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結構改進的新型布鞋底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鞋底技術領域,具體涉及的一種結構改進的新型布鞋底。
背景技術:
中國傳統手工布鞋底是一中國鞋底特色,其具有悠久的歷史,對于現有目前市場上的傳統布鞋底,是采用粗棉線經交叉走線,把多層布料疊合縫制在一起,利用傳統方法制作而的鞋底,容易磨損,棉線易開裂,且防滑功能不強,需要經常更換,給人們的穿著帶來不便。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以上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實耐用、防滑、耐磨且穿著柔軟、透氣的新型布鞋底。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結構改進的新型布鞋底,是由三層結構組成,分別為內層發泡層、外層復合層及中間塑料層,所述鞋底的四周還包覆一圈麻線層;所述內層發泡層、外層復合層及中間塑料層的層與層之間分別縫制或膠合而成。所述的內層發泡層是由高密度高壓聚乙烯材料經發泡工藝生產制成。所述的外層復合層是由塑膠材料與棉麻纖維材料、或塑料材料與山棕纖維材料交叉混合壓制而成。所述中間塑膠層是采用柔軟性能良好的復合性塑膠材料制成,其韌性及回彈能力強。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體現在于:本實用新型的外層復合層即是著地層,因采用兩種不同的材料交叉高溫壓制成,具有一定的防滑、耐磨作用,并同時復合一層塑膠層,增加了鞋底的韌性及柔軟性,內層與腳部接觸,內層采用發泡層,材料更加柔軟,使其更好地與腳部進行貼合;本實用新型鞋底穿著舒適、透氣,經久耐磨穿著使用壽命長等優點。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的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
圖1所示,結構改進的新型布鞋底,是由三層結構組成,分別為內層發泡層4、外層復合層2及中間塑料層3,所述鞋底的四周還包覆一圈麻線層I ;所述內層發泡層4、外層復合層2及中間塑料層3的層與層之間分別縫制或膠合而成。所述的內層發泡層4是由高密度高壓聚乙烯材料經發泡工藝生產制成。所述的外層復合層2是由塑膠材料與棉麻纖維材料、或塑料材料與山棕纖維材料交叉混合壓制而成。[0014]所述中間塑膠層3是采用柔軟性能良好的復合性塑膠材料制成,其韌性及回彈能力強。本實用新型布鞋底的制作過程為:首先利用高密度高壓聚乙烯材料經高溫發泡工藝并在模具中成型片狀發泡塑料片,然后將塑膠材料與棉麻纖維材料、或塑料材料與山棕纖維材料交叉混合壓制成型,再次將外層、內層及中間層經高溫熱塑復合成型,最后包邊,并裁剪、修整為所需要的形狀成品。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如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宗旨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
權利要求1.構改進的新型布鞋底,其特征在于:是由三層結構組成,分別為內層發泡層、外層復合層及中間塑料層,所述鞋底的四周還包覆一圈麻線層;所述內層發泡層、外層復合層及中間塑料層的層與層之間分別縫制或膠合而成。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結構改進的新型布鞋底,其特征在于:內層發泡層是由高密度高壓聚乙烯材料經發泡工藝生產制成。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結構改進的新型布鞋底,其特征在于:外層復合層是由塑膠材料與棉麻纖維材料、或塑料材料與山棕纖維材料交叉混合壓制而成。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結構改進的新型布鞋底,其特征在于:中間塑膠層是采用柔軟性能良好的復合性塑膠材料制成,其韌性及回彈能力強。
專利摘要結構改進的新型布鞋底,是由三層結構組成,分別為內層發泡層、外層復合層及中間塑料層,所述鞋底的四周還包覆一圈麻線層;所述內層發泡層、外層復合層及中間塑料層的層與層之間分別縫制或膠合而成;本實用新型的外層復合層即是著地層,因采用兩種不同的材料交叉高溫壓制成,具有一定的防滑、耐磨作用,并同時復合一層塑膠層,增加了鞋底的韌性及柔軟性,內層與腳部接觸,內層采用發泡層,材料更加柔軟,使其更好地與腳部進行貼合;本實用新型鞋底穿著舒適、透氣,經久耐磨,穿著使用壽命長。
文檔編號A43B13/28GK202919177SQ20122065262
公開日2013年5月8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3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3日
發明者黃安生 申請人:福建省晉江市安億鞋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