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涉及一種生產制造加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拔楦裝置。本申請同時涉及一種制造鞋的生產流水線。
背景技術:
隨著科技的發現,很多制造加工領域,將人工逐漸轉化為人機結合,以提高生產效率。
鞋作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穿戴物品之一,其的生產制造過程也開始逐漸自動化,現有鞋的制造過程包括:
1、制作鞋的裁片,即:將制作鞋的材料用裁刀裁剪出,能夠組成鞋結構的各個部分。
2、通過縫紉車間,將裁剪完畢的裁片進行縫紉并拼成鞋面及內里。
3、通過車縫中底板的車間,把開放性的鞋面納底。
4、將鞋楦放到車縫好的鞋面里,在中底刷上白膠然后進烤箱加熱,以便所述白膠能夠充分的滲透中底。
5、出烤箱后,通過前幫機對鞋頭進行定型加工。
6、粘合大底,并通過機器將鞋壓實,使大底與鞋牢固結合。
7、進行退楦。
現有技術中的退楦存在兩種方式,但該兩種方式均需人工參與,一種是:通過人工將鞋及鞋楦退出流水線,將帶有鞋楦的半成品鞋置于手動拔楦機上,通過人工操作將鞋楦拔出;另一種是:將鞋楦置于抵楦裝置上,通過人工點動操作工作氣閥進行退楦。
上述兩種方式存在的問題是:均需要拔楦機單獨工作,無法與流水線直接聯合生產,即:退楦工位段與流水線分離,導致工作效率降低;在退楦過程中需要人工輔助進行部分手工操作,完成退楦,導致操作過程中存在一定危險性。
因此,如何提供一種退楦裝置,能夠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降低操作過程中的風險,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申請提供一種拔楦裝置,以解決現有上述技術問題。
本申請提供一種拔楦裝置,包括:夾取機構和退楦機構;
所述夾取機構與所述退楦機構相對設置,并設定分開的距離;
其中,所述夾取機構包括:支架,設置于所述支架上的朝向所述退楦機構方向伸出的伸縮臂,以及設置于所述伸縮臂端部的夾頭,所述夾頭用于夾持半成品鞋的鞋頭區域;
所述退楦機構包括:安裝架,設置于所述安裝架上的驅動機構,以及與所述驅動機構相連接的退楦工作部;所述退楦工作部朝向所述夾頭設置,并在所述驅動機構的驅動下沿設定方向施加驅動力;
所述設定分開的距離滿足所述夾頭夾持所述半成品鞋后,所述退楦機構的所述退楦工作部與所述半成品鞋的鞋尾區域相抵接;
工作時,在所述驅動機構的驅動下,所述退楦工作部的驅動力施加于所述半成品鞋的鞋尾,使得所述半成品鞋的鞋尾朝脫離鞋楦方向運動。
優選的,所述夾頭包括:第一夾頭和第二夾頭,并向所述半成品鞋的鞋頭方向水平移動,夾持于與所述夾頭相對所述半成品鞋的鞋頭左右兩側。
優選的,所述夾頭能夠以所述伸縮臂端部為軸旋轉,翻轉已脫離所述鞋楦的成品鞋。
優選的,包括:設置于所述夾取機構和所述退楦機構之間的輸送機構,所述輸送機構包括:
退楦輸送軌道和位于所述退楦輸送軌道上的輸送盤,所述退楦輸送軌道嵌入至生產流水線中,并位于退楦工位段;所述輸送盤能夠沿所述退楦輸送軌道移動,將所述半成品鞋輸送至所述退楦工位段。
優選的,所述輸送盤具有固定所述半成品鞋的固定區和放置所述成品鞋的放置區。
優選的,所述固定區包括:垂直于所述輸送盤頂部的固定柱,并靠近所述退楦機構側,所述固定柱與所述鞋楦上設置的固定孔相配合,將所述半成品鞋固定在所述輸送盤上。
優選的,所述放置區位于所述固定區的旁側。
優選的,所述退楦工作面具有相對設置的退楦滾輪,以及在所述退楦滾輪之間設置有滾軸;所述半成品鞋的鞋尾區域左右兩側被夾持于所述退楦滾輪之間,所述滾軸外表面與所述半成品鞋的鞋尾端側相抵接,在所述驅動機構的驅動下所述滾軸按順時針方向轉動,所述半成品鞋的鞋尾端側與所述滾軸形成向上的摩擦力,在所述摩擦力的作用下所述半成品鞋的鞋尾端側與所述鞋楦脫離。
優選的,所述驅動機構驅動所述退楦滾輪與所述滾軸同步并同方向轉動,所述退楦滾輪的內表面與所述半成品鞋的鞋尾區域左右兩側相抵接并形成向上的摩擦力。
優選的,所述退楦工作面具有相對設置的退楦滾輪,以及位于所述退楦滾輪之間設置有滾軸;所述半成品鞋的鞋尾區域左右兩側與所述退楦滾輪內表面相抵接,所述滾軸外表面與所述半成品鞋的鞋尾區域端側相抵接,所述退楦滾輪和所述滾軸在所述驅動機構驅動向上移動;
工作時,在所述驅動機構的驅動下,所述半成品鞋的鞋尾區域左右兩側以及端側,在所述退楦滾輪與滾軸的向上移動過程中與所述鞋楦脫離。
本申請還提供一種制造鞋的生產流水線,該流水線包括:生產輸送線和退楦工位段,在所述退楦工位段上設置有如上述的拔楦裝置和退楦輸送軌道,拔楦裝置包括:夾取機構和退楦機構,所述夾取機構和退楦機構分別相對設置在所述退楦輸送軌道的兩側,所述退楦輸送軌道與所述生產輸送線相對接,構成生產流水線。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申請具有以下優點:
本申請通過夾取機構夾取半成品鞋的鞋頭部分,驅動機構驅動所述退楦機構的退楦工作部向所述半成品鞋的鞋尾方向移動,并最終抵持在所述鞋尾,所述鞋尾在驅動力的在作用下,使得所述半成品鞋的鞋尾朝脫離鞋楦方向運動,所述鞋尾與所述鞋楦后部脫離,與此同時,所述夾頭夾持所述鞋頭部分,在驅動力的作用下所述伸縮臂縮回,使所述鞋頭與所述鞋楦前部脫離,從而完成鞋楦的脫離,構成成品鞋;在整個拔楦過程中是通過夾取機構和退楦機構相互配合完成鞋楦的拔取,該過程無需人為手動操作,從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手動拔楦的風險;
本申請將夾取機構和拔楦機構嵌入于生產流水線,從而使得退楦過程和生產制造過程為一個整體系統,進而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便于生產過程中的管理;
本申請還通過夾取機構可將退楦完成后的成品鞋進行翻轉,并通過輸送盤輸送至下一工位段,更進一步提高的整個生產過程的工作效率,增大產品產值。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申請提供的一種拔楦裝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申請提供的一種拔楦裝置中夾取機構和退楦機構與半成品鞋抵接時的結構狀態示意圖;
圖3是本申請提供的一種拔楦裝置的夾取機構和退楦機構與半成品鞋抵接俯視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申請提供的一種拔楦裝置的退楦機構將半成品鞋鞋尾與鞋楦分離時的結構狀態示意圖;
圖5是本申請提供的一種拔楦裝置中夾取機構將半成品鞋鞋頭與所述鞋楦分離時的結構狀態示意圖。
圖號說明
夾取機構10,支架11,伸縮臂12,夾頭13,第一夾頭131,第二夾頭132;退楦機構20,安裝架21,退楦工作部22,退楦滾輪221,滾軸222;驅動機構30,半成品鞋40,鞋頭41,鞋尾42,鞋楦50,固定孔51;輸送機構60,輸送軌道61,輸送盤62,固定柱621;檢測機構70。
具體實施方式
在下面的描述中闡述了很多具體細節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請。但是本申請能夠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來實施,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不違背本申請內涵的情況下做類似推廣,因此本申請不受下面公開的具體實施的限制。
本申請提供一種拔楦裝置,能夠在制造過程中將半成品鞋內的鞋楦自動、快速取出,從而完成成品鞋的制造,以便提高生產效率。
請參考圖1所示,圖1是本申請提供的一種拔楦裝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在本申請實施中,所述拔楦裝置包括:夾取機構10和退楦機構20,所述夾取機構10與所述退楦機構20相對設置,并設定分開的距離。
其中,所述夾取機構10包括:支架11,設置于所述支架11上的朝向所述退楦機構20方向伸出的伸縮臂12,以及設置于所述伸縮臂12端部的夾頭13,所述夾頭13用于夾持半成品鞋的鞋頭41區域。
所述退楦機構20包括:安裝架21,設置于所述安裝架21上的驅動機構30,以及與所述驅動機構30相連接的退楦工作部22;所述退楦工作部22朝向所述夾頭13設置,并在所述驅動機構30的驅動下沿設定方向施加驅動力。
所述設定分開的距離滿足所述夾頭13夾持所述半成品鞋40后,所述退楦機構20的所述退楦工作部22與所述半成品鞋40的鞋尾42區域相抵接。
工作時,在所述驅動機構30的驅動下,所述退楦工作部22的驅動力施加于所述半成品鞋40的鞋尾42,使得所述半成品鞋40的鞋尾42朝脫離鞋楦50方向運動。
其中,在本實施中,所述半成品鞋40為其他部分已完成,鞋內還存放有鞋楦50的鞋,也就是說,內置有鞋楦50的鞋為半成品鞋40。
成品鞋則為取出鞋楦50的并且可以穿著的鞋。
鞋楦50又稱之為楦頭。把木制削成足形,填在鞋中以便適合入腳。鞋楦50是鞋的母體,是在制造鞋的過程中,便于鞋的成型模具。
鞋楦50不僅決定鞋造型和式樣,更決定著鞋是否合腳,能否起到保護腳的作用。因此,鞋楦50是根據人體的腳型制作出來的,是保持鞋內腔具有一定規格尺寸的胎具。鞋楦50的拇指一邊為里懷,小趾一邊為外懷。鞋楦50的楦體由三個曲面構成,前尖的曲面為楦統口面,后跟的曲面為楦底面,四周的曲面則為楦的側面。鞋楦50每部分的名稱,主要是根據人體腳的部位名稱而來,每個部位的名稱與腳的相關部位的名稱相對應,例如:楦前部與腳趾的前端相對應,楦后跟與腳后跟相對應;楦統口的鞋楦50的收攏部位與腳踝骨、腰彎一線部位相對應;楦前掌底面與腳前掌相對應;楦后跟底面與腳后跟底面相對應;楦底心與腳底心相對應。在制鞋過程中,裁剪好的鞋的各個部分經縫紉后形成初步形狀,鞋楦50內置與縫合好的鞋內,進行后續的上底定型工序,完成后需將鞋楦50從鞋中取出,鞋即制造完畢。
請結合圖1,參考圖2所示,圖2是本申請提供的一種拔楦裝置中夾取機構和退楦機構與半成品鞋抵接時的結構狀態示意圖。
在本申請提供的一種拔楦裝置的實施中,所述夾取機構10通過檢測機構70檢測到信號后,觸發所述夾取機構10夾取半成品鞋40的鞋頭41區域,并在夾取固定后檢測機構70向所述退楦機構20發送退楦信號,退楦機構20的退楦工作面能夠向所述半成品鞋40的鞋尾42施加驅動力,所述驅動力使得鞋尾42向脫離鞋楦50方向運動。因此,本申請提供的拔楦裝置,在退楦過程中,無需人為手動操作,提高拔楦效率以及退楦過程中的安全性。
在本實施中所述檢測機構70可以為電磁閥反應器、紅外檢測機構,或者傳感器等等。
為保證半成品鞋40鞋頭41區域的固定,請參考圖3所示,圖3是本申請提供的一種拔楦裝置的夾取機構和退楦機構與半成品鞋抵接結構的俯視圖。
在本申請的實施中,所述夾頭13包括:第一夾頭131和第二夾頭132,并向所述半成品鞋40的鞋頭41方向水平伸出,夾持于與所述夾頭13端部相對所述半成品鞋40的鞋頭41左右兩側。也就是說,所述第一夾頭131和第二夾頭132能夠向所述半成品鞋40的鞋頭41方向伸出,并最終夾持住所述半成品鞋40鞋頭41前鞋幫的左右兩側。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夾頭13的第一夾頭和第二夾頭還可以向所述半成品鞋40的鞋頭41方向水平伸出后,夾持于相對所述夾頭13端部的所述半成品鞋40的鞋頭41的上下兩側,即:鞋頭41區域的鞋面部分,和鞋頭41區域的鞋底部分。
在本實施中采用第一夾頭131和第二夾頭132夾持半成品鞋40的鞋頭41區域,但并不限于上述夾取方式。
為保證脫離半成品鞋40能夠與所述鞋楦50順利脫離,完成成品鞋的制造,所述夾取機構10在夾持所述半成品鞋40的鞋頭41區域后,能夠縮回,從而施加外力在所述鞋頭41區域,使所述半成品鞋40完全脫離所述鞋楦50。
為提高工作效率,保證成品鞋順利進行下一工作線,所述夾取機構10的夾頭13在夾持所述半成品鞋40,并且在所述半成品鞋40與所述鞋楦50完全脫離后,可將脫離鞋楦50的成品鞋進行翻轉,也就是說,所述第一夾頭131和第二夾頭132能夠以所述伸縮臂12端部為軸旋轉,翻轉已脫離所述鞋楦50的成品鞋,使所述成品鞋底部朝下,放置在所述鞋楦50旁側。
為避免由于打滑和重力的作用而造成所述夾頭13在夾持所述半成品鞋40后,所述半成品鞋40無規律轉動,在所述夾頭13位置上還可以增設防滑腳墊,使所述夾頭13與所述半成品鞋40之間夾持更為穩固。
為進一步提高成品鞋的加工制作效率,降低生產過程中的操作風險,本申請提供的一種拔楦裝置在所述夾取機構10和所述退楦機構20之間設置有輸送機構60,請參考圖1至圖3所示,所述輸送機構60用于將所述半成品鞋40由其他制造工位段輸送至退楦工位段,所述輸送機構60包括:退楦輸送軌道61和位于所述退楦輸送軌道61上的輸送盤62,所述退楦輸送軌道61嵌入至生產流水線中,并位于退楦工位段;所述輸送盤62能夠沿所述退楦輸送軌道61移動,將所述半成品鞋40輸送至所述退楦工位段。
所述退楦輸送軌道61嵌入至生產流水線中,具體可以為,所述退楦輸送軌道61與退楦工序前的加工生產軌道相連接,所述半成品鞋40可由其他生產軌道通過輸送盤62直接進入退楦輸送軌道61上,即:退楦輸送軌道61與其他生產軌道對接,進而能夠將待進行退楦操作的半成品鞋40快速輸送至退楦工位段上,實現退楦工位段與其他生產工位段的結合,提高工作效率。
為保證半成品鞋40的固定以及脫離所述鞋楦50后的成品鞋能夠再通過輸送盤62輸送下線或者輸送至質檢工位段等其他工位段時,在所述輸送盤62上設置有固定所述半成品鞋40的固定區和放置所述成品鞋的放置區,所述放置區可以位于所述固定區的旁側,便于將翻轉后的成品鞋放置在所述輸送盤62上,輸送至下一工位段,進行后續處理。
為便于所述半成品鞋40的固定,在所述固定區設置有垂直于所述輸送盤62頂部的固定柱621,且所述固定柱621靠所述退楦機構20側設置。所述固定柱621與所述鞋楦50上設置的固定孔51相匹配,能夠將所述半成品鞋40內的鞋楦50固定在所述輸送盤62上的固定柱621內,從而使具有鞋楦50的半成品鞋40能夠隨所述輸送盤62輸送至所述退楦工位段內,進行退楦操作。
此處需要說明的是,位于所述輸送盤62上且內置有所述鞋楦50的半成品鞋40,鞋底朝上,鞋口漏出所述鞋楦50,且所述鞋楦50的固定孔51在位于鞋口處,進而使的鞋楦50能夠被固定在所述輸送盤62的固定柱621上。
在完成退楦操作后,所述鞋楦50脫離生產出成品鞋,所述成品鞋經所述夾頭13施加旋轉力,將所述成品鞋翻轉,并將翻轉后的成品鞋放置于所述輸送盤62的放置區,為便于翻轉后放置成品鞋,所述放置區設置于所述固定區旁側,所述伸縮臂12僅需要在夾頭13輔助退楦機構20完成鞋楦50脫離后,進行轉動即可,從而使得退楦后的成品鞋通過輸送盤62輸送至下一工位段或下線,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等。
請參考圖4所示,圖4是本申請提供的一種拔楦裝置的退楦機構將半成品鞋鞋尾與所述鞋楦分離時的結構狀態示意圖。
為保證所述退楦工作部22的驅動力施加于所述半成品鞋40的鞋尾42,使得所述半成品鞋40的鞋尾42朝脫離鞋楦50方向運動,進而鞋楦50能夠與所述半成品鞋40的鞋尾42部位能夠脫離,在本實施中,所述退楦工作部22具有相對設置的退楦滾輪221,以及在所述退楦滾輪221之間設置有滾軸222;所述半成品鞋40的鞋尾42區域左右兩側被夾持于所述退楦滾輪221之間,所述滾軸222外表面與所述半成品鞋40的鞋尾42端側相抵接,在所述驅動機構30的驅動下所述滾軸222按順時針方向轉動,所述半成品鞋40的鞋尾42端側與所述滾軸222形成向上的摩擦力,在所述摩擦力的作用下所述半成品鞋40的鞋尾42端側與所述鞋楦50脫離。
需要說明的是,在本實施中,所述滾軸222采用兩端向中間減縮狀的結構,減縮狀結構的外側與所述半成品鞋的鞋尾相抵接,所述減縮狀的減縮輪廓與所述半成品鞋的鞋尾相匹配,也就是說,所述滾軸222的外側面的凹陷弧度與所述半成品鞋的鞋尾弧形相貼合。
所述半成品鞋40的鞋尾42與所述滾軸222外壁之間相互作用,在驅動力的驅動下所述滾軸222順時針轉動,進而對所述半成品鞋40的鞋尾42外壁產生向上的摩擦力,在所述摩擦力的作用下,所述鞋尾42與所述鞋楦50尾部相脫離。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實施中,通過滾輪的轉動時其與半成品鞋40之間產生摩擦力。在進行退楦時,所述退楦機構能夠將所述半成品鞋的鞋尾朝原理所述鞋楦的方向脫離的方式;還可以是,所述驅動機構30驅動所述退楦滾輪221與所述滾軸222同步并同方向轉動,所述退楦滾輪221的內表面與所述半成品鞋40的鞋尾42區域左右兩側相抵接并形成向上的摩擦力,從而使得半成品鞋40的鞋尾42部分的兩側面也能夠在摩擦力的作用下,使所述半成品鞋40的鞋尾42部分與滾軸222的摩擦力,和/或退楦滾輪221的內表面與所述半成品鞋40的鞋尾42區域左右兩側的摩擦力,均小于所述鞋楦50與所述半成品鞋40的鞋尾42內部摩擦力,進而實現所述鞋尾42與所述鞋楦50的脫離;換言之,所述退楦機構20進行工作時,所述滾軸222與所述滾輪分別與半成品鞋40相接處的部位產生摩擦力,且摩擦力的方向相同,從而能夠快速使得所述半成品鞋40鞋尾42部分與所述鞋楦50脫離。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通過驅動機構30驅動所述滾軸222與退楦滾輪221轉動,使其與半成品鞋40之間產生摩擦力,利用摩擦力實現半成品鞋40鞋尾42與鞋楦50的脫離的方式以外,所述退楦工作部22中的退楦滾輪221和所述滾軸222,還可以通過驅動機構30驅動二者上下移動實現半成品鞋40鞋尾42與所述鞋楦50的脫離,具體為:
所述退楦工作部22具有相對設置的退楦滾輪221,以及位于所述退楦滾輪221之間設置有滾軸222;所述半成品鞋40的鞋尾42區域左右兩側與所述退楦滾輪221內表面相抵接,也就是說,所述退楦滾輪221將所述鞋尾42左右兩側夾持。所述滾軸222外表面與所述半成品鞋40的鞋尾42區域端側相抵接,所述退楦滾輪221和所述滾軸222在所述驅動機構30驅動向上移動;
工作時,由于所述鞋楦50被固定在所述輸送盤62上,所述鞋楦50與半成品鞋40之間存在一定的空隙,在所述驅動機構30的驅動下,所述半成品鞋40的鞋尾42區域左右兩側以及端側分別與退楦工作部22抵接,在所述退楦滾輪221與滾軸222的向上移動過程中,使得抵接部分的摩擦力大于所述鞋楦50與所述半成品鞋40的鞋尾42內部的摩擦力,因此能夠使的鞋尾42與所述鞋楦50發生脫離。
可以理解的是,不論是驅動機構30驅動滾軸222和/或退楦滾輪221的上下移動或轉動,或者是驅動機構30驅動滾軸222和/或退楦滾輪221的上下移動和轉動,任何一種組合方式,只要能夠在外力驅動下使所述半成品鞋40的鞋尾42與所述鞋楦50脫離即可,并不限于上述具體描述的組合方式,因此,上述僅通過滾軸222的轉動、滾軸222與退楦滾輪221的轉動,滾軸222和退楦滾輪221的上下移動的描述說明半成品鞋40的鞋尾42與所述鞋楦50脫離過程,實際上上述組合方式還可以僅為退楦滾輪221的轉動等。
基于上述內容,本申請還提供一種制造鞋的生產流水線,所述流水線包括:生產輸送線和退楦工位段,在所述退楦工位段上設置夾取機構10和退楦機構20,所述夾取機構10和退楦機構20分別相對設置在所述退楦輸送軌道61的兩側,所述退楦輸送軌道61與所述生產輸送線相對接,構成生產流水線。也就是說,根據實際生產需要所述退楦輸送軌道61可以被嵌入在生產線的任何位置,使得退楦與生產加工為一體化,進而提高生產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并且減小人工操作的風險性。
以上對本申請的拔楦裝置以及制造鞋的生產流水線進行了詳細介紹,下面結合上述結構內容,對本申請提供的拔楦裝置的工作過程進行說明。
請參考圖5所示,圖5是本申請提供的一種拔楦裝置中夾取機構將半成品鞋鞋頭41與所述鞋楦分離時的結構狀態示意圖。
所述半成品鞋40內的鞋楦50被固定在所述輸送盤62,經由其他工位段輸送至退楦工位段,當退楦工位段內的檢測機構70檢測到所述半成品鞋40進入退楦工位段時,所述輸送盤62停止移動,并觸發所述夾取機構10。
所述夾取機構10的伸縮臂12向所述半成品鞋40的鞋頭41方向伸出,并通過夾頭13將所述半成品鞋40的鞋頭41部左右夾持,所述退楦機構20的退楦工作部22向所述半成品鞋40的鞋尾42方向移動,并與所述退楦滾輪221與所述鞋尾42兩側相抵接,所述滾軸222在所述退楦滾輪221的帶動下也與所述鞋尾42端部相抵接,抵接后驅動機構30驅動所述退楦滾輪221與滾軸222順時針轉動,所述鞋尾42左右兩側在與所述退楦滾輪221的摩擦力作用下,和所述鞋尾42端側在與所述滾軸222摩擦力的作用下,使得所述半成品鞋40的鞋尾42部分與所述鞋楦50的脫離,換言之,所述半成品鞋40的鞋尾42部分與所述鞋楦50的后根部脫離;在所述半成品鞋40的鞋尾42部分與所述鞋楦50后跟部脫離的同時,所述夾取機構10的第一夾頭131和第二夾頭132夾持所述半成品鞋40的鞋頭41,在驅動機構30的驅動下,所述伸縮臂12將所述半成品鞋40向所述伸縮臂12收回的方向上牽拉,使得所述半成品鞋40與所述鞋楦50完全脫離,并在完全脫離后,所述第一夾頭131和第二夾頭132夾持所述成品鞋翻轉180度,使所述成品鞋的鞋底朝下并放置于所述輸送盤62的放置區,所述檢測機構70檢測半成品鞋40與所述鞋楦50脫離,觸發輸送盤62啟動,所述輸送盤62將位于其放置區的成品鞋輸送出退楦工位段,拔楦操作完畢,并通過所述輸送盤62能夠將所述成品鞋輸送至下一工位段進行后續操作。
本申請雖然以較佳實施例公開如上,但其并不是用來限定本申請,任何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申請的精神和范圍內,都可以做出可能的變動和修改,因此本申請的保護范圍應當以本申請權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