征在于,將上述鎖定機構構造成當上述拉鏈構成零件的上述鏈齒收容在上述拉頭的上述槽的內部時,上述鎖定機構的上述下部構成零件是上述鎖定機構中唯一與上述拉鏈構成零件的上述鏈齒接觸的部分。
6.根據權利要求1 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拉頭,其特征在于,上述鎖定機構的尺寸被設定為在將上述拉鏈構成零件的上述鏈齒配置在上述拉頭的上述槽的內部時,上述鎖定機構不與上述拉鏈構成零件的帶部分接觸。
7.根據權利要求1 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拉頭,其特征在于,上述鎖定機構還具有上部構成零件,在將上述拉鏈構成零件的上述鏈齒配置在上述拉頭的上述槽的內部時,該上部構成零件不與上述鏈齒接觸。
8.根據權利要求1 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拉頭,其特征在于,該拉頭還形成有開口,該開口能夠收容上述拉鏈構成零件的上述帶部分的至少一部分。
9.一種拉頭組合體,其具有拉頭,其特征在于,上述拉頭包括具有第一開口的后側部分和配置在后側部分的相反側的前側部分;上述前側部分包括槽,其能夠收容拉鏈構成零件的鏈齒列的一部分;鎖定機構,其包括卡合部分和至少一個帶角度部分,該鎖定機構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上述槽的內部,以與上述鏈齒列卡合;第二開口,其能夠收容上述拉鏈構成零件的帶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上述槽與上述第二開口相連結,上述第二開口配置在上述后側部分的相反側;上述鎖定機構的上述卡合部分的尺寸被設定為在將上述卡合部分配置在上述鏈齒列的相鄰的各鏈齒之間時,只要沒有充分的力沿上述拉鏈構成零件的長度方向施加于上述拉頭,上述卡合部分就嵌合在上述鏈齒列的上述鏈齒間;該帶角度部分的尺寸被設定為使上述至少一個帶角度部分能夠限制上述鎖定機構沿上述拉鏈構成零件的長度方向的動作。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拉頭組合體,其特征在于,上述鎖定機構包括上述卡合部分和至少一個帶角度部分,該帶角度部分自上述卡合部分突出,且沿相對于上述拉頭的上下方向傾斜交差的方向延伸。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拉頭組合體,其特征在于,上述鎖定機構包括兩個上述帶角度部分和與上述各帶角度部分的端部相連結的隔離部分,上述鎖定機構整體形成為M字形。
12.根據權利要求9 11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拉頭組合體,其特征在于,上述鎖定機構配置在上述拉頭的內部,并且上述鎖定機構的尺寸被設定為在將上述拉鏈構成零件的上述鏈齒列的至少幾個上述鏈齒配置在上述拉頭的上述槽的內部時,上述鎖定機構不與上述拉鏈構成零件的上述帶部分接觸。
13.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拉頭組合體,其特征在于,在將上述拉鏈構成零件的上述鏈齒列的至少幾個上述鏈齒配置在上述拉頭的上述槽的內部時,上述鎖定機構的上述隔離部分配置在與上述鏈齒列分開的位置上。
14.根據權利要求9 11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拉頭組合體,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鎖定機構的上述至少一個帶角度部分與上述拉鏈構成零件的上述鏈齒之間產生的摩擦限制上述拉頭沿上述拉鏈構成零件的長度方向的動作。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具有能與標準的拉鏈構成零件的鏈齒列協作動作的帶鎖定機構的拉頭的拉頭組合體和制造該拉頭組合體的方法。在一部分的實施方式中,當對拉頭施加有充分的力時,拉頭能夠沿拉鏈構成零件的長度方向自如動作,但當沒有對拉頭施加充分的力時,拉頭能夠鎖定在固定位置上。在一部分的實施方式中,鎖定機構整體形成為M字形。在一部分的實施方式中,使用注塑成形技術形成拉頭。
文檔編號A44B19/26GK102204738SQ201110052679
公開日2011年10月5日 申請日期2011年3月4日 優先權日2010年3月5日
發明者A·E·巴羅斯, J·B·西爾斯, 高澤成吉 申請人:Ykk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