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鞋墊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多功能鞋墊,其主要具有一供人體腳掌踩置的墊體,且于該墊體形成有一自該墊體底面一體朝該墊體頂面隆起的中空隆起部,使該中空隆起部下方形成有一氣室;由于該中空隆起部的氣室可于受壓狀態與舒張狀態之間形變,因此可排出該氣室內的熱空氣,以及將冷空氣吸入該氣室內,進而增加鞋子內部的氣體對流,并利用該墊體的中空隆起部使人體腳部與鞋子緊密貼合,達到止滑功能。
【專利說明】多功能鞋墊
[0001]本申請是分案申請,母案的申請號為:201010271745.3,申請日為:2010年8月31
日,發明名稱為:多功能鞋墊。
【技術領域】
[0002]本發明是有關于一種鞋墊,特別是指一種利用形成于鞋墊的中空隆起部,產生較佳空氣對流、達成止滑功能、增加彈跳力以及避震功能的鞋墊。
【背景技術】
[0003]如中國臺灣新型專利第M307942號「復合式健走鞋墊」、第M325753號「符合人體工學的鞋墊」以及中國實用新型專利公告第2759247號「人體工學足弓鞋墊」所揭示的內容,該些公知技術的技術特征皆為其鞋墊本體具有一個或多個硬質的實心突起部,分別對應于人體腳掌的特定位置處,例如腳趾區、內側弓區或橫弓區,使鞋墊能夠符合人體足部工學,均勻分散腳部所受壓力,以維持使用者身體平衡、矯正站姿以及降低因久站所致的腳部疼痛。然而,長期使用此種鞋墊的使用者會產生依賴,以致換成一般鞋墊時就無法挺直站立。此外,如前述中國臺灣新型專利第M307942號,其突出部是額外設置于該鞋墊本體,以致制造程序較繁瑣,且長時間使用后,前述突出部亦有脫離鞋墊本體的可能。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產生空氣對流又具止滑功能的多功能鞋墊。
[0005]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柔性支撐作用的多功能鞋墊,其可隨時提醒使用者,讓使用者身體產生警覺,以矯正使用者站姿。
[0006]本發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增加彈跳力以及具避震功能的多功能鞋墊。
[0007]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所提供的多功能鞋墊,主要包括有一供人體腳掌踩置的墊體,該墊體具有分別對應人體腳掌構造的足弓部、位于該足弓部后側的足跟部、位于該足弓部前側并對應前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與第五腳趾的腳趾部、以及位于該足弓部與腳趾部之間的跖骨部,其中該足弓部可區分為內足弓部與外足弓部,該腳趾部可區分為對應第一腳趾的內腳趾部,以及對應第二、第三、第四與第五腳趾的外腳趾部,而該跖骨部可區分為內跖骨部與外跖骨部。該鞋墊的特征在于該墊體具有一中空隆起部,其具有一由該墊體頂面一體隆起所形成的外凸表面、一對應該外凸表面且由該墊體底面一體凹陷所形成的內凹表面、以及一由該內凹表面定義出的氣室,該中空隆起部的氣室可于受壓狀態與舒張狀態之間形變。
[0008]由于本發明的多功能鞋墊的中空隆起部是依據人體行走時,腳掌踩踏于地面的受力區域設計,因此于行走過程中,可由人體腳掌受力,使該中空隆起部被壓扁致使該氣室處于受壓狀態,從而排出該氣室內的熱空氣,待該中空隆起部因自身彈力而回復原狀,使該氣室處于舒張狀態,該氣室內的氣壓小于鞋子內部的氣壓,如此,鞋子內部的冷空氣可被吸入該氣室內,從而產生周而復始的空氣對流。因此,本發明的鞋墊具有透氣效果佳、不易產生臭味、能長時間維持人體腳掌干爽以提高人體腳掌舒適性等優點。此外,由該中空隆起部使人體腳部與鞋子緊密貼合,以達成止滑功能。
[0009]在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所提供的一種多功能鞋墊中,該墊體可包括一氣溝,是自鄰近該腳趾部的前周緣沿該對應該內、外腳趾部間的位置,朝該足跟部縱向延伸而與該氣溝與該氣室相連通,以增加熱空氣排出以及冷空氣吸入的效率。
[0010]在前述較佳實施例中,該墊體的氣溝可具有一尺寸較該氣溝窄的狹窄段,連通該氣溝與該氣室。由此,當該氣室處于受壓狀態時,該氣室內的熱空氣可因該狹窄段而加壓沖至該氣溝內,以提升排出熱空氣的效率。
[0011]此外,該氣溝鄰近該腳趾部的前周緣可設有一內凹的氣口,以使鞋墊設置有氣口處的周緣與鞋子的內壁不會緊密貼合,以增加排出熱空氣與吸入冷空氣的量。
[0012]或者是,該墊體還可包括與該氣溝連通的另一氣溝,前述的另一氣溝可自鄰近該外腳趾部的外周緣沿該腳趾部與該跖骨部之間橫向延伸至鄰近該內腳趾部的內周緣,且前述的另一氣溝于鄰近該腳趾部與該跖骨部之間的外周緣或內周緣可設有一內凹的氣口 ;或者是,前述的另一氣溝可自該墊體的外周緣沿該跖骨部與該足弓部之間橫向延伸至該墊體的內周緣,且前述的另一氣溝于鄰近該跖骨部與該足弓部之間的外周緣或內周緣可設有一內凹的氣口。
[0013]本發明的多功能鞋墊中,該墊體的內足弓部可具有一自該墊體底面一體凸起的弧狀凸緣,該弧狀凸緣具有一弧形頂面以及一弧形底面。該墊體的中空隆起部較佳宜位于該足跟部或是該內足弓部的弧狀凸緣,當該中空隆起部位于該弧狀凸緣時,該中空隆起部的外凸表面是由該弧形頂面一體隆起所形成,而該中空隆起部的內凹表面是由該弧形底面一體凹陷所形成。由此,本發明的鞋墊可通過位于該內足弓部的中空隆起部而柔性支撐使用者腳掌,并隨時提醒使用者注意其站姿,以達矯正用戶站姿的功能。
[0014]本發明所提供的多功能鞋墊,還可包括有至少一個中空隆起部,其具有一由該墊體頂面一體隆起所形成的外凸表面、一對應該外凸表面且由該墊體底面一體凹陷所形成的內凹表面、以及一由該內凹表面定義出的氣室,前述的至少一個中空隆起部的氣室可于受壓狀態與舒張狀態之間形變。其中,當該足跟部已具有該中空隆起部時,前述至少一個中空隆起部系可位于該內足弓部、該外足弓部、該跖骨部以及該腳趾部的至少其中的一部位,或者是前述至少一個中空隆起部可位于該內足弓部、該外足弓部、該內跖骨部、該外跖骨部、該內腳趾部以及該外腳趾部的至少其中的一部位;同樣地,當該內足弓部的弧狀凸緣已具有該中空隆起部時,前述至少一個中空隆起部系可位于該足跟部、該外足弓部、該跖骨部以及該腳趾部的至少其中的一部位,或者是前述至少一個中空隆起部可位于該足跟部、該外足弓部、該內跖骨部、該外跖骨部、該內腳趾部以及該外腳趾部的至少其中的一部位。
[0015]另外,本發明所提供的多功能鞋墊還可包括有一吸震材且/或一反彈材,設置于該墊體至少一個中空隆起部的氣室內。最好,該反彈材設置于位于該跖骨部的中空隆起部的氣室內,或者是設置于位于該內跖骨部或外跖骨部至少其中之一的中空隆起部的氣室內,而該吸震材設置于位于該足跟部的中空隆起部的氣室內。
[0016]本發明所提供的多功能鞋墊還可包括有至少一支撐體,設置于該中空隆起部下方,且該支撐體具有一凸壁以及一位于該凸壁內側的容氣空間。由此,該支撐體可有效地維持該中空隆起部的隆起高度。[0017]依據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所為的多功能鞋墊,包括有復數個該支撐體,其中,位于該足跟部、內足弓部或外足弓部的中空隆起部下方的支撐體,還具有一與該容氣空間相通的噴嘴,各該支撐體的凸壁貼抵該中空隆起部的內凹表面,而各該支撐體的噴嘴連通該氣溝與該容氣空間;其次,位于該跖骨部(或內、外跖骨部)或腳趾部(或內、外腳趾部)的中空隆起部下方的支撐體,還具有一與該凸壁一體連接的底壁,而將該容氣空間形成為密閉,各該支撐體的底壁抵靠鞋子的內底。
[0018]依據本發明另一較佳實施例所為的多功能鞋墊,包括有至少二個該支撐體,一連接片是一體連接于各該支撐體之間。
[0019]另一方面,本發明另一較佳實施例所提供的多功能鞋墊,主要亦包括有該供人體腳掌踩置的墊體,該墊體亦具有前述足弓部、足跟部、腳趾部以及跖骨部,且該足弓部亦可區分為內足弓部與外足弓部,該腳趾部亦可區分為內腳趾部與外腳趾部,以及該跖骨部亦可區分為內跖骨部與外跖骨部。該鞋墊的特征在于該墊體包括有一第一層體以及一設置于該第一層體上的第二層體,其中該第一層體具有一中空隆起部,該中空隆起部具有一由該第一層體頂面一體隆起所形成的外凸表面、一對應該外凸表面且由該第一層體底面一體凹陷所形成的內凹表面、以及一由該內凹表面定義出的氣室,該中空隆起部的氣室可于受壓狀態與舒張狀態之間形變,而該第二層體亦具有一中空隆起部,該第二層體的中空隆起部具有一由該第二層體頂面一體隆起所形成的外凸表面、一對應該外凸表面且由該第二層體底面一體凹陷所形成的內凹表面、以及一由該內凹表面與該第一層體頂面定義出的封閉氣室。
[0020]由于本發明的多功能鞋墊中,該墊體第二層體的中空隆起部具有封閉的氣室,因此可增加彈跳力。此外,若欲提升鞋墊的反彈力且/或吸震能力,前述的封閉氣室內亦可設置反彈材且/或吸震材。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1]圖1為一立體圖,顯示依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所為的多功能鞋墊;
[0022]圖2為一底視示意圖,顯示圖1的鞋墊的中空隆起部對應于人體腳掌的足跟區;
[0023]圖3為沿著圖1中的3-3剖線的剖視圖;
[0024]圖4為一底視示意圖,顯示依據本發明該第一實施例所為的另一種態樣的鞋墊;
[0025]圖5為一立體圖,顯不依據本發明該第一實施例所為的又一種態樣的鞋墊;
[0026]圖6為一底視示意圖,顯示圖5的鞋墊中,各中空隆起部分別對應于人體腳掌各部位;
[0027]圖7為一頂視示意圖,顯示依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所為的多功能鞋墊;
[0028]圖8A為一剖視圖,顯示位于內足弓部的中空隆起部的態樣;
[0029]圖8B為一剖視圖,顯示位于內足弓部的中空隆起部的另一種態樣;
[0030]圖9為一立體圖,顯示依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所為的多功能鞋墊;
[0031]圖10為一底視示意圖,顯示圖9的鞋墊中,各中空隆起部分別對應于人體腳掌各部位;
[0032]圖11為沿著圖9中的11-11剖線的剖視圖;
[0033]圖12為一立體圖,顯示依據本發明該第三實施例所為的另一種態樣的鞋墊;[0034]圖13為一底視示意圖,顯示圖12的鞋墊中,各中空隆起部分別對應于人體腳掌各部位;
[0035]圖14為一縱向剖視圖,顯示依據本發明第四實施例所為的多功能鞋墊;
[0036]圖15為一縱向剖視圖,顯示具有支撐體的多功能鞋墊;
[0037]圖16為一剖視圖,顯示位于墊體足跟部的中空隆起部下方的支撐體的一種態樣;
[0038]圖17為一剖視圖,顯示位于墊體足跟部的中空隆起部下方的支撐體的另一種態樣;
[0039]圖18為一縱向剖視圖,顯示具有支撐體的多功能鞋墊;
[0040]圖19為一剖視分解示意圖,顯示連接片一體連接于各支撐體的態樣;
[0041]圖20為一立體圖,顯不中空隆起部具有一補強凹陷的態樣;以及
[0042]圖21為一立體圖,顯示中空隆起部具有復數補強凹陷的態樣。
[0043]附圖中主要組件符號說明
[0044]鞋墊,10墊體,101前周緣,102氣口,103外周緣,104內周緣,105氣口,106氣口,11頂面,111?118第一?第八中空隆起部,111a、115a、116a外凸表面,111b、115b、116b內凹表面,113補強凹陷,115突起,12足弓部,12a內足弓部,12b外足弓部,13底面,131、131’第一氣溝,131a第一延伸段,131b第二延伸段,131c狹窄段,132?134第二?第四氣溝,14足跟部,15第一氣室,17第五氣室,16腳趾部,16a內腳趾部,16b外腳趾部,18跖骨部,18a內跖骨部,18b外跖骨部,19第六氣室,2鞋墊,20墊體,21頂面,23底面,25弧狀凸緣,251弧形頂面,253弧形底面,255中空隆起部,255a外凸表面,255b內凹表面,257連接段,27氣室,3、3’鞋墊,4腳掌,41足弓區,41a內足弓區,41b外足弓區,43足跟區,45腳趾區,451第一腳趾,452第二腳趾,453第三腳趾,454第四腳趾,455第五腳趾,47跖骨區,47a內跖骨區,47b外跖骨區,5鞋墊,50墊體,60反彈材,70第一層體,71頂面,711中空隆起部,711a外凸表面,711b內凹表面,73底面,75氣室,80第二層體,81頂面,83底面,811?813第一?第三中空隆起部,811a、812a、813a外凸表面,811b、812b、813b內凹表面,85、87第一、第二封閉氣室,
[0045]90支撐體,901凸壁,903容氣空間,905噴嘴,907底壁,92連接片。
【具體實施方式】
[0046]有關本發明所提供的多功能鞋墊的詳細構造及其特征,以下將列舉實施例并配合附圖在可使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實施本發明實施例的范圍內進行說明。
[0047]首先在此說明,在以下將要介紹的實施例中,相同的參考號碼是指相同或類似的構造或部位。
[0048]首先請參閱圖1,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所提供的多功能鞋墊1,主要包括有一墊體10。
[0049]該墊體10,為PU發泡材質制成且具有彈性回復力,當然,實際制造時,該墊體10的材質并不局限于前者,其亦可為任何可用來制作鞋墊的材質,例如布、皮、軟木、乳膠或熱塑性橡膠TPR等。如圖1與圖2所示,該墊體10是供人體腳掌4踩置,該腳掌依其構造主要可區分為足弓區41 ;位于足弓區41后側的足跟區43 ;位于足弓區41前側的腳趾區45,該腳趾區45是由第一腳趾451、第二腳趾452、第三腳趾453、第四腳趾454與第五腳趾455所構成;以及位于足弓區41與腳趾區45之間的跖骨區47。其中,該跖骨區47可區分為內、外跖骨區47a、47b,以及該足弓區41可區分為內、外足弓區41a、41b。該墊體10,具有分別對應該足弓區41的足弓部12,對應該內、外足弓區41a、41b的內、外足弓部12a、12b、對應該足跟區43的足跟部14、對應該腳趾區45的腳趾部16、對應該第一腳趾451的內腳趾部16a、對應該第二至第五腳趾452?455的外腳趾部16b、對應該跖骨區47的跖骨部18、以及對應該內、外跖骨區47a、47b的內、外跖骨部18a、18b。
[0050]如圖1至圖2所示,該墊體10的頂面11形成有一位于該足跟部14的第一中空隆起部111。其次,如圖3所示,該第一中空隆起部111具有一由該墊體頂面11 一體隆起所形成的外凸表面111a、一由該墊體底面13—體凹陷所形成的內凹表面Illb以及一由該內凹表面Illb所定義出的第一氣室15,可于受壓狀態與舒張狀態間形變。
[0051]實際使用本實施例的鞋墊I時,當該墊體足跟部14受力時,該第一中空隆起部111會被壓扁致使該第一氣室15處于受壓狀態,此時,該第一氣室15內的熱空氣會被擠出;反之,當該第一中空隆起部111因解除壓力而回復原狀時,該第一氣室15處于舒張狀態,此時該第一氣室15內的氣壓小于鞋子內部的氣壓,因而可將鞋子內部的冷空氣吸入該第一氣室15內。如此,墊體底面13與鞋子內部之間即可產生周而復始的空氣循環。
[0052]接著請參閱圖4,為依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所為的另一種態樣的鞋墊I’。該墊體10的頂面11亦形成有位于該墊體足跟部14的該第一中空隆起部111,并且該中空隆起部111亦具有該第一氣室15。其次,該墊體10的底面開設有一第一氣溝131,自鄰近該腳趾部16的一前周緣101沿對應該內、外腳趾部16a,16b間的位置,朝該足跟部14縱向延伸而與該第一氣室15相連通。再者,該第一氣溝131于鄰近該腳趾部16的前周緣101設有一朝內凹陷的弧形氣口 102。該氣口的設置,可使墊體10的周緣不會緊密貼合于鞋子內壁,以增加排出熱空氣與吸入冷空氣的量。
[0053]實際使用本實施例的鞋墊I’時,當該墊體足跟部14受力致使該第一氣室15處于受壓狀態時,該第一氣室15內的熱空氣可經由該第一氣溝131而被排出;反之,當該第一中空隆起部111因解除壓力而回復原狀,使該第一氣室15處于舒張狀態時,鞋子內部的冷空氣亦可通過該第一氣溝131而被吸入該第一氣室15內。如此,本發明的墊體I’與鞋子內部之間,可通過前述氣溝的設置,而提升空氣循環的效率。
[0054]接著請參閱圖5至圖6,為依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所為的又一種態樣的鞋墊I”。該墊體10的頂面11亦形成有位于該墊體足跟部14的該第一中空隆起部111,并且該中空隆起部111亦具有該第一氣室15。其次,該墊體10的底面13開設有一第一氣溝131’、一第二氣溝132、一第三氣溝133以及一第四氣溝134。其中,該第一氣溝131’具有一第一延伸段131a、一第二延伸段131b以及一狹窄段131c ;該第一延伸段131a是自鄰近該腳趾部16的前周緣101沿對應該內、外腳趾部16a、16b間的位置,朝該足跟部14縱向延伸而于該第一氣室15相連通,該第二延伸段131b是與該第一延伸段131a連通并橫向延伸至鄰近該足跟部14的外周緣103與內周緣104,該狹窄段131c的尺寸小于該第一氣溝131’,且連通該第一氣溝131’的第二延伸段131b與該第一氣室15,該第一氣溝131’于鄰近該腳趾部16的前周緣101設有該朝內凹陷的弧形氣口 102 ;該第二氣溝132與該第一氣溝131’連通,并自鄰近該外腳趾部16b的外周緣103沿該的腳趾部16與跖骨部18之間,橫向延伸至鄰近該內腳趾部16a的內周緣104,且該第二氣溝132于鄰近該腳趾部16與該跖骨部18之間的外周緣103與內周緣104皆設有一朝內凹陷的弧形氣口 105 ;該第三氣溝133與該第一氣溝131’連通,并自該墊體10的外周緣103沿該跖骨部18與足弓部12之間,橫向延伸至該墊體10的內周緣104,且該第三氣溝133于鄰近該跖骨部18與該足弓部12之間的外周緣103與內周緣104皆設有一朝內凹陷的弧形氣口 106 ;該第四氣溝134與該第三氣溝133連通,并自該第三氣溝133沿該內足弓部12a的內側形狀,朝該足跟部14縱向延伸至鄰近該足跟部14。
[0055]實際使用本實施例的鞋墊I”時,如前所述,當該墊體足跟部14受力致使該第一氣室15處于受壓狀態時,該第一氣室15內的熱空氣會因該狹窄段131c而有加壓作用,使前述熱空氣沖至該第一氣溝131’內,并可經由與該第一氣溝131’直接或間接相連通的該第二、第三與第四氣溝132,133,134排出;反之,當施以該墊體足跟部14的力解除時,該第一中空隆起部111回復原狀致使該第一氣室處于15舒張狀態時,鞋子內部的冷空氣亦可經由該第一至第四氣溝131’?134而被吸入該第一氣室15內。
[0056]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該第一至第四氣溝131’?134的設置位置,均依據人體行走時腳掌4踩踏于地面的動作來設計,因此當人體腳掌4踩置于本發明的鞋墊I”時,該些氣溝131’?134均不會因承受人體的重量而被壓扁或變形,因此縱使長時間使用,本發明的鞋墊仍能維持良好的空氣對流效果。
[0057]由于以下將要介紹的實施例中,墊體的材質以及區分出的部位與前述第一實施例完全相同,因此 申請人:不再贅述,而僅針對該些實施例與前述第一實施例的相異處進行說明。
[0058]請參閱圖7至圖8A,本發明第二實施例所提供的多功能鞋墊2,主要包括有一墊體20。
[0059]該墊體20的內足弓部12a具有一自該墊體底面23 —體凸起的弧狀凸緣25,該弧狀凸緣25具有一弧形頂面251以及一弧形底面253。該墊體20的內足弓部12a的弧狀凸緣25具有一中空隆起部255,其次如圖8A所示,該中空隆起部255具有一由該弧形頂面251一體隆起所形成的外凸表面255a、一由該弧形底面253—體凹陷所形成的內凹表面255b以及一由該內凹表面255b所定義出的一氣室27,可于受壓狀態與舒張狀態間形變。
[0060]本實施例的鞋墊2于實際使用時,除了具有如前述般的可在鞋子內部產生空氣循環的功能之外,還因為該中空隆起部設置于該內足弓部,因此可柔性地支撐使用者的腳窩,以隨時提醒使用者注意站姿,長期使用后可達矯正使用者站姿的目的。
[0061]值得一提的是,如圖8A所示,前述弧狀凸緣25的中空隆起部255的外凸表面255a可直接與該墊體20的頂面21銜接,或者是,如圖SB所示,前述弧狀凸緣25可具有一連接段257,連接該中空隆起部255的外凸表面255a與該墊體20的頂面21。并且,前述連接段257的長度并無特定限制。
[0062]接著請再參閱圖9至圖11,本發明第三實施例所提供的多功能鞋墊3,主要包括有該墊體10。
[0063]該墊體10的頂面11形成有該第一中空隆起部111、一第二中空隆起部112、一第三中空隆起部113、一第四中空隆起部114、一第五中空隆起部115以及一第六中空隆起部116。其中,該第一中空隆起部111的設置位置與型態皆與第一實施例相同;該第二中空隆起部112位于該足弓部12 ;該第三中空隆起部113位于該內跖骨部18a ;該第四中空隆起部114位于該外跖骨部18b ;該第五中空隆起部115位于該內腳趾部16a以及該第六中空隆起部116位于該外腳趾部16b。其次,如圖11所示,該第五以及第六中空隆起部115、116皆具有一由該墊體頂面11 一體隆起所形成的外凸表面115a,116a、一由該墊體底面13 —體凹陷所形成的內凹表面115b,116b、以及分別由該些內凹表面115b,116b所定義出的第五以及第六氣室17,19,在此需說明的是,雖然附圖中未顯示,但該第二至第四中空隆起部112?114皆具有前述的外凸表面、內凹表面以及由該內凹表面所定義出的第二、第三以及第四氣室。如此,該第一至第六中空隆起部111?116的氣室皆可于受壓狀態與舒張狀態間形變。
[0064]實際使用本實施例的鞋墊3時,當該墊體足跟部14受力時,該第一中空隆起部111會被壓扁致使該第一氣室15處于受壓狀態,此時,該第一氣室15內的熱空氣會被擠出;而當施以該墊體足跟部14的力移轉至墊體足弓部12時,該第二中空隆起部112會被壓扁致使該第二氣室(圖中未示)處于受壓狀態,使該第二氣室內的熱空氣被排出,同時,該第一中空隆起部111因解除壓力而回復原狀,使該第一氣室15處于舒張狀態,此時該第一氣室15內的氣壓小于鞋子內部的氣壓,因而可將鞋子內部的冷空氣吸入該第一氣室15內。同理,當施以墊體足弓部12的力轉移至墊體內、外跖骨部18a,18b或墊體內、外腳趾部16a,16b時,受壓的氣室內的熱空氣會排出,而解壓的氣室則會將冷空氣吸入,致使墊體底面13與鞋子內部之間產生周而復始的空氣循環。
[0065]接著請參閱圖12至圖13,為依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所為的另一種態樣的鞋墊3’。詳細地說,該些中空隆起部亦可僅形成于該足跟部14、該足弓部12、該跖骨部18、以及該腳趾部16,亦即如圖12至圖13所示,一第七中空隆起部117形成于該墊體跖骨部18,以及一第八中空隆起部118形成于該墊體腳趾部16 ;換言之,該第七中空隆起部117是將該第三與第四中空隆起部113,114合而為一,而該第八中空隆起部118則是將該第五與第六中空隆起部115,116合而為一。如此,亦可如前述,將氣室內的熱空氣排出,且隨著墊體10受力部位的轉換,將鞋子內部的冷空氣吸進剛解除受力的氣室內,以于墊體底面13與鞋子內部之間產生周而復始的空氣循環。
[0066]需特別說明的是,前述該些實施例的鞋墊中,當前述墊體具有復數個中空隆起部時,該鞋墊還可進一步包括至少一吸震材且/或反彈材,且前述吸震材且/或反彈材設置于該些中空隆起部的至少其中之一,以有效提升使用者跳躍時的彈跳力且可吸震。最好,該吸震材設置于位于該墊體足跟部位置的中空隆起部的氣室內,而該反彈材設置于位于該墊體跖骨部且/或腳趾部位置的中空隆起部的氣室內。
[0067]請再參閱圖14,本發明第四實施例所提供的多功能鞋墊5,主要包括有一墊體50以及一反彈材60。
[0068]該墊體50包括有一第一層體70以及一第二層體80。其中,該第一層體70的頂面71形成有一對應該墊體足跟部14的中空隆起部711,其具有一由該第一層體頂面71 一體隆起所形成的外凸表面711a、一由該第一層體底面73 —體凹陷所形成的內凹表面711b以及一由該內凹表面711b所定義出的一可于受壓狀態與舒張狀態間形變的氣室75。其次,該第二層體80是以(但不限于)黏著的方式固設于該第一層體70上,該第二層體80的頂面81形成有一對應該墊體足跟部14的第一中空隆起部811、一對應該墊體跖骨部18的第二中空隆起部812以及一對應該墊體腳趾部16的第三中空隆起部813,其中該第一、第二與第三中空隆起部811、812、813皆具有一由該第二層體頂面81 —體隆起所形成的外凸表面811a、812a、813a以及一由該第二層體底面83 —體凹陷所形成的內凹表面811b、812b、813b,該第二層體80的第一中空隆起部811層迭于該第一層體70的中空隆起部711,使該第二層體80的第一中空隆起部811的內凹表面811b完全地貼合于該第一層體70的中空隆起部711的外凸表面711a,而該第二與第三中空隆起部812,813的各該內凹表面812b、813b則與該第一層體頂面71分別定義出第一以及第二封閉氣室85、87。
[0069]該反彈材60為一般可增加彈力的材料,且于本實施例中,該反彈材60是設置并充滿于該第二層體80的第一封閉氣室85內。當然實際制造時,該反彈材60亦可不充滿于前述封閉氣室85內,此外,該第二層體80的第二封閉氣室87內亦可設置有該反彈材60。
[0070]實際使用本實施例的鞋墊5時,當該墊體足跟部14受力時,該第一層體70的中空隆起部711與該第二層體80的第一中空隆起部811會被壓扁,致使該氣室75處于受壓狀態,此時,該氣室75內的熱空氣會被擠出,當該墊體足跟部14解除受力時,該第一層體70的中空隆起部711與該第二層體80的第一中空隆起部811會因壓力解除而回復原狀,使該氣室75處于舒張狀態,從而將鞋子內部的冷空氣吸入該氣室75內,另外,位于該墊體跖骨部18位置的該第一封閉氣室85內部的反彈材60,有助于提升使用者跳躍時的彈跳力。
[0071]當然,實際制造時,本實施例的鞋墊5可進一步包括有一吸震材(圖中未示),設置于該第二層體80的第一中空隆起部811下方的封閉氣室內。
[0072]接著請再參閱圖15至圖18,本發明的多功能鞋墊還具有至少一支撐體90。
[0073]該支撐體90由橡膠所制成,當然實際上并不局限于此,其亦可使用各種具有特定支撐強度且具有良好彈性恢復力的材質,以有效維持該中空隆起部的隆起高度。并且,如圖15至圖18所示,支撐體90主要具有四種態樣,分述如下:支撐體90具有一凸壁901以及一位于凸壁901內側的容氣空間903 (如圖15所示);支撐體90具有凸壁901、容氣空間903以及一連通容氣空間903的噴嘴905 (如圖16所示);支撐體90具有凸壁901、容氣空間903、噴嘴905以及一與該凸壁901以及噴嘴905 —體連接的底壁907 (如圖17所示);以及支撐體90具有凸壁901、容氣空間903以及底壁907,但不具有噴嘴905 (如圖18所示)。
[0074]詳細地說,如圖15所示,設置于足跟部14處的支撐體90不具有底壁907,設置于腳趾部16與跖骨部18處的支撐體90亦不具有底壁907,但第一層體70與凸壁901將容氣空間903界定為封閉,由此,本發明的鞋墊可維持排氣功能并增加彈跳力。其次,如圖16至圖17所示,設置于該足跟部14處的支撐體90具有噴嘴905,且噴嘴905容設于第一氣溝131內,由此,本發明的鞋墊可提升排氣性能。再者,如圖18所示,設置于足跟部14處的支撐體90不具有底壁907,設置于腳趾部16與跖骨部18處的支撐體90皆具有底壁907,由此,本發明的鞋墊可維持排氣功能并增加彈跳力。
[0075]在此需特別說明,由于支撐體90具有多種態樣(例如底壁的有無或噴嘴的有無),且本發明的鞋墊亦具有多種形態(例如中空隆起部設置位置的不同、氣溝的有無等),因此依據本發明精神下所為的各種排列組合,均屬于本發明的范疇。
[0076]另一方面,如圖19所示,本發明的復數支撐體90之間,亦可通過一連接片92予以連接成一體。此外,位于腳趾部16、跖骨部18與足跟部14處的支撐體90可具有噴嘴以提升氣體排放效率,或者是不具有噴嘴但于支撐體相對于氣溝處的凸壁上開設一孔洞,使其容氣空間與氣溝相通,以達提升氣體排放效率的目的。
[0077]在此進一步說明,由連接片92連接的復數支撐體90,亦可制成尺寸較大,以固設于具有中空隆起部的墊體上。此外,如圖20所示,本發明墊體10的中空隆起部111的外凸表面Illa還可具有一補強凹陷113,用以提升中空隆起部111的結構強度;或者是,也可如圖21所示,墊體10的中空隆起部111的外凸表面Illa可以具有復數個突起115,補強凹陷113位于該外凸表面Illa的中間位置,該些突起115則環繞于補強凹陷113。在此僅以單一層體的墊體舉例說明,然而本發明并不局限于此。
[0078]通常制造鞋墊時,為提高鞋墊的舒適性,都會先在墊體基材上貼一層布,之后才進行模壓成形工藝,但是若貼于基材上的布延展性較差,就會影響到后續墊體的成形工藝,因此,本發明的鞋墊可視實際需求在墊體成形后才將布貼上。
[0079]必須特別說明的是,以上的實施例僅用來更加詳細地敘述本發明,然而本發明的鞋墊的態樣并非局限于前述者,舉例來說,該鞋墊的中空隆起部的數量并無特定限制,但較佳宜介于一個至七個之間,當中空隆起部的數量多于一個時,若其中一個中空隆起部是位于足跟部,則其余的中空隆起部可位于選自內足弓部、外足弓部、跖骨部以及腳趾部所構成的群組中的至少一個部位,或者是其余的中空隆起部可位于選自內足弓部、外足弓部、內跖骨部、外跖骨部、內腳趾部以及外腳趾部所構成的群組中的至少一個部位;若其中一個中空隆起部是位于內足弓部的弧狀凸緣,則其余的中空隆起部可位于選自足跟部、外足弓部、跖骨部以及腳趾部所構成的群組中的至少一個部位,或者是其余的中空隆起部可位于選自足跟部、外足弓部、內跖骨部、外跖骨部、內腳趾部以及外腳趾部所構成的群組中的至少一個部位。此外,氣溝的數量亦無特定限制,且氣溝亦可與任一中空隆起部下方的氣室相連通,當然,氣溝皆可具有尺寸較該氣溝窄的狹窄段,用以與中空隆起部的氣室相連通,以增加熱空氣排出時的壓力。同樣地,當該墊體為雙層結構時,該第一層體與第二層體的中空隆起部的數量亦無特定限制,且各該中空隆起部的設置位置亦可視需求而變,例如當前述中空隆起部的數量為復數個時,該第一層體與第二層體的中空隆起部可位于選自對應該墊體足跟部、內足弓部、外足弓部、跖骨部以及腳趾部所構成的群組中的至少一個部位,或者可位于選自對應該墊體足跟部、內足弓部、外足弓部、內跖骨部、外跖骨部、內腳趾部以及外腳趾部所構成的群組中的至少一個部位。
[0080]此外,該反彈材與該吸震材的設置位置亦無特定限制,但較佳為,該反彈材設置于對應該墊體跖骨部位置處的氣室內,而該吸震材設置于對應該墊體足跟部位置處的氣室內。因此,各種依據本發明精神所為的變化與替代,均屬于本發明的范疇。
[0081]綜上所述,由于本發明所提供的多功能鞋墊系依據人體行走時腳掌踩踏于地面的動作,將中空隆起部設置于墊體的受力部位,因此可在鞋子內部產生空氣對流,因此本發明的鞋墊具有透氣效果佳、不易發霉、不易產生臭味、能長時間維持人體腳掌干爽以及提高人體腳掌舒適性等優點。此外,搭配設置于特定部位的氣溝更可提升鞋子內部的空氣對流。并且,由于本發明鞋墊的中空隆起部可使人體腳部與鞋子緊密貼合,因此本發明還具有止滑功能。另外,本發明的中空隆起部是由墊體一體成型所形成,因此相較于突出部額外設置于鞋墊本體的公知鞋墊而言,本發明更具有易于制造且耐久使用的優點。其次,當本發明的中空隆起部設置于該內足弓部的弧狀凸緣時,本發明的鞋墊還具有可矯正用戶站姿的功能。再者,由于本發明的鞋墊具有設置于中空隆起部下方的支撐體,且支撐體具有特定強度與良好彈性恢復力,因此不僅能有效維持中空隆起部的隆起高度,并可使中空隆起部耐久使用不易變形。
【權利要求】
1.一種多功能鞋墊,包含有一供人體腳掌踩置的墊體,該墊體具有分別對應人體腳掌構造的一足弓部、一位于該足弓部后側的足跟部、一位于該足弓部前側并對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與第五腳趾的腳趾部、以及一位于該足弓部與該腳趾部之間的跖骨部,其中,該足弓部具有一內足弓部與一外足弓部,該腳趾部具有一內腳趾部與一外腳趾部,該內腳趾部對應第一腳趾,該外腳趾部對應第二、第三、第四與第五腳趾,該跖骨部具有一內跖骨部與一外跖骨部;其特征在于: 該墊體,包含有至少一個中空隆起部,其位于該足弓部、該跖骨部以及該腳趾部的至少其中的一部位,具有一由該墊體頂面一體隆起所形成的外凸表面、一對應該外凸表面且由該墊體底面一體凹陷所形成的內凹表面以及一由該內凹表面定義出的氣室,該至少一個中空隆起部的氣室可于一受壓狀態與一舒張狀態之間形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鞋墊,其中,該至少一個中空隆起部的外凸表面具有一補強凹陷。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鞋墊,其中,該至少一個中空隆起部的外凸表面具有復數個突起,該補強凹陷位于該外凸表面的中間位置,該些突起環繞于該補強凹陷。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鞋墊,其中,該墊體的內足弓部具有一自該墊體底面一體凸起的弧狀凸緣,該弧狀凸緣具有一弧形頂面以及一弧形底面,該至少一個中空隆起部位于該弧狀凸緣,且該至少一個中空隆起部的外凸表面由該弧形頂面一體隆起所形成,該至少一個中空隆起部的內凹表面系由該弧形底面一體凹陷所形成。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鞋墊,其中,該弧狀凸緣具有一連接段,連接該至少一個中空隆起部的外凸表面與該墊體的頂面。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鞋墊,其中,該至少一個中空隆起部,位于該內足弓部、外足弓部、該內跖骨部、該外跖骨部、該內腳趾部以及該外腳趾部的至少其中的一部位。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鞋墊,其中,包含有至少一反彈材,設置于所述至少一個中空隆起部的氣室內。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鞋墊,其中,包含有至少一吸震材,設置于所述至少一個中空隆起部的氣室內。
9.根據權利要求7或8所述的多功能鞋墊,其中,該墊體的內足弓部具有一自該墊體底面一體凸起的弧狀凸緣,該弧狀凸緣具有一弧形頂面以及一弧形底面,該至少一個中空隆起部位于該內足弓部的弧狀凸緣,且至少一個中空隆起部的外凸表面由該弧形頂面一體隆起所形成,該至少一個中空隆起部的內凹表面由該弧形底面一體凹陷所形成。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鞋墊,其中,該墊體包含有一設于該墊體底面的第一氣溝,自鄰近該腳趾部的一前周緣沿對應該內、外腳趾部間的位置,朝該足跟部縱向延伸而與該氣室相連通。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多功能鞋墊,其中,該第一氣溝具有一第一延伸段以及一第二延伸段,該第一 延伸段是自鄰近該腳趾部的前周緣沿對應該第一與第二腳趾間的位置,朝該足跟部縱向延伸而與該氣室相連通,該第二延伸段與該第一延伸段連通并橫向延伸至鄰近該足跟部的一內周緣、一外周緣或該內、外周緣。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多功能鞋墊,其中,該第一氣溝的第一延伸段于鄰近該腳趾部的前周緣設有一內凹的氣口,或者是該第一氣溝的第二延伸段于鄰近該足跟部的內周緣或外周緣設有一內凹的氣口,且該墊體包含有: 一第二氣溝,與該第一氣溝連通,并自鄰近該外腳趾部的外周緣沿該腳趾部與該跖骨部之間橫向延伸至鄰近該內腳趾部的內周緣,且該第二氣溝于鄰近該腳趾部與該跖骨部之間的外周緣或內周緣設有一內凹的氣口; 一第三氣溝,與該第一氣溝連通,并自該墊體的外周緣沿該跖骨部與該足弓部之間橫向延伸至該墊體的內周緣,且該第三氣溝于鄰近該跖骨部與該足弓部之間的外周緣或內周緣設有一內凹的氣口;以及 一第四氣溝,與該第三氣溝連通,并自該第三氣溝沿該內足弓部的形狀,朝該足跟部縱向延伸至該第一氣溝的第二延伸段。
1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鞋墊,其中,包含有至少一支撐體,設置于該至少一個中空隆起部的下方,各該支撐體具有一凸壁以及一位于該凸壁內側的容氣空間。
14.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多功能鞋墊,其中,各該支撐體的凸壁具有一孔洞,該容氣空間與該第一至第四氣溝至少其中之一相通。
15.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多功能鞋墊,其中,該墊體的第一氣溝具有一尺寸較該第一氣溝窄的狹窄段,連通該第一氣溝與該氣室。
16.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多功能鞋墊,其中,該第一氣溝于鄰近該腳趾部的前周緣設有一內凹的氣口。
1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鞋墊,其中,包含有一支撐體,設置于該至少一個中空隆起部下方,該支撐體具有一凸壁以及一位于該凸壁內側的容氣空間。
18.根據權利要求17所 述的多功能鞋墊,其中,該支撐體具有一連通該容氣空間的噴嘴。
19.根據權利要求17所述的多功能鞋墊,其中,該支撐體具有一與該凸壁一體連接的底壁,該底壁與該凸壁共同界定出該容氣空間。
20.根據權利要求19所述的多功能鞋墊,其中,該支撐體具有一連通該容氣空間的噴嘴,該噴嘴與該凸壁以及該底壁一體連接。
21.根據權利要求17所述的多功能鞋墊,其中,包含有至少二支撐體,一連接片一體連接于該二支撐體之間。
22.—種多功能鞋墊,包含有一供人體腳掌踩置的墊體,該墊體具有分別對應人體腳掌構造的一足弓部、一位于該足弓部后側的足跟部、一位于該足弓部前側并對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與第五腳趾的腳趾部、以及一位于該足弓部與該腳趾部之間的跖骨部,其中,該足弓部具有一內足弓部與一外足弓部,該腳趾部具有一內腳趾部與一外腳趾部,該內腳趾部對應第一腳趾,該外腳趾部對應第二、第三、第四與第五腳趾,該跖骨部具有一內跖骨部與一外跖骨部;其特征在于: 該墊體包含有: 一第一層體,包含有至少一個中空隆起部,其位于該足弓部、該跖骨部以及該腳趾部的至少其中的一部位,具有一由該第一層體頂面一體隆起所形成的外凸表面、一對應該外凸表面且由該第一層體底面一體凹陷所形成的內凹表面、以及一由該內凹表面定義出的氣室,該至少一個中空隆起部的氣室可于一受壓狀態與一舒張狀態之間形變;以及 一第二層體,設置于該第一層體 上,該第二層體包含有至少一個中空隆起部,其位于該足弓部、該跖骨部以及該腳趾部的至少其中的一部位,具有一由該第二層體頂面一體隆起所形成的外凸表面、一對應該外凸表面且由該第二層體底面一體凹陷所形成的內凹表面以及一由該內凹表面與該第一層體頂面定義出的封閉氣室。
23.根據權利要求22所述的多功能鞋墊,其中該第一層體的至少一個中空隆起部,位于對應該第一層體的內足弓部、外足弓部、內跖骨部、外跖骨部、內腳趾部以及外腳趾部的至少其中之一部位的位置,該至少一個中空隆起部具有一由該第一層體頂面一體隆起所形成的外凸表面、一對應該外凸表面且由該第一層體底面一體凹陷所形成的內凹表面、以及一由該內凹表面定義出的氣室,該至少一個中空隆起部的氣室可于一受壓狀態與一舒張狀態之間形變;以及 該第二層體的至少一個中空隆起部,位于對應該第二層體的內足弓部、外足弓部、內跖骨部、外跖骨部、內腳趾部以及外腳趾部的至少其中的一部位的位置,該至少一個中空隆起部具有一由該第二層體頂面一體隆起所形成的外凸表面、一對應該外凸表面且由該第二層體底面一體凹陷所形成的內凹表面、以及一由該內凹表面與該第一層體頂面定義出的封閉氣室。
24.根據權利要求23所述的多功能鞋墊,其中,包含有至少一反彈材,設置于該墊體第二層體、對應該墊體內腳趾部、外腳趾部、內跖骨部、外跖骨部、內足弓部、外足弓部至少其中之一的中空隆起部的封閉氣室內。
25.根據權利要 求23所述的多功能鞋墊,其中,包含有至少一吸震材,設置于該墊體第二層體、對應該墊體內腳趾部、外腳趾部、內跖骨部、外跖骨部、內足弓部、外足弓部與足跟部至少其中之一的中空隆起部的封閉氣室內。
26.根據權利要求22所述的多功能鞋墊,其中,包含有至少支撐體,分別設置于該第一與第二層體的中空隆起部下方,該支撐體具有一凸壁以及一位于該凸壁內側的容氣空間。
27.根據權利要求26所述的多功能鞋墊,其中,該支撐體具有一連通該容氣空間的噴嘴。
28.根據權利要求26所述的多功能鞋墊,其中,該支撐體具有一與該凸壁一體連接的底壁,該底壁與該凸壁共同界定出該容氣空間。
29.根據權利要求28所述的多功能鞋墊,其中,該支撐體具有一連通該容氣空間的噴嘴,該噴嘴與該凸壁以及該底壁一體連接。
30.根據權利要求26所述的多功能鞋墊,其中,包含有至少二支撐體,而該第一層體包含有至少二個中空隆起部,各具有一由該第一層體頂面一體隆起所形成的外凸表面、一對應該外凸表面且由該第一層體底面一體凹陷所形成的內凹表面以及一由該內凹表面定義出的氣室,該至少二個中空隆起部的氣室可于一受壓狀態與一舒張狀態之間形變,一連接片是一體連接于設置于該第一層體的該二中空隆起部下方的二支撐體之間。
31.根據權利要求26所述的多功能鞋墊,其中,包含有至少二支撐體,而該第二層體包含有至少二個中空隆起部,各具有一由該第二層體頂面一體隆起所形成的外凸表面、一對應該外凸表面且由該第二層體底面一體凹陷所形成的內凹表面、以及一由該內凹表面與該第一層體頂面定義出的封閉氣室,一連接片是一體連接于設置于該第二層體的該二中空隆起部下方的二支撐體之間。
32.—種多功能鞋墊,包含有一供人體腳掌踩置的墊體,該墊體具有分別對應人體腳掌構造的一足弓部、一位于該足弓部后側的足跟部、一位于該足弓部前側并對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與第五腳趾的腳趾部、以及一位于該足弓部與該腳趾部之間的跖骨部,其中,該足弓部具有一內足弓部與一外足弓部,該腳趾部具有一內腳趾部與一外腳趾部,該內腳趾部對應第一腳趾,該外腳趾部對應第二、第三、第四與第五腳趾,該跖骨部具有一內跖骨部與一外跖骨部;其特征在于: 該墊體,具有一設于其底面的第一氣溝,該第一氣溝不位于該內足弓部、該外足弓部、該足跟部、該內腳趾部、該外腳趾部、該內跖骨部或該外跖骨部的區域,該第一氣溝的二端分別延伸至該墊體的一周緣。
33.根據權利要求32所述的多功能鞋墊,其中,該第一氣溝具有一第一延伸段以及一第二延伸段,該第一延伸段是自鄰近該腳趾部的前周緣沿對應該第一與第二腳趾間的位置,朝該足跟部縱向延伸,該第二延伸段與該第一延伸段連通并橫向延伸至鄰近該足跟部的一內周緣、一外周緣或該內、外周緣。
34.根據權利要求33所述的多功能鞋墊,其中,該第一氣溝的第一延伸段于鄰近該腳趾部的前周緣設有一內凹的氣口,或者是該第一氣溝的第二延伸段于鄰近該足跟部的內周緣或外周緣設有一內凹的氣口,并且,該墊體包含有: 一第二氣溝,與該第一氣溝連通,并自鄰近該外腳趾部的外周緣沿該腳趾部與該跖骨部之間橫向延伸至鄰近該內腳趾部的內周緣,且該第二氣溝于鄰近該腳趾部與該跖骨部之間的外周緣或內周緣設有一內凹的氣口; 一第三氣溝,與該第一氣溝連通,并自該墊體的外周緣沿該跖骨部與該足弓部之間橫向延伸至該墊體的內周緣,且該第三氣溝于鄰近該跖骨部與該足弓部之間的外周緣或內周緣設有一內凹的氣口 ;以及 一第四氣溝,與該第三氣溝連通,并自該第三氣溝沿該內足弓部的形狀,朝該足跟部縱向延伸至該第一氣溝的第二延伸段。
【文檔編號】A43B17/08GK103876391SQ201410118127
【公開日】2014年6月25日 申請日期:2010年8月31日 優先權日:2010年8月31日
【發明者】鄭賢雄 申請人:鄭賢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