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嬰兒連體服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嬰兒連體服。
背景技術:
已知的由嬰兒(通常在12個月以下大的嬰兒,但是也可擴展至M個月大的嬰兒) 穿著的一種普通類型的服裝為嬰兒連體服。如公知的那樣,嬰兒連體服典型地用單片衣服覆蓋嬰兒的整個軀干。所述嬰兒服可以為無袖、具有短袖或長袖。典型地,嬰兒連體服在底部開口并且沿著前片和后片的底部邊緣設置可拆除的閉合裝置。最典型地,這些閉合裝置可為按扣,該按扣可包括一按扣頭以及用于接納該按扣頭的匹配的按扣座。在許多嬰兒連體服中,設有多個這樣的按扣。例如,可設有一排可用于可去除地將后片聯接至前片的三個按扣。為了適應嬰兒一定程度的生長,至少一種生產出的嬰兒連體服已經沿著前片的底部包括兩排按扣構件(例如按扣座),如此使得前片的任一排按扣座可用于接納位于后片上的按扣部件中的按扣頭。
發明內容
在此公開的用于嬰兒的連體服包括一片或多片織物片,所述織物片大致配置成筒形形狀以便容納嬰兒的軀干并且包括適于嬰兒頸部、手臂和腿部的開口 ;以及位于腿部開口后側上的第一閉合機構以及位于腿部開口前側上的第二閉合機構,其中,第一閉合機構和第二閉合機構相配合。第一閉合機構和第二閉合機構包括三個或更多個按扣的配合部分,第一閉合機構和第二閉合機構中的一個包括三個或更多個按扣頭,而第一閉合機構和第二閉合機構中的另一個包括三個或更多個按扣座,按扣頭和按扣座統稱為按扣特征部。 第一閉合機構和第二閉合機構的每一個中的按扣特征部形成曲線排列。第一閉合機構和第二閉合機構中至少一個包括至少兩排按扣特征部,每排包括三個或更多個按扣特征部,其中,每排可用于暫時將第一閉合機構聯接至第二閉合機構,以便將嬰兒兩腿之間的腿部開口前側暫時聯接至腿部開口的后側,從而形成一對獨立的腿部開口并且將嬰兒包容在連體服中。每排曲線具有足夠大的半徑的曲率,如此使得在一個給定的排中,具有一條在最外側按扣特征部的一部分之間穿過的直線,所述直線穿過同排的中間按扣特征部的一部分。在給定的排中的中間按扣特征部與同排中最外側的按扣特征部大致是等距的。與不同排中最外側的按扣特征部相距的距離相比,在給定的排中中間的按扣特征部明顯更靠近同排中最外側的按扣特征部。在前側上從頸部開口至給定排中的中間按扣特征部之間的距離可小于從頸部開口至同排最外側按扣特征部之間的距離。兩排按扣特征部可位于前側上,而一排按扣特征部可位于后側上。所述兩排按扣特征部所位于的前側部分可通過織物材料增強,所述織物材料比織物片更硬挺,以便在兩排按扣特征部之間以及給定排中的按扣特征部之間提供增加的二維穩定性。更硬挺的織物材料可沿著腿部開口周邊由一種比織物材料更柔軟的材料來覆蓋。連體服的大部分可由針織織物材料構成,并且針織材料可覆蓋更硬挺的織物材料。位于前側上的按扣特征部可為按扣座,而位于后側上的按扣特征部可為按扣頭。當前側暫時聯接至后側時,位于后側上的按扣特征部的曲線取向可與位于前側上的按扣特征部的曲線取向相應。此外公開的用于嬰兒的連體服包括一片或多片織物片,所述織物片大致配置成筒形形狀以便容納嬰兒的軀干并且包括適于嬰兒頸部、手臂和腿部的開口 ;以及位于腿部開口后側上的第一閉合機構以及位于腿部開口前側上的第二閉合機構,其中,第一閉合機構和第二閉合機構相配合。第一閉合機構和第二閉合機構包括三個或更多個按扣的配合部分,第一閉合機構和第二閉合機構中的一個包括三個或更多個按扣頭,而第一閉合機構和第二閉合機構中的另一個包括三個或更多個按扣座,按扣頭和按扣座統稱為按扣特征部。 第一閉合機構和第二閉合機構的每一個中的按扣特征部形成一排。第一閉合機構和第二閉合機構中至少一個包括至少兩排按扣特征部,每排包括三個或更多個按扣特征部,其中,每排可用于暫時將第一閉合機構聯接至第二閉合機構,以便將嬰兒兩腿之間的腿部開口前側暫時聯接至腿部開口的后側,從而形成一對獨立的腿部開口并且將嬰兒包容在連體服中。 包括至少兩排按扣特征部的一片或多片織物片的一部分可通過織物材料增強,所述織物材料比織物片更硬挺,以便在兩排按扣特征部之間以及給定排中的按扣特征部之間提供增加的二維穩定性。更硬織物材料可為機織織物襯片。所述機織織物襯片可為單一薄片,該薄片覆蓋所述兩排按扣特征部所聯接的整個區域。更硬挺的織物材料可沿著腿部開口周邊由一種比織物材料更柔軟的材料來覆蓋。連體服的大部分可由針織織物材料構成,并且針織材料可覆蓋更硬挺的織物材料。此外公開的用于嬰兒的連體服包括一片或多片織物片,所述織物片大致配置成筒形形狀以便容納嬰兒的軀干并且包括適于嬰兒頸部、手臂和腿部的開口 ;以及位于腿部開口后側上的的第一閉合機構以及位于腿部開口前側上的第二閉合機構,其中,第一閉合機構和第二閉合機構相配合。第一閉合機構和第二閉合機構包括三個或更多個按扣的配合部分,第一閉合機構和第二閉合機構中的一個包括三個或更多個按扣頭,而第一閉合機構和第二閉合機構中另一個包括三個或更多個按扣座,按扣頭和按扣座統稱為按扣特征部。 第一閉合機構和第二閉合機構的每一個中的按扣特征部形成一排。第一閉合機構和第二閉合機構中至少一個包括至少兩排按扣特征部,每排包括三個或更多個按扣特征部,其中,每排可用于暫時將第一閉合機構聯接至第二閉合機構,以便將嬰兒兩腿之間的腿部開口前側暫時聯接至腿部開口的后側,從而形成一對獨立的腿部開口并且將嬰兒包容在連體服中。 形成腿部開口前側和后側的一片或多片織物片部分的尺寸相對彼此來制定,以便形成在腿部開口上部與腿部開口下部相比以明顯更高程度進行變窄的腿部開口的每個前側和后側的材料,并且,此外,從腿部開口的最高側邊向下至腿部開口的底部邊緣,腿部開口的前側在寬度上從形成腿部開口后側的材料明顯變窄。腿部開口前側上的底部邊緣可為直邊。在第一閉合機構和第二閉合機構的每一個中的按扣特征部可形成曲線排列。每排曲線可具有足夠大的半徑的曲率,如此使得在一個給定的排中,具有一條在最外側按扣特征部的一部分之間穿過的直線,所述直線穿過同排的中間按扣特征部的一部分。
圖1為示出了將后片的下部聯接至前片下部的嬰兒連體服前視圖。圖2是為圖1中嬰兒連體服的另一前視圖,該視圖示出了后片下部與前片的下部分離。圖3為圖1中嬰兒連體服的下部的放大視圖。圖4為類似圖3的放大視圖,但是其示出了后片的下部與前片的下部分離,并且前片的一部分翻折折疊以便露出該前片的該部分的后側。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述的描述并不旨在將本發明限制于在此公開的方式。因此,各種變化和變型與下述教導相當,并且相關領域的技術和知識在本發明的范圍內。在此描述的實施例還意旨解釋已知的實踐本發明的方式,并且能使本領域其它技術人員以這個或其它實施例以及由本發明的具體應用或使用所要求的各種變型來使用本發明。圖1示出了嬰兒連體服10。該連體服10包括一頸部開口 12、一對袖子14、一軀干部分16和一底部部分18。圖2示出了后片20與前片22分離或分開的連體服10。圖2也示出了沿著后片 20的底部邊緣設置的呈曲線排列的按扣頭M以及靠近前片22底部設置的兩排呈曲線排列的按扣座26。如各個附圖(但尤其是附圖2和4)所示,每排按扣頭M和按扣座沈沿著曲線布置,其中該曲線具有相對較大半徑的曲率。換言之,與曲線具有相對較小半徑曲率的現有設計相比,本發明曲線更接近直線。在這樣的現有設計中,在曲線排列中的中間按扣座可比同排外側按扣座更靠近上排外側按扣座設置(否則,等距離設置)。而且,在本發明設計中,如果在給定排中外側按扣座的上邊緣之間繪制直線,該直線將穿過同排中間按扣座的一部分。而這種情況在現有設計中不存在。已經發現提供這些曲率更小的排列對護理人員而言會在將按扣再次聯接至給定一排的按扣上的再次聯接按扣比現有設計更容易。 在一些現有設計中,按扣特征部的相對位置有時對護理人員而言難于將前片和后片合適地聯接在一起。而且,通過使曲線排列的按扣頭M和按扣座沈彼此對應,在將前片22和后片20連接在一起時將出現更少的集束和褶皺。在前后片聯接在一起時,位于前片和后片上的呈曲線排列的按扣特征部相互匹配和對應(如圖1和3所示)。同時,在每排中的中間按扣特征部與每排的最外側按扣特征部相比更靠近連體服的頸部開口設置。相反地,在所述按扣特征部未聯接以及后片的底部邊緣向下遠離頸部開口延伸(如圖2所示)時,在后片上的呈曲線排列的按扣特征部以相反方向彎曲,如此使得與該排的最外側按扣特征部相比,該排上的中間按扣特征部更遠離連體服的頸部開口定位。如圖4所示,本發明設計的連體服的另一特征在于增加了沿著前片22后側的底部縫制的機織織物襯片28。雖然在此示出了襯片聯接至前片22的后側,但是可替換地或附加地襯片可設置在前片22的前側上。在這個設計中,兩排呈曲線排列的按扣座沈的6個按扣座沈中的每個聯接至包括機織織物襯片觀的前片部分上。襯片觀明顯比制成前片22 和后片20的其余部分的材料更硬且具有更大的堅挺度。制成前片22和后片20的其余部分的材料典型地為可拉伸的針織織物,該織物用于為嬰兒提供舒適性和易于提供合體性。另一方面,襯片觀在形狀上不容易拉伸和扭曲。這是有利的,原因在于隨著更換尿布、為了洗浴或用于其它目的時,每天需要多次打開和閉合嬰兒連體服。如果沒有通過襯片觀提供的穩定性和增強性,前片22的底部會拉伸和扭曲,并且可不利地影響嬰兒身上的連體服的持續合體性和舒適性。而且,材料的拉伸和扭曲可使護理人員更難于進行此后的聯接和再聯接。大多數現有設計不能為按扣部分提供任何的增強,而一些僅提供窄條的斜紋織物,但該織物不能在按扣座26聯接至前片22的整個區域提供二維穩定性。換言之,窄條斜紋織物不能減少或預防兩個不同排中按扣座26之間的拉伸。連體服10的另一特征在于沿著每個腿部開口的邊界設置的羅紋包邊30(rib binding)。如圖2和4所示,羅紋包邊30覆蓋機織織物襯片觀以便使嬰兒大腿與襯片觀的接觸最少。相反,嬰兒大腿將與更加柔軟和更易彎曲的羅紋包邊30接觸。襯片觀和重疊的羅紋包邊30 —起為連體服10的該部分提供更加整潔的結構和外觀,并且減少臃腫以及沒有包邊則可與嬰兒接觸的粗制邊緣。此外可見的是,前片22的底部邊緣32與在現有技術中占支配地位的曲線底部邊緣相比為相對的直線邊緣。前片22底部的平直邊緣32在穿著時產生了更加整潔的外觀以及使得連體服10的臃腫感更少。所述連體服10的另一特征在于如各個附圖所示的兩個腿部開口的形狀。與在腿部開口的底部相比,當鄰近腿部開口的每個前片和后片的寬度在腿部開口上部以更大的速率變窄,在隨著腿部開口從腿的上部向前片22和后片20所聯接的下部延伸時,前片22的寬度比后片20的寬度更急劇變窄。這種前片22的更加彎曲的曲線或更狹窄地裁切,與現有技術相比,提供更貼身且更不松垂的合體度,但不會太緊。大多數現有設計使前片和后片的寬度在至少一半部分(否則,基本大部分)上保持與腿部開口的長度相對相同。因此,本發明設計的腿部開口的這種改善增加了嬰兒的舒適水平并且可以為設計者提供適于男孩和女孩的相對于“男孩裁剪(boy cut) ”模式的“簡要裁剪(brief cut)”模式的能力。可見,在此描述的每個特征通過減少臃腫感,提供更好的合體性以及提供與嬰兒皮膚接觸的柔軟材料而增加嬰兒的舒適性。因此,每個這些特征也通過提供整潔、不臃腫的外觀改善連體服10的外觀,該外觀為平展的、具有恰當合體性以及令人滿意的外觀。因此,連體服10的每個特征也通過提供易于與不可拉伸或容易磨損的材料相扣或解扣的緊固件,為護理人員增加了使用連體服10的容易度,以及通過提供持久的耐用性以及能為嬰兒提供不同合體尺寸的能力而提供延長的使用壽命。雖然已經單獨論述了本發明設計的各種特征,但是應當理解的是,連體服中的任一這些特征可與任一其它特征或特征組合進行組合。雖然在此已經描述了具體細節,但是應當理解的是,還可進行各種替換和變型。例如,兩排按扣特征可設置在前片、后片或前后片兩者上。而且,可以有超過兩排的按扣。此夕卜,所述排列的按扣頭可設置在前片或后片的任一片上,而所述排列的按扣座設置在另一片上。此外,在此描述的連體服設計可適用于任何不同類型的嬰兒連體服。因此,其可以適用于具有不同類型的頸部開口、袖子的連體服以及適用于由適于連體服的任何材料構成的連體服,并且可同等適用于連體服的其它可能變型。本申請根據U. S. C. 119法案第35條請求于2010年10月觀日提交的、發明名稱為“嬰兒連體服”的美國臨時專利申請No. 61/407,555的優先權,其內容全部結合于此作為參考。
權利要求
1.一種嬰兒連體服,其包括一片或多片織物片,所述織物片大致配置成筒形形狀以便容納嬰兒的軀干并且包括適于嬰兒頸部、手臂和腿部的開口 ;以及位于腿部開口后側上的第一閉合機構以及位于腿部開口前側上的第二閉合機構,其中,第一閉合機構和第二閉合機構相配合;其中第一閉合機構和第二閉合機構包括三個或更多個按扣的配合部分,第一閉合機構和第二閉合機構中的一個包括三個或更多個按扣頭,而第一閉合機構和第二閉合機構中的另一個包括三個或更多個按扣座,按扣頭和按扣座統稱為按扣特征部;其中第一閉合機構和第二閉合機構的每一個中的按扣特征部形成曲線排列;其中,第一閉合機構和第二閉合機構中的至少一個包括至少兩排按扣特征部,每排包括三個或更多個按扣特征部,其中,每排可用于暫時將第一閉合機構聯接至第二閉合機構, 以便將嬰兒兩腿之間的腿部開口的前側暫時聯接至腿部開口的后側,從而形成一對獨立的腿部開口并且將嬰兒包容在連體服中;其中,每排曲線具有足夠大的半徑的曲率,如此使得在一個給定的排中,具有一條在最外側按扣特征部的一部分之間穿過的直線,所述直線穿過同排的中間按扣特征部的一部分。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體服,其中在給定排中的中間按扣特征部與同排中最外側的按扣特征部大致是等距的。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體服,其中與距離不同排中最外側的按扣特征部相距的距離相比起來,給定排中的中間的按扣特征部顯著地更靠近同排中最外側的按扣特征部。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體服,其中在前側上從頸部開口至給定排中的中間按扣特征部的距離小于從頸部開口至同排最外側按扣特征部的距離。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體服,其中兩排按扣特征部位于前側上,而一排按扣特征部位于后側上。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連體服,其中設置有所述兩排按扣特征部的前側部分通過織物材料增強,所述織物材料比織物片更硬挺,以便在兩排按扣特征部之間以及給定排中的按扣特征部之間提供更好的二維穩定性。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連體服,其中更硬挺的織物材料沿著腿部開口周邊由一種比織物材料更柔軟的材料來覆蓋。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連體服,其中連體服的大部分由針織織物材料構成,并且針織材料可覆蓋更硬挺的織物材料。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體服,其中連體服的大部分由針織織物材料構成。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體服,其中位于前側上的按扣特征部為按扣座,而位于后側上的按扣特征部為按扣頭。
11.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體服,其中當前側暫時聯接至后側時,位于后側上的按扣特征部的曲線取向與位于前側上的按扣特征部的曲線取向相應。
12.一種用于嬰兒的連體服,其包括一片或多片織物片,所述織物片大致配置成筒形形狀以便容納嬰兒的軀干并且包括適于嬰兒頸部、手臂和腿部的開口 ;以及位于腿部開口后側上的第一閉合機構以及位于腿部開口前側上的第二閉合機構,其中,第一閉合機構和第二閉合機構相配合;其中,第一閉合機構和第二閉合機構包括三個或更多個按扣的配合部分,第一閉合機構和第二閉合機構中的一個包括三個或更多個按扣頭,而第一閉合機構和第二閉合機構中的另一個包括三個或更多個按扣座,按扣頭和按扣座統稱為按扣特征部; 其中,第一閉合機構和第二閉合機構的每一個中的按扣特征部形成一排; 其中,第一閉合機構和第二閉合機構的至少一個包括至少兩排按扣特征部,每排包括三個或更多個按扣特征部,其中,每排用于暫時將第一閉合機構聯接至第二閉合機構,以便將嬰兒兩腿之間的腿部開口的前側暫時聯接至腿部開口的后側,從而形成一對獨立的腿部開口并且將嬰兒包容在連體服中;其中,包括至少兩排按扣特征部的一片或多片織物片的部分通過織物材料增強,所述織物材料比織物片更硬挺,以便在兩排按扣特征部之間以及給定排中的按扣特征部之間提供更好的二維穩定性。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連體服,其中更硬挺的織物材料為機織織物襯片。
14.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連體服,其中所述機織織物襯片為單一薄片,該薄片覆蓋所述兩排按扣特征部所聯接的整個區域。
15.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連體服,其中更硬挺的織物材料沿著腿部開口周邊由一種比織物材料更柔軟的材料來覆蓋。
16.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連體服,其中連體服的大部分由針織織物材料構成,并且針織材料覆蓋更硬挺的織物材料。
17.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連體服,其中連體服的大部分由針織織物材料構成。
18.一種用于嬰兒的連體服,其包括一片或多片織物片,所述織物片大致配置成筒形形狀以便容納嬰兒的軀干并且包括適于嬰兒頸部、手臂和腿部的開口 ;以及位于腿部開口后側上的的第一閉合機構以及位于腿部開口前側上的第二閉合機構,其中,第一閉合機構和第二閉合機構相配合;其中,第一閉合機構和第二閉合機構包括三個或更多個按扣的配合部分,第一閉合機構和第二閉合機構中的一個包括三個或更多個按扣頭,而第一閉合機構和第二閉合機構中的另一個包括三個或更多個按扣座,按扣頭和按扣座統稱為按扣特征部; 其中,第一閉合機構和第二閉合機構中每個的按扣特征部形成一排; 其中,第一閉合機構和第二閉合機構中的至少一個包括至少兩排按扣特征部,每排包括三個或更多個按扣特征部,其中,每排可用于暫時將第一閉合機構聯接至第二閉合機構, 以便將嬰兒兩腿之間的腿部開口的前側暫時聯接至腿部開口的后側,從而形成一對獨立的腿部開口并且將嬰兒包容在連體服中;其中,形成腿部開口前側和后側的一片或多片織物片部分的尺寸相對彼此來制定,以便形成與腿部開口下部相比、在腿部開口上部以明顯更高程度變窄的腿部開口的每個前側和后側的材料,并且,從腿部開口的最高側邊向下至腿部開口的底部邊緣,腿部開口的前側在寬度上比形成腿部開口后側的材料明顯變窄。
19.根據權利要求18所述的連體服,其中腿部開口前側的底部邊緣為直邊。
20.根據權利要求19所述的連體服,其中在第一閉合機構和第二閉合機構的每一個中的按扣特征部形成曲線排列。
21.根據權利要求18所述的連體服,其中每排曲線具有足夠大的半徑的曲率,如此使得在一個給定的排中,具有一條在最外側按扣特征部的一部分之間穿過的直線,所述直線穿過同排的中間按扣特征部的一部分。
全文摘要
一種嬰兒連體服,包括兩排按扣座,其中任一排按扣座可接納曲線排列的按扣頭,成排的按扣座和按扣頭沿著微彎曲的曲線設置,以使護理人員容易地將按扣頭和按扣座匹配。加強件以通過機織織物襯片的方式設置在前片上包括按扣座的區域,以便提供該區域的二維穩定性。羅紋包邊沿著腿部開口使用,并且覆蓋襯片材料,以便改善嬰兒的舒適性。沿著前片的底部邊緣設置一平展的直邊底部,以便減少臃腫感。通過使得前片的寬度從腿部開口的上部向下至聯接部分明顯變窄來獲得改善的腿部開口。
文檔編號A41D11/00GK102462012SQ20111036228
公開日2012年5月23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28日 優先權日2010年10月28日
發明者L·S·奧特, N·S·休 申請人:迪斯尼實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