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兩用拉鏈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拉鏈,尤其是能通過在拉鏈帶上間隔設置不同高度的鏈扣,從而使拉鏈既能全部鏈扣連接又能部分鏈扣連接的兩用拉鏈。
背景技術:
目前,公知的拉鏈是在拉鏈帶上設置密集的鏈扣,并采用全部鏈扣連接的方式,然而密集型的結構和全部鏈扣連接的方式使現有的拉鏈既不柔軟又透氣性差。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的拉鏈既不柔軟又透氣性差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兩用拉鏈,該兩用拉鏈能通過在拉鏈帶上間隔設置不同高度的鏈扣,從而使拉鏈既能全部鏈扣連接又能、部分鏈扣連接,并因此改善拉鏈的透氣性和柔軟性。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本發明包括左鏈帶、凹扣、長凸扣、短凸扣、右鏈帶、調節鈕、轉軸、動夾頭、定夾頭、偏心軸頭、限位孔、傳動軸、分離錐和拉環。在左鏈帶上均勻設置有若干個凹扣,凹扣為圓筒形結構并由彈性材料制成,在凹扣的前端口內設置有鎖環,凹扣的后端與左鏈帶連接。在右鏈帶上均勻設置有若干個長凸扣和短凸扣,長凸扣聞于短凸扣,長凸扣和短凸扣相互間隔排列,在短凸扣的前端設置有一道鎖環,在長凸扣的前端和中部分別設置有兩道鎖環,長凸扣和短凸扣均為削掉左右部分柱面的扁圓柱形結構,長凸扣和短凸扣的后端均與右鏈帶連接。定夾頭由前后兩塊平行的定夾板和分離錐構成,在前后定夾板的左邊沿均設置有折邊,分離錐設置在前后定夾板之間的右上方位置并連接前后定夾板,在分離錐上開設有與前后定夾板垂直的上下兩個通孔。動夾頭由相互平行的前后動夾板構成,在前后動夾板的右邊沿均設置有折邊,在前后動夾板的左邊板面上開設有與分離錐上的上下通孔相對應的限位孔和軸孔。傳動軸設置在分離錐的上通孔中,傳動軸的上下軸頭均設置為偏心軸頭,轉軸設置在分離錐的下通孔中。前動夾板設置在定夾頭的前面,后動夾板設置在定夾頭的后面,轉軸的前端軸頭與前動夾板的軸孔軸連接,轉軸的后端軸頭與后動夾板的軸孔軸連接,傳動軸兩端的偏心軸頭分別插入如后動夾板的限位孔中,調節鈕與傳動軸前端的偏心軸頭連接,拉環與調節鈕連接。定夾頭通過前后定夾板夾在左鏈帶和凹扣上并同時將凹扣夾扁,長凸扣、短凸扣和右鏈帶夾在動夾頭的前后動夾板之間并可隨動夾頭轉動。使用中,拉環通過調節鈕轉動傳動軸,傳動軸兩端的偏心軸頭即可通過限位孔驅動前后動夾板繞轉軸轉動。轉動拉環使定夾頭和動夾頭左右收攏,并沿左鏈帶和右鏈帶向上移動定夾頭和動夾頭時,定夾頭和動夾頭即可將長凸扣和短凸扣推進已夾扁的凹扣中,當長凸扣、短凸扣和凹扣從定夾頭和動夾頭的下端出來時,復原的凹扣將鎖定長凸扣和短凸扣,從而實現全部鏈扣的連接。繼續轉動拉環使定夾頭和動夾頭左右分開,再沿左鏈帶和右鏈帶向上移動定夾頭和動夾頭時,定夾頭和動夾頭即可將長凸扣推進已夾扁的凹扣中,當長凸扣、短凸扣和凹扣從定夾頭和動夾頭的下端出來時,復原的凹扣將鎖定長凸扣,從而實現部分鏈扣的連接。沿左鏈帶和右鏈帶向下移動定夾頭和動夾頭時,進入定夾頭的凹扣將被前后定夾板夾扁,而與凹扣連接的長凸扣和短凸扣將在分離錐的作用下與凹扣分離。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能通過在拉鏈帶上間隔設置不同高度的鏈扣,從而使拉鏈既能全部鏈扣連接又能部分鏈扣連接,并因此改善拉鏈的透氣性和柔軟性。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圖I是本發明的主視圖。圖2是圖I的A-A剖面放大圖。圖3是圖I的B-B剖面放大圖。
圖4是圖2的C-C剖面圖。圖5是圖4的實施例圖。圖6是圖2的D-D剖面圖。圖7是圖6的實施例圖。圖中1.左鏈帶。2.凹扣。3.長凸扣。4.短凸扣。5.右鏈帶。6.調節鈕。7.轉軸。8.動夾頭。9.定夾頭。10.拉環。11.偏心軸頭。12.限位孔。13.傳動軸。14.分離錐。
具體實施例方式在圖I、圖2、圖3、圖4、圖6中,在左鏈帶I上均勻設置有若干個凹扣2,凹扣2為圓筒形結構并由彈性材料制成,在凹扣2的前端口內設置有鎖環,凹扣2的后端與左鏈帶I連接。在右鏈帶5上均勻設置有若干個長凸扣3和短凸扣4,長凸扣3高于短凸扣4,長凸扣3和短凸扣4相互間隔排列,在短凸扣4的前端設置有一道鎖環,在長凸扣3的前端和中部分別設置有兩道鎖環,長凸扣3和短凸扣4均為削掉左右部分柱面的扁圓柱形結構,長凸扣3和短凸扣4的后端均與右鏈帶5連接。定夾頭9由前后兩塊平行的定夾板和分離錐14構成,在前后定夾板的左邊沿均設置有折邊,分離錐14設置在前后定夾板之間的右上方位置并連接前后定夾板,在分離錐14上開設有與前后定夾板垂直的上下兩個通孔。動夾頭8由相互平行的前后動夾板構成,在前后動夾板的右邊沿均設置有折邊,在前后動夾板的左邊板面上開設有與分離錐14上的上下通孔相對應的限位孔12和軸孔。傳動軸13設置在分離錐14的上通孔中,傳動軸13的上下軸頭均設置為偏心軸頭11,轉軸7設置在分離錐14的下通孔中。前動夾板設置在定夾頭9的前面,后動夾板設置在定夾頭9的后面,轉軸7的前端軸頭與前動夾板的軸孔軸連接,轉軸7的后端軸頭與后動夾板的軸孔軸連接,傳動軸13兩端的偏心軸頭11分別插入前后動夾板的限位孔12中,調節鈕6與傳動軸13前端的偏心軸頭11連接,拉環10與調節鈕6連接。定夾頭9通過前后定夾板夾在左鏈帶I和凹扣2上并同時將凹扣2夾扁,長凸扣3、短凸扣4和右鏈帶5夾在動夾頭8的前后動夾板之間并可隨動夾頭8轉動。在圖2、圖3、圖4、圖5、圖6、圖7中,拉環10通過調節鈕6轉動傳動軸13,傳動軸13兩端的偏心軸頭11即可通過限位孔12驅動前后動夾板繞轉軸7轉動。轉動拉環10使定夾頭9和動夾頭8左右收攏,并沿左鏈帶I和右鏈帶5向上移動定夾頭9和動夾頭8時,定夾頭9和動夾頭8即可將長凸扣3和短凸扣4推進已夾扁的凹扣2中,當長凸扣3、短凸扣4和凹扣2從定夾頭9和動夾頭8的下端出來時,復原的凹扣2將鎖定長凸扣3和短凸扣4,從而實現全部鏈扣的連接。繼續轉動拉環10使定夾頭9和動夾頭8左右分開,再沿左鏈帶I和右鏈帶5向上移動定夾頭9和動夾頭8時,定夾頭9和動夾頭8即可將長凸扣3推進已夾扁的凹扣2中,當長凸扣3、短凸扣4和凹扣2從定夾頭9和動夾頭8的下端出來時,復原的凹扣2將鎖定長凸扣3,從而實現部分鏈扣的連接。沿左鏈帶I和右鏈帶5向下移動定夾頭9和動夾頭8時,進入定夾頭9的凹扣2將被如后定夾板夾扁,而與凹扣2連接的長凸扣3和短凸扣4將在分離錐14的作用下與 凹扣2分離。
權利要求
1.ー種兩用拉鏈,它包括左鏈帶、凹扣、長凸扣、短凸扣、右鏈帶、調節鈕、轉軸、動夾頭、定夾頭、偏心軸頭、限位孔、傳動軸、分離錐和拉環,其特征是在左鏈帶上均勻設置有若干個凹扣,在凹扣的前端口內設置有鎖環,凹扣的后端與左鏈帶連接,在右鏈帶上均勻設置有若干個長凸扣和短凸扣,長凸扣和短凸扣相互間隔排列,在短凸扣的前端設置有一道鎖環,在長凸扣的前端和中部分別設置有兩道鎖環,長凸扣和短凸扣的后端均與右鏈帶連接,定夾頭由前后兩塊平行的定夾板和分離錐構成,在前后定夾板的左邊沿均設置有折邊,分離錐設置在前后定夾板之間的右上方位置并連接前后定夾板,在分離錐上開設有與前后定夾板垂直的上下兩個通孔,動夾頭由相互平行的前后動夾板構成,在前后動夾板的右邊沿均設置有折邊,在前后動夾板的左邊板面上開設有與分離錐上的上下通孔相對應的限位孔和軸孔,傳動軸設置在分離錐的上通孔中,傳動軸的上下軸頭均設置為偏心軸頭,轉軸設置在分離錐的下通孔中,前動夾板設置在定夾頭的前面,后動夾板設置在定夾頭的后面,轉軸的前端軸頭與前動夾板的軸孔軸連接,轉軸的后端軸頭與后動夾板的軸孔軸連接,傳動軸兩端的偏心軸頭分別插入前后動夾板的限位孔中,調節鈕與傳動軸前端的偏心軸頭連接,拉環與調節鈕連接,定夾頭通過前后定夾板夾在左鏈帶和凹扣上并同時將凹扣夾扁,長凸扣、短凸扣和右鏈帶夾在動夾頭的前后動夾板之間并可隨動夾頭轉動。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兩用拉鏈,其特征是所述的凹扣為圓筒形結構并由彈性材 料制成。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兩用拉鏈,其特征是所述的長凸扣高于短凸扣。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兩用拉鏈,其特征是所述的長凸扣和短凸扣均為削掉左右部分柱面的扁圓柱形結構。
全文摘要
一種能通過在拉鏈帶上間隔設置不同高度的鏈扣,從而使拉鏈既能全部鏈扣連接又能部分鏈扣連接的兩用拉鏈。在左鏈帶上設置有若干個凹扣,在右鏈帶上間隔設置有若干個長凸扣和短凸扣。定夾頭由前后定夾板和分離錐構成,動夾頭由前后動夾板構成,動夾頭通過轉軸連接在定夾頭上,凹扣夾在定夾頭中,長凸扣和短凸扣夾在動夾頭中。沿左右鏈帶向上拉動定夾頭和動夾頭時,繞轉軸收攏的定夾頭和動夾頭可將長凸扣和短凸扣都推進已夾扁的凹扣中,而繞轉軸左右分開的定夾頭和動夾頭就只能將長凸扣推進已夾扁的凹扣中。從定夾頭下端出來的凹扣因彈性復原而鎖定長凸扣和短凸扣。向下移動定夾頭和動夾頭時,長凸扣和短凸扣將在分離錐的作用下與凹扣分離。
文檔編號A44B19/02GK102726893SQ20121025306
公開日2012年10月17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22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22日
發明者張衛 申請人:張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