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多功能傘具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防雨遮陽用具,不但無需用手把持,而且還可以調整傘具,從不同角度滿足各種勞動或運動的需要。一種多功能傘具,包括圍腰帶、貼背弧板、阻尼方軸、半齒輪軸、齒輪定軸、圓盤支架、棘輪軸銷、晴雨傘夾具以及棘輪操作桿,作為改進:貼背弧板上有對稱設置的掛肩弧鉤,背板方孔與阻尼方軸滑動配合;半齒輪軸的半齒定軸孔上滑動配合著齒輪定軸外圓;圓盤支架外圓水平位置上有支架手柄,圓盤支架上方垂直設置有晴雨傘夾具;支架半圓槽上有支架棘輪孔,支架棘輪孔的棘輪孔底平面上有支架通孔,支架通孔與棘輪軸銷之間為滑動配合;棘輪操作桿中段的操作桿定孔與支架手柄中段的手柄定孔之間有操作桿軸銷可擺轉定位連接。
【專利說明】一種多功能傘具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防雨遮陽用具,特別適合在室外勞動或騎自行車運動的一種多功能傘具。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國內外現有的傘類多為手持式,這類傘有一個共同的缺陷,即無論是遮陽還是擋雨,人都必須用手操持著。手是人類勞動的重要器官,一旦被專門用去操作晴雨傘,便不可能從事各種勞動,如騎自行車,從事田間勞動、割麥、插秧干農活等等。傳統生活中人們只得用一頂很小的草帽遮擋著頭頂的有限部位,身上的大部分被陽光暴曬或雨水淋濕,長期以來晴雨傘似乎只能為人們天在晴天下雨行路時服務,而不能使用于人們從事多種勞動或運動。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便是針對各類晴雨傘這一共同缺陷,研制出來的一種新型傘具,不但無需用手把持,而且還可以調整傘具,從不同角度滿足各種勞動或運動的需要,采取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多功能傘具,包括圍腰帶、貼背弧板、阻尼方軸、半齒輪軸、齒輪定軸、圓盤支架、棘輪軸銷、晴雨傘夾具以及棘輪操作桿,作為改進:所述的貼背弧板上有對稱設置的掛肩弧鉤,掛肩弧鉤下方的連接直柄固定在所述的貼背弧板內側凹弧面上,所述的貼背弧板下端兩側設置有盤旋彈簧鎖緊鈕,盤旋彈簧鎖緊鈕外設置有所述的圍腰帶;所述的貼背弧板上端面對稱設置有背板方孔,背板方孔與所述的阻尼方軸滑動配合;所述的阻尼方軸與所述的半齒輪軸之間有過渡軸桿,所述的半齒輪軸的半齒定軸孔上滑動配合著所述的齒輪定軸外圓;所述的圓盤支架外圓水平位置上有支架手柄,所述的圓盤支架上方垂直設置有所述的晴雨傘夾具,所述的圓`盤支架下方垂直設置有所述的支架開槽叉口,支架開槽叉口兩側有支架圓盤叉,支架圓盤叉上的圓盤定軸孔與所述的支架開槽叉口上所對應的支架半圓槽之間為同心軸孔,所述的圓盤定軸孔與所述的齒輪定軸外圓過盈配合;所述的支架半圓槽上有支架棘輪孔,支架棘輪孔的棘輪孔底平面上有支架通孔,支架通孔與所述的棘輪軸銷之間為滑動配合;所述的棘輪軸銷一端有棘輪鎖齒,所述的棘輪軸銷另一端有圓盤頭螺孔,圓盤頭螺孔上的棘輪銷孔上滑動配合著所述的棘輪銷軸外圓,圓錐彈簧小端托在所述的棘輪鎖齒與所述的棘輪軸銷連接處的鎖齒背端面上,所述的圓錐彈簧大端固定在所述的棘輪銷孔上的棘輪孔底平面上;所述的棘輪操作桿上的操作桿叉孔與所述的齒輪定軸外圓過盈配合;所述的棘輪操作桿中段的操作桿定孔與所述的支架手柄中段的手柄定孔之間有操作桿軸銷可擺轉定位連接;且所述的貼背弧板(20)、阻尼方軸(30)、半齒輪軸(40)以及圓盤支架(60)均采用一種高強度低密度鈦合金鋼,該鈦合金鋼材料含有的重量百分比為:A1:
8.6-8.8 ;V:1.2-1.4 ;N1:0.12 ~0.14 ;Cr:0.03 ~0.05 ; Mo:0.06 ~0.08 ;Nb:0.04 ~0.06 ;Si:0.2-0.25 ;其余為Ti和不可避免的殘余元素≤0.1。[0004]作為進一步改進:所述的阻尼方軸上有2至4個彈珠螺孔,彈珠螺孔對稱配置有套珠螺柱,套珠螺柱上的螺柱內孔的止位內凸肩內放置有阻尼彈珠,兩個阻尼彈珠之間有阻尼彈簧支撐隔離開,所述的阻尼彈珠直徑在6至8毫米之間,所述的阻尼彈珠在自由狀態下突出所述的阻尼方軸的凸出量為I至2毫米。
[0005]作為進一步改進:所述的半齒定軸孔兩側的半軸孔凸緣外平面與所述的支架圓盤叉之間有0.1至0.2毫米的間隙。
[0006]作為進一步改進:所述的齒輪定軸一端有定軸凸肩貼靠著所述的支架圓盤叉,所述的齒輪定軸另一端有定軸開口銷貼靠著另一側所述的支架圓盤叉。
[0007]作為進一步改進:所述的棘輪銷軸一端有銷軸凸肩貼靠著所述的棘輪操作桿的操作桿叉口,所述的棘輪銷軸另一端有棘輪開口銷貼靠著另一側所述的操作桿叉口。
[0008]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貼背弧板上對稱設置的掛肩弧鉤與圍腰帶組合,結合背板方孔,背板方孔與阻尼方軸滑動配合,夾持在晴雨傘夾具上的晴雨傘主桿與貼背弧板之間形成牢固的空間位置關系;
2.圓盤支架外圓水平設置的支架手柄與上方垂直設置的晴雨傘夾具組合,可根據各種勞動或運動不同姿勢的需要,隨時調整晴雨傘主桿與半齒輪軸之間的角度關系,即晴雨傘撐桿和晴雨傘面與貼背弧板的背板方孔之間的角度關系;
3.圓盤支架的支架半圓槽上設置有支架棘輪孔,支架棘輪孔內有圓錐彈簧一端托在鎖齒背端面上,另一端固定在棘輪孔底平面上,借助于支架手柄與操作桿手柄之間合攏,則棘輪鎖齒脫離開半軸齒槽就可調節角度,當支架手柄與操作桿手柄之間松開,借助于圓錐彈簧的復位反彈力,棘輪鎖齒鍥入半軸齒槽內實現自鎖定位;
4.支架半圓槽下的支架開槽叉口夾角為90至120度,便于晴雨傘主桿與半齒輪軸之間有較大的角度調整范圍;
5.阻尼方軸上的彈珠螺孔對稱配置有套珠螺柱,套珠螺柱內兩個阻尼彈珠之間有阻尼彈簧支撐隔離開,直徑6至8毫米的阻尼彈珠在自由狀態下突出所述的阻尼方軸的凸出量為I至2毫米,使得阻尼方軸與背板方孔之間,既可以輕松插入,又可以防止脫落;
6.貼背弧板、阻尼方軸、半齒輪軸以及圓盤支架均采用一種高強度低密度鈦合金鋼,該鈦合金鋼經退火后的抗拉強度屈服強度800至900MPa,密度為每立方分米5至6公斤,由于添加少量與鈦具有相同晶體結構,起到抑制晶體形核、細化晶粒作用的V,該合金在保證高強度的情況下具有比重輕的特點適合人們肩扛。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9]圖1是本發明使用狀態的側視位置局部剖面圖。
[0010]圖2是圖1中過渡軸桿43下端的阻尼方軸30向上外拉過程,阻尼方軸30的方軸圓端頭33還留在背板方孔23之中。
[0011]圖3是圖1中當使用者身體處于彎背騎自行車勞動或運動姿態,雨傘主桿90與半齒輪軸40之間調整角度后的狀態圖。
[0012]圖4是圖1中的圓盤支架60和棘輪軸銷70所處部位的局部放大圖。
[0013]圖5是圖2中的A-A剖面圖。[0014]圖6是圖4中的B-B剖面圖。
[0015]圖7是圖1中的貼背弧板20和圍腰帶10正面外形圖。
[0016]圖8是圖7俯視圖。
[0017]圖9是圖8中兩圍腰帶10處于打開狀態圖。
[0018]圖10是圖8中兩圍腰帶10處于使用抱腰狀態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
結合圖1、圖2、圖4、圖5和圖6,一種多功能傘具,包括圍腰帶10、貼背弧板20、阻尼方軸30、半齒輪軸40、齒輪定軸50、圓盤支架60、棘輪軸銷70、晴雨傘夾具80以及棘輪操作桿90,作為改進:所述的貼背弧板20上有對稱設置的掛肩弧鉤16,掛肩弧鉤16下方的連接直柄15固定在所述的貼背弧板20內側凹弧面上,所述的貼背弧板20下端兩側設置有盤旋彈簧鎖緊鈕21,盤旋彈簧鎖緊鈕21外設置有所述的圍腰帶10 ;所述的貼背弧板20上端面對稱設置有背板方孔23,背板方孔23與所述的阻尼方軸30滑動配合;所述的阻尼方軸30與所述的半齒輪軸40之間有過渡軸桿43,所述的半齒輪軸40的半齒定軸孔45上滑動配合著所述的齒輪定軸50外圓;所述的圓盤支架60外圓水平位置上有支架手柄62,所述的圓盤支架60上方垂直設置有所述的晴雨傘夾具80,所述的圓盤支架60下方垂直設置有所述的支架開槽叉口 64,支架開槽叉口 64兩側有支架圓盤叉63,支架圓盤叉63上的圓盤定軸孔65與所述的支架開槽叉口 64上所對應的支架半圓槽61之間為同心軸孔,所述的圓盤定軸孔65與所述的齒輪定軸50外圓過盈配合;所述的支架半圓槽61上有支架棘輪孔68,支架棘輪孔68的棘輪孔底平面69上有支架通孔67,支架通孔67與所述的棘輪軸銷70之間為滑動配合;所述的棘輪軸銷70 —端有棘輪鎖齒74,所述的棘輪軸銷70另一端有圓盤頭螺孔72,圓盤頭螺孔72上的棘輪銷孔78上滑動配合著所述的棘輪銷軸88外圓,圓錐彈簧76小端托在所述的棘輪鎖齒74與所述的棘輪軸銷70連接處的鎖齒背端面79上,所述的圓錐彈簧76大端固定在所述的棘輪銷孔78上的棘輪孔底平面69上;所述的棘輪操作桿90上的操作桿叉孔98與所述的齒輪定軸50外圓過盈配合;所述的棘輪操作桿90中段的操作桿定孔96與所述的支架手柄62中段的手柄定孔66之間有操作桿軸銷99可擺轉定位連接;且所述的貼背弧板(20)、阻尼方軸(30)、半齒輪軸(40)以及圓盤支架(60)均采用一種高強度低密度鈦合金鋼,該鈦合金鋼材料含有的重量百分比為:A1:8.6-8.8 ;V:1.2-1.4 ;Ni:0.12 ?0.14 ;Cr:0.03 ?0.05 ; Mo:0.06 ?0.08 ;Nb:0.04 ?0.06 ;S1:0.2-0.25 ;其余為Ti和不可避免的殘余元素< 0.1。
[0020]作為進一步改進:所述的阻尼方軸30上有2至4個彈珠螺孔35,彈珠螺孔35對稱配置有套珠螺柱31,套珠螺柱31上的螺柱內孔37的止位內凸肩39內放置有阻尼彈珠32,兩個阻尼彈珠32之間有阻尼彈簧38支撐隔離開,所述的阻尼彈珠32直徑在6至8毫米之間,所述的阻尼彈珠32在自由狀態下突出所述的阻尼方軸30的凸出量為I至2毫米。
[0021]作為進一步改進:所述的半齒定軸孔45兩側的半軸孔凸緣46外平面與所述的支架圓盤叉63之間有0.1至0.2毫米的間隙。
[0022]作為進一步改進:所述的齒輪定軸50 —端有定軸凸肩56貼靠著所述的支架圓盤叉63,所述的齒輪定軸50另一端有定軸開口銷55貼靠著另一側所述的支架圓盤叉63。[0023]作為進一步改進:所述的棘輪銷軸88 —端有銷軸凸肩89貼靠著所述的棘輪操作桿90的操作桿叉口 94,所述的棘輪銷軸88另一端有棘輪開口銷22貼靠著另一側所述的操作桿叉口 94。
[0024]實施例中:阻尼方軸30上有3個彈珠螺孔35。阻尼彈珠32直徑為7毫米。阻尼彈珠32在自由狀態下突出所述的阻尼方軸30的凸出量為I毫米。半齒定軸孔45兩側的半軸孔凸緣46外平面與所述的支架圓盤叉63之間有0.15毫米的間隙。支架半圓槽61下的支架開槽叉口 64夾角為100度。半齒輪軸40上有10個半軸齒槽47所占120度大半圓。
[0025]貼背弧板(20)、阻尼方軸(30)、半齒輪軸(40)以及圓盤支架(60)均采用一種高強度低密度鈦合金鋼,該鈦合金鋼材料含有的重量百分比為:A1:8.7 ;V:1.3 ;Ni:0.13 ;Cr:
0.04 ; Mo:0.07 ;Nb:0.05 ;S1:0.22 ;其余為Ti和不可避免的殘余元素為0.09。
[0026]組裝過程:
結合圖4和圖6,預先將圓錐彈簧76套入棘輪軸銷70的棘輪軸螺柱頭73,再將棘輪軸螺柱頭73從支架棘輪孔68端穿越支架通孔67后與圓盤頭螺孔72連接固定。
[0027]棘輪操作桿90中段的操作桿定孔96與所述的支架手柄62中段的手柄定孔66對準后,用操作桿軸銷99依次穿越操作桿定孔96和手柄定孔66后連接可擺轉固定。
[0028]棘輪銷軸(88)依次穿越棘輪操作桿90 —側操作桿叉口 94的操作桿叉孔98和棘輪銷孔78以及棘輪操作桿90另一側操作桿叉口 94的操作桿叉孔98后,插上棘輪開口銷22鎖住,使得棘輪操作桿90的銷軸凸肩89貼靠著操作桿叉口 94。
[0029]半齒輪軸40的半軸孔凸緣46從圓盤支架60的支架開槽叉口 64處放入,使得半齒定軸孔45與圓盤定軸孔65對準,將齒輪定軸50的與定軸開口銷55配合端依次穿越一側圓盤定軸孔65和半齒定軸孔45以及另一側圓盤定軸孔65后,插上定軸開口銷55鎖住,使得齒輪定軸50上的定軸凸肩56貼靠著支架圓盤叉63。
[0030]使用過程:
結合圖1、圖2、圖3、圖5、圖7、圖8、圖9、圖10,預先將已經用晴雨傘撐桿83打開晴雨傘面85的晴雨傘主桿82固定在晴雨傘夾具80中,將阻尼方軸30的方軸圓端頭33插入貼背弧板20上的一個背板方孔23中,使得每個彈珠螺孔35的阻尼彈珠32在阻尼彈簧38的作用下,對背板方孔23產生一定的阻尼作用防止脫落。
[0031]雙手分別握住左右對稱的圍腰帶10的腰帶把手12,將靜態時由于盤旋彈簧鎖緊鈕21作用貼在一起的兩個腰帶把手12掰開,將貼背弧板20上對稱設置的掛肩弧鉤16放置在雙肩上,再松開雙手,讓腰帶把手12隨著圍腰帶10在盤旋彈簧鎖緊鈕21作用下就能使得圍腰帶10自動抱緊身體腰部。
[0032]上述步驟完成后就能騰空雙手做其他工作,貼背弧板20上對稱設置的掛肩弧鉤16與圍腰帶10組合,結合背板方孔23,背板方孔23與阻尼方軸30滑動配合,夾持在晴雨傘夾具80上的晴雨傘主桿82與身體之間形成牢固的空間位置關系。
[0033]當使用者需要彎腰工作,如:騎自行車或插秧等,只需單手握緊支架手柄62和操作桿手柄92,使得棘輪鎖齒74脫離開半軸齒槽47,就可上推支架手柄62或下拉操作桿手柄92,調節晴雨傘主桿82與半齒輪軸40之間的角度關系。
[0034]圓盤支架60外圓水平設置的支架手柄62與上方垂直設置的晴雨傘夾具80組合,可根據各種勞動或運動不同姿勢的需要,隨時調整晴雨傘主桿82與半齒輪軸40之間的角度關系,即晴雨傘撐桿83和晴雨傘面85與貼背弧板20的背板方孔23之間的角度關系。
[0035]圓盤支架60的支架半圓槽61上設置有支架棘輪孔68,支架棘輪孔68內有圓錐彈簧76 一端托在鎖齒背端面79上,另一端固定在棘輪孔底平面69上,借助于支架手柄62與操作桿手柄92之間合攏,則棘輪鎖齒74脫離開半軸齒槽47就可調節角度,當支架手柄62與操作桿手柄92之間松開,借助于圓錐彈簧76的復位反彈力,棘輪鎖齒74鍥入半軸齒槽47內實現自鎖定位。
[0036]支架半圓槽61下的支架開槽叉口 64夾角為90至120度,便于晴雨傘主桿82與半齒輪軸40之間有較大的角度調整范圍。
[0037]此外,貼背弧板20下端兩側用盤旋彈簧鎖緊鈕21控制圍腰帶10,操作圍腰帶10端頭的腰帶把手12,就可快捷打開圍腰帶10,松開腰帶把手12,用盤旋彈簧鎖緊鈕21就能使得圍腰帶10自動抱緊身體腰部。
[0038]貼背弧板20上端面對稱設置背板方孔23,使得支架手柄62可避開人體頭部從左肩或右肩上方伸出,便于單手調整晴雨傘主桿82與半齒輪軸40之間的角度關系。
[0039]貼背弧板20、阻尼方軸30、半齒輪軸40以及圓盤支架60均采用一種高強度低密度鈦合金鋼,該鈦合金鋼的加工方法是用海綿鈦、鋁硅合金、純鋁、鋁釩合金按設計成分混合壓制電極,用常規真空自耗電弧爐二次熔煉鑄成合金錠;所述的合金錠在1150 °C -1200 °C溫度下開坯鍛造,坯料加工溫度控制在900 °C -1000 °C,合金成品經7700C -860退火后成為鈦合金鋼成品。該鈦合金鋼經退火后的抗拉強度屈服強度800至900MPa,密度為每立方分米5至6公斤,由于添加少量與鈦具有相同晶體結構,起到抑制晶體形核,該合金在保證高強度的情況下具有比重輕的特點適合人們肩扛。
【權利要求】
1.一種多功能傘具,包括圍腰帶(10)、貼背弧板(20)、阻尼方軸(30)、半齒輪軸(40)、齒輪定軸(50)、圓盤支架(60)、棘輪軸銷(70)、晴雨傘夾具(80)以及棘輪操作桿(90),其特征是:所述的貼背弧板(20)上有對稱設置的掛肩弧鉤(16),掛肩弧鉤(16)下方的連接直柄(15)固定在所述的貼背弧板(20)內側凹弧面上,所述的貼背弧板(20)下端兩側設置有盤旋彈簧鎖緊鈕(21),盤旋彈簧鎖緊鈕(21)外設置有所述的圍腰帶(10);所述的貼背弧板(20)上端面對稱設置有背板方孔(23),背板方孔(23)與所述的阻尼方軸(30)滑動配合;所述的阻尼方軸(30)與所述的半齒輪軸(40)之間有過渡軸桿(43),所述的半齒輪軸(40)的半齒定軸孔(45)上滑動配合著所述的齒輪定軸(50)外圓;所述的圓盤支架(60)外圓水平位置上有支架手柄(62),所述的圓盤支架(60)上方垂直設置有所述的晴雨傘夾具(80),所述的圓盤支架(60)下方垂直設置有所述的支架開槽叉口(64),支架開槽叉口(64)兩側有支架圓盤叉(63),支架圓盤叉(63)上的圓盤定軸孔(65)與所述的支架開槽叉口(64)上所對應的支架半圓槽(61)之間為同心軸孔,所述的圓盤定軸孔(65)與所述的齒輪定軸(50)外圓過盈配合;所述的支架半圓槽(61)上有支架棘輪孔(68),支架棘輪孔(68)的棘輪孔底平面(69)上有支架通孔(67),支架通孔(67)與所述的棘輪軸銷(70)之間為滑動配合;所述的棘輪軸銷(70 ) 一端有棘輪鎖齒(74 ),所述的棘輪軸銷(70 )另一端有圓盤頭螺孔(72 ),圓盤頭螺孔(72)上的棘輪銷孔(78)上滑動配合著所述的棘輪銷軸(88)外圓,圓錐彈簧(76)小端托在所述的棘輪鎖齒(74)與所述的棘輪軸銷(70)連接處的鎖齒背端面(79)上,所述的圓錐彈簧(76)大端固定在所述的棘輪銷孔(78)上的棘輪孔底平面(69)上;所述的棘輪操作桿(90)上的操作桿叉孔(98)與所述的齒輪定軸(50)外圓過盈配合;所述的棘輪操作桿(90)中段的操作桿定孔(96)與所述的支架手柄(62)中段的手柄定孔(66)之間有操作桿軸銷(99)可擺轉定位連接;且所述的貼背弧板(20)、阻尼方軸(30)、半齒輪軸(40)以及圓盤支架(60)均采用一種高強度低密度鈦合金鋼,該鈦合金鋼材料含有的重量百分比為:A1:8.6-8.8 ;V:1.2-1.4 ;N1:0.12 ~0.14 ;Cr:0.03 ~0.05 ; Mo:0.06 ~0.08 ;Nb:0.04~0.06 ;Si:0.2-0.25 ;其余為Ti和不可避免的殘余元素≤0.1。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功能傘具,其特征是:所述的阻尼方軸(30)上有2至4個彈珠螺孔(35),彈珠螺孔(35)對稱配置有套珠螺柱(31),套珠螺柱(31)上的螺柱內孔(37)的止位內凸肩(39)內放置有阻尼彈珠(32),兩個阻尼彈珠(32)之間有阻尼彈簧(38)支撐隔離開,所述的阻尼彈珠(32)直徑在6至8毫米之間,所述的阻尼彈珠(32)在自由狀態下突出所述的阻尼方軸(30)的凸出量為I至2毫米。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功能傘具,其特征是:所述的半齒定軸孔(45)兩側的半軸孔凸緣(46)外平面與所述的支架圓盤叉(63)之間有0.1至0.2毫米的間隙。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功能傘具,其特征是:所述的齒輪定軸(50)—端有定軸凸肩(56)貼靠著所述的支架圓盤叉(63),所述的齒輪定軸(50)另一端有定軸開口銷(55)貼靠著另一側所述的支架圓盤叉(63)。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功能傘具,其特征是:所述的棘輪銷軸(88)—端有銷軸凸肩(89)貼靠著所述的棘輪操作桿(90)的操作桿叉口(94),所述的棘輪銷軸(88)另一端有棘輪開口銷(22)貼靠著另一側所述的操作桿叉口(94)。
【文檔編號】A45B11/02GK103767267SQ201410071059
【公開日】2014年5月7日 申請日期:2014年2月28日 優先權日:2014年2月28日
【發明者】張志雄 申請人:張志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