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可折疊背包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日常生活用品,具體地講是一種可折疊成不同大小容積的背包。
背景技術:
背包是人們用于攜帶一定數量或一定確體積物品的可塑性容器。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背包的功能及其花色品種越來越多。通常的背包其容量是一定的,因此,在攜帶的物品的體積發生變化時,給人們帶來不便。所以,設計一種容積大小可變的背包,會更加方便人們使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可折疊成不同大小容積的背包,給消費者的方便使用 提供多樣化的選擇。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可折疊背包,包括背包本體、背帶和背帶扣。在本體I的兩側面分別設有上背帶扣、中背帶扣和下背帶扣,當背包未折疊時,兩條背帶分別與背包本體一側的上背帶扣和下背帶扣扣合,構成雙帶雙肩背包。所述的本體的正面上部兩側分別設有一折側片,一折側片的外側邊與本體固定連接,一折側片的內側邊與底邊設有拉鏈布帶的一邊,在一折側片的內側邊與底邊對應處的本體上以及本體正面中下部的兩側一折邊處分別設有拉鏈布帶的另一邊,拉頭設在一折側片的外側邊與底邊交匯處,當背包未折疊時,拉頭將一折側片的底邊與內側邊的拉鏈布帶與本體對應處的拉鏈布帶拉合,構成兩個小袋,當背包第一次折疊時,拉頭將一折側片的內 側邊與底邊的拉鏈布帶與本體拉鏈布帶拉開,轉而與本體的一折邊處的拉鏈布帶拉合,背帶與背帶扣扣合,構成第一次折疊后的單肩掛包。所述的本體的背面的右下側設有兩塊二折側片,二折側片的外側邊與本體固定連接,二折側片的內側邊與底邊設有拉鏈布帶的一邊,與二折側片的內側邊和底邊對應處的本體上以及本體背面中下部的二折邊處分別設有拉鏈布帶的另一邊,拉頭設在二折側片的外側邊與底邊的交匯處,常態時,拉頭將二折側片的內側邊與底邊的拉鏈布帶與本體對應處的拉鏈布帶拉合,當背包第二次折疊時,拉頭將二折側片的內側邊與底邊的拉鏈布帶與本體對應處的拉鏈布帶拉開,轉而與本體的二折邊的拉鏈布帶拉合,背帶與背帶扣扣合,構成第二次折疊后的單肩掛包。所述的本體的背面上部的一側設有三折疊用的倒“U”型拉鏈布帶,在倒“U”型拉鏈布帶的下面設有與其呈鏡像的“U”型拉鏈布帶,拉頭在兩拉鏈布帶連接處,常態時,拉鏈呈常開狀態,當背包第三次折疊時,拉頭將倒“U”型拉鏈布帶和“U”型拉鏈布帶拉合,背帶與背帶扣扣合,構成第三次折疊后的手提包。本發明可折疊背包的有益效果
本發明的可折疊背包可根據所攜帶物品的體積大小,通過1-3次折疊調整背包的容積,當物品體積較大、重量較重時,背包的本體不折疊為雙帶雙肩背包結構;當物品體積較小、重量較輕時,根據需要進行一次或兩次折疊成為單肩掛包結構;當物品體積很小或不裝物品時,通過三次折疊成最小尺寸的手提包結構,起到一包多用途的作用。本發明的可折疊背包結構簡單,便于制作,方便清洗,易于推廣。
圖I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的本體的后視圖。圖3為本發明的第一次折疊后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的第二次折疊后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發明的第三次折疊后結構示意圖。圖中I、本體,2、背帶,31、上背帶扣,32、中背帶扣,33、下背帶扣,4、一折側片,5、一折側片的外側邊,6、一折側片的內側邊,7、一折側片的底邊,8、一折邊,9、二折側片,10、二折側片的外側邊,U、二折側片的內側邊,12、二折側片的底邊,13、二折邊,14、倒“U”型拉鏈布帶,15、拉頭,16、“U”型拉鏈布帶。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使本發明的技術特征和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圖1-5,進一步闡述本發明。如圖I所示,本發明的可折疊背包由背包的本體I、背帶2和背帶扣構成。當背包未折疊時,兩條背包分別與背包本體I 一側的上背帶扣31和下背帶扣33扣合,構成雙帶雙肩背包。如圖I和圖3所示,在本體I的正面上部兩側分別設有一折側片4,一折側片4的外側邊5與本體I固定連接,一折側片4的內側邊6與底邊7設有拉鏈布帶的一邊,在一折側片4的內側邊6與底邊7對應處的本體I上以及本體I正面中下部的兩側一折邊8處,分別設有拉鏈布帶的另一邊,拉頭15設在一折側片4的外側邊5與底邊7交匯處。當背包未折疊時,拉頭15將一折側片4的底邊7與內側邊6的拉鏈布帶與本體I對應處的拉鏈布帶拉合,構成兩個小袋,當背包第一次折疊時,拉頭15將一折側片4的內側邊6與底邊7的拉鏈布帶與本體I拉鏈布帶拉開,轉而與本體I的一折邊8處的拉鏈布帶拉合,背帶2與上背帶扣31和下背帶扣33扣合,構成第一次折疊后、容積約為未折疊時一半的單肩掛包。如圖2、圖4所示,在本體I的背面的右下側設有兩塊二折側片9,二折側片9的外側邊10與本體I固定連接,二折側片9的內側邊11與底邊12設有拉鏈布帶的一邊,與二折側片9的內側邊11和底邊12對應處的本體I上以及本體I背面中下部的二折邊13處分別設有拉鏈布帶的另一邊,拉頭15設在二折側片9的外側邊10與底邊12的交匯處,常態時,拉頭15將二折側片9的內側邊11與底邊12的拉鏈布帶與本體I對應處的拉鏈布帶拉合,當背包第二次折疊時,拉頭15將二折側片9的內側邊11與底邊12的拉鏈布帶與本體I對應處的拉鏈布帶拉開,轉而與本體I的二折邊13處的拉鏈布帶拉合,背帶2與上背帶扣31和中背帶扣32扣合,構成第二次折疊后、容積約為未折疊時四分之一的單肩掛包。如圖2、圖5所示,在本體I的背面上部的一側設有第三次折疊用的倒“U”型拉鏈布帶14,在倒“U”型拉鏈布帶14下面設有與倒“U”型拉鏈布帶14呈鏡像的“U”型拉鏈布帶16,拉頭15在兩拉鏈布帶連接處,常態時,拉鏈呈常開狀態,當背包第三次折疊時,拉頭 15將倒“U”型拉鏈布帶14和“U”型拉鏈布帶16拉合,背帶2與上背帶扣31扣合,構成第三次折疊后、容積約為未折疊時八分之一的手提包。
權利要求
1.一種可折疊背包,包括背包本體(I)、背帶(2)和背帶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體(I)的兩側面分別設有上背帶扣(31)、中背帶扣(32)和下背帶扣(33),當背包未折疊時,兩條背包分別與背包本體(I) 一側的上背帶扣(31)和下背帶扣(33)扣合,構成雙帶雙肩背包;在本體(I)的正面上部兩側分別設有一折側片(4),一折側片(4)的外側邊(5)與本體(I)固定連接,一折側片(4)的內側邊(6)與底邊(7)設有拉鏈布帶的一邊,在一折側片(4)的內側邊(6)與底邊(7)對應處的本體(I)上以及本體(I)正面中下部的兩側一折邊(8)處,分別設有拉鏈布帶的另一邊,拉頭(15)設在一折側片(4)的外側邊(5)與底邊(7)交匯處,當背包未折疊時,拉頭(15)將一折側片(4)的底邊(7)與內側邊(6)的拉鏈布帶與本體(I)對應處的拉鏈布帶拉合,構成兩個小袋,當背包第一次折疊時,拉頭(15)將一折側片(4)的內側邊(6)與底邊(7)的拉鏈布帶與本體(I)拉鏈布帶拉開,轉而與本體(I)的一折邊(8)處的拉鏈布帶拉合,背帶(2)與上背帶扣(31)和下背帶扣(33)扣合,構成第一次折疊后的單肩掛包。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可折疊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體(I)的背面的右下側分別設有二折側片(9),二折側片(9)的外側邊(10)與本體(I)固定連接,二折側片(9)的內側邊(11)與底邊(12)設有拉鏈布帶的一邊,與二折側片(9)的內側邊(11)和底邊(12)對應處的本體(I)上以及本體(I)背面中下部的二折邊(13)處分別設有拉鏈布帶的另一邊,拉頭(15)設在二折側片(9)的外側邊(10)與底邊(12)的交匯處,常態時,拉頭(15)將二折側片(9 )的內側邊(11)與底邊(12 )的拉鏈布帶與本體(I)對應處的拉鏈布帶拉合,當背包第二次折疊時,拉頭(15)將二折側片(9)的內側邊(11)與底邊(12)的拉鏈布帶與本體(I)對應處的拉鏈布帶拉開,轉而與本體(I)的二折邊(13)處的拉鏈布帶拉合,背帶(2)與上背帶扣(31)、中背帶扣(32)扣合,構成第二次折疊后的單肩掛包。
3.根據權利要求I和2所述的可折疊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在本體(I)的背面上部的一側設有三折疊用的倒“U”型拉鏈布帶(14),在倒“U”型拉鏈布帶(14)下面設有與倒“U”型拉鏈布帶(14)呈鏡像的“U”型拉鏈布帶(16),拉頭(15)在兩拉鏈布帶連接處,常態時,拉鏈呈常開狀態,當背包第三次折疊時,拉頭(15)將倒“U”型拉鏈布帶(14)和“U”型拉鏈布帶(16)拉合,背帶(2)與上背帶扣(31)扣合,構成第三次折疊后的手提包。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可折疊背包,包括背包本體、背帶和背帶扣。在本體的兩側面分別設有上、中、下3個背帶扣,在本體的正面上部兩側分別設有一折側片,在本體的背面的右下側設有兩塊二折側片,一折側片和二折側片的外側邊與本體固定連接,內側邊與底邊設有拉鏈布帶的一邊,在側片的內側邊與底邊對應處的本體上以及折疊后對應的本體上分別設有拉鏈布帶的另一邊,拉頭設在一折側片的外側邊與底邊交匯處;在本體的背面上部的一側設有三折疊用的倒“U”型拉鏈布帶,在倒“U”型拉鏈布帶的下面設有與其呈鏡像的“U”型拉鏈布帶,拉頭在兩拉鏈布帶連接處。本發明可根據物品的體積大小,通過1-3次折疊調整背包的容積,起到一包多用途的作用。
文檔編號A45C7/00GK102754987SQ20121027990
公開日2012年10月31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8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8日
發明者段繼人 申請人:潞城市專利成果轉化促進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