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防靜電面料的制作方法,屬于面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傳統(tǒng)的面料通常為單層結構,功能較為單一。近幾年隨著紡織工業(yè)的發(fā)展,出現(xiàn)了雙層面料,雙層面料為三維結構,具有立體層次感,厚實度和強度都比較好,但不具備防靜電功能。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立體層次感較好的防靜電面料的制作方法。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xiàn)的:
防靜電條紋面料的制作工藝為:
1)、紗線品種設計:
選用羊毛纖維、羊絨纖維和海藻炭纖維,所述羊毛纖維由兔毛纖維、美麗諾超細羊毛纖維、安哥拉山羊毛纖維以及絲光羊毛纖維四種纖維混紡編織而成,所述的混紡兔羊毛纖維面料中各成分所占重量百分比分別為:所述兔毛纖維占18%-22%,所述美麗諾超細羊毛纖維占15%-19%,所述安哥拉山羊毛纖維占26%-30%,所述絲光羊毛纖維占29%-41%,對羊毛纖維、羊絨纖維和海藻炭纖維進行抗起球處理、酶處理和柔軟處理,抗起球處理選用磷酸酯三氧化二銻混合物作為抗起球劑,磷酸酯三氧化二銻混合物用量為羊毛纖維重量1.5-4%,酶處理系使用蛋白酶進行處理,蛋白酶用量為羊毛纖維重量的0.1-0.2%,柔軟處理選用的柔軟劑為水溶性有機硅柔軟劑,水溶性有機硅柔軟劑用量為羊毛纖維重量的6-8%;
2)、復精梳工藝:
依次經(jīng)過混條—針梳—精梳—針梳—成條工序完成復精梳;
3)、紡紗工藝:
采用一般公知的紡紗工藝,依次經(jīng)過頭針—二針—三針—四針—粗紗-存放—細紗—蒸紗—自絡筒-并線-倍捻—蒸紗工序,制成用于織造精紡面料的紗線,細紗工序采用緊密紡細紗設備;
4)、織造和修補工藝:
采用一般公知的織造和修補工藝,將紗線織造成坯布,并通過修補使得坯布無紡疵和織疵;
5)、后整理工藝:
坯布經(jīng)過燒毛—平幅洗呢—煮呢—烘呢-高速洗呢-烘呢-增深處理—熟修—中檢-刷毛-剪毛—罐蒸-蒸呢-預縮工序,制成精紡面料;
6)測試吸水性:
步驟一:在40cm通幅的面料樣品上取10cm×10cm的樣品兩塊作為測試試樣;
步驟二:將試樣放在洗滌儀容器中,加入300ml四氯乙烯作為干洗劑,密封后放到干洗儀中干洗30分鐘后取出,然后重復洗滌兩次;
步驟三:將干洗后的試樣平置于桌面上,自然放平,滴管(精度0.1ml)距離布面5±0.5cm,向布面滴入3ml蒸餾水,按下秒表(精度≥0.1秒),記錄滴水的時間;
步驟四:水滴在布面上滲透到面料里面,在面料上會形成水漬圈印,滴水10秒后,測量圈印的最大和最小直徑,精確到0.1mm,測試結果即為最大和最小直徑的平均值,修約到0.1mm,即可得到該面料的吸水性能參數(shù)。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fā)明防靜電面料的制作方法中短條布凸出細紋面料層的所在平面,增強了條紋面料的層次感,絨毛層增強了條紋面料的保暖性,同時防靜電層提高了防靜電性。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fā)明涉及防靜電面料的制作方法為:
1)、紗線品種設計:
選用羊毛纖維、羊絨纖維和海藻炭纖維,所述羊毛纖維由兔毛纖維、美麗諾超細羊毛纖維、安哥拉山羊毛纖維以及絲光羊毛纖維四種纖維混紡編織而成,所述的混紡兔羊毛纖維面料中各成分所占重量百分比分別為:所述兔毛纖維占18%-22%,所述美麗諾超細羊毛纖維占15%-19%,所述安哥拉山羊毛纖維占26%-30%,所述絲光羊毛纖維占29%-41%,對羊毛纖維、羊絨纖維和海藻炭纖維進行抗起球處理、酶處理和柔軟處理,抗起球處理選用磷酸酯三氧化二銻混合物作為抗起球劑,磷酸酯三氧化二銻混合物用量為羊毛纖維重量1.5-4%,酶處理系使用蛋白酶進行處理,蛋白酶用量為羊毛纖維重量的0.1-0.2%,柔軟處理選用的柔軟劑為水溶性有機硅柔軟劑,水溶性有機硅柔軟劑用量為羊毛纖維重量的6-8%;
2)、復精梳工藝:
依次經(jīng)過混條—針梳—精梳—針梳—成條工序完成復精梳;
3)、紡紗工藝:
采用一般公知的紡紗工藝,依次經(jīng)過頭針—二針—三針—四針—粗紗-存放—細紗—蒸紗—自絡筒-并線-倍捻—蒸紗工序,制成用于織造精紡面料的紗線,細紗工序采用緊密紡細紗設備;
4)、織造和修補工藝:
采用一般公知的織造和修補工藝,將紗線織造成坯布,并通過修補使得坯布無紡疵和織疵;
5)、后整理工藝:
坯布經(jīng)過燒毛—平幅洗呢—煮呢—烘呢-高速洗呢-烘呢-增深處理—熟修—中檢-刷毛-剪毛—罐蒸-蒸呢-預縮工序,制成精紡面料;
6)測試吸水性:
步驟一:在40cm通幅的面料樣品上取10cm×10cm的樣品兩塊作為測試試樣;
步驟二:將試樣放在洗滌儀容器中,加入300ml四氯乙烯作為干洗劑,密封后放到干洗儀中干洗30分鐘后取出,然后重復洗滌兩次;
步驟三:將干洗后的試樣平置于桌面上,自然放平,滴管(精度0.1ml)距離布面5±0.5cm,向布面滴入3ml蒸餾水,按下秒表(精度≥0.1秒),記錄滴水的時間;
步驟四:水滴在布面上滲透到面料里面,在面料上會形成水漬圈印,滴水10秒后,測量圈印的最大和最小直徑,精確到0.1mm,測試結果即為最大和最小直徑的平均值,修約到0.1mm,即可得到該面料的吸水性能參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