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可傾斜的遮陽傘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714451閱讀:432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可傾斜的遮陽傘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關于一種可傾斜的遮陽傘,尤指一種遮陽傘的傘布可被多個傘骨撐開,進一步傘布可依據太陽的位置調整為傾斜狀態的遮陽傘。
背景技術
用于戶外的落地式大型遮陽傘具有主桿,主桿的頂端設置固定件,固定件與轉動件樞接,轉動件與固定環固接,并且于主桿上且位于固定環下方距離滑動地設置滑動環,固定環外周緣可樞轉地環設多個傘骨,滑動環外周緣可樞轉地環設多個支撐桿,且各支撐桿的一端與對應的傘骨樞接,當滑動環位移靠近固定環時,各支撐桿將各傘骨撐開呈放射狀,當滑動環位移遠離固定環時,各支撐桿連動各傘骨靠攏主桿收折。這種遮陽傘在主桿上樞設具有把手的軸桿,軸桿提供一條拉繩的一端捆綁,拉繩的另一端繞出主桿外側且捆綁于滑動環上,因此轉動把手卷收拉繩時,造成滑動環被拉繩拉動而往靠近固定環的方向位移,進一步造成傘骨被支撐桿撐開而展開傘布。當遮陽傘展開后繼續轉動把手會驅使轉動件連動上、滑動環、多個傘骨以及多個支撐桿一起傾斜,因此使用者可以依據太陽的角度調整遮陽傘的傘布傾斜而獲得較佳的遮陽效果。這種遮陽傘由于拉繩的一部分位于主桿的外側,因此拉繩容易遭外力破壞,及因拉繩在使用上承受太大拉力而容易斷裂造成把手卷動時無法拉動滑動環位移,而失去所有開傘的功能。此外,由于遮陽傘的頂端可以彎曲,此彎曲功能靠手把轉動拉繩,因此當遮陽傘的傘面受到強風吹襲時,遮陽傘傘面因承受壓力會讓手把回彈,導致繩子松散而使原本傾銷的傘面造成回彈。如此不穩定的結構會造成在太陽傘下方的人,有導致受傷的風險。

實用新型內容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可傾斜的遮陽傘,包括:主桿,包括沿主桿的縱軸隔開的上端與下端,主桿進一步包括外周面以及沿垂直于主桿的縱軸的徑向隔開的內周面,主桿的內周面界定出縱孔,第一孔由外周面延伸至內周面,主桿的下端要與底座具有的套接管樞接;第一傳動輪樞接在第一孔中,第一傳動輪包括位于主桿的縱孔內的齒部;把手位于主桿外側且固定于第一傳動輪上,造成把手與第一傳動輪共同繞垂直于主桿的縱軸的旋轉軸轉動,支撐件固設在主桿的縱孔內且沿主桿的縱軸位于第一傳動輪的上方;第二傳動輪容置在主桿的縱孔內,第二傳動輪包括與支撐件樞接的軸桿,第二傳動輪進一步包括與第一傳動輪的齒部嚙合的齒部,當第一傳動輪繞旋轉軸轉動時第二傳動輪繞主桿的縱軸轉動;螺桿,包括與第二傳動輪連動地結合的下端,以及上端,螺桿進一步包括形成在上端的小螺距段以及由小螺距段末端延伸至下端的大螺距段,螺桿共同繞主桿的縱軸轉動;[0012]連動件容置在主桿的縱孔中且與螺桿螺接,連動件包括形成在外周面的結合孔,螺桿樞轉造成連動件沿主桿的縱軸在收合位置、展開位置與傾斜位置之間位移,連動件位于收合位置時沿縱向與第二傳動輪隔開的距離小于連動件位于展開位置時沿縱向與第二傳動輪隔開的距離,且連動件位于展開位置時沿縱向與第二傳動輪隔開的距離小于連動件位于傾斜位置時沿縱向與第二傳動輪隔開的距離;滑動環,可沿主桿的縱軸滑動地與主桿套接;多個支撐桿,包括與滑動環相對樞接的第一端以及沿支撐桿的縱軸與第一端隔開的第二端,造成各支撐桿隨著滑動環與連動件一起位移;固定件與主桿的上端固接,固定件包括滑槽以及軸孔;樞轉件與固定件樞接,樞轉件包括軌道與樞孔;銷桿穿過樞轉件的樞孔以及固定件的軸孔,樞轉件繞銷桿所界定的樞轉軸線相對固定件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轉動,樞轉件的縱軸位于第一位置時與主桿的縱軸形成共軸,樞轉件的縱軸位于第二位置時與主桿的縱軸形成鈍角;第一連動桿,可滑動地安裝在樞轉件的軌道以及固定件的滑槽內;連桿,包括與第一連接桿結合的第一連接端以及第二連接端;銜接件包括與連桿的第二連接端樞接的第一端與第二端;定位銷沿垂直于主桿的縱軸的徑向穿過銜接件,定位銷具有位于銜接件外側的兩個末端;彈簧套設在銜接件外側,且包括抵靠在固定件的套接段的第一端以及抵靠在定位銷二末端的第二端;固定環與樞轉件固接,固定環與樞轉件一起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樞轉;以及多個傘骨,各包括與固定環樞接的連接端,各支撐桿的第二端分別與各傘骨樞接,各傘骨要與傘布結合;當連動件位于收合位置或展開位置時,連動件位于螺桿的大螺距段內,造成螺桿轉動快速帶動連動件在螺桿的大螺距段中快速位移,當連動件位于收合位置時,連動件沿主桿的縱軸與銜接件的第二端隔開且靠近螺桿的下端,而樞轉件位于第一位置,各支撐桿及各傘骨靠攏收合于主桿的周圍造成傘布收
I=I,當連動件位于展開位置時,連動件位于螺桿的大螺距段與小螺距段交界處,樞轉件位于第一位置,各支撐桿分別支撐各傘骨撐開成而將傘布展開,當連動件由展開位置往傾斜位置位移時,螺桿轉動由小螺距段推動連動件慢速位移,因而連動件推抵銜接件沿主桿的縱軸位移并造成定位銷壓縮彈簧,銜接件驅動連桿推動第一連動桿沿固定件的滑槽位移,第一連動桿推動樞轉件的軌道壁面,造成樞轉件由第一位置往第二位置樞轉,固定環、各傘骨以及各支撐桿隨著樞轉件一起樞轉,固定環以及各傘骨相對主桿傾斜,當連動件由傾斜位置往展開位置位移時,彈簧抵壓定位銷造成銜接件與連桿一起沿主桿的縱軸位移,造成第一連動桿抵壓樞轉件的軌道壁面推動樞轉件由第二位置至第一位置,當樞轉件位于第一位置固定環及多個傘骨相對主桿不傾斜。[0030]可選擇的,主桿包括由外周面沿主桿的徑向延伸至內周面的長槽,包括:套接管,可沿主桿的縱軸滑動地與主桿套接,套接管包括頂端與底端,套接管進一步包括在頂、底端、之間沿伸的內表面與外表面,套接管的內表面界定縱軸孔,套接管進一步包括形成在外表面的槽孔,套接管的縱軸孔容納主桿且結合槽與主桿的長槽對齊;卡合件,包括嵌合部,卡合件的嵌合部通過套接管的槽孔與連動件的結合孔嵌合,造成連動件位移時推動卡合件連動套接管位移;滑套,可滑動地套設在套接管外,滑套包括與滑動環結合的抵靠端,滑套隨著滑動環位移;當連動件位于收合位置時,驅動滑套沿主桿的縱軸朝固定環位移時,套接管、卡合件及連動件保持不動,造成滑套相對套接管位移進一步抵壓滑動環位移,造成各傘骨的末端位于把手旋轉路徑的外,因而把手得以順暢地轉動。可選擇的,套接管的外周壁且位于頂端形成凸緣,滑套進一步包括沿主桿的縱軸與抵靠端隔開的定位端,滑套進一步包括內壁,以及由內壁區隔出的滑孔,滑套另包括形成在內壁上且位于定位端的內凸壁,滑套的滑孔與套接管滑動地套接;當連動件位于收合位置時,滑套的內凸壁沿主桿的縱軸與套接管的凸緣隔開,當連動件保持于收合位置且滑套推動滑動環位移時,套接管的凸緣阻擋于滑套的內凸壁的移動路徑,造成滑套無法沿主桿的縱軸朝靠近固定環的方向脫離套接管??蛇x擇的,螺桿的大螺距段的螺距為7mm 12mm,小螺距段為2mm 4臟??蛇x擇的,樞轉件在垂直于銷桿所界定的樞轉軸線且通過樞轉件的縱軸的樞轉運動平面內的第一及第二位置之間樞轉,遮陽傘進一步包括:結合在各支撐桿第一端的塞子,各塞子包括螺孔;與各塞子結合的樞接件,各樞接件包括第一表面以及與第一表面相反的第二表面,安裝孔由第一表面延伸至第二表面,樞孔垂直地延伸通過且與安裝孔相交,各樞接件透過樞桿穿過安裝孔與滑動環樞接;多個螺接件,各包括固定容置于樞接件的安裝孔內且與樞桿隔開的頭部,各螺接件進一步包括與塞子的螺孔松散嚙合的桿部,各塞子可相對于各支撐桿的所對應的螺接件產生樞轉;當連動件由展開位置往傾斜位置位移時,樞轉件在樞轉運動平面內由第一位置往第二位置樞轉,縱軸非位于樞轉運動平面的各支撐桿以對應結合的各樞接件繞樞桿所界定的樞轉軸線樞轉,并且繞對應的螺接件樞轉??蛇x擇的,固定件的滑槽包括與主桿的縱軸平行的第一段,以及與第一段夾鈍角的第二段,樞轉件的軌道包括第一段以及第二段;當樞轉件位于第一位置時,樞轉件的軌道的第一段與固定件的滑槽的第一段平行且對齊,且第一連動桿位于固定件的滑槽的第一段以及樞轉件的軌道的第一段中,當樞轉件由第一位置樞轉往第二位置時,第一連動桿由固定件的滑槽的第一段位移至第二段,且第一連動桿由樞轉件的軌道的第一段位移至第二段,當樞轉件由第二位置樞轉往第一位置時,第一連動桿由固定件的滑槽的第二段位移至第一段,且第一連動桿由樞轉件的軌道的第二段位移至第一段內??蛇x擇的,遮陽傘進一步包括結合在螺桿與第二傳動輪之間的連接件,連接件包括第一端與第二端,連接件進一步包括形成在第一端端面的第一孔以及形成在第二端端面的第二孔,螺桿的下端固接在連接件的第二孔內,第二傳動輪的軸桿固接在連動件的第一孔內,造成第二傳動輪、連接件以及螺桿無法沿主桿的縱軸位移。一種可傾斜的遮陽傘,包括:主桿,包括沿主桿的縱軸隔開的上端與下端,主桿進一步包括外周面以及沿垂直于主桿的縱軸的徑向隔開的內周面,主桿的內周面界定出縱孔,主桿的下端要與底座具有的套接管樞接;螺桿,樞設在主桿的縱孔中,包括下端,以及上端,螺桿進一步包括形成在上端的小螺距段以及由小螺距段末端延伸至下端的大螺距段;連動件容置在主桿的縱孔中且與螺桿螺接,螺桿樞轉造成連動件沿主桿的縱軸在收合位置、展開位置與傾斜位置之間位移;滑動環,可沿主桿的縱軸滑動地與主桿套接,滑動環與連動件結合而連動;多個支撐桿,包括與滑動環相對樞接的第一端以及沿支撐桿的縱軸與第一端隔開的第二端,造成各支撐桿隨著滑動環與連動件一起位移;固定件,與主桿的上端固接;樞轉件與固定件樞接;固定環與樞轉件固接,固定環與樞轉件一起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樞轉;以及多個傘骨,各包括與固定環樞接的連接端,各支撐桿的第二端分別與各傘骨樞接,各傘骨要與傘布結合;當連動件由收合位置往展開位置位移時,連動件受螺桿的大螺距段推動,造成連動件帶動滑動環位移而快速撐開傘布,當連動件由展開位置往收合位置位移時,連動件受螺桿的大螺距段推動,造成連動件帶動滑動環位移而快速收合傘布,當連動件由展開位置往傾斜位置位移時,連動件受螺桿的小螺距段推動連動件帶動樞轉件由第一位置慢速往第二位置樞轉,造成各傘布相對主桿傾斜。可選擇的,主桿包括由外周面沿主桿的徑向延伸至內周面的長槽,主桿進一步包括由外周面延伸至內周面的第一孔,包括:第一傳動輪,與第一孔樞接,第一傳動輪包括位于主桿的縱孔內的齒部;把手位于主桿外側且固定于第一傳動輪上,造成把手與第一傳動輪共同繞垂直于主桿的縱軸的旋轉軸轉動,第二傳動輪,與螺桿的下端結合而一起轉動,第二傳動輪進一步包括與第一傳動輪的齒部嚙合的齒部,當第一傳動輪繞旋轉軸轉動時第二傳動輪系繞主桿的縱軸轉動;套接管,可沿主桿的縱軸滑動地與主桿套接,套接管包括頂端與底端,套接管進一步包括在頂、底端、之間沿伸的內表面與外表面,套接管的內表面界定縱軸孔,套接管進一步包括形成在外表面的槽孔,套接管的縱軸孔容納主桿且結合槽與主桿的長槽對齊;卡合件,包括嵌合部,卡合件的嵌合部通過套接管的槽孔與連動件結合而一起移動,造成連動件位移時系推動卡合件連動套接管位移;滑套,可滑動地套設在套接管外,滑套包括與滑動環結合的抵靠端,滑套系隨著滑動環位移;當連動件位于收合位置時,驅動滑套沿主桿的縱軸朝固定環位移時,套接管、卡合件及連動件保持不動,造成滑套相對套接管位移進一步抵壓滑動環位移,造成各傘骨的末端位于把手旋轉路徑之外,因而把手得以順暢地轉動??蛇x擇的,套接管的外周壁且位于頂端形成凸緣,滑套進一步包括沿主桿的縱軸與抵靠端隔開的定位端,滑套進一步包括內壁,以及由內壁區隔出的滑孔,滑套另包括形成在內壁上且位于定位端的內凸壁,滑套的滑孔與套接管滑動地套接,內凸壁沿主桿的縱軸位于套接管的凸緣與固定套之間;當連動件位于收合位置時,滑套的內凸壁沿主桿的縱軸方向與套接管的凸緣隔開,當連動件保持于收合位置且滑套推動滑動環位移時,套接管的凸緣阻擋于滑套的內凸壁的移動路徑,造成滑套無法沿主桿的縱軸朝靠近固定環的方向脫離套接管。本實用新型遮陽傘利用螺桿的大螺距段造成連動件在收合位置與展開位置之間快速地移動,因而能夠快速地將遮陽傘撐開或收合,而利用螺桿的小螺距段造成連動件慢速地在展開位置與傾斜位置之間慢速地位移,因而精確地控制遮陽傘傾斜的角度。其中主桿包括由外周面沿主桿的徑向延伸至內周面的長槽,遮陽傘進一步包括可沿主桿的縱軸滑動地與主桿套接的套接管,套接管包括頂端與底端,套接管進一步包括在頂、底端之間沿伸的內表面與外表面,套接管的內表面界定縱軸孔,套接管進一步包括形成在外表面的槽孔,套接管的縱軸孔容納主桿且結合槽與主桿的長槽對齊,卡合件,包括嵌合部,卡合件的嵌合部通過套接管的槽孔與連動件的結合孔嵌合,造成連動件位移時推動卡合件連動套接管位移,可滑動地套設在套接管外的滑套,滑套包括與滑動環結合的抵靠端,滑套隨著滑動環位移。當連動件位于收合位置時,驅動滑套沿主桿的縱軸朝固定環位移時,套接管、卡合件及連動件保持不動,造成滑套相對套接管位移進一步抵壓滑動環位移,造成各傘骨的末端位于把手旋轉路徑的外,因而把手得以順暢地轉動。本實用新型遮陽傘利用滑套推動滑動環位移,造成遮陽傘要由收合狀態操作成展開狀態時,轉動把手不會與任何傘骨的末端干涉,進一步能夠順暢地轉動把手。

圖1為本實用新型遮陽傘收合狀態時的主視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遮陽傘的局部立體分解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遮陽傘的另一局部立體分解圖。圖4為沿圖1的4-4線所取的剖視圖。圖5為沿圖1的5-5線所取的剖視圖。圖5A為沿圖5的5A-5A線所取的剖視圖。圖6為沿圖1的6-6線所取的剖視圖。圖7為圖1的左側視圖。圖8為在圖5的狀態下推動滑套與滑動環后的狀態圖。圖9為在圖7的狀態下滑套與滑動環移動后的狀態圖。[0087]圖10為本實用新型遮陽傘展開狀態時的主視圖。圖11為沿圖10的11-11線所取的剖視圖。圖12為本實用新型遮陽傘傾斜狀態的立體組合圖。圖12A為圖12的局部放大視圖。圖13為沿圖12的13-13線所取的剖視圖。主要組件符號說明12遮陽傘111主桿112外周面113上端114內周面115下端117縱孔119長槽131第一端133第二端135穿孔137第一孔139第二孔151第一傳動輪153凸緣155齒部157轉軸159結合孔171結合座173樞孔175墊片177棘輪179螺帽191插銷193卡勾195軸桿197頭部199螺接部211卡槽213把手215連動孔216連動段217容置段219外殼231上槽孔233下槽孔234樞接部235支撐件237樞孔239鎖孔251第二傳動輪253齒部255軸桿257連接件259第一端271第一孔273第二端274第一固定銷275第二孔276第二固定銷277連動件278第一表面279外側面280第二表面293 結合孔 294 孔294A 銷297滑動環300卡合件302嵌合部304本體307下端311樞桿313支撐桿315第一端317第二端319塞子321凸緣323套接部325螺孔327樞接件329第一表面331第二表面332安裝孔333大孔段335小孔段337樞孔359固定套361扣孔362滑槽363固定件365套接段367樞接段368側壁369肩部371容槽373抵靠壁375滑槽377第一段379第二段381軸孔383樞轉件385套接部387樞接部388端壁389下端面391抵靠面393容置空間[0126]394樞孔395軌道397第一段399第二段401銷桿403第一連動桿405銜接件407第一端409第二端411第一定位孔413第二定位孔415定位銷417抵靠件419第二連動桿421彈簧423第一端425第二端427套接件429凸緣431套接部433延伸桿435上端437下端439固定環451傘骨453連接端467底座469套接管471連桿472第一連接端473第二連接端475傘布477螺接件479頭部481桿部511螺桿513上端515下端517小螺距段519大螺距段 531套接管532頂端533內表面534底端535外表面536凸緣537縱軸孔539第一凸壁541第二凸壁543結合槽544槽孔545扣部547滑套549抵靠端551定位端553內壁555內凸壁557 滑孔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所有附圖僅便于解釋本實用新型而已,圖中將對構成優選實施例的組件的數目、位置、關系、及尺寸的延伸有所說明,在閱讀及了解本實用新型后相關的變化屬于業界技能。另外,在閱讀及了解本實用新型后,配合特定力量、重量、強度、及類似要求的精確尺寸及尺寸比例的改變也屬業界技能。在不同圖中以相同標號來標示相同或類似組件;另外請了解文中如“第一”、“第二”、“上”、“下”、“后”、“內”、“外”、“端”、“部”、“段”、“垂直”、"周圍"、"側"、”徑向”、”軸向”等等及類似用語僅便于看圖者參考圖中構造以及僅用于幫助描述本實用新型而已。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的遮陽傘12包括圓管狀的主桿111,主桿111包括沿主桿111的縱軸隔開的上端113與下端115,以及在上、下端113、115之間延伸的外周面112與內周面114,內、外周面114、112沿垂直于主桿111的縱軸的徑向相互隔開,主桿111的內周面114界定出縱孔117,主桿111的外周面112沿著主桿111的徑向延伸至內周面114形成長槽119,長槽119包括沿主桿111的縱軸隔開的且的第一端131與第二端133,長槽119的第一端131沿主桿111的縱軸位于上端113與第二端133之間,第一及第二孔137、139由外周面112延伸至內周面114且相互對齊,第一及第二孔137、139位于主桿111長槽119的第二端133與主桿111的下端115之間,第二孔139沿主桿111的徑向與第一孔137隔開,且第一及第二孔137、139沿主桿111的縱軸位于長槽119的第二端133與主桿111的下端115之間,主桿111更包括形成在外周面112上且位于長槽119與第一及第二孔137、139之間的四個穿孔135,各穿孔135繞主桿111的縱軸的圓周方向隔開。主桿111的下端115與底座467具有的一套接管469樞接,造成主桿111繞主桿111的縱軸相對套接管469樞轉。遮陽傘12包括樞設在主桿111的第一孔137內的第一傳動輪151,第一傳動輪151具有凸緣153,凸緣153的側面形成齒部155,凸緣153的另一側面形成轉軸157,轉軸157包括由末端面沿第一傳動輪151的軸向沿伸至齒部155表面且截面非圓形的結合孔159。第一傳動輪151的齒部155位于主桿111的縱孔117內,第一傳動輪151的凸緣153貼靠在主桿111的外周面112,造成第一傳動輪151的轉軸157位于主桿111的外側。主桿111的第二孔139處設置結合座171,結合座171包括與主桿111的第二孔139對齊的樞孔173。結合座171以螺絲鎖固在主桿111的外周面112。截面非圓形的軸桿195與第一傳動輪151套接,軸桿195包括頭部197以及具有外螺牙的螺接部199,螺接部199包括沿軸桿195的軸向延伸的卡槽211。軸桿195套設在第一傳動輪151的結合孔159,軸桿195的頭部197位于第一傳動輪151的轉軸157的外側(如圖4所示),且軸桿195的螺接部199通過主桿111的第二孔139以及通過結合座171的樞孔173而位于結合座171外側,墊片175及螺帽179套設在位于結合座171外側的螺接部199上,如此軸桿195、第一傳動輪151繞垂直于主桿111的縱軸的軸桿195的縱軸所界定的轉動軸轉動,棘輪177樞設在螺接部199上且夾固在墊片175與螺帽179之間。插銷191穿通過螺帽179、軸桿195的卡槽211 (如圖4所示),插銷191在軸桿195轉動時防止螺帽179松脫,如此軸桿195就被樞設在主桿111上且無法沿主桿111的徑向脫離主桿111。此外結合座171上沿主桿111的縱軸位于棘輪177的下方樞設卡勾193,卡勾193的端與棘輪177齒合。如圖所示,遮陽傘12進一步包括固設在軸桿195上的把手213,把手213包括由表面沿軸桿195的軸向延伸至另一表面的連動孔215,連動孔215包括截面與軸桿195的截面相同的連動段216,以及內徑大于連動段216的容置段217。軸桿195的頭部197位于把手213的容置段217內,且軸桿195與把手213的連動孔215的連動段216結合(如圖4所示),造成把手213、軸桿195以及第一傳動輪151 —起轉動。主桿111的第一及第二孔137、139處設置對稱的二外殼219,各外殼219包括上槽孔231與下槽孔233,各外殼219進一步包括形成在上、下槽孔231、233之間的樞接部234。各外殼219相對蓋合地覆蓋在主桿111外側,各外殼219的上槽孔231及下槽孔233提供容置主桿111,造成主桿111的第一及第二孔137、139位于二外殼219內,且第一傳動輪151、結合座171、墊片175、棘輪177、螺帽179及插銷191都收納在二外殼219內(如圖4所示),把手213則位于二外殼219外側,軸桿195則由二外殼219的樞接部234穿出與把手213結合。如圖所示,遮陽傘12的主桿111的縱孔117內固設支撐件235且包括延主桿111的縱軸隔開的上、下端面,支撐件235包括由上端面延伸至下端面的樞孔237,支撐件235的外周面設置與主桿111的穿孔135對齊的多個鎖孔239。以多個螺絲經由主桿111的各穿孔135鎖入支撐件235的鎖孔239而固定,造成支撐件235沿主桿111的縱軸位于主桿111的長槽119的第二端133與第一傳動輪151之間(如圖4所示)。如圖所示,支撐件235與第二傳動輪251樞接,第二傳動輪251包括與第一傳動輪151的齒部155齒合的齒部253,以及與支撐件235的樞孔237樞接的軸桿255,且軸桿255的末端位于支撐件235的外側。當第一傳動輪151轉動時,連動第二傳動輪251繞主桿111的縱軸轉動。如圖所示,遮陽傘12包括與第二傳動輪251固接的連接件257,連接件257包括沿主桿111的縱軸隔開的第一端259與第二端273,連接件257進一步包括形成在第一端259端面的第一孔271以及形成在第二端273端面的第二孔275。第二傳動輪251的軸桿255尾端套設在連接件257的第一孔271內(如圖4所示),第一固定銷274穿過連接件257的第一端259及第二傳動輪251的軸桿255,如此連接件257的第一端259與軸桿255固定,而允許連接件257與第二傳動輪251 —起轉動。且支撐件235沿主桿111的縱軸位于第二傳動輪251與連接件257之間,造成第二傳動輪251及連接件257無法沿主桿111的縱軸產生位移。如圖所示,遮陽傘12包括螺桿511,螺桿511具有卡合在連接件257的第二孔275內的下端515,第二固定銷276穿過連接件257的第二端273與螺桿511的下端515,而允許連接件257以及螺桿511 —起轉動。螺桿511進一步包括一上端513,螺桿511進一步包括形成在上端513由螺紋溝所構成的一小螺距段517以及由小螺距段517末端延伸至下端515且由螺紋溝所構成的大螺距段519,大螺距段519的螺距為7mm 12mm之間的任意一者,小螺距段517為2mm 4mm之間的任意一者,螺桿511的下端515沿主桿111的縱軸位于上端513與支撐件235之間。如圖所示,螺桿511上螺接連動件277,連動件277包括沿主桿111的縱軸隔開的第一表面278與第二表面280,以及在第一及第二表面278、280之間延伸的外側面279,連動件277進一步包括由第一表面278延伸至第二表面280的孔294,以及形成在孔294內壁的兩支銷294A,結合孔293形成在外側面279但與孔294隔開。螺桿511穿過連動件277的孔294,且連動件277的各銷294A與螺桿511的螺紋溝嵌合,造成螺桿511與連動件277形成螺接狀態,因而螺桿511轉動時,連動件277沿主桿111的縱軸在收合位置(如圖5所示)、展開位置(如圖11所示)與傾斜位置(如圖13所示)之間位移,連動件277位于收合位置(如圖5所示)時沿主桿111的縱軸與第二傳動輪251隔開的距離小于連動件277位于展開位置(如圖11所示)時沿主桿111的縱軸與第二傳動輪251隔開的距離,且連動件277位于展開位置(如圖11所示)時沿主桿111的縱軸與第二傳動輪251隔開的距離小于連動件277位于傾斜位置(如圖11所示)時沿主桿111的縱軸與第二傳動輪251隔開的距離,此外螺桿511的大螺距段519沿主桿111的縱軸的長度略大于連動件277由收合位置位移至展開位置的長度,螺桿511的小螺距段517沿主桿111的縱軸的長度略大于連動件277由展開位置位移至傾斜位置的長度。如圖所示,主桿111上結合可沿主桿111的縱軸滑動的一套接管531,套接管531包括頂端532與底端534,套接管531進一步包括在頂端532與底端534之間延伸的內表面533與外表面535,內表面533沿徑向與外表面535隔開,套接管531的內表面533界定出縱軸孔537,套接管531進一步包括形成在外表面535且位于底端534的一第一凸壁539與
丨第二凸壁541,套接管531另包括形成在第一凸壁539的結合槽543,結合槽543具有與內表面533隔開的底壁,以及由結合槽543底壁延伸至內表面533的槽孔544,套接管531另包括形成在第二凸壁541扣部545。套接管531的縱軸孔537提供容置主桿111的空間,套接管531的槽孔544與主桿111的長槽119對齊。如圖所示,套接管531的結合槽543設置卡合件300,卡合件300包括收納在結合槽543中的本體304以及由本體304延伸的嵌合部302??ê霞?00的嵌合部302通過套接管531的槽孔544以及主桿111的長槽119與連動件277的結合孔293嵌合,卡合件300的本體304容置在套接管531的結合槽543中(如圖5所示),造成套接管531與連動件277 一起在收合位置、展開位置與傾斜位置之間位移,且卡合件300限制連動件277無法相對主桿111轉動,造成螺桿511轉動時連動件277只產生沿主桿111的縱軸的位移。此外套接管531的第二端351進一步包括固定套359,固定套359具有扣孔361,以及形成在內表面的二滑槽362。固定套359套設在套接管531的底端534上,套接管531的扣部545與固定套359的扣孔361扣合(如圖5所示),套接管531的第一及第二凸壁539、541位于固定套359的各滑槽362內(如圖5A所示),固定套359限制卡合件300無法脫離連動件277的結合孔293。如圖所示,套接管531外滑動地套設滑套547,滑套547包括抵靠端549,滑套547進一步包括沿主桿111的縱軸與抵靠端549隔開的定位端551,滑套547另包括內壁553,以及由內壁553區隔出的滑孔557,滑套547更包括形成在內壁553上且位于定位端551的二內凸壁555。滑套547的滑孔557提供套接管531可滑動地套接,且滑套547的定位端551貼靠在固定套359的上端,內凸壁555沿主桿111的縱軸位于套接管531的凸緣536與固定套359之間,當滑套547被推動時在固定套359與套接管531的凸緣536之間位移。如圖所示,遮陽傘12包括可沿主桿111的縱軸滑動地與主桿111套接的一滑動環297,滑動環297具有一下端307,且滑動環297繞主桿111的縱軸的圓周方向隔開地固設多個樞桿311?;瑒迎h297的下端307與滑套547位于抵靠端549處的滑孔557套接,當滑套547的定位端551抵靠于固定套359上端時,滑動環297的下端307貼靠于與套接管531的頂端532,造成滑動環297與套接管531、固定套359、卡合件300以及連動件277 —起在收合位置、展開位置與傾斜位置之間位移。此外當滑套547在套接管531的凸緣536與固定套359之間位移時連動滑動環297 —起位移。如圖所示,滑動環297的各樞桿311樞設樞接件327,各樞接件327包括第一表面329以及與第一表面329隔開的第二表面331,各樞接件327進一步包括由第一表面329延伸至第二表面331的安裝孔332,安裝孔332包括位于第一表面329的大孔段333以及位于第二表面331的小孔段335,且大孔段333具有非圓形截面,各樞接件327另包括形成在外表面且垂直沿延伸通過大孔段333的樞孔337。各樞接件327的樞孔337分別與各樞桿311樞接,造成各樞接件327繞所樞接的樞桿311所界定的樞轉軸線樞轉。如圖所示,各樞接件327中安裝螺接件477,各螺接件477包括與大孔段333相同的非圓形的頭部479與具有螺牙的桿部481。各螺接件477的頭部479位于樞接件327的大孔段333內,造成各螺接件477無法相對樞接件327轉動,此外各螺接件477的桿部481通過樞接件327的小孔段335位于樞接件327外側,結合后各螺接件477沿主桿111的縱軸與所對應的樞桿311隔開。如圖所示,各螺接件477位于樞接件327外側的桿部481螺設塞子319,各塞子319包括套接部323以及形成套接部323表面的凸緣321,各塞子319進一步包括形成在凸緣321另一側邊的螺孔325。各螺接件477的桿部481松散嚙合在塞子319的螺孔325內,允許各塞子319能繞所螺接的螺接件477界定的樞轉軸線樞轉,但各塞子319無法與螺接件477分離。各塞子319與支撐桿313固接,各支撐桿313包括第一端315與第二端317。各支撐桿313的第一端315與塞子319的套接部323固接,造成各支撐桿313各自繞對應的樞桿311所界定的樞轉軸線樞轉,進一步個塞子319與所對應的支撐桿313 —起繞所對應的螺接件477所界定的樞轉軸線樞轉。且各支撐桿313隨著滑動環297與連動件277 —起在收合位置(如圖5所示)、展開位置(如圖11所示)與傾斜位置(如圖13所示)之間位移。如圖所示,遮陽傘12另包括固接在主桿111上端113的固定件363,固定件363包括截面為圓形套接段365與截面為U形的樞接段367,固定件363的套接段365與樞接段367交界處形成肩部369,固定件363進一步包括由套接段365延伸至樞接段367的容槽371,容槽371位于樞接段367具有的二側壁368之間,各側壁368進一步包括沿延伸至容槽371的滑槽375,各側壁368的滑槽375包括與主桿111的縱軸平行的第一段377以及與第一段377夾鈍角(在本實施例所示的圖6所示夾角大約150° )的第二段379,樞接段367的各側壁368包括位于各滑槽375與套接段365之間的軸孔381,固定件363更包括形成在容槽371內表面且位于套接段365的多個抵靠壁373。固定件363的套接段365固設在主桿111的縱孔117中且位于上端113。如圖所示,固定件363的樞接段367樞接樞轉件383,樞轉件383包括套接部385以及樞接部387,樞接部387包括位于末端的下端面389以及抵靠面391,抵靠面391與下端面389夾鈍角(在本實施例所示的圖6所示夾角大約夾159° ),樞接部387進一步包括沿垂直于樞轉件383的縱軸的方向隔開的二個端壁388,容置空間393形成在下端面389且位于二端壁388之間,各端壁388另包括沿徑向延伸至容置空間393的軌道395,各軌道395包括第一段397以及第二段399,各軌道395的第一段397與第二段399夾鈍角(在本實施例所示的圖6所示夾角大約135° ),各端壁388進一步包括位于各軌道395與下端面389之間的樞孔394。固定件363的樞接段367位于樞轉件383的容置空間393中,造成固定件363的二側壁368位于樞轉件383的二端壁388之間,且樞轉件383的樞孔394與固定件363的軸孔381對齊,樞轉件383的下端面389沿主桿111的縱軸與固定件363的肩部369隔開。樞轉件383的樞孔394及固定件363的軸孔381中固設銷桿401,造成樞轉件383繞銷桿401所界定的樞轉軸線在樞轉運動平面內的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樞轉,樞轉運動平面垂直于銷桿401所界定的樞轉軸線且通過樞轉件383的縱軸。當樞轉件383位于第一位置(如圖6所示)時,樞轉件383的軌道395的第一段397與固定件363的滑槽375的第一段377平行且對齊,且樞轉件383的縱軸與主桿111的縱軸形成共軸,樞轉件383的抵靠面391提供樞轉件383由第一位置往第二位置樞轉時的活動空間,造成樞轉件383由第一位置往第二位置樞轉時,樞轉件383的下端面389不會與固定件363的肩部369相互干涉,另一方面,當樞轉件383位于第二位置時,樞轉件383的抵靠面391約與固定件363的肩部369大致平行(如圖13所示)。如圖所示,延伸桿433包括上端435以及與樞轉件383的套接部385固接的下端437。如圖所示,遮陽傘12包括第一連動桿403,第一連動桿403可滑動地安裝在樞轉件383的軌道395內以及固定件363的滑槽375內,當樞轉件383位于第一位置時,第一連動桿403位于樞轉件383的軌道395的第一段397以及固定件363的滑槽375的第一段377內(如圖6所示)。如圖所示,遮陽傘12進一步包括一連桿471,連桿471包括與第一連動桿403結合的第一連接端472以及第二連接端473。且連桿471的第一連接端472位于固定件363的容槽371內,連桿471的第二連接端473位于主桿111的縱孔117內。銜接件405包括與連桿471的第二連接端473樞接的第一端407以及位于第一端407下方的第二端409,銜接件405進一步包括形成在第一端407且對齊的二第一定位孔411,以及形成在第一定位孔411與第二端409之間且對齊的二第二定位孔413。第二連動桿419穿過銜接件405的各第一定位孔411以及連桿471的第二連接端473,將銜接件405與連接471樞接,螺桿511的上端513位于銜接件405中。此外銜接件405的各第二定位孔413在垂直于主桿111的縱軸的徑向穿設定位銷415,定位銷415的二末端凸出銜接件405外側。銜接件405外套設環形抵靠件417,抵靠件417貼靠在定位銷415上。套接件427包括卡合在銜接件405的第二端409的套接部431,套接部431的下表面形成抵靠在銜接件405的第二端409端面的凸緣429。銜接件405的外側套設彈簧421,彈簧421包括抵靠在固定件363的抵靠壁373下端面的第一端423,以及抵靠在抵靠件417表面的第二端425。彈簧421透過抵靠件417偏置銜接件405造成樞轉件383保持在第一位置(如圖6所示)。延伸桿433的上端435固設固定環439,造成樞轉件383、延伸桿433與固定環439一起繞銷桿401所界定的樞轉軸線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樞轉。固定環439繞主桿111的縱軸的圓周方向樞設有八支傘骨451,各傘骨451包括與固定環439樞接的連接端453,造成各傘骨451相對固定環439樞轉(如圖6所示),固定環439配合各傘骨451提供傘布475安裝。各支撐桿313的第二端317樞設在傘骨451上。如圖1、4、5、6所示,為了方便說明,假設遮陽傘12的連動件277位于收合位置(如圖5所示),此時滑套547的定位端551抵靠于固定套359的上端,因而滑動環297不會繼續往遠離固定環439的方向位移,且其中兩個支撐桿313位于樞轉件383的樞轉運動平面中,其余的各支撐桿313繞主桿111的縱軸的圓周方向與樞轉件383的樞轉運動平面隔開,此時連動件277沿主桿111的縱軸與套接件427隔開并且位于螺桿511的下端515的大螺距段519中,卡合件300靠近長槽119的第二端133,滑動環297的位置相當靠近各外殼219 (如圖1所示),樞轉件383的套接部385與主桿111成平行,造成延伸桿433與主桿111成平行,各支撐桿313連動各傘骨451靠攏于主桿111的外側形成收合狀態,因而各傘骨451的末端位于把手213的樞轉路徑上(如所圖9示),另外樞轉件383被彈簧421偏置保持在第一位置(如圖6所示)。要將遮陽傘12撐開的前,拉動其中傘骨451或者沿主桿111的縱軸朝靠近固定環439推動滑套547,如此在套接管531、連動件277、卡合件300保持不動的狀態下造成滑動環297朝靠近固定環439位移小段距離(如圖8所示),因而各傘骨451樞轉至把手213轉動的路徑的外(如圖9所示),造成把手213得以順利轉動進一步將遮陽傘12撐開。此外當連動件277保持于收合位置且滑套547推動滑動環297位移時,套接管531的凸緣536系阻擋于滑套547的內凸壁555的移動路徑,造成滑套547無法沿主桿111之縱軸朝靠近固定環439的方向脫離套接管531。[0176]在圖9所示狀態下要將遮陽傘12撐開時,轉動把手213連動軸桿195及第一傳動輪151 —起繞第一孔137所界定的旋轉軸線轉動,第一傳動輪151的齒部155連動第二傳動輪251的齒部253,造成第二傳動輪251連動連接件257及螺桿511繞支撐件235的樞孔237所界定的旋轉軸線轉動,造成連動件277由收合位置(如圖5所示)沿主桿111的縱軸朝展開位置(如圖11所示)位移,此時由于連動件277位于螺桿511的大螺距段519內,因而螺桿511轉動時造成連動件277快速地由收合位置往展開位置位移,連動件277則以卡合件300推動套接管531帶動滑動環297 —起沿主桿111的縱軸朝靠近固定環439的方向位移,造成各支撐桿313連動傘骨451逐漸撐開成放射狀。當連動件277位移至展開位置(如圖9所示)后,連動件277的第一表面278貼靠在套接件427的凸緣429上,且連動件277位的銷294A于螺桿511的大螺距段519與小螺距段517交界處(如圖10所示),滑動環297位移至靠近固定件363的位置,且滑動環297沿主桿111的縱軸位于銷桿401下方,傘布475被各傘骨451支撐展開,造成遮陽傘12形成撐開狀態(如圖9所示)。在本實施例中于遮陽傘12撐開狀態繼續以同一方向轉動把手213,造成連動件277由展開位置(如圖9所示)往傾斜位置(如圖12所示)位移,具體地說,當連動件277位于展開位置后,螺桿511繼續轉動,造成螺桿511的小螺距段517推動連動件277由展開位置往傾斜位置慢速位移,連動件277推動套接件427、銜接件405、第二連動桿419、定位銷415以及抵靠件417沿主桿111的縱軸位移且壓縮彈簧421,且造成連桿471的第一連接端472推動第一連動桿403沿著固定件363的滑槽375由第一段377朝第二段379位移,第一連動桿403推動樞轉件383的軌道395的壁面,造成樞轉件383在樞轉運動平面內由第一位置朝第二位置樞轉,并連動延伸桿433、固定環439以及各傘骨451 —起位移至延伸桿433與主桿111夾鈍角的位置,各支撐桿313以及所對應的塞子319與傘骨451 —起移動,且從而繞對應的樞桿311所界定的樞轉軸線樞轉。造成樞轉件383連動固定環439、延伸桿433以及各傘骨451到達第二位置(如圖12、13所示)。當樞轉件383到達第二位置,抵靠面391與固定件363的肩部369大致平行,且滑動環297沿主桿111的縱軸仍位于銷桿401的下方。傘布475因而傾斜。主桿111可對應太陽的位置相對于底座467旋轉,以提供所需的遮蔽效果。針對縱軸非位于樞轉運動平面的各支撐桿313,如圖12A箭頭所示,這些支撐桿313不是只在樞轉運動平面與所對應傘骨451 —起樞轉也繞自己的縱軸樞轉,即這些支撐桿313以所對應的樞桿311為軸心轉動并且以所對應的螺接件477為軸心轉動。然而,縱軸位于樞轉運動平面的支撐桿313將與所對應的傘骨451 —起只在樞轉運動平面樞轉,沒有產生以所對應的螺接件477為樞軸的運動。圖10顯示兩個支撐桿313的縱軸位于樞轉運動平面時的運動。假設樞轉件383移動至圖10所示的位置,樞轉件383的縱軸與主桿111的縱軸大約夾21°,圖10的夾角A2為圖10左邊的支撐桿313的縱軸與主桿111的縱軸之間的夾角為46°,再者,圖10的夾角Al為圖10右邊的支撐桿313的縱軸與主桿111的縱軸之間的夾角為77°。需注意的是,圖10所示的各支撐桿313沒有相對于所樞階的螺接件477樞轉。當本實用新型遮陽傘12在圖10所示的傾斜狀態下逆轉把手213時,連動件277被螺桿511的小螺距段517推動而慢速地沿主桿111的縱軸由傾斜位置往展開位置位移,而彈簧421抵壓抵靠件417,造成定位銷415、銜接件405、第二連動桿419、連桿471以及第一連動桿403 —起沿主桿111的縱軸而放松彈簧421位移,第一連動桿403推動樞轉件383的軌道395的第二段399壁面,造成樞轉件383由第二位置(如圖13所示)復位至第一位置(如圖11所示)。在圖8所示遮陽傘12撐開狀態下繼續逆轉把手213,造成連動件277繼續由展開位置往收合位置位移,則滑動環297與各支撐桿313 —起沿主桿111的縱軸復位,造成遮陽傘12形成如圖1所示的收合狀態。本實用新型遮陽傘12利用螺桿511轉動帶動滑動環297位移,能夠以省力的方式帶動遮陽傘12撐開傘布475,而且以螺桿511帶動遮陽傘12的結構強度佳不易損壞,而且螺桿511的大螺距段519可以造成連動件277快速地在展開位置與收合位置之間位移,因而能快速地撐開或收合遮陽傘12的傘布475。另外,滑套547在套接管531、卡合件300與連動件277不動的狀態下能推動滑動環297朝靠近固定環439的方向位移,造成各傘骨451的末端與把手213的旋轉路徑隔開,因而把手213由遮陽傘12的收合狀態樞轉時不會與任意一傘骨451的末端干涉,所以把手213得以順暢地轉動進一步將遮陽傘12的傘布475撐開。此外,遮陽傘12的傘布475呈現傾斜狀態時可以依據太陽的位置作調整,提供使用者較佳的遮陽效果,而且利用螺桿511轉動推動連動件277位移除了能夠以省力的方式操作遮陽傘12的傘布475傾斜的外,螺桿511的小螺距段517造成連動件277慢速移動,因而能夠精確地控制樞轉件383的傾斜角度,進一步輕易地控制傘布475傾斜的狀態。又,樞轉件383在第一位置時,樞轉件383的軌道395的第一段397與主桿111平行,配合固定件363的滑槽375的第一段377與主桿111也是平行的設計,造成第一連桿403確實地將樞轉件383定位在第一位置,能夠在遮陽傘12撐開狀態時保持樞轉件383不會因為受到諸如強風吹襲傘布475而造成樞轉件383由第一位置朝第二位置樞轉。再者,各支撐件313上設置藉由螺接件477螺設的樞接件327與塞子319,在遮陽傘12操作傘布475傾斜時能造成各支撐桿313產生垂直于樞接的樞桿311的轉動,造成遮陽傘12能夠順暢地操作樞轉件383由第一位置往第二位置樞轉。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已加以說明,對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而言,許多延伸和變化將是顯而易知的。例如,遮陽傘12可以不包括延伸桿433,如此固定環439的固定環439可以固接在樞轉件383的套接部385上,如此,固定環439及各傘骨451仍然可隨著樞轉件383 —起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樞轉?;蛘?,遮陽傘12可以不包括多個塞子319、多個樞接件327以及多個螺接件477,如此各支撐桿313的第一端315直接與樞桿311樞接,而為了因應遮陽傘12的傾斜狀態,因此將各支撐桿313以及所樞接的樞桿311之間的結合間隙擴大,在遮陽傘12被操作成傾斜狀態的過程,各支撐桿313就能被傘骨451牽引相對所樞接的樞桿311產生相對的轉動,造成遮陽傘12能夠順利地操作成為傾斜狀態。雖然本實用新型是結合以上實施例進行描述的,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實施例,而只受所附權利要求的限定,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能夠容易地對其進行修改和變化,但并不離開本實用新型的實質構思和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可傾斜的遮陽傘,包括: 主桿(111),包括沿主桿(111)的縱軸隔開的上端(113)與下端(115),主桿(111)進一步包括外周面(112)以及沿垂直于主桿(111)的縱軸的徑向隔開的內周面(114),主桿(111)的內周面(114)界定出縱孔(117),第一孔(137)由外周面(112)延伸至內周面(114),主桿(111)的下端(115)要與底座(467)具有的套接管(469)樞接; 第一傳動輪(151)樞接在第一孔(137)中,第一傳動輪(151)包括位于主桿(111)的縱孔(117)內的齒部(155); 把手(213)位于主桿(111)外側且固定于第一傳動輪(151)上,造成把手(213)與第一傳動輪(151)共同繞垂直于主桿(111)的縱軸的旋轉軸轉動, 支撐件(235)固設在主桿(111)的縱孔(117)內且沿主桿(111)的縱軸位于第一傳動輪(151)的上方; 第二傳動輪(251)容置在主桿(111)的縱孔(117)內,第二傳動輪(251)包括與支撐件(235)樞接的軸桿(255),第二傳動輪(251)進一步包括與第一傳動輪(151)的齒部(155)嚙合的齒部(253),當第一傳動輪(151)繞旋轉軸轉動時第二傳動輪(251)繞主桿(111)的縱軸轉動; 螺桿(511),包括與第二傳動輪(251)連動地結合的下端(515),以及上端(513),螺桿(511)進一步包括形成在上端(513)的小螺距段(517)以及由小螺距段(517)末端延伸至下端(515)的大螺距段(519),螺桿(511)共同繞主桿(111)的縱軸轉動; 連動件(277)容置在主桿(111)的縱孔(117)中且與螺桿(511)螺接,連動件(277)包括形成在外周面的結 合孔(293),螺桿(511)樞轉造成連動件(277)沿主桿(111)的縱軸在收合位置、展開位置與傾斜位置之間位移,連動件(277)位于收合位置時沿縱向與第二傳動輪(251)隔開的距離小于連動件(277)位于展開位置時沿縱向與第二傳動輪(251)隔開的距離,且連動件(277)位于展開位置時沿縱向與第二傳動輪(251)隔開的距離小于連動件(277)位于傾斜位置時沿縱向與第二傳動輪(251)隔開的距離; 滑動環(297),可沿主桿(111)的縱軸滑動地與主桿(111)套接; 多個支撐桿(313),包括與滑動環(297)相對樞接的第一端(315)以及沿支撐桿(313)的縱軸與第一端(315)隔開的第二端(317),造成各支撐桿(313)隨著滑動環(297)與連動件(277) 一起位移; 固定件(363)與主桿(111)的上端(113)固接,固定件(363)包括滑槽(375)以及軸孔(381); 樞轉件(383)與固定件(363)樞接,樞轉件(383)包括軌道(395)與樞孔(394); 銷桿(401)穿過樞轉件(383)的樞孔(394)以及固定件(363)的軸孔(381),樞轉件(383)繞銷桿(401)所界定的樞轉軸線相對固定件(363)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轉動,樞轉件(383)的縱軸位于第一位置時與主桿(111)的縱軸形成共軸,樞轉件(383)的縱軸位于第二位置時與主桿(111)的縱軸形成鈍角; 第一連動桿(403),可滑動地安裝在樞轉件(383)的軌道(395)以及固定件(363)的滑槽(375)內; 連桿(471),包括與第一連接桿(403)結合的第一連接端(472)以及第二連接端(473);銜接件(405)包括與連桿(471)的第二連接端(473)樞接的第一端(407)與第二端(409); 定位銷(415)沿垂直于主桿(111)的縱軸的徑向穿過銜接件(405),定位銷(415)具有位于銜接件(405)外側的兩個末端; 彈簧(421)套設在銜接件(405)外側,且包括抵靠在固定件(363)的套接段(365)的第一端(423)以及抵靠在定位銷(415) 二末端的第二端(425); 固定環(439)與樞轉件(383)固接,固定環(439)與樞轉件(383) —起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樞轉;以及 多個傘骨(451),各包括與固定環(439)樞接的連接端(453),各支撐桿(313)的第二端(317)分別與各傘骨(451)樞接,各傘骨(451)要與傘布(475)結合; 當連動件(277)位于收合位置或展開位置時,連動件(277)位于螺桿(511)的大螺距段(519)內,造成螺桿(511)轉動快速帶動連動件(277)在螺桿(511)的大螺距段(519)中快速位移, 當連動件(277)位于收合位置時,連動件(277)沿主桿(111)的縱軸與銜接件(405)的第二端(409)隔開且靠近螺桿(511)的下端(515),而樞轉件(383)位于第一位置,各支撐桿(313)及各傘骨(451)靠攏收合于主桿(111)的周圍造成傘布(475)收合, 當連動件(277)位于展開位置時,連動件(277)位于螺桿(511)的大螺距段(519)與小螺距段(517)交界處,樞轉件(383)位于第一位置,各支撐桿(313)分別支撐各傘骨(451)撐開成而將傘布(475)展開, 當連動件(277)由展開位置往傾斜位置位移時,螺桿(511)轉動由小螺距段(517)推動連動件(277)慢速位移,因而連動件(277)推抵銜接件(405)沿主桿(111)的縱軸位移并造成定位銷(415)壓縮彈簧(421),銜接件(405)驅動連桿(471)推動第一連動桿(403)沿固定件(363)的滑槽(375)位移,第一連動桿(403)推動樞轉件(383)的軌道(395)壁面,造成樞轉件(383)由第一位置往第二位置樞轉,固定環(439)、各傘骨(451)以及各支撐桿(313)隨著樞轉件(383) —起樞轉,固定環(439)以及各傘骨(451)相對主桿(111)傾斜, 當連動件(277)由傾斜位置往展開位置位移時,彈簧(421)抵壓定位銷(415)造成銜接件(405)與連桿(471) —起沿主桿(111)的縱軸位移,造成第一連動桿(403)抵壓樞轉件(383)的軌道(395)壁面推動樞轉件(383)由第二位置至第一位置,當樞轉件(383)位于第一位置固定環(439)及多個傘骨(451)相對主桿(111)不傾斜。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傾斜的遮陽傘,其特征在于,主桿(111)包括由外周面(112)沿主桿(111)的徑向延伸至內周面(114)的長槽(119),包括: 套接管(531),可沿主桿(111)的縱軸滑動地與主桿(111)套接,套接管(531)包括頂端(532)與底端(534),套接管(531)進一步包括在頂、底端(532、534)之間沿伸的內表面(533)與外表面(535),套接管(531)的內表面(533)界定縱軸孔(537),套接管(531)進一步包括形成在外表面(535)的槽孔(544),套接管(531)的縱軸孔(537)容納主桿(111)且結合槽(543)與主桿(111)的長槽(119)對齊; 卡合件(300),包括嵌合部(302),卡合件(300)的嵌合部(302)通過套接管(531)的槽孔(544)與連動件(277)的結合孔(293)嵌合,造成連動件(277)位移時推動卡合件(300)連動套接管(531)位移; 滑套(547),可滑動地套設在套接管(531)外,滑套(547)包括與滑動環(297)結合的抵靠端(549),滑套(547)隨著滑動環(297)位移; 當連動件(277)位于收合位置時,驅動滑套(547)沿主桿(111)的縱軸朝固定環(439)位移時,套接管(531)、卡合件(300)及連動件(277)保持不動,造成滑套(547)相對套接管(531)位移進一步抵壓滑動環(297)位移,造成各傘骨(451)的末端位于把手(213)旋轉路徑的外,因而把手(213)得以順暢地轉動。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傾斜的遮陽傘,其特征在于,套接管(531)的外周壁且位于頂端(532)形成凸緣(536),滑套(547)進一步包括沿主桿(111)的縱軸與抵靠端(549)隔開的定位端(551),滑套(547)進一步包括內壁(553),以及由內壁(553)區隔出的滑孔(557),滑套(547)另包括形成在內壁(553)上且位于定位端(551)的內凸壁(555),滑套(547)的滑孔(557)與套接管(531)滑動地套接; 當連動件(277)位于收合位置時,滑套(547)的內凸壁(555)沿主桿(111)的縱軸與套接管(531)的凸緣(536)隔開, 當連動件(277)保持于收合位置且滑套(547)推動滑動環(297)位移時,套接管(531)的凸緣(536)阻擋于滑套(547)的內凸壁(555)的移動路徑,造成滑套(547)無法沿主桿(111)的縱軸朝靠近固定環(439)的方向脫離套接管(531)。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傾斜的遮陽傘,其特征在于,螺桿(511)的大螺距段(519)的螺距為7謹 12謹,小螺距段(517)為2謹 4謹。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傾斜的遮陽傘,其特征在于,樞轉件(383)在垂直于銷桿(401)所界定的樞轉軸線 且通過樞轉件(383)的縱軸的樞轉運動平面內的第一及第二位置之間樞轉,遮陽傘(12)進一步包括: 結合在各支撐桿(313)第一端(315)的塞子(319),各塞子(319)包括螺孔(325); 與各塞子(319)結合的樞接件(327),各樞接件(327)包括第一表面(329)以及與第一表面(329)相反的第二表面(331),安裝孔(332)由第一表面(329)延伸至第二表面(331),樞孔(337)垂直地延伸通過且與安裝孔(332)相交,各樞接件(327)透過樞桿(311)穿過安裝孔(332)與滑動環(297)樞接; 多個螺接件(477),各包括固定容置于樞接件(327)的安裝孔(332)內且與樞桿(311)隔開的頭部(479),各螺接件(477)進一步包括與塞子(319)的螺孔(325)松散嚙合的桿部(481),各塞子(319)可相對于各支撐桿(313)的所對應的螺接件(477)產生樞轉; 當連動件(277)由展開位置往傾斜位置位移時,樞轉件(383)在樞轉運動平面內由第一位置往第二位置樞轉,縱軸非位于樞轉運動平面的各支撐桿(313)以對應結合的各樞接件(327)繞樞桿(311)所界定的樞轉軸線樞轉,并且繞對應的螺接件(477)樞轉。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傾斜的遮陽傘,其特征在于,固定件(363)的滑槽(375)包括與主桿(111)的縱軸平行的第一段(377),以及與第一段(377)夾鈍角的第二段(379),樞轉件(383)的軌道(395)包括第一段(397)以及第二段(399); 當樞轉件(383)位于第一位置時,樞轉件(383)的軌道(395)的第一段(397)與固定件(363)的滑槽(375)的第一段(377)平行且對齊,且第一連動桿(403)位于固定件(363)的滑槽(375)的第一段(377)以及樞轉件(383)的軌道(395)的第一段(397)中,當樞轉件(383)由第一位置樞轉往第二位置時,第一連動桿(403)由固定件(363)的滑槽(375)的第一段(377)位移至第二段(379),且第一連動桿(403)由樞轉件(383)的軌道(395)的第一段(397)位移至第二段(399), 當樞轉件(383)由第二位置樞轉往第一位置時,第一連動桿(403)由固定件(363)的滑槽(375)的第二段(379)位移至第一段(377),且第一連動桿(403)由樞轉件(383)的軌道(395)的第二段(399)位移至第一段(397)內。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傾斜的遮陽傘,其特征在于,遮陽傘(12)進一步包括結合在螺桿(511)與第二傳動輪(251)之間的連接件(257),連接件(257)包括第一端(259)與第二端(273),連接件(257)進一步包括形成在第一端(259)端面的第一孔(271)以及形成在第二端(273)端面的第二孔(275),螺桿(511)的下端(515)固接在連接件(257)的第二孔(275)內,第二傳動輪(251)的軸桿(255)固接在連動件(277)的第一孔(271)內,造成第二傳動輪(251)、連接件(257)以及螺桿(511)無法沿主桿(111)的縱軸位移。
8.一種可傾斜的遮陽傘,包括: 主桿(111),包括沿主桿(111)的縱軸隔開的上端(113)與下端(115),主桿(111)進一步包括外周面(112)以及沿垂直于主桿(111)的縱軸的徑向隔開的內周面(114),主桿(111)的內周面(114)界定出縱孔(117),主桿(111)的下端(115)要與底座(467)具有的套接管(469)樞接; 螺桿(511),樞設在主桿(111)的縱孔(117)中,包括下端(515),以及上端(513),螺桿(511)進一步包括形成在上端(513)的小螺距段(517)以及由小螺距段(517)末端延伸至下端(515)的大螺距段(519); 連動件(277)容置在主桿(111)的縱孔(117)中且與螺桿(511)螺接,螺桿(511)樞轉造成連動件(277)沿主 桿(111)的縱軸在收合位置、展開位置與傾斜位置之間位移;滑動環(297),可沿主桿(111)的縱軸滑動地與主桿(111)套接,滑動環(297)與連動件(277)結合而連動; 多個支撐桿(313),包括與滑動環(297)相對樞接的第一端(315)以及沿支撐桿(313)的縱軸與第一端(315)隔開的第二端(317),造成各支撐桿(313)隨著滑動環(297)與連動件(277) 一起位移; 固定件(363),與主桿(111)的上端(113)固接; 樞轉件(383)與固定件(363)樞接; 固定環(439)與樞轉件(383)固接,固定環(439)與樞轉件(383) —起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樞轉;以及 多個傘骨(451),各包括與固定環(439)樞接的連接端(453),各支撐桿(313)的第二端(317)分別與各傘骨(451)樞接,各傘骨(451)要與傘布(475)結合; 當連動件(277)由收合位置往展開位置位移時,連動件(277)受螺桿(511)的大螺距段(519)推動,造成連動件(277)帶動滑動環(297)位移而快速撐開傘布(475), 當連動件(277)由展開位置往收合位置位移時,連動件(277)受螺桿(511)的大螺距段(519)推動,造成連動件(277)帶動滑動環(297)位移而快速收合傘布(475), 當連動件(277)由展開位置往傾斜位置位移時,連動件(277)受螺桿(511)的小螺距段(517)推動連動件(277)帶動樞轉件(383)由第一位置慢速往第二位置樞轉,造成各傘布(475)相對主桿(111)傾斜。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可傾斜的遮陽傘,其特征在于,主桿(111)包括由外周面(112)沿主桿(111)的徑向延伸至內周面(114)的長槽(119),主桿(111)進一步包括由外周面(112)延伸至內周面(114)的第一孔(137),包括: 第一傳動輪(151),與第一孔(137)樞接,第一傳動輪(151)包括位于主桿(111)的縱孔(117)內的齒部(155); 把手(213)位于主桿(111)外側且固定于第一傳動輪(151)上,造成把手(213)與第一傳動輪(151)共同繞垂直于主桿(111)的縱軸的旋轉軸轉動, 第二傳動輪(251),與螺桿(511)的下端(515)結合而一起轉動,第二傳動輪(251)進一步包括與第一傳動輪(151)的齒部(155)嚙合的齒部(253),當第一傳動輪(151)繞旋轉軸轉動時第二傳動輪(251)系繞主桿(111)的縱軸轉動; 套接管(531),可沿主桿(111)的縱軸滑動地與主桿(111)套接,套接管(531)包括頂端(532)與底端(534),套接管(531)進一步包括在頂、底端(532、534)之間沿伸的內表面(533)與外表面(535),套接管(531)的內表面(533)界定縱軸孔(537),套接管(531)進一步包括形成在外表面(535)的槽孔(544),套接管(531)的縱軸孔(537)容納主桿(111)且結合槽(543)與主桿(111)的長槽(119)對齊; 卡合件(304),包括嵌合部(302),卡合件(304)的嵌合部(302)通過套接管(531)的槽孔(544)與連動件(277)結合而一起移動,造成連動件(277)位移時系推動卡合件(300)連動套接管(531)位移; 滑套(547),可滑動地套設在套接管(531)外,滑套(547)包括與滑動環(297)結合的抵靠端(549),滑套(547)系隨著滑動環(297)位移; 當連動件(277)位于收合位置時,驅動滑套(547)沿主桿(111)的縱軸朝固定環(439)位移時,套接管(531)、卡合件(300)及連動件(277)保持不動,造成滑套(547)相對套接管(531)位移進一步抵壓滑動環(297)位移,造成各傘骨(451)的末端位于把手(213)旋轉路徑之外,因而把手(213)得以順暢地轉動。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可傾斜的遮陽傘,其特征在于,套接管(531)的外周壁且位于頂端(532)形成凸緣(536),滑套(547)進一步包括沿主桿(111)的縱軸與抵靠端(549)隔開的定位端(551),滑套(547)進一步包括內壁(553),以及由內壁(553)區隔出的滑孔(557),滑套(547)另包括形成在內壁(553)上且位于定位端(551)的內凸壁(555),滑套(547)的滑孔(557)與套接管(531)滑動地套接,內凸壁(555)沿主桿(111)的縱軸位于套接管(531)的凸緣(536)與固定套(359)之間; 當連動件(277)位于收合位置時,滑套(547)的內凸壁(555)沿主桿(111)的縱軸方向與套接管(531)的凸緣(536)隔開, 當連動件(277)保持于收合位置且滑套(547)推動滑動環(297)位移時,套接管(531)的凸緣(536)阻擋于滑套(547)的內凸壁(555)的移動路徑,造成滑套(547)無法沿主桿(111)的縱軸朝靠近固定環(439)的方向脫離套接管(531)。
專利摘要一種可傾斜的遮陽傘,遮陽傘包括具有長槽的主桿,主桿上樞設第一傳動輪,主桿內樞設與第一傳動輪嚙合的第二傳動輪,第二傳動輪與螺桿結合而一起轉動,螺桿包括大螺紋段與小螺紋段且與連動件螺接,且主桿上固設固定件以及與固定件樞接的轉動件,轉動件與固定環結合,螺桿轉動時連動件快速地連動滑動環在收合位置與展開位置之間位移,造成遮陽傘快速地撐開或收合,且螺桿慢速地推動連動件在展開位置與傾斜位置之間位移,因而精確地控制遮陽傘的傾斜角度。
文檔編號A45B25/14GK202959116SQ20122053180
公開日2013年6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17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17日
發明者董博隆 申請人:董博隆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夏邑县| 靖西县| 丽江市| 晴隆县| 九江市| 和政县| 特克斯县| 墨竹工卡县| 天全县| 洪洞县| 万盛区| 呼图壁县| 定陶县| 渭源县| 台北市| 樟树市| 汨罗市| 无锡市| 德化县| 济阳县| 贵阳市| 九龙县| 长春市| 通榆县| 都昌县| 林甸县| 松阳县| 辽阳县| 巴林左旗| 固镇县| 文水县| 金秀| 杭锦后旗| 四会市| 威远县| 临沧市| 临武县| 成都市| 巴塘县| 邵武市| 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