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新型危重病人病號服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醫療用具領域,特別是一種新型危重病人病號服。
背景技術:
在醫院護理工作中,根據病人的需要病號服經常會正衣反穿,領口和袖子都不舒適,在病人側臥位時肩背會暴露,而且后面的領口過高不適合氣管切開的患者。帶有深靜脈置管、胸腔穿刺導管、腹穿導管、造瘺管的患者由于導管被遮蓋在衣服底下不宜觀察。而且導管外端不好固定,監護儀的導線不好放置。在進行換藥或置入體內導管的操作時,要暴露手術部位,需要脫去衣服,操作十分麻煩。現有病號服的扣子在反穿時對于昏迷、意識不清醒、煩躁的患者有被壓在身下從而導致皮膚出現問題的危險。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設計了一種新型危重病人病號服。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新型危重病人病號服,包括病號服,病號服的前領口設計成深V形領口,在病號服的前面開有兩個開口,兩個開口呈八字形分布,且兩個開口都是從鎖骨中線處開始斜向下延伸,一直延伸到病號服后面位于臀部區域的底邊,在本技術方案中,病號服前面的兩個開口還可以從領口與袖口之間的任意一點開始向斜下延伸,在病號服的后面也設有開口,開口是從病號服后面的領口垂直向下延伸,一直延伸到病號服的底邊,病號服前面和后面的開口上都設有多個系帶。所述系帶的數量為不少于三個。利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制作的新型危重病人病號服,款式簡單易于操作,改變正衣反穿的不舒適感。在側臥時肩背可以被包裹,不會暴露在外邊。V型領口的設計,充分留出氣管切開的位置,保證氣管切開位置準確。去掉扣子改為系帶有效保護患者皮膚不會被硌著。端坐臥位的患者背部的系帶系上后不會暴露后背。開口處使各種管路露出便于觀察,兩邊開口成八字,上窄下寬能保證腹部的遮蓋.
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新型危重病人病號服的前面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所述新型危重病人病號服的后面結構示意圖;圖中,1、病號服;2、開口 ;3、系帶。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具體描述,如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新型危重病人病號服的前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所述新型危重病人病號服的后面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一種新型危重病人病號服,包括病號服1,病號服的前領口設計成深V形領口,在病號服的前面開有兩個開口 2,兩個開口呈八字形分布,且兩個開口都是從鎖骨中線處開始斜向下延伸,一直延伸到病號服后面位于臀部區域的底邊,在本技術方案中,病號服前面的兩個開口還可以從領口與袖口之間的任意一點開始向斜下延伸,在病號服的后面也設有開口,開口是從病號服后面的領口垂直向下延伸,一直延伸到病號服的底邊,病號服前面和后面的開口上都設有多個系帶3。其中所述系帶的數量為不少于三個。本病號服的設計重點是針對正衣反穿的情況,避免正衣反穿帶來的不適。保證肩背部的保暖。領口為深V型領口,在保證患者舒適度的同時,充分留出氣管切開的位置,保證氣管切開位置準確,為醫生手術提供方便。背部去掉扣子改為系帶,避免患者咯著。在病號服正面的開口上,領口與第一個系帶之間的第一個口可以放置鎖穿置管,下面下面第二個和第三個開口可以放置胸穿、腹穿、造瘺等導管。監護儀導線可以從任意開口露出。避免各種導管和監護儀導線被遮蓋在衣服下面不宜觀察和被壓和打折的危險。開口處的系帶留的長一些,不僅可以連接開口還可以固定各種導管外露部分。兩邊開口成八字,上窄下寬能保證腹部的遮蓋。上述技術方案僅體現了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優選技術方案,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對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變動均體現了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新型危重病人病號服,包括病號服(I),其特征在于,病號服的前領口設計成深V形領口,在病號服的前面開有兩個開口(2),兩個開口呈八字形分布,且兩個開口都是從鎖骨中線處開始斜向下延伸,一直延伸到病號服后面位于臀部區域的底邊,在病號服的后面也設有開口,開口是從病號服后面的領口垂直向下延伸,一直延伸到病號服的底邊,病號服前面和后面的開口上都設有多個系帶(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危重病人病號服, 其特征在于,所述系帶的數量為不少于三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危重病人病號服,包括病號服,病號服的設計成深V形領口,在病號服的前面開有兩個開口,兩個開口呈八字形分布,且兩個開口都是從鎖骨的中線處開始斜向下延伸,一直延伸到病號服后面位于臀部區域的底邊,在本技術方案中,病號服前面的兩個開口還可以從領口與袖口之間的任意一點開始向斜下延伸,在病號服的后面也設有開口,開口是從病號服后面的領口的最底端垂直向下延伸,一直延伸到病號服的底邊,病號服前面和后面的開口上都設有多個系帶。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解決了病號服正衣反穿的問題,增加了病人住院期間的舒適度,降低了病人住院期間可能存在的風險。
文檔編號A41D13/12GK202958904SQ20122068910
公開日2013年6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14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14日
發明者龐珍珍, 董麗, 韓紅梅, 樊現崗, 屠莉 申請人: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