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小型電氣設備的清洗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清洗裝置,其中即使在過濾器中發生堵塞,上述堵塞也不會阻礙清洗液的循環或者造成清洗液溢流出清洗皿。該清洗裝置包括:清洗皿,其用于接收小型電氣設備的被清洗部;容器,其用于儲存在清洗被清洗部期間被供給到清洗皿的清洗液;清洗液供給部件,其被構造成將儲存于容器內的清洗液供給到清洗皿;溢流路徑,其使清洗液的溢流出清洗皿內的部分返回到容器;以及過濾器。溢流路徑由第一溢流路徑和第二溢流路徑構成,第一溢流路徑用于使清洗液通過過濾器且使被過濾的清洗液返回到容器,第二溢流路徑用于使沒有通過過濾器的清洗液返回到容器。
【專利說明】用于小型電氣設備的清洗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諸如電動剃毛器或脫毛器等需要定期清洗的小型電氣設備的清洗裝置。
【背景技術】
[0002]這種類型的清洗裝置包括清洗皿、容器、清洗液供給部件及溢流路徑。該清洗皿被構造成接收小型電氣設備的被清洗部。該容器用于儲存在清洗被清洗部期間被供給到清洗皿的清洗液。該清洗液供給部件被構造成將儲存于容器的清洗液供給到清洗皿。通過該溢流路徑,使供給到清洗皿的清洗液的溢流液返回到容器。相應地,溢流路徑防止了清洗液溢流出清洗皿(例如,參照日本特許第3652393號公報或日本特許公開第2010-057837號公報)。
[0003]附帶地,在容器和清洗皿之間循環清洗液。這里,在循環路徑中設置過濾器,該過濾器用于從循環的清洗液中移除由于清洗而從小型電氣設備的被清洗部排出的、諸如廢胡須或毛發等污物。然而,在傳統的清洗裝置中,存在如下的問題:當由于污物使過濾器發生堵塞時,清洗液可能會溢流出清洗皿或者清洗液的循環量可能會明顯地減小。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小型電氣設備的清洗裝置,即使在過濾器發生堵塞時,該清洗裝置也能夠防止中斷清洗液的循環并防止清洗液從清洗皿溢流出。
[0005]根據本發明的用于小型電氣設備的清洗裝置包括:清洗皿,其被構造成接收小型電氣設備的被清洗部;容器,其用于儲存在被清洗部的清洗期間要被供給到所述清洗皿內的清洗液;清洗液供給部件,其被構造成將儲存于所述容器內的清洗液供給到所述清洗皿;溢流路徑,供給到所述清洗皿內的清洗液的溢流液通過所述溢流路徑返回到所述容器;以及過濾器,其中,所述溢流路徑包括:第一溢流路徑,其用于使通過所述過濾器而被過濾的清洗液返回到所述容器;和第二溢流路徑,其用于使沒有通過所述過濾器的清洗液返回到所述容器。
[0006]在該用于小型電氣設備的清洗裝置中,優選地,所述過濾器布置于所述第一溢流路徑。
[0007]在該用于小型電氣設備的清洗裝置中,優選地,所述過濾器布置于所述容器內,并且所述第一溢流路徑布置在所述過濾器的正上方,以用于使通過所述過濾器的清洗液的溢流液返回到所述容器。
[0008]在該用于小型電氣設備的清洗裝置中,優選地,所述第二溢流路徑包括清洗液流入部,所述清洗液流入部布置在比所述第一溢流路徑的清洗液流入部高的位置。
[0009]此外,在該用于小型電氣設備的清洗裝置中,優選地,所述清洗皿包括:清洗部,其用于接收小型電氣設備的被清洗部;溢流部,所述第一溢流路徑的清洗液流入部的開口和所述第二溢流路徑的清洗液流入部的開口布置于所述溢流部;以及溢流堰,其布置在所述清洗部和所述溢流部之間。
[0010]即使當過濾器發生堵塞時,也能夠確保在容器和清洗皿之間的清洗液的循環,還能夠防止由于過濾器的堵塞而發生清洗液的泄漏。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現在將進一步詳細地描述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參照下面的詳細描述和附圖將更好地理解本發明的其它特征及優點,其中:
[0012]【圖1】是根據本實施方式的用于小型電氣設備的清洗裝置(沿著圖10的線N-N截取)的截面圖;
[0013]【圖2】是根據本實施方式的用于小型電氣設備的清洗裝置的立體圖;
[0014]【圖3】是根據本實施方式的用于小型電氣設備的清洗裝置的縱向截面圖;
[0015]【圖4】是根據本實施方式的用于小型電氣設備的清洗裝置處于移除小型電氣設備的狀態下的立體圖;
[0016]【圖5】是根據本實施方式的用于小型電氣設備的清洗裝置的分解立體圖;
[0017]【圖6】是根據本實施方式的用于小型電氣設備的清洗裝置的分解立體圖;
[0018]【圖7】是根據本實施方式的用于小型電氣設備的清洗裝置處于移除側蓋的狀態下的橫向截面圖;
[0019]【圖8】是根據本實施方式的用于小型電氣設備的清洗裝置的局部放大截面圖;
[0020]【圖9】是根據本實施方式的用于小型電氣設備的清洗裝置處于移除頂面蓋、支撐塊、側蓋和前蓋的狀態下的立體圖;
[0021]【圖10】是根據本實施方式的用于小型電氣設備的清洗裝置處于移除頂面蓋和支撐塊的狀態下的平面圖;
[0022]【圖11】是沿著圖10中的線L-L截取的截面圖;
[0023]【圖12】是根據本實施方式的用于小型電氣設備的清洗裝置的清洗皿的側面圖;
[0024]【圖13】是根據本實施方式的用于小型電氣設備的清洗裝置的清洗皿的平面圖;
[0025]【圖14】是根據本實施方式的用于小型電氣設備的清洗裝置的清洗皿的立體圖;
[0026]【圖15】是根據本實施方式的用于小型電氣設備的清洗裝置的容器和過濾器框架的分解立體圖;
[0027]【圖16】是根據本實施方式的用于小型電氣設備的清洗裝置的容器和過濾器框架的立體圖;
[0028]【圖17A】是根據本實施方式的用于小型電氣設備的清洗裝置的容器和過濾器框架的縱向截面圖;
[0029]【圖17B】是根據本實施方式的用于小型電氣設備的清洗裝置的容器和過濾器框架的橫向截面圖;
[0030]【圖18A】是根據本實施方式的用于小型電氣設備的清洗裝置的過濾器框架的平面圖;
[0031]【圖18B】是根據本實施方式的用于小型電氣設備的清洗裝置的過濾器框架的背視圖;
[0032]【圖18C】是根據本實施方式的用于小型電氣設備的清洗裝置的過濾器框架的側視圖;
[0033]【圖18D】是根據本實施方式的用于小型電氣設備的清洗裝置的過濾器框架的仰視圖;以及
[0034]【圖19】是根據本實施方式的用于小型電氣設備的清洗裝置的另一示例的示意性截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5]在下文中,將參照附圖描述根據本實施方式的清洗裝置。根據本實施方式的清洗裝置I被設置成用于清洗為往復式電動剃毛器的小型電氣設備E的刀具頭部Ea。清洗裝置I在其上表面設置有開口部20,當小型電氣設備E被倒立時,刀具頭部Ea插通過該開口部20。
[0036]如圖3、圖5和圖6所示,清洗裝置I在其內部的包括:清洗皿5 ;容器7,其用于儲存清洗液;泵P,其用于使清洗液在該容器7和該清洗皿5之間循環;加熱單元H和馬達風扇F,該加熱單元H和馬達風扇F用于在清洗之后干燥刀具頭部Ea ;溢流路徑(第一溢流路徑和第二溢流路徑),供給到清洗皿5的清洗液的溢流液通過該溢流路徑返回到容器7 ;以及過濾器89。此外,清洗裝置I包括支撐部S,該支撐部S布置在清洗裝置I的上部后側。支撐部S包括用于電連接小型電氣設備E和清洗裝置I的連接部。以下將描述根據本實施方式的溢流路徑。
[0037]當在包含清洗液的容器7設置在清洗裝置I并且小型電氣設備E的刀具頭部Ea通過開口部20布置于清洗皿5且小型電氣設備E和清洗裝置I之間的電連接通過支撐部S的連接部完成的狀態下泵P被致動時,泵P開始將儲存于容器7的清洗液供給到清洗皿
5。這里,清洗皿5包括溢流堰54,相應地,溢流出溢流堰54的清洗液返回到布置于清洗皿5的下方的容器7。在清洗期間,可以通過上述連接部進行供電和傳輸信號來致動小型電氣設備E的刀具頭部Ea。因此,可以更快地且有效地進行刀具頭部Ea的清洗。
[0038]接著,將參照圖5和圖6詳細描述清洗裝置I的各部件。清洗裝置I還包括:底板11 ;基板12,其相對于底板11能夠豎向地移動;支撐架13,其布置于基板12 ;清洗皿5,其四周上邊緣被支撐架13的上邊緣支撐;頂面蓋2,其包括開口部20 ;支撐塊6,連接部安裝到該支撐塊6 ;側蓋15,其用于覆蓋清洗裝置的側表面;以及前蓋16,其布置在清洗裝置的前表面。
[0039]如圖5所示,底板11設置有兩個引導支柱110和110,該兩個引導支柱110和110分別立設于該底板的左右兩側。基板2能夠沿著引導支柱110上下移動。通過推桿111對基板12向上施力,該推桿111設置有彈簧112且布置于底板11的各引導支柱110內。
[0040]如圖5所示,開關板31在左右方向上可滑動地布置于基板12。開關板31在一個方向上被彈簧32施力,并且開關板31的一端從側蓋15露出到外側。開關板31包括接合部,該接合部用于與設置于各引導支柱110的上端的鉤部115接合。當抵抗彈簧32的施力地推開關板31時,解除與鉤部115的接合,相應地,基板12通過接收彈簧112的施力而向上移動。當向下推基板12時,開關板31與鉤部115再次接合,相應地,基板12保持在被向下推的狀態。
[0041]如圖5所示,基板12包括向下突出的筒狀的馬達蓋部120。馬達蓋部120通過馬達殼體121容納馬達Μ。此外,如圖11所示,葉輪123被安裝到馬達輸出軸,該馬達輸出軸從馬達蓋部120的底表面通過M形密封部122向下突出。此外,包括吸入口的泵蓋124繞著葉輪123安裝。該吸入口在泵蓋124的底部的中央部開口。當葉輪123旋轉時,清洗液從泵蓋124的吸入口被吸入,然后通過與馬達蓋部120 —體設置的連接管126供給到清洗皿5的稍后描述的供水/排水口 56。
[0042]此外,三個水位檢測銷24、25和26布置在馬達蓋部120的外周側。三個水位檢測銷24、25和26浸入儲存于容器7的清洗液,然后基于這些銷之間的電阻值測量清洗液的水位。也就是,因為清洗液具有導電性,所以在水位檢測銷24和25之間或者在水位檢測銷24和26之間不存在清洗液時,通過利用電阻值變得比預定值大的條件來測量清洗液的水位。
[0043]在水位檢測銷24、25和26的下端中,水位檢測銷24的下端位于最低位置,而水位檢測銷25和26的下端位于不同的高度位置。相應地,例如,可以在如下的兩種情況下測量清洗液的水位:在清洗液的殘留量有點少的情況下;和在清洗液的殘留量比清洗液循環以進行清洗操作所需的量少的情況下(在清洗液的殘留量變得不能進行清洗的情況下)。這里,水位檢測銷24的下端布置成比其他水位檢測銷25和26的下端低的原因是,即使當清洗裝置I位于傾斜面時,也能提供水位測量的余量(margin)。
[0044]清洗皿5通過支撐架13布置于基板12。清洗皿5由諸如橡膠等的軟質材料形成,并且清洗皿5包括折返部50,該折返部50設置成從該折返部50的上邊緣朝向外周側突出,且該折返部50的端部向下折疊。如圖8所示,當在支撐架13的上邊緣被折返部50覆蓋的狀態下組裝頂面蓋2時,設置于頂面蓋2的下邊緣的后蓋23嵌入設置于清洗皿5的上邊緣的頂面的槽51。清洗皿5的上邊緣在頂面蓋2和支撐架13之間被壓縮,相應地,這部分是防水的。
[0045]此外,如圖12至圖14所示,清洗皿5在其內部包括溢流堰54。清洗皿5由溢流堰54劃分成位于溢流堰54的前部側的清洗部52和位于溢流堰54的后部側的溢流部53。清洗部52用于容納小型電氣設備E的刀具頭部Ea,并且用于確定刀具頭部Ea在與溢流堰54側的壁面一體設置的肋55和布置于清洗皿5的內表面的頭引導件(head guide) 35的支撐部36之間的前后方向上的位置。此外,多個凸帶(projected strip) 59設置在清洗皿5的底部。由于凸帶59,刀具頭部Ea在略微浮于底部的狀態下被支撐。
[0046]清洗皿5的清洗部52在其最低部分處設置有供水/排水口 56。溢流部53設置有兩個排水口 57和58。供水/排水口 56經由設置于基板12的連接管126與泵P連接。各排水口 57和58分別與設置于基板12的連接管127和128連接。這些連接管127和128位于儲存清洗液的容器7的正上方。通過排水口 57和58的清洗液經由連接管127和128返回到容器7。
[0047]這里,排水口 57和58中的上表面開口(清洗液流入部)位于低位置的排出口 57被構造成排出清洗液,以用于清洗液的循環。另一方面,排水口 58的上表面開口位于高位置,且位于比排水口 57的上表面開口離溢流堰54較遠的位置,相應地,排水口 58被設置成在排水口 57由于某些原因被堵塞而不能發揮功能的情況下作為緊急用的口。如圖12所示,溢流部53的底表面53a被設置成朝向布置于一側的排水口 57向下傾斜的傾斜面。在這種情況下,溢流出溢流堰54的清洗液強烈地流入排水口 57,因此排水口 57難以被堵塞。
[0048]清洗皿5在其前邊緣的一側設置有形成為袋形狀的壁體500。由壁體500包圍的部分被設置成安裝操作指令用的選擇按鈕29。當操作從頂面蓋2露出的選擇按鈕29時,設置于開關基板27(見圖5)的開關經由開關桿290 (見圖6)被驅動。為此,可以使用選擇按鈕29指示清洗裝置I的操作。同時,設置于開關基板27的、用于顯示操作的顯示燈被構造成經由導光板28顯示與指示從頂面蓋2露出的選擇按鈕的操作對應的內容。此外,還可以設置用于顯示容器7內的水量的顯示燈。
[0049]支撐塊6和后蓋23構成支撐部S,該支撐塊6的背表面側被頂面蓋2的后蓋23覆蓋。支撐塊6設置有多個接觸部(contact part) 39,該多個接觸部39經由多個支撐構件38被多個彈簧37分別單獨地向前施力。多個接觸部39以不突出超過支撐塊6的前表面的方式通過支撐塊6的前表面露出。
[0050]用于吸引小型電氣設備E的磁體43和磁軛44位于多個接觸部39的上方。當刀具頭部Ea被嵌入清洗皿5時,小型電氣設備E被磁體43磁性地吸引到支撐部S,然后小型電氣設備E的端子部Eb與多個接觸部39接觸,此外端子部Eb抵抗多個彈簧37地推多個接觸部39,由此保持確保接觸壓力的狀態。通過端子部Eb與多個接觸部39接觸,變為能夠給小型電氣設備E進行供電且能夠從清洗裝置I發送信號到小型電氣設備E的狀態。
[0051]在支撐部S內布置用于與多個接觸部39接觸的主體檢測板42。當小型電氣設備E安裝到清洗裝置I且多個接觸部39縮回時,主體檢測板42與多個接觸部39分開,相應地檢測小型電氣設備E安裝于清洗裝置I的安裝。
[0052]支撐塊6在其下部設置有吹送口(blowing port)66。在吹送口 66的背表面側安裝有馬達風扇F。吹送口 66的下邊緣位于清洗皿5的后部上邊緣。馬達風扇F被設置成通過位于清洗裝置I的背表面的吸入口 150吸入空氣并通過吹送口 66將該空氣送到小型電氣設備E的刀具頭部Ea。因此,用于馬達風扇F的吹送口 66傾斜地指向下方,以便能夠通過將空氣從上側送到刀具頭部Ea來干燥刀具頭部Ea。此外,吹送口 66設置有整流板67,該整流板67用于高效地改變被輸送的空氣的方向。
[0053]為了加熱,在清洗皿5的清洗部52的背表面(下表面)側安裝有加熱單元H。加熱單元H包括加熱線、加熱板、加熱基部、用于控制溫度的溫度檢測器以及在異常加熱時功用的保護部件(所有這些部件均未示出)。加熱單元H將來自加熱線的熱量通過加熱板、清洗皿5及清洗皿5的多個凸帶59傳遞到刀具頭部Ea,以促進清洗后的刀具頭部Ea的干燥。
[0054]清洗皿5和頂面蓋2通過支撐架13被組裝到基板12,然后側蓋15和前蓋16以繞著清洗皿5和頂面蓋2的外周面的方式被安裝。相應地,當基板12相對于底板11上下移動時,除了底板11和可拆卸地安裝到底板11的容器7以外的所有構件能夠與基板12 —體地上下移動。這種上下移動用于布置于底板11的容器7的安裝或拆卸操作。
[0055]接著,將參照圖15、圖16、圖17A、圖17B和圖18A至圖18D描述容器7和可拆卸地布置于容器7的過濾器框架8。容器7安裝于底板11且具有開口的上表面,并且該容器7形成為如下的杯狀:該杯狀的后側的橫向寬度被設定為比杯狀的前側的橫向寬度小。此外,用于供給水的線70標記在容器7的內壁。此外,容器7在其下表面設置有多個凸狀隆起部76。相應地,在容器7位于清洗裝置I的外側的情況下可以確保穩定性,且此外即使在由于利用水等所進行的洗滌使水滴附著在容器7的下表面時,也可以防止水滴意外地移動到容器7所在的位置。
[0056]過濾器框架8包括:底板部80,其幾乎覆蓋容器7的底表面;和分隔壁81,其從該底板部80的后部向上延伸。該分隔壁81的兩側邊緣與容器7的內壁面接觸。過濾器框架8由用于定位的凸部74定位,該凸部74設置在容器7的內壁。容器7的內部由該過濾器框架8劃分成三個空間:兩個空間7a和7b,該兩個空間7a和7b由分隔壁81分隔;和空間7c,該空間7c在略微浮于容器7的底表面的狀態下位于容器7的底表面和底板部80之間。底板部80在其下表面側設置有網格狀肋85。此外,底板部80設置有凹部88。該凹部88布置在位于底板部80的后部上表面且面向空間7b的部分。當過濾器框架8位于容器7內時,變為在過濾器框架8的周緣的前邊緣和容器7的內壁面之間形成有間隙的狀態。
[0057]此外,在分隔壁81的上部設置有分流部82。該分流部82包括:透過口 84,該透過口 84設置在形成于分隔壁81的上部的傾斜面83 ;和傾斜面86,該傾斜面86設置在該透過口 84的正下方且相對于傾斜面83在相反的方向上傾斜。此外,過濾器89被構造成具有比體毛等的尺寸細的孔的網片,并且該過濾器89布置在分流部82的傾斜面83。
[0058]沒有流過過濾器89和透過口 84的清洗液經由分隔壁81和容器7的內壁之間的空間7a、底板部80和容器7的底表面之間的空間7c以及底板部80的前邊緣和容器7的內壁面之間的間隙流向底板部80的上表面側的空間7b。另一方面,流過過濾器89和透過口 84的清洗液沿著傾斜面86流入空間7c。透過口 84的開口面積被設定為使得流過過濾器89和透過口 84的清洗液的量比沒有流過過濾器89和透過口 84而經由空間7a流入空間7c的清洗液的量大。
[0059]在清洗小型電氣設備E的刀具頭部Ea時,首先使用者通過操作開關板31使整體浮于底板11,接著將清洗液置入容納過濾器框架8的容器7內,然后將容器7安裝于底板
11。同時,容器7由設置于底板11的引導板(guide plate) 117引導,并由定位突起116定位。定位突起116嵌入設置于容器7的外壁面的接合凹部77 (見圖17A和圖17B),因此可以防止容器7浮動。
[0060]然后,當使用者向下推整個清洗裝置I時,泵P的設置于基板12的下部浸入儲存于容器7的清洗液中。同時,如下的密封件(packing) 17被保持在基板12的下表面和以向外周側突出的方式設置于容器7的上邊緣的凸緣部72之間:該密封件17通過安裝架18安裝到基板12的外周部的下表面,因此該部分是防水的。
[0061]儲存清洗液的容器7如上所述地相對于清洗裝置I設定,使用者將小型電氣設備E的刀具頭部Ea通過上表面的開口部20放入清洗皿5,并且使小型電氣設備E的刀具頭部Eb與支撐部S的接觸部39接觸。
[0062]在該狀態下,當使用者通過操作被連接到外部電源的清洗裝置I的選擇按鈕29而開始清洗時,泵P被致動且該泵P將儲存于容器7內的清洗液經由連接管126和供水/排水口 56送到清洗皿5的清洗部52。這里,溢流出清洗皿5的溢流堰54的清洗液經由下述的第一溢流路徑的排水口 57和連接管127返回到容器7。因此,清洗液在容器7和清洗皿5之間循環。
[0063]在清洗期間,優選的是,小型電氣設備E的刀具頭部Ea通過支撐部S被致動。可以更快地且高效地進行刀具頭部Ea的清洗。
[0064]這里,清洗皿5內的清洗液溢流出溢流堰54并且流入溢流部53,并經由上述的排水口 57和連接管127返回到容器7。該連接管127位于容器7的空間7a內的過濾器89的正上方。因此,包含于清洗液的體毛等在不通過過濾器89的情況下與清洗液一起向下流過空間7a,然后流入位于容器7的底部的空間7c。沒有體毛等的清洗液通過過濾器89和透過口 84,然后經由傾斜面86流向位于空間7b內的凹部88側。因為泵P的吸入口位于該凹部88,所以清洗液通過泵P再次被送到清洗皿5。
[0065]另一方面,具有體毛等的清洗液從位于容器7的后部的一側的空間7a、流入位于過濾器框架8的下表面和容器7的底表面之間的空間7c,然后沿著容器7的底表面擴散,然后從過濾器框架8的底板部80的前邊緣和容器7的前部內壁之間的間隙流入空間7b。同時,流入空間7c的清洗液如上所述在底表面上擴散,并且此外由泵P送到清洗皿5的清洗液主要包括通過過濾器89和透過口 84的沒有體毛等的清洗液。因此,通過空間7c的清洗液的量是小的,并且該清洗液的流速也相當低。此外,由于設置于過濾器框架8的底板部80的下表面的網格狀肋85,因此在多個部分處發生清洗液的滯留。因此,使包含于清洗液的體毛等沉淀且堆積在空間7c。
[0066]清洗液在通過空間7c之后、經由容器7的前部側流到過濾器框架80的底板部80,然后流向凹部88,泵P的吸入口在凹部88的下方、在容器7的后部附近開口。除了這種長路徑以外,底板部80布置在吸入部和沉淀且堆積的體毛等之間。因此,泵P不容易吸入體毛等且不容易使這些體毛等再次返回到清洗皿5。
[0067]空間7c的尺寸通常被設定為能夠確保進行幾十次清洗操作而堆積的體毛的量。使用者可以通過從清洗裝置I中取出容器7且移除過濾器框架8來洗去堆積的體毛。之后,當使用者把新的清洗液置入容器7時,清洗裝置I可以再次獲得初始的清洗能力。設置于容器7的上邊緣的上述凸緣部72被形成為朝向外周側延伸。因此,當使用者為了拋棄容器7內的舊的清洗液而允許容器7的開口轉向下時,可以平滑地排出舊的清洗液(及體毛等)。為了確保止水用的剛性而設置凸緣部72。然而,如果可以通過增大容器7的側壁的厚度來確保剛性,則不需要凸緣部72。
[0068]當完成清洗且泵P停止時,留在清洗皿5的清洗部52的清洗液由于自然落下經由供水/排水口 56、連接管126和泵P (泵P的葉輪123和泵蓋124之間的空間)返回到容器7。葉輪123處于被浸入儲存于容器7內的清洗液的狀態,并且此外完成清洗時留在清洗部52的清洗液幾乎不包括體毛等。因此,盡管清洗液通過泵P,也難以發生堵塞。此外,即使當在清洗期間溢流部53的排水口 57被堵塞時,因為額外地設置了排水口 58,所以可以防止清洗液溢流出清洗皿5。
[0069]當完成清洗且清洗液被回收到容器7內時,電流被施加到馬達風扇F和加熱單元H并促進了刀具頭部Ea的干燥。這里,在清洗皿5的后側的溢流部5的附近設置馬達風扇F。因此,可以使馬達風扇F的下部位于溢流堰54 (也就是,清洗皿5內的清洗液的液面)的下方。
[0070]這里,如上所述,本實施方式的清洗裝置I包括溢流路徑,清洗皿5內的清洗液的溢流液通過該溢流路徑返回到容器7。該溢流路徑包括:第一溢流路徑,其用于使將要通過過濾器89而被過濾的清洗液返回到容器7 ;和第二溢流路徑,其用于使沒有通過過濾器89的清洗液返回到容器7。第一溢流路徑包括:排水口 57,其設置于清洗皿5 ;和連接管127,其連接到排水口 57。第二溢流路徑包括:排水口 58,其設置于清洗皿5 ;和連接管128,其連接到排水口 58。
[0071]在本實施方式的清洗裝置I中,即使第一溢流路徑的排水口 57和連接管127被堵塞,清洗皿5內的清洗液也會如上所述地通過包括排水口 58和連接管128的第二溢流路徑返回到容器7。因此,可以防止清洗液溢流出清洗皿5。第一溢流路徑的連接管127布置在容器7內的過濾器89的正上方,并且清洗液的溢流液通過過濾器89返回到容器7。另一方面,第二溢流路徑的連接管128沒有布置在過濾器89的正上方,而是如圖1所示地布置成使得通過排水口 58和連接管128的清洗液直接地向下流到容器7內的空間7b。因此,即使由于沉積于過濾器89的污物造成堵塞時,也不會損失作為第二溢流路徑的功能。
[0072]在上述實施方式中,示出了排水口 57(第一溢流路徑)的清洗液流入部的高度與排水口 58(第二溢流路徑)的清洗液流入部的高度不同的情況。然而,如圖19所示,這兩個清洗液流入部的高度也可以彼此相等。
[0073]此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示出了設置兩個溢流路徑的情況。然而,可以設置三個或更多個溢流路徑。此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過濾器89布置于容器7內。然而,過濾器89可以直接地布置于第一溢流路徑(也就是,排水口 57的內部或連接管127的內部)。
[0074]盡管參照特定的優選實施方式描述了本發明,但是在不背離本發明(即,權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可以進行各種變型和改變。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小型電氣設備的清洗裝置,其包括: 清洗皿,其被構造成接收小型電氣設備的被清洗部; 容器,其用于儲存在被清洗部的清洗期間要被供給到所述清洗皿內的清洗液; 清洗液供給部件,其被構造成將儲存于所述容器內的清洗液供給到所述清洗皿; 溢流路徑,供給到所述清洗皿內的清洗液的溢流液通過所述溢流路徑返回到所述容器;以及 過濾器, 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路徑包括: 第一溢流路徑,其用于使通過所述過濾器而被過濾的清洗液返回到所述容器;和 第二溢流路徑,其用于使沒有通過所述過濾器的清洗液返回到所述容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小型電氣設備的清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濾器布置于所述第一溢流路徑。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小型電氣設備的清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濾器布置于所述容器內,并且 所述第一溢流路徑布置在所述過濾器的正上方,以用于使通過所述過濾器的清洗液的溢流液返回到所述容器。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用于小型電氣設備的清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溢流路徑包括清洗液流入部,所述清洗液流入部布置在比所述第一溢流路徑的清洗液流入部高的位置。
5.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用于小型電氣設備的清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皿包括: 清洗部,其用于接收小型電氣設備的被清洗部; 溢流部,所述第一溢流路徑的清洗液流入部的開口和所述第二溢流路徑的清洗液流入部的開口布置于所述溢流部;以及 溢流堰,其布置在所述清洗部和所述溢流部之間。
【文檔編號】A45D27/46GK104244770SQ201380018093
【公開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請日期:2013年2月12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27日
【發明者】曾根大助, 谷口文朗, 生田利夫, 上田泰教 申請人: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