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拼鏈設備和使用該拼鏈設備的拉鏈機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688276閱讀:473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拼鏈設備和使用該拼鏈設備的拉鏈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拉鏈制造裝置領域,特別涉及拼鏈設備和拉鏈機相關的領域。
背景技術
拉鏈機是制作拉鏈的設備,而拼鏈設備是與拉鏈機相配套的設備,拉鏈機將單條拉鏈帶制成后,由拼鏈設備對拉鏈帶進行拼鏈,從而得到相互鏈合的拉鏈帶?,F有的拼鏈設備都是獨立配備的,一般是在平臺上設置導輪帶動拉鏈輸送拼鏈,這種拼鏈設備與拉鏈機組合配套使用時,只是在在拉鏈機旁邊增設拼鏈設備平臺,拼鏈設備安裝于平臺上,裝置集成度差。具體結構如圖11和圖12所示,包括檢測機構BI、拉鏈導入模塊B2、拼鏈機構B3 和拖帶機構B4,拉鏈依次經過檢測機構BI、拉鏈導入模塊B2、拼鏈機構B3和拖帶機構B4以此完成拼鏈工序,其中檢測機構BI如圖12和圖13所示,包括一個十字形支架B15,十字型支架B15的左端部設有第一導輪組BI 1,上端部設有第二導輪組B12,十字型支架B15上還設有通過轉軸連接的擺桿B14,擺桿B14于十字型支架B15的右側擺動,擺桿B14的端部還設有第三導輪組B13,而且檢測擺桿B14位置的檢測元件設B16于十字型支架B15上。當拉鏈機的出鏈速度慢于拼鏈速度時,第二導輪組B12與第三導輪組B13間的距離拉近,使得擺桿B14以逆時針方向擺動,待到達圖13所示位置時,檢驗元件B16發出控制信號至拼鏈設備,使拼鏈設備的拼鏈速度降低,從而使第二導輪組B12與第三導輪組B13間的距離拉遠。當拉鏈機的出鏈速度快于拼鏈速度時,第二導輪組B12與第三導輪組B13間的距離拉遠,使得擺杠B14以順時針方向擺動,待到達圖14所示位置時,檢驗元件B16發出控制信號至拼鏈設備,使拼鏈設備的拼鏈速度加快,從而使第二導輪組B12與第三導輪組B13間的距離拉近。通過不斷重復上述兩種工作狀態,使拼鏈速度不會過快,從而不會強行將拉鏈機內的拉鏈拉出,對拉鏈機起到保護作用。而拉鏈經過檢測機構BI后便進入拉鏈導入模塊B2,如圖11和圖12所示,拉鏈導入模塊B2由多組導輪構成,目的在于引導拉鏈,使拉鏈與拼鏈機構B3形成一定的角度,令拉鏈能順暢進入拼鏈機構B3進行拼鏈。使用上述結構雖然能保護拉鏈機和提高拼鏈的順暢度,但使用的導輪組較多,而且擺桿的活動范圍較大,從而使拼鏈設備占用的空間很大,不方便系統的進一步集成。隨著技術的發展,為了防噪音和防油霧,現有拉鏈機多采用箱體封裝方式,箱體外側往往為垂直面,現有技術沒有出現可將拉鏈機和拼鏈設備組裝集成在一起的裝置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安裝在垂直面上的拼鏈設備,該拼鏈設備可以方便地安裝在拉鏈機箱體外殼等部位,而且拼鏈設備自身的集成度高,也較大地節省了設備占據的空間。本發明的另外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將拼鏈設備安裝于拉鏈機箱殼外側的拉鏈機,由于將拉鏈機與拼鏈設備一體集成,使得裝置整機集成度高。為了實現本發明第一個目的,本發明包括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拼鏈設備,可設置在垂直安裝面,包括
根據拉鏈帶出鏈速度和拼鏈速度輸出控制信號的檢測機構;
對拉鏈帶拼合的拼鏈機構;
拖動拉鏈帶的拖帶機構,該拖帶機構拖動拉鏈帶依次經過檢測機構和拼鏈機構;
還包括根據檢測機構輸出的控制信號控制拖帶機構拖帶的控制模塊;
所述檢測機構包括第一支撐座、第二支撐座、導桿和檢測元件,第一支撐座和第二支撐座垂直設于安裝面上,導桿由第一支撐座和第二支撐座固定并與安裝面平行;第一支撐座兩端設有第一導輪組和第二導輪組,導桿設于第一導輪組和第二導輪組之間,導桿上設有可沿導桿上下移動的重錘,所述重錘由在第一導輪組和第二導輪組之間給進的拉鏈帶懸掛,并且對應拉鏈帶張力變化而上下移動,在重錘移動的上限位置和下限制位置分別設有檢測元件,所述檢測元件將重錘的位置信號發送至控制模塊;所述控制模塊根據檢測元件的發送信號調節拖帶機構的拖帶速度,以使重錘在移動上限位置和下限位置間移動。采用上述結構的拼鏈設備,導桿設于第一支撐座和第二支撐座之間,使導桿上的重錘在裝置內部上下移動,裝個裝置工作時重錘的運動范圍不會轉出裝置外部,使裝置整體結構更加緊湊,減少空間占有率。第一支撐座的作用主要用于固定導桿上端和第一導輪組和第二導輪組,第二支撐座的作用主要是固定導桿下端對重錘進行限位,第一支撐座、導桿、第二支撐座整體呈“工”形,但不應當理解為限定于“工”,本領域技術人員結合各部件的作用,有可能對具體結構做出變形,但這些變形和改變,均應該認為落入專利保護范圍內。 而通過檢測元件檢測重錘的位置,又可以判斷拼鏈速度的快慢,再通過控制模塊調節拼鏈設備的拼鏈速度,保證不會強行將拉鏈機內的拉鏈拉出。優選的,包括第一擺桿和第一彈簧,第一擺桿一端與第一支撐座間為轉軸連接,第一擺桿另一端設有第三導輪組;第三導輪組通過第一彈簧彈性壓緊第二導輪組。采用上述結構,使拉鏈在輸送過程中由第二導輪組和第三導輪組壓穩,從而使輸送更平穩,而且第一擺桿上設有第一彈簧,即使拼合不同型號的拉鏈,第二導輪組和第三導輪組之間的間距也能自動調節。優選的,所述第二支撐座一端設有第四導輪組,第二支撐座上還設有第二擺桿,第二擺桿與第二支撐座轉軸連接,第二擺桿上設有第五導輪組,拉鏈帶沿第四導輪組繞第五導輪組向下拉動,使第二擺桿具有朝遠離安裝面方向轉動的趨勢;所述第二擺桿與安裝面之間設有第二彈簧,使第二擺桿具有朝靠近安裝面方向轉動的趨勢,所述第二擺桿在一定范圍內轉動,在第二擺桿遠離安裝面方向的上限位置設有停機保護檢測元件,該停機保護檢測元件與控制模塊連接。采用上述結構,使拉鏈由導輪進行輸送,令其輸送過程更加流暢,而當拉鏈卡在拼鏈機構內時,由于拖帶機構繼續維持工作狀態,所以拉鏈將繼續被拉出,將使第二擺桿被拉緊并擺動,待第二擺桿移動至指定的位置時,檢測元件將第二擺桿的位置信號送至控制模塊,控制模塊繼而發出控制信號停止拖帶機構以及拉鏈機的運轉,從而避免了拖帶機構強行將卡在拼鏈機構內的拉鏈拉出,保護了拉鏈成品和拼鏈設備。優選的,所述第二支撐座下方設有限位塊,限位塊上設有限制第二擺桿向安裝面靠近的限位斜面;第二彈簧一端與限位塊相接,另一端與第二擺桿相接。優選的,所述拖帶機構包括主動壓輪、從動壓輪和彈性壓輪;主動壓輪與從動壓輪壓之間的壓緊間隙可調,主動壓輪通過齒輪咬合帶動從動壓輪轉動;所述彈性壓輪的齒輪彈性咬合從動壓輪的齒輪以拖動拉鏈帶導出。優選的,所述拖帶機構還包括箱體和連軸器,箱體上部設有輸入口,下部設有輸出口,輸入口上方設有第六導輪組,主動壓輪與從動壓輪并排設于輸入口下方并置于箱體內, 主動壓輪和從動壓輪具有相互咬合的齒輪;
所述箱體包括兩塊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設有主動壓輪軸承座,主動壓輪通過主動壓輪軸承座設于箱體內;
所述固定板上還設有位移槽,所述位移槽內設有從動壓輪軸承座,從動壓輪軸承座能在所述位移槽內移動,從動壓輪通過從動壓輪軸承座設于箱體內;所述位移槽內通過設置不同厚度的墊塊以調整主動壓輪與從動壓輪壓之間的壓緊間隙;
所述彈性壓輪設于從動壓輪下方,且通過第三彈簧彈性壓緊從動壓輪;所述彈性壓輪兩側設有弧形的限位件。 通過更換不同厚度的墊塊,以此調節主動壓輪與從動壓輪之間的壓緊間隙,當墊塊的厚度越厚,從動壓輪軸承座將越往主動壓輪軸承座方向壓靠,從而主動壓輪與從動壓輪之間的壓緊間隙越小,因此從主動壓輪與從動壓輪壓之間經過的拉鏈厚度將越薄。由于現有技術的彈性壓輪設于箱體外,而且需要人工調節彈性壓輪與從動壓輪的間距,而采用上述結構,不但使彈性壓輪置于箱體內,節省了設備的空間占有率,更使能夠實現自動調節彈性壓輪與從動壓輪的間距,提高了設備的自動化程度。而且箱體輸入口處設有第六導輪組,使拉鏈進入箱體的過程更流暢,減少拉鏈與箱體輸入口的接觸,而且第六導輪組下方設有導入塊,使拉鏈穿過導入塊后再壓鏈,令拉鏈壓鏈前的拖動更順暢,而彈性壓輪兩側設有限位件,以此將拉鏈準確導入至箱體20的輸出 □。優選的,所述拼鏈機構包括拼鏈模和導入模,拼鏈模與導入模相接,拼鏈模的內部設有Y形槽,導入模的內部設有導入槽,Y形槽與導入槽相連通。用導入模取代現有技術的導輪組,拉鏈只需依次經過導入模和導入倒角便能進入拼鏈模內拼鏈,與采用導輪組相比,大大節省了空間,而且同樣實現了拉鏈順暢進入拼鏈模內拼鏈的功能。優選的,所述檢測重錘位置的檢測元件分別設于第一支撐座和第二支撐座上。
為了實現本發明第二個目的,本發明包括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使用第一個發明目的里所述拼鏈設備的拉鏈機,包括機箱和機體,機體設于機箱內,拼鏈設備設于機箱外表面,機箱設有拉鏈帶輸出口,所述拉鏈帶輸出口與拼鏈設備的第一導輪組對應。
優選的,所述第一支撐座、第二支撐座垂直設于箱體外側面,導桿位于第一支撐座與第二支撐座之間且與箱體側面平行;拖帶機構安裝于箱體側面且位于第二支撐座的下方。將拼鏈設備設于拉鏈機的機箱上,提高了拉鏈機的集成度,也減少采用分體式拼鏈設備時的空間占用率。


圖I是本發明的立體圖2是本發明的側視圖3是本發明拼鏈速度大于出鏈速度時的工作狀態圖4是本發明拼鏈速度小于出鏈速度時的工作狀態圖5是本發明拖帶機構的拆解圖6是本發明拖帶機構的剖視圖7是本發明的拼鏈模結構圖8是本發明的拼鏈模與拉鏈組裝圖9是本發明拼鏈模和導入模的拆解圖10是本發明設有垂直放置拼鏈設備的拉鏈機的實施例;
圖11是背景技術拼鏈設備的俯視圖12是背景技術拼鏈設備的側視圖13是背景技術拼鏈設備拼鏈速度大于出鏈速度時的工作狀態圖14是背景技術拼鏈設備拼鏈速度小于出鏈速度時的工作狀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第一個實施例涉及一種拼鏈設備,如圖I所示,包括
根據拉鏈帶出鏈速度和拼鏈速度輸出控制信號的檢測機構;
對拉鏈帶拼合的拼鏈機構;
拖動拉鏈帶的拖帶機構,該拖帶機構拖動拉鏈帶依次經過檢測機構和拼鏈機構;
還包括根據檢測機構輸出的控制信號控制拖帶機構拖帶的控制模塊;
所述檢測機構包括第一支撐座11、第二支撐座17、導桿6和檢測元件,第一支撐座11 和第二支撐座17垂直設于安裝面1,導桿6由第一支撐座11和第二支撐座17固定并與安裝面I平行;第一支撐座11兩端設有第一導輪組9和第二導輪組7,導桿6設于第一導輪組9和第二導輪組7之間,導桿6上設有可沿導桿6上下移動的重錘5,所述重錘5由在第一導輪組9和第二導輪組7之間給進的拉鏈帶懸掛,并且對應拉鏈帶張力變化而上下移動, 在重錘5移動的上限位置設有第一檢測元件23A1,第一檢測元件23A1設于第一支撐座11 上,在重錘5移動的下限位置設有第二檢測元件23A2,第二檢測元件23A2設于第二支撐座 17上,所述第一檢測元件23A1和第二檢測23A2元件將重錘5的位置信號發送至控制模塊; 所述控制模塊根據第一檢測元件23A1和第二檢測23A2元件的發送信號調節拖帶機構的拖帶速度,以使重錘5在移動上限位置和下限位置間移動。所述檢測機構還包括第一擺桿12和第一彈簧8,第一擺桿12 —端與第一支撐座9 間為轉軸連接,第一擺桿12另一端設有第三導輪組13 ;第三導輪組13通過第一彈簧8彈性壓緊第二導輪組7。所述第二支撐座17 —端設有第四導輪組16,第二支撐座17上還設有第二擺桿4, 第二擺桿4與第二支撐座17轉軸連接,第二擺桿4上設有第五導輪組18,拉鏈帶沿第四導輪組16繞第五導輪組18向下拉動,使第二擺桿4具有朝遠離安裝面I方向轉動的趨勢;所述第二擺桿4與安裝面I之間設有第二彈簧2,使第二擺桿4具有朝靠近安裝面I方向轉動的趨勢,所述第二擺桿4在一定范圍內轉動,在第二擺桿4遠離安裝面I方向的上限位置設有停機保護檢測元件23B,該停機保護檢測元件23B與控制模塊連接。所述第二支撐座17下方設有限位塊3,限位塊3上設有限制第二擺桿4向安裝面 I靠近的限位斜面;第二彈簧2 —端與限位塊3相接,另一端與第二擺桿4相接。如圖7至9所示,所述拼鏈機構包括拼鏈模15和導入模14,拼鏈模15與導入模 14相接,拼鏈模15的內部設有Y形槽15A,導入模14的內部設有導入槽14A,Y形槽15A與導入槽14A相連通,導入槽14A與Y形槽15A相連的另一端設有導入倒角14B,因采用導入模14取代現有技術的導輪組,拉鏈只需依次經過導入倒角14B和導入槽14A便能進入拼鏈模15內拼鏈,與采用導輪組相比,大大節省了空間,而且同樣實現了拉鏈順暢進入拼鏈模 15內拼鏈的功能。所述拖帶機構如圖I和圖2所示,包括箱體20、連軸器21和電機22,箱體20上設有輸入口和輸出口,箱體輸入口處設有第六導輪組19,箱體20內設有轉輪23、主動壓輪25 和從動壓輪24,轉輪23與主動壓輪25相咬合,主動壓輪25與從動壓輪24相咬合;電機22 通過連軸器21與箱體20內的轉輪23相接。如圖1,圖5和圖6所示,所述拖帶機構包括箱體20、連軸器21和電機22,
所述箱體20上部設有輸入口,下部設有輸出口,箱體20輸入口處設有第六導輪組19, 使拉鏈進入箱體20的過程更流暢,減少拉鏈與箱體20輸入口的接觸,箱體20內壁設有導入塊201,導入塊201設于箱體20輸入口下方,導入塊201上設有貫穿導入塊201的通孔, 通孔與箱體20的輸入口相對,使拉鏈穿過導入塊201后再壓鏈,令拉鏈壓鏈前的拖動更順暢。所述導入塊201下方設有主動壓輪20A和從動壓輪20B,主動壓輪20A與從動壓輪20B并排設于箱體20內,主動壓輪20A和從動壓輪20B上均設有齒輪,主動壓輪20A和從動壓輪20B通過齒輪相咬合。所述箱體20包括兩塊固定板20H,固定板20H上均設有主動壓輪軸承座20G,主動壓輪20A穿接于兩主動壓輪軸承座20G之間,且主動壓輪20A —端通過連軸器21與設于箱體20外的電機22相接。所述固定板20H上還設有位移槽,位移槽內設有從動壓輪軸承座20D,從動壓輪軸承座20D能在所述位移槽內進行平行移動,從動壓輪20B穿接于兩從動壓輪軸承座20D之間,且在位移槽內通過設置不同厚度的墊塊20E以調整主動壓輪20A與從動壓輪壓20B之間的壓緊間隙。所述從動壓輪20B下方設有彈性壓輪20C,彈性壓輪20C兩端穿接于兩固定板20H之間,彈性壓輪20C與固定板20H穿接處為橢圓形軸孔,根據需要也可以是條形軸孔,或是軸徑比彈性壓輪20C轉軸大的軸孔,彈性壓輪20C上設有齒輪,彈性壓輪20C與從動壓輪 20B通過齒輪相咬合,彈性壓輪20C兩側均設有弧形的限位件20F,限位件20F與彈性壓輪 20C間留有空隙,以此將拉鏈準確導入至箱體20的輸出口,彈性壓輪20C下方設有將彈性壓輪20C壓向從動壓輪20B的第三彈簧20J,第三彈簧20J —端與彈性壓輪20C相接,另一端與箱體20相接。通過更換不同厚度的墊塊20E,以此調節主動壓輪20A與從動壓輪壓20B之間的壓緊間隙,當墊塊20E的厚度越厚,從動壓輪軸承座20D將越往主動壓輪軸承座20G方向壓靠,從而主動壓輪20A與從動壓輪20B之間的壓緊間隙越小,因此從主動壓輪20A與從動壓輪20B之間經過的拉鏈厚度將越薄。由于現有技術的彈性壓輪20C設于箱體20外,而且需要人工調節彈性壓輪20C與從動壓輪20B的間距,而采用上述結構,不但使彈性壓輪20C置于箱體20內,節省了設備的空間占有率,更使能夠實現自動調節彈性壓輪20C與從動壓輪20B的間距,提高了設備的自動化程度。使用上述拼鏈設備時,拉鏈經安裝面I上的輸出口輸出后依次繞過第一導輪組9、 重錘5和第二導輪組7,使拉鏈托起重錘5并呈V字型布置;拉鏈繞過第二導輪組7時,第一彈簧8拉緊第一擺桿12,使第一擺桿12上的第三導輪組13壓穩繞在第二導輪組7上的拉鏈,而且根據繞在第二導輪組7上的拉鏈厚度的不同,第一彈簧8能自動調節第一擺桿12 所處的位置,從而使第三導輪組13能時刻壓穩拉鏈,使拉鏈能保持平穩的輸出;待拉鏈從第二導輪組7及第三導輪組13間繞出后,再依次通過導入倒角14B、導入槽14A和Y型槽 15A進行拼鏈,由于拉鏈依次經過導入倒角14B和導入槽14A后使拉鏈進入Y型槽27更流暢,因而減少拉鏈卡在拼鏈模內的現象;待拉鏈進行拼鏈后依次通過第四導輪組16、第五導輪組18和第六導輪組19,使拉鏈呈小于號的形狀布置,然后拉鏈經過第六導輪組19后進入箱體內20,箱體20內的主動壓輪20A和從動壓輪20B將拉鏈壓穩,并通過旋轉帶動拉鏈前進,最后拉鏈再由從動壓輪20B和彈性壓輪20C壓穩,并通過旋轉帶動拉鏈經箱體20的輸出口輸出。其中,從動壓輪軸承座20D和墊塊20E通過螺釘相接,當更換厚度增大的墊塊20E 時,從動壓輪軸承座20D將往主動壓輪軸承座20G的方向壓靠,由此使從動壓輪20B與主動壓輪20A間的距離變小,從而達到調節壓鏈厚度的效果;而當拉鏈在從動壓輪20B和彈性壓輪20C間輸送時,第三彈簧20J能自適應拉鏈的厚度,而調節彈性壓輪20C和從動壓輪20B 的間距。當電機22發動后,電機22帶動主動壓輪20A旋轉,因從動壓輪20B和彈性壓輪20C 將跟隨轉動,從而使拼鏈后的成品被拉出;當拼鏈設備的拼鏈速度大于拉鏈機的出鏈速度時,使重錘5沿導桿6往上移動,從而使重錘5與第一支撐座11之間的距離漸漸縮短,待重錘5上升至圖3所示的位置時,設于第一支撐座11上的檢測元件23A1將信號發送至控制模塊,控制模塊發出控制信號停止電機22的運轉,但拉鏈機依然繼續出鏈,因此重錘5將沿導桿6往下移動,當重錘5下降至圖4所示時,設于第二支撐座17上的檢測元件23A2將信號發送至控制模塊,控制模塊發出控制信號啟動電機22,通過不斷重復上述兩種工作狀態, 使拼鏈速度不會過快,從而不會強行將拉鏈機內的拉鏈拉出,對拉鏈機起到保護作用。
而當拉鏈卡在拼鏈模內時,由于電機22繼續維持轉動狀態,所以拉鏈將繼續被拉出時,將使第二擺桿4被拉緊并擺動,待第二擺桿4移動至停機保護檢測元件23B的位置時,停機保護檢測元件23B將第二擺桿4的位置信號送至控制模塊,控制模塊繼而發出控制信號停止電機22以及拉鏈機的運轉,從而避免了拖帶機構強行將卡在拼鏈模內的拉鏈拉出,保護了拉鏈成品和拼鏈設備。本發明第二個實施例涉及一種垂直放置拼鏈設備的拉鏈機,如圖7所示,包括機箱26、機體27和控制拼鏈設備拼鏈速度的控制模塊,機體27設于機箱26內,機箱26的底部有連通機箱26正面及背面的線材植入部28,機箱26的左側面上設有帶材植入部25和成品輸出口 24,成品輸出口 24下方設有拼鏈設備,所述拼鏈設備的具體結構如本發明第一個實施例所述。使用上述拉鏈機時,線材與帶材分別經線材植入部28和帶材植入部25進入機箱 26內,然后由機體27制出拉鏈成品,制成的拉鏈經成品輸出口 24輸出后,經本發明第一個實施例所述的拼鏈設備進行拼鏈,拼鏈過程與發明第一個實施例所述的工作過程相一致。在以上實施方式的基礎上改進的也視為專利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拼鏈設備,可設置在垂直安裝面,包括根據拉鏈帶出鏈速度和拼鏈速度輸出控制信號的檢測機構;對拉鏈帶拼合的拼鏈機構;拖動拉鏈帶的拖帶機構,該拖帶機構拖動拉鏈帶依次經過檢測機構和拼鏈機構;還包括根據檢測機構輸出的控制信號控制拖帶機構拖帶的控制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檢測機構包括第一支撐座、第二支撐座、導桿和檢測元件,第一支撐座和第二支撐座垂直設于安裝面上,導桿由第一支撐座和第二支撐座固定并與安裝面平行;第一支撐座兩端設有第一導輪組和第二導輪組,導桿設于第一導輪組和第二導輪組之間,導桿上設有可沿導桿上下移動的重錘,所述重錘由在第一導輪組和第二導輪組之間給進的拉鏈帶懸掛,并且對應拉鏈帶張力變化而上下移動,在重錘移動的上限位置和下限制位置分別設有檢測元件,所述檢測元件將重錘的位置信號發送至控制模塊;所述控制模塊根據檢測元件的發送信號調節拖帶機構的拖帶速度,以使重錘在移動上限位置和下限位置間移動。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拼鏈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擺桿和第一彈簧,第一擺桿一端與第一支撐座間為轉軸連接,第一擺桿另一端設有第三導輪組;第三導輪組通過第一彈簧彈性壓緊第二導輪組。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拼鏈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撐座一端設有第四導輪組,第二支撐座上還設有第二擺桿,第二擺桿與第二支撐座轉軸連接,第二擺桿上設有第五導輪組,拉鏈帶沿第四導輪組繞第五導輪組向下拉動,使第二擺桿具有朝遠離安裝面方向轉動的趨勢;所述第二擺桿與安裝面之間設有第二彈簧,使第二擺桿具有朝靠近安裝面方向轉動的趨勢,所述第二擺桿在一定范圍內轉動,在第二擺桿遠離安裝面方向的上限位置設有停機保護檢測元件,該停機保護檢測元件與控制模塊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拼鏈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撐座下方設有限位塊,限位塊上設有限制第二擺桿向安裝面靠近的限位斜面;第二彈簧一端與限位塊相接,另一端與第二擺桿相接。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拼鏈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拖帶機構包括主動壓輪、從動壓輪和彈性壓輪;主動壓輪與從動壓輪壓之間的壓緊間隙可調,主動壓輪通過齒輪咬合帶動從動壓輪轉動;所述彈性壓輪的齒輪彈性咬合從動壓輪的齒輪以拖動拉鏈帶導出。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拼鏈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拖帶機構還包括箱體和連軸器, 箱體上部設有輸入口,下部設有輸出口,輸入口上方設有第六導輪組,主動壓輪與從動壓輪并排設于輸入口下方并置于箱體內,主動壓輪和從動壓輪具有相互咬合的齒輪;所述箱體包括兩塊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設有主動壓輪軸承座,主動壓輪通過主動壓輪軸承座設于箱體內;所述固定板上還設有位移槽,所述位移槽內設有從動壓輪軸承座,從動壓輪軸承座能在所述位移槽內移動,從動壓輪通過從動壓輪軸承座設于箱體內;所述位移槽內通過設置不同厚度的墊塊以調整主動壓輪與從動壓輪壓之間的壓緊間隙;所述彈性壓輪設于從動壓輪下方,且通過第三彈簧彈性壓緊從動壓輪;所述彈性壓輪兩側設有弧形的限位件。
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拼鏈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拼鏈機構包括拼鏈模和導入模,拼鏈模與導入模相接,拼鏈模的內部設有Y形槽,導入模的內部設有導入槽,Y形槽與導入槽相連通。
8.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拼鏈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檢測重錘位置的檢測元件分別設于第一支撐座和第二支撐座上。
9.一種使用權利要求I所述拼鏈設備的拉鏈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機箱和機體,機體設于機箱內,拼鏈設備設于機箱外表面,機箱設有拉鏈帶輸出口,所述拉鏈帶輸出口與拼鏈設備的第一導輪組對應。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拉鏈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撐座、第二支撐座垂直設于箱體外側面,導桿位于第一支撐座與第二支撐座之間且與箱體側面平行;拖帶機構安裝于箱體側面且位于第二支撐座的下方。
全文摘要
本發明為一種拼鏈設備和使用該拼鏈設備的拉鏈機,拼鏈設備包括控制模塊、拼鏈機構、檢測機構和拖帶機構;檢測機構包括第一支撐座、第二支撐座、導桿和檢測元件,第一支撐座的一端設有第一導輪組,第一支撐座的另一端設有第二導輪組,第二支撐座與第一支撐座相對,導桿設于第一支撐座與第二支撐座之間,導桿上設有可沿導桿上下滑動的重錘,檢測元件設于與重錘滑動軌跡相對應的位置上,檢測元件將重錘的位置信號發送至控制模塊;控制模塊根據檢測元件發出的信號調節設備的拼鏈速度。本發明所涉及的拼鏈設備可設置于垂直的安裝面上,當拼鏈設備與拉鏈機集成時,可以將拼鏈設備安裝在拉鏈機的箱體外表面上,使得裝置整體集成度更高,節省了使用空間。
文檔編號A44B19/42GK102599694SQ20121008747
公開日2012年7月25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28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28日
發明者楊志舜 申請人:佛山市順德區泰綸拉鏈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封市| 周至县| 阿巴嘎旗| 廊坊市| 吉首市| 桦川县| 石林| 任丘市| 丰宁| 上饶市| 井研县| 乡宁县| 徐汇区| 鄯善县| 盐池县| 武鸣县| 汪清县| 巴里| 尼木县| 渭源县| 福建省| 盘山县| 虞城县| 鹿泉市| 湖南省| 久治县| 洮南市| 富锦市| 闽清县| 建平县| 沧源| 边坝县| 唐海县| 澄城县| 儋州市| 甘南县| 南和县| 浦北县| 嵊泗县| 宣恩县| 罗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