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動態腕部支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一種防護器具,尤其是用于預防腕部骨折的動態腕部支具。
背景技術:
人體因自身原因或受到未預料的意外干擾而失去平衡將會跌倒,人在跌倒時下意識的 保護動作就是以手撐地阻止跌倒的發生,以獲得新的平衡。因此,跌倒最常見的損傷發生于 上肢尤其是腕部。由于年齡增加,本體感覺、前庭、視覺等器官老化和功能衰退,老年人成為 跌倒最好發的人群,又由于老年人骨質較疏松,因此老年人腕部骨折的概率也較高。對跌 倒的老年人進行為期三年的追蹤調查顯示,老年人跌倒后3年內再次跌倒的發生率為女性 24. 9%,男性4% ;在87例由于再跌倒導致的骨折患者中,21例為腕部骨折,占骨折患者總 數的 24. 13%。此外,愛好冰雪運動的中青年也是腕部跌倒性骨折的好發人群。在對2000年至 2008年由溜冰引起的1918例上肢損傷病人進行流行病學調查中發現,在所有上肢損傷的 病人中,超過半數的病人(53. 7%)為腕部骨折。對1989年至1999年10年間瑞典拉普蘭滑 雪場受傷病人做過調查統計,結果顯示,上肢損傷病人占討%,而僅有腕部損傷的病人就占 所有受傷病人的35%。除了老年人和冰雪運動者外,低溫雨雪冰凍天氣時因路面濕滑引起的腕部骨折也 不少。在一項冰凍后由于滑倒所致損傷的回顧性研究中發現,由于滑倒所致腕部骨折患者 占當時所有骨折患者的19. 4%。由于各種原因引起的跌倒性腕部骨折在60歲以上的老齡人群中、冰雪等體育運 動愛好者中、雨雪冰凍氣候下的所有人群中具有廣泛的流行病學基礎。國外從上世紀60年 代開始對腕部骨折的防護器具進行研究,國內則未見相關文獻報道。現有的腕部支具多為 體育運動的專業防護器具,為保證緩沖效果多將腕關節活動完全或大部分進行了限制,因 此難以應用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對意外跌倒所致腕部骨折的防護上。目前尚沒有適于在日 常生活中使用的既能保持腕部靈活性又能有效減少外力對腕部骨關節沖擊力的腕部支具。
發明內容
要實現腕部支具在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發揮作用的目標,惟有將腕部支具設計成腕和 前臂的保護系統之間靈活連接,保持腕部的靈活性,使用的舒適性和便利性,才能提高腕保 護器使用的依從性,提升使用率,從而發揮其保護作用。但減少腕部骨關節所受沖擊力的最 好方式是用硬質材料將作用于手部的外力分流至前臂和用軟質材料將外力吸收,這就要求 在手部著地瞬間固定于手部的硬質護具要和固定于前臂的硬質護具產生實實在在的對接 和力量傳遞。如何化解靈活與抗沖擊的矛盾,如何兼具腕關節的靈活性和外力的傳遞與分 流性能,是骨折防護領域尤其是腕部支具研究方面的重點和難點問題。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動態腕部支具,由起分流應力作用的硬質護 具和起緩沖應力作用的軟質內墊構成;其中硬質護具包括固定于手部的手掌護具和固定于 前臂的前臂護具;手掌護具與前臂護具之間在腕關節處相鄰,兩者以軟質內墊相聯系但在 腕關節中立位時互不接觸;軟質內墊以粘合或縫合等方式貼全于硬質護具內表面。
硬質護具的橫截面均呈“U”形,手掌護具包裹手掌尺側半,前臂護具包裹前臂下段 尺側半。其中所述手掌護具掌、背面的外表面靠近近端邊緣處各有一條與近端邊緣平行的 向外突起的阻擋嵴;前臂護具掌、背面的外表面靠近遠端邊緣處各具有一條與遠端邊緣平 行的向外突起的阻擋嵴,兩個護具掌、背面的阻擋嵴的長度和高度相近,位置相對應,形成 兩對可相互抵觸并能維持抵觸狀態使作用于手部的應力有足夠時間向前臂分流傳遞的穩
定裝置。所述前臂護具可以是如上所述的單體結構,也可是包括前臂護板和前臂擋板兩部 分的分體結構;所述前臂護板橫截面也呈“U”形,包裹前臂下段尺側半;所述前臂擋板為與 前臂護板遠端部分外表面形狀相貼服的一塊” U”形硬質板材,且在所述前臂擋板與手掌護 具相對應的遠端邊緣處設有阻擋嵴;所述前臂擋板可活動地固定于前臂護板上,通過調 節前臂擋板在前臂護板上的位置來調節前臂護具的阻擋嵴與手掌護具的阻擋嵴在腕關節 處的間距和橫向對應關系;所述前臂擋板上的阻擋嵴可設于前臂擋板的外表面,也可設于 前臂擋板的內表面。前臂擋板與前臂護板的連接方式可以是在前臂護板外表面設置粘扣的毛面,在 前臂擋板內表面設置粘扣的刺面,再將其粘合在所述前臂護板的粘扣毛面上,即可形成一 個完整的前臂護具,將前臂擋板通過粘扣粘合在前臂護板上的不同位置,可調節前臂護具 的阻擋嵴與手掌護具的阻擋嵴在腕關節處的間距和橫向對應關系;
前臂擋板與前臂護板的連接方式還可以是在前臂擋板掌、背側兩端面偏近端的內表 面各設置一個柱狀凸起,直徑以2-3mm左右為宜,高度與前臂護板厚度相等或高出l-2mm; 另在前臂護板遠端掌、背面與前臂擋板的柱狀凸起相對應處設置若干呈矩陣排列的小孔, 孔徑以能使柱狀凸起較輕松嵌入為宜,相鄰小孔橫向和縱向間距一致,以既能增加調節范 圍,又能保證孔壁強度的2-3mm為宜,將前臂擋板置于前臂護板遠端表面并將兩端面的柱 狀凸起嵌入小孔內,即可形成完整的前臂護具。前臂擋板的柱狀凸起通過選擇不同的小孔 嵌入,可調節前臂護具的阻擋嵴與手掌護具的阻擋嵴在腕關節處的間距和橫向對應關系。所述阻擋嵴與硬質護具邊緣的外表面或前臂擋板邊緣的內表面或外表面形成一 個銳性夾角,形似魚口狀,阻擋嵴的高度略大于硬質護具的厚度。所述阻擋嵴可用鋼、鋁合金等金屬片或用硬質塑料、樹脂材料等制成,其與硬質護 具可整體注塑成型,也可是以焊接、鉚接、粘接、縫接或其它連接方式中的任何一種或多種 方式連接。所述阻擋嵴和其相對應的硬質護具或前臂擋板邊緣制成波浪狀或鋸齒狀。其中所述硬質護具由較薄的、有一定韌性和硬度的塑料板材如PE等制成。其中所述軟質內墊可選用發泡海綿、凝膠、氣囊等柔軟而有彈性的材料或彈性織 物如EVA制成,彈性織物可為一層或多層。軟質內墊可以是覆蓋整個動態腕部支具內表面的一個整塊,也可是分別覆蓋前臂 護具和手掌護具內表面的兩塊。如軟質內墊為兩塊,則在前臂護具與手掌護具間必須另設 一條維持兩個硬質護具連接的有一定彈性的連接帶。硬質護具上設有使其與所包裹的肢體緊密接觸固定的緊固裝置,最簡單的解決方 案是用柔性緊固材料跨越肢體尚未被包裹部分固定于硬質護具的兩側。所述柔性緊固材料可以是無彈性的,但最好是有一定的彈性,以提高固定的舒適性和更好地維持肢體運動過 程中的固定性。所述柔性緊固材料的材質可為松緊帶、EVA織物或其它有彈性的棉、紡織品 或橡膠制品。硬質護具上設有使其與所包裹的肢體緊密接觸固定的緊固裝置;所述緊固裝置包 括柔性緊固材料,該緊固材料跨越肢體尚未被包裹部分固定于硬質護具的兩側;所述柔性 緊固材料可以是分別與前臂護具和手掌護具縱徑等長的整體,也可分成若干條并列但不一 定平行的較窄固定帶;所述緊固裝置一端固定于硬質護具上,固定方式可為粘接、縫接、鉚 接等,另一端為可調節固定長度的固定端,該固定端與硬質護具的固定方式可以是粘扣連 接,也可是各種類型的搭扣或鎖扣連接。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手掌護具可以直接分流并吸收手部著地時受到的外力沖擊,降低手部軟組織損傷和 腕、掌骨骨折脫位的風險。2)相對分體式的設計將腕部支具設計成腕和前臂的保護系統之間靈活連接,保持 腕部的靈活性,增加了使用的舒適性和便利性。如此提高了腕保持器使用的依從性,提升使 用率,從而發揮其保護作用。3)跌倒時手部最常見的著地姿勢是背伸,少數是掌屈。當以背伸位著地時,手掌護 具近端邊緣與其背面的阻擋嵴所組成的魚口狀穩定裝置同前臂護具遠端邊緣與其背面的 阻擋嵴所組成的魚口狀穩定裝置將發生碰撞并相互咬合在一起,兩者之間可發生實實在在 的碰撞,使手掌所受沖擊力經手掌護具傳遞至前臂護具分散至整個動態腕部支具覆蓋范圍 內,并被其下的軟組織部分吸收,從而減少經骨骼所傳遞的力量,保護最為脆弱的橈骨遠端 免遭骨折或減輕骨折程度。同樣,當手以掌曲位著地時,手掌護具近端邊緣與其掌面的阻擋 嵴所組成的魚口狀穩定裝置同前臂護具遠端邊緣與其掌面的阻擋嵴所組成的魚口狀穩定 裝置將發生碰撞并相互咬合在一起,使手背所受沖擊力經手掌護具傳遞至前臂護具并分散 至整個動態腕部支具覆蓋范圍內而被其下的軟組織部分吸收,從而減少經骨骼所傳遞的力 量,保護橈尺骨遠端。4)如果沒有阻擋嵴,手掌護具與前臂護具在跌倒時所發生的接觸將非常短暫,其 接觸的過程必將是一個護具的邊緣在另一個護具的外表面上滑過,兩者成角并重疊移位。 而增加阻擋嵴并將阻擋嵴與護具邊緣構成的穩定裝置設計成魚口狀后,可使手掌護具和前 臂護具之間在跌倒時所發生的接觸變成咬合,兩者間只發生成角移位,手掌所受的沖擊力 因此得以向前臂傳遞分流。
圖1示出了左手佩戴第--實施例中立位的正視圖;圖2示出了左手佩戴第--實施例握拳時的正視圖;圖3示出了左手佩戴第--實施例伸直內收位的正視圖;圖4示出了左手佩戴第--實施例伸直外展位的正視圖;圖5示出了左手佩戴第--實施例背伸時的側視圖;圖6示出了左手佩戴第--實施例掌屈時的側視圖;圖7示出了左手佩戴第二二實施例時前臂擋板及其掌面阻擋嵴的側視8示出了左手佩戴第二二實施例時前臂擋板及其掌背阻擋嵴的側視9示出了左手佩戴第三實施例時動態腕部支具的緊固裝置。
具體實施例方式第一實施例
圖1示出了左手佩戴第一實施例中立位的正視圖,圖2示出了左手佩戴第一實施例握 拳時的正視圖。動態腕部支具1由起分流應力作用的硬質護具2和起緩沖應力作用的軟質 內墊3構成;其中硬質護具2包括固定于手部的手掌護具21和固定于前臂的前臂護具22 ; 手掌護具21與前臂護具22之間在腕關節處相鄰,兩者以軟質內墊3相聯系但在腕關節中 立位時互不接觸;軟質內墊3粘合或縫合于硬質護具2內表面。硬質護具2的橫截面均呈“U”形,手掌護具21包裹手掌尺側半,前臂護具22包裹 前臂下段尺側半。所述硬質護具由較薄的、有一定韌性和硬度的塑料板材如PE等制成。所述軟質內 墊可選用發泡海綿、凝膠、氣囊等柔軟而有彈性的材料或彈性織物如EVA制成,彈性織物可
為一層或多層。軟質內墊可以是覆蓋整個動態腕部支具內表面的一個整塊,也可是分別覆蓋前臂 護具和手掌護具內表面的兩塊(圖中未示出)。如軟質內墊為兩塊,則在前臂護具與手掌護 具間必須另設一條維持兩個硬質護具連接的有一定彈性的連接帶。該連接帶或整塊軟質內 墊在兩個護具之間的連接部分除起維系兩個護具為一體的作用外,還能在手部背伸或掌屈 位著地時,作為張力帶限制兩個硬質護具在腕關節掌面或背面間距的過度增大,幫助維持 兩個硬質護具在腕關節背面或掌面的咬合,并因在維持動態腕部支具兩端硬質護具的相對 穩定連接過程中必然增加整個支具對其所包裹肢體的壓力,從而更有力于將作用于手掌或 手背的沖擊力分流至整個支具保護下的肢體并被軟組織吸收掉更多沖擊應力,提高對骨關 節的保護效果。為提高固定的美觀和舒適性,并降低成本,粘合在硬質護具內表面的軟質內墊最 好是一邊與硬質護具的一條縱邊相重合或略超出少許,另一邊在超出硬質護具的另一縱邊 后作為柔性緊固材料繼續包裹未被硬質護具覆蓋的肢體,并在其末端安裝與硬質護具相配 合的粘扣或搭扣、鎖扣等可調節固定松緊度的緊固裝置,使軟質內墊與柔性緊固裝置一體 化。所述手掌護具21掌、背面的外表面靠近近端邊緣處各有一條與近端邊緣平行的 向外突起的阻擋嵴;前臂護具22掌、背面的外表面靠近遠端邊緣處各具有一條與遠端邊緣 平行的向外突起的阻擋嵴。兩個護具掌、背面的阻擋嵴的長度和高度相近,位置相對應,形 成兩對可相互抵觸并能維持抵觸狀態使作用于手部的應力有足夠時間向前臂分流傳遞的
穩定裝置。以掌面的阻擋嵴為例,手掌護具21掌面的外表面靠近近端邊緣處有一條與近端 邊緣平行的向外突起的阻擋嵴211,前臂護具22掌面的外表面靠近遠端邊緣處有一條與遠 端邊緣平行的向外突起的阻擋嵴221。阻擋嵴211與阻擋嵴221形成一對可相互抵觸并能 維持抵觸狀態使作用于手部的應力有足夠時間向前臂分流傳遞的穩定裝置la、2a。圖3示出了左手佩戴第一實施例伸直內收位的正視圖。圖4示出了左手佩戴第一 實施例伸直外展位的正視圖。可見,佩戴動態腕部支具對腕關節在內收位和外展位的活動自由度沒有影響。圖5示出了左手佩戴第一實施例背伸時的側視圖。當以背伸位著地時,手掌護具 近端邊緣與其背面的阻擋嵴所組成的魚口狀穩定裝置Ib同前臂護具遠端邊緣與其背面的 阻擋嵴所組成的魚口狀穩定裝置2b將發生碰撞并相互咬合在一起,兩者之間可發生實實 在在的碰撞,使手掌所受沖擊力經手掌護具傳遞至前臂護具分散至整個動態腕部支具覆蓋 范圍內,并被其下的軟組織部分吸收,從而減少經骨骼所傳遞的力量,保護最為脆弱的橈骨 遠端免遭骨折或減輕骨折程度。圖6示出了左手佩戴第一實施例掌屈時的側視圖。當手以掌曲位著地時,手掌護 具近端邊緣與其掌面的阻擋嵴所組成的魚口狀穩定裝置Ia同前臂護具遠端邊緣與其掌面 的阻擋嵴所組成的魚口狀穩定裝置加將發生碰撞并相互咬合在一起,使手背所受沖擊力 經手掌護具傳遞至前臂護具并分散至整個動態腕部支具覆蓋范圍內而被其下的軟組織部 分吸收,從而減少經骨骼所傳遞的力量,保護橈尺骨遠端。所述阻擋嵴與硬質護具邊緣的外表面或前臂擋板邊緣的內表面或外表面形成一 個銳性夾角,形似魚口狀,阻擋嵴的高度略大于硬質護具的厚度。如此既能達到手掌護具及 其阻擋嵴與前臂護具及其阻擋嵴之間的咬合,又不至于過高而影響美觀和使用。所述阻擋嵴可用鋼、鋁合金等金屬片或用硬質塑料、樹脂材料等制成,其與硬質護 具可整體注塑成型,也可是以焊接、鉚接、粘接、縫接或其它連接方式中的任何一種或多種 方式連接。所述阻擋嵴和其相對應的硬質護具或前臂擋板邊緣制成波浪狀或鋸齒狀。將阻擋 嵴和其相對應的硬質護具邊緣制成波浪狀或鋸齒狀是提高魚口狀穩定裝置在跌倒時相互 咬合成功率的另一重要措施。第二實施例
為使動態腕部支具的成品適于各種人群使用,除將其制成大小不同型號外,準確調整 手掌護具與前臂護具在中立位的間距,使腕關節既能作一定范圍內的各方活動,適合做常 見的各種動作,又能在跌倒時實現魚口狀穩定裝置間的咬合從而發揮更多的保護作用,是 提高其使用依從性,也是其能發揮出保護作用的關鍵所在。圖7 示出了左手佩戴第二實施例時前臂擋板及掌面阻擋嵴的側視圖。圖8示 出了左手佩戴第二實施例時前臂擋板及其掌背阻擋嵴的側視圖。優選地,將前臂護具22分成兩部分,前臂護板23和前臂擋板M。在前臂護板22 遠端外表面不設阻擋嵴,而是設置粘扣的毛面;以與前臂護板23遠端部分外表面形狀相貼 服的一塊” U”形硬質板材作為前臂護具22的可調前臂擋板M,在前臂擋板M與手掌護具 21相對應的遠端邊緣處制成魚口狀穩定裝置加’和2b’,在其內表面設置粘扣的刺面,再將 其粘合在前述前臂護板23的粘扣毛面上,即可形成一個完整的前臂護具。其突出優點是使 用時可在佩帶尚不完整的動態腕部支具(前臂護具部分無阻擋嵴)后根據使用者體型和對 腕關節活動度要求調整兩個硬質護具在腕橫紋處的間距——將前臂擋板M的遠端邊緣與 前臂護板23的遠端邊緣對齊時間距最寬,將前臂擋板M下移遠端邊緣超出前臂護板23的 遠端邊緣則間距相應變窄——使非量身訂制的成品也能適合不同體型人群的使用且較為 舒適。 優選地,所述前臂護具22可調前臂擋板M所用材料與手掌護具2相同或相似。前臂擋板M的魚口狀穩定裝置加’,2b’的制作方法與手掌護具21的穩定裝置1 Ib相同或 相似。為使佩帶美觀舒適,前臂擋板M可制成窄條狀,僅壓合在前臂護板23的遠端。前臂擋板M可以在壓住前臂護板23遠端外表面后采用與前臂護板23相同或相 似的結構和方法固定于腕關節處。軟質內墊3全部或暴露于兩個硬質護具之間部分的外表面采用毛絨狀面料(如軟 質內墊分為兩塊而以連接帶維系兩個硬質護具,則使連接帶的外表面采用毛絨狀面料),可 在調小硬質護具間距時使內表面貼滿粘扣刺面的前臂擋板超出前臂護板遠端的部分與上 述毛絨面料粘合,從面縮小軟質內墊的可拉伸延長部分,進而增加其在同等拉伸距離下的 張力,更好地限制兩個硬質護具間距的過度增大。針對前述粘扣式連接方式可能因前臂擋板阻擋嵴平面高于手掌護具阻擋嵴而出 現腕背伸或掌屈進脫離咬合的情況,可另備一塊前臂擋板M’,其阻擋嵴設于前臂擋板 24'的內表面從而形成魚口狀穩定裝置2b’’(如圖8所示),或因人確定方向,臨時組裝阻 擋嵴,以保證每個使用者都能產生出咬合作用。有關前臂擋板及其與前臂護板連接方式的另一優選實施例(圖中未示出)是,在前 臂擋板掌、背側兩端面偏近端的內表面各設置一個柱狀凸起,直徑以2-3mm左右為宜,高度 與前臂護板厚度相等或高出l-2mm;另在前臂護板遠端掌、背面與前臂擋板的柱狀凸起相 對應處設置若干呈矩陣排列的小孔,孔徑以能使柱狀凸起較輕松嵌入為宜,相鄰小孔橫向 和縱向間距一致,以既能增加調節范圍,又能保證孔壁強度的2-3mm為宜,將前臂擋板置于 前臂護板遠端表面并將兩端的柱狀凸起嵌入小孔內,即可形成完整的前臂護具。前臂擋板 的柱狀凸起通過選擇不同的小孔嵌入,可調節前臂護具的阻擋嵴與手掌護具的阻擋嵴在腕 關節處的間距和橫向對應關系。前臂擋板與前臂護板相嵌后,用柔性緊固裝置壓住前臂擋 板便能使其與前臂護板間不發生松動。所述凸起可以與前臂擋板整體注塑成型,也可用鉚釘制成,凸起的直徑2_3mm為 宜,高度與前臂護板厚度相等,允許長出l_2mm。所述小孔的孔徑與凸起相匹配,以略用勁即 可嵌入為宜。橫縱向相鄰小孔間距一致,以2-3mm為宜,如此既能增加可調檔數,又能保證 足夠的強度。兩端柱狀凸起可根據腕關節掌、背面間距的需要以與前臂護板遠端平行的方 式嵌入同序數的小孔內,也可酌情嵌入不同序數的小孔內。相對于前述粘扣連接方式,采用 嵌入式連接能減少一對粘扣的厚度,降低前臂護板與前臂擋板疊加后的總厚度,更利于兩 個硬質護具間的咬合,但腕關節間距的調節將從無級調節變為有級調節,另外也減少了縮 小軟質內墊的可拉伸延長部分的功能。第三實施例
圖9示出了左手佩戴第三實施例時動態腕部支具的緊固裝置4。硬質護具2上設有使 其與所包裹的肢體緊密接觸固定的緊固裝置4,最簡單的解決方案是用柔性緊固材料跨越 肢體尚未被包裹部分固定于硬質護具的兩側。所述柔性緊固材料可以是無彈性的,但最好 是有一定的彈性,以提高固定的舒適性和更好地維持肢體運動過程中的固定性。所述柔性 緊固材料的材質可為松緊帶、EVA織物或其它有彈性的棉、紡織品或橡膠制品。所述柔性緊固材料可以是分別與前臂護具和手掌護具縱徑等長的整體,也可分成 若干條并列但不一定平行的較窄固定帶;所述緊固裝置一端固定于硬質護具上,固定方式 可為粘接、縫接、鉚接等,另一端為可調節固定長度的固定端,該固定端與硬質護具的固定方式可以是粘扣連接,也可是各種類型的搭扣或鎖扣連接。 當軟質內墊為一整塊并且與柔性緊固裝置一體化制作時,需將柔性緊固裝置4在 拇指根部處開出一個供拇指伸出的小孔,佩帶時繃緊柔性緊固裝置,拇指穿出小孔后固定 緊固裝置即可;也可將柔性緊固裝置在拇指根部處剪開,分成兩部分,分別包裹手掌和前 臂。然而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不限于此,亦可采用繃帶等彈性織物或布帶等非彈性織物將硬 質護具固定于人體,或者可使硬質護具與其他材料組合成手套等。
權利要求
1.一種動態腕部支具,由起分流應力作用的硬質護具和起緩沖應力作用的軟質內墊構 成;其中硬質護具包括固定于手部的手掌護具和固定于前臂的前臂護具;手掌護具與前臂 護具之間在腕關節處相鄰,兩者以軟質內墊相聯系但在腕關節中立位時互不接觸;軟質內 墊連接于硬質護具內表面。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動態腕部支具,其中硬質護具的橫截面均呈“U”形,手掌護具包 裹手掌尺側半,前臂護具包裹前臂下段尺側半。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動態腕部支具,其中所述手掌護具掌、背面的外表面靠近近端 邊緣處各有一條與近端邊緣平行的向外突起的阻擋嵴;前臂護具掌、背面的外表面靠近遠 端邊緣處各具有一條與遠端邊緣平行的向外突起的阻擋嵴,兩個護具掌、背面的阻擋嵴的 長度和高度相近,位置相對應,形成兩對可相互抵觸并能維持抵觸狀態使作用于手部的應 力有足夠時間向前臂分流傳遞的穩定裝置。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動態腕部支具,所述前臂護具還包括前臂護板和前臂擋板;所 述前臂護板橫截面呈“U”形,包裹前臂下段尺側半;所述前臂擋板為與前臂護板遠端部分 外表面形狀相貼服的一塊” U”形硬質板材,且在所述前臂擋板與手掌護具相對應的遠端邊 緣處設有阻擋嵴;所述前臂擋板可活動地固定于前臂護板上,通過調節前臂擋板在前臂 護板上的位置來調節前臂護具的阻擋嵴與手掌護具的阻擋嵴在腕關節處的間距和橫向對 應關系;所述前臂擋板上的阻擋嵴可設于前臂擋板的外表面,也可設于前臂擋板的內表面。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動態腕部支具,前臂擋板與前臂護板的連接方式是在前臂護 板外表面設置粘扣的毛面,在前臂擋板內表面設置粘扣的刺面,再將其粘合在所述前臂護 板的粘扣毛面上,即可形成一個完整的前臂護具,將前臂擋板通過粘扣粘合在前臂護板上 的不同位置,可調節前臂護具的阻擋嵴與手掌護具的阻擋嵴在腕關節處的間距和橫向對應 關系;或者在前臂擋板掌、背側兩端面偏近端的內表面各設置一個柱狀凸起,另在前臂護 板遠端掌、背面與前臂擋板的柱狀凸起相對應處設置若干呈矩陣排列的小孔,相鄰小孔橫 向和縱向間距一致,將前臂擋板置于前臂護板遠端表面并將兩端面的柱狀凸起嵌入小孔 內,即可形成完整的前臂護具,前臂擋板的柱狀凸起通過選擇不同的小孔嵌入,可調節前臂 護具的阻擋嵴與手掌護具的阻擋嵴在腕關節處的間距和橫向對應關系。
6.如權利要求3至5中任一所述的動態腕部支具,其中所述阻擋嵴與硬質護具邊緣的 外表面或前臂擋板邊緣的內表面或外表面形成一個銳性夾角,形似魚口狀,阻擋嵴的高度 略大于硬質護具的厚度。
7.如權利要求3至5中任一所述的動態腕部支具,其中所述阻擋嵴可用鋼、鋁合金等金 屬片或用硬質塑料、樹脂材料等制成,其與硬質護具或前臂擋板可整體注塑成型,也可是以 焊接、鉚接、粘接、縫接或其它連接方式中的任何一種或多種方式連接。
8.如權利要求3至5中任一所述的動態腕部支具,所述阻擋嵴和其相對應的硬質護具 或前臂擋板邊緣制成波浪狀或鋸齒狀。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動態腕部支具,其中所述硬質護具由較薄的、有一定韌性和硬 度的塑料板制成。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動態腕部支具,其中所述軟質內墊可選用發泡海綿、凝膠、氣 囊或柔軟而有彈性的彈性織物制成,所述軟質內墊可為一層或多層。
11.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動態腕部支具,其中軟質內墊是覆蓋整個動態腕部支具內表面的一個整塊;或者軟質內墊是分別覆蓋前臂護具和手掌護具內表面的兩塊,在前臂護具 與手掌護具間還設有一條維持兩個硬質護具連接的有一定彈性的連接帶。
1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動態腕部支具,其中硬質護具上設有使其與所包裹的肢體緊 密接觸固定的緊固裝置;所述緊固裝置包括柔性緊固材料,該緊固材料跨越肢體尚未被包 裹部分固定于硬質護具的兩側;所述柔性緊固材料可以是分別與前臂護具和手掌護具縱徑 等長的整體,也可分成若干條并列但不一定平行的較窄固定帶;所述緊固裝置一端固定于 硬質護具上,固定方式可為粘接、縫接、鉚接等,另一端為可調節固定長度的固定端,該固定 端與硬質護具的固定方式可以是粘扣連接,也可是各種類型的搭扣或鎖扣連接。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動態腕部支具,其中所述柔性緊固材料的材質可為松緊帶、 EVA織物或其它有彈性的棉、紡織品或橡膠制品。
全文摘要
一種動態腕部支具,由起分流應力作用的硬質護具和起緩沖應力作用的軟質內墊構成;其中硬質護具包括固定于手部的手掌護具和固定于前臂的前臂護具;手掌護具與前臂護具之間在腕關節處相鄰,兩者以軟質內墊相連系但在腕關節中立位時互不接觸;軟質內墊粘合或縫合于硬質護具內表面。
文檔編號A41D13/05GK102068060SQ201110051618
公開日2011年5月25日 申請日期2011年3月4日 優先權日2011年3月4日
發明者何劍穎, 吳小輝, 周立義, 沈錄峰, 王錦程, 肖強, 董謝平, 袁中平 申請人:江西省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