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折疊式拐杖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多功能折疊式拐杖,由拐杖手把(1)、座凳板(2)、座凳腳(3)、拐杖節套筒(4)、彈力繩(5)、拐杖頭(6)組成。拐杖手把(1)與座凳板(2)為一體連接,座凳腳(3)與拐杖節套筒(4)垂直方向固定在座凳板(2)上,彈力繩(5)從拐杖節套筒(4)中穿過,一端固定在座凳板上,另一端固定在拐杖頭(6)上。當需要折疊時,將拐杖節套筒(4)頭從上一節拐杖節套筒(4)中拔出,彈力繩(5)拉長,上下拐杖節套筒(4)便可折疊入座凳腳(3)內。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成本低,使用方便,易收藏。外出不用時,可折疊好后放入包內。特別適合老年人或腿部有殘疾人員行走或出行時使用。
【專利說明】多功能折疊式拐杖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老年人或腿部傷殘人員的日常生活用品【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多功能折疊式拐杖。
【背景技術】
[0002]有行動能力的老年人或腿部有殘疾人員行走或出行時,作為腿部的輔助力量或需保持身體的平衡,都需要借助拐杖,因此拐杖也是他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日常用品。傳統拐杖多為木制或金屬材料制作的剛性拐杖,功能單一,特別是當不用時收藏不便,易遺忘。近年來市面上也有售一些多功能拐杖,類似折疊凳,下面四條腿翻轉并攏后成為拐杖桿,凳邊裝一扶手成為拐杖手柄,一是當坐凳使用時凳腳長而細,重心不穩及易摔倒,二是其拐杖桿不能縮短,且有四支腿,體積大,不便收藏。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收藏方便的多功能折疊式拐杖。
[0004]本實用新型的多功能折疊式拐杖由拐杖手把、座凳板、座凳腳、拐杖節套筒、彈力繩、拐杖頭組成。拐杖手把與座凳板為一體連接,座凳腳與拐杖節套筒垂直方向固定在座凳板上,拐杖節套筒為3至4節,一端有一高度h為30-40毫米的套筒頭,其與上一節拐杖節套筒過度配合連接;彈力繩從拐杖節套筒中穿過,一端固定在座凳板上,另一端固定在拐杖頭上。當需要折疊時,將拐杖節套筒頭從上一節拐杖節套筒中拔出,彈力繩拉長,上下拐杖節套筒可折疊,拐杖節套筒可整齊折疊在座凳板旁的4個座凳腳內,需要打開拐杖時,只需將最上一節拐杖節套筒,插入座凳板相對應的孔內,下一節拐杖節套筒插入上一節拐杖節套筒管內,在彈力繩的彈力作用下拉緊、固定各節拐杖節套筒。
[0005]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成本低,使用方便,易收藏。外出不用時,可折疊好后放入包內。特別適合老年人或腿部有殘疾人員行走或出行時使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6]圖1為本實用新型正面結構示意圖;
[0007]圖2為本實用新型側面結構示意圖;
[0008]圖3為本實用新型折疊狀態側視圖。
[0009]1、拐杖手把2、座凳板3、座凳腳4、拐杖節套筒5、彈力繩6、拐杖頭
【具體實施方式】
[0010]如圖1、2、3所示,本實用新型由拐杖手把(I)、座凳板(2)、座凳腳(3)、拐杖節套筒
(4)、彈力繩(5)、拐杖頭(6)組成。拐杖手把⑴與座凳板(2)為一體連接,座凳腳(3)與拐杖節套筒(4)垂直方向固定在座凳板(2)上,拐杖節套筒(4)為三至四節,一端有一高度h為30-40毫米的套筒頭,其與上一節拐杖節套筒(4)過度配合連接;彈力繩(5)從拐杖節套筒(4)中穿過,一端固定在座凳板上(圖1中虛線處),另一端固定在拐杖頭(6)上。當需要折疊時,將拐杖節套筒(4)頭從上一節拐杖節套筒(4)中拔出,彈力繩(5)拉長,上下拐杖節套筒(4)可折疊,拐杖節套筒(4)可整齊折疊在座凳板(2)旁的4個座凳腳(3)內,需要使用拐杖時,只需將最上一節拐杖節套筒(4),插入座凳板(2)相對應的孔內(圖1、圖2座凳板的虛線部位),下一節拐杖節套筒(4)插入上一節拐杖節套筒(4)管內,在彈力繩
(5)的彈力作用下拉緊、固定各節拐杖節套筒(4)。
【權利要求】
1.一種多功能折疊式拐杖,由拐杖手把(I)、座凳板(2)、座凳腳(3)、拐杖節套筒(4)、彈力繩(5)、拐杖頭(6)組成,其特征在于拐杖手把(I)與座凳板(2)為一體連接,座凳腳(3)與拐杖節套筒(4)垂直方向固定在座凳板(2)上,彈力繩(5)從拐杖節套筒(4)中穿過,一端固定在座凳板上,另一端固定在拐杖頭(6)上;當需要折疊時,將拐杖節套筒(4)頭從上一節拐杖節套筒(4)中拔出,彈力繩(5)拉長,上下拐杖節套筒(4)可折疊,拐杖節套筒(4)可整齊折疊在座凳板(2)旁的座凳腳(3)內,需要使用拐杖時,只需將最上一節拐杖節套筒(4),插入座凳板(2)相對應的孔內,下一節拐杖節套筒(4)插入上一節拐杖節套筒(4)管內,在彈力繩(5)的彈力作用下拉緊、固定各節拐杖節套筒(4)。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折疊式拐杖,其特征在于座凳腳(3)為3至4只。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折疊式拐杖,其特征在于拐杖節套筒(4)為3至4節,一端有一高度h為30-40毫米的套筒頭,其與上一節拐杖節套筒(4)過度配合連接。
【文檔編號】A45B5/00GK204048374SQ201420553776
【公開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10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10日
【發明者】劉彥志 申請人:劉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