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鞋類附屬品,具體涉及一種防滑鞋套。
背景技術:
人們在雨天或者雪天出行時,經常會出現因路面積水或者路面積雪而發生滑倒事故,尤其在北方的冬天,路面積雪嚴重的時候行人穿著日常鞋根本沒有辦法出行,由此應運而生產出的一種防滑鞋,防滑鞋都是通過增大鞋底與地面的摩擦力來達到防滑的效果。現有技術中的防滑鞋多半都是在日常鞋已有的結構設計上增加一些防滑結構來實現防滑的目的,消費者購買一雙防滑鞋也就只有這一雙具有防滑功能,特殊天氣出行時也只能穿這一雙鞋,穿著使用很單一,制約著防滑鞋消費市場的開拓。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具有優異防滑效果的防滑鞋套,是日常鞋的一個附屬品,消費者購買一雙鞋套就可以匹配自己不同類型的鞋使用,使得每一雙鞋都是防滑鞋。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防滑鞋套,其特征在于:包括鞋套本體、鞋面及鞋底,所述鞋底設置于所述鞋套本體與地面接觸的一面,所述鞋面設置于所述鞋套本體與所述鞋底相對的一面,所述鞋底包括彼此分開不連續的前腳掌部鞋底和后腳跟部鞋底,所述前腳掌部鞋底和后腳跟部鞋底通過所述鞋面連接,且兩者的鞋底上均設有防滑結構。
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進一步包括所述防滑結構包括設置在所述鞋底下表面上的鞋釘、和設置在所述鞋底上表面上的多個防滑圈組,每個所述防滑圈組均具有內外套設的多個防滑圈,所述防滑圈之間的間隙和所述防滑圈組之間的間隙內均設有防滑紋。
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進一步包括所述鞋面的內表面和外表面上均設有多個防滑條,多個所述防滑條交叉設置形成防滑網格。
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進一步包括所述鞋面上設有鏤空孔。
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進一步包括所述鞋釘具有由彈性材料一體成型的結構,其端部設有針狀的防滑釘。
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進一步包括所述鞋釘具有彼此間隔設置的高鞋釘和低鞋釘,相鄰的所述鞋釘之間具有間隙。
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進一步包括所述鞋套本體、鞋面和鞋底三者均采用防水面料制成。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的一種防滑鞋套,其是日常鞋的一個附屬品,消費者購買一雙鞋套就可以匹配自己不同類型的鞋使用,使得每一雙鞋都可以是防滑鞋,使用時直接套在鞋子外面,無需特意換鞋;同時,鞋底由不直接連接的前腳掌部鞋底和后腳掌部鞋底構成,使用時其只有前腳掌部和后腳掌部具有著力點,符合人體行走的實際情況,使得設置在其上的防滑結構具有更好的防滑效果。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發明優選實施例的帶鞋底面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優選實施例的帶鞋面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優選實施例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優選實施例的部分鞋底的放大示意圖。
其中:2-鞋套本體,4-鞋面,6-鞋底,8-前腳掌部鞋底,10-后腳跟部鞋底,12-鞋釘,14-防滑圈組,16-防滑圈,18-防滑紋,20-防滑條,22-鏤空孔,24-高鞋釘,26-低鞋釘,28-防滑釘。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
如圖1、2、3所示,本實施例中公開了一種防滑鞋套,包括由防水面料一體制成的鞋套本體2、鞋面4及鞋底6,所述鞋底6設置于所述鞋套本體2與地面接觸的一面,所述鞋面4設置于所述鞋套本體2與所述鞋底6相對的一面,所述鞋底6包括彼此分開不連續的前腳掌部鞋底8和后腳跟部鞋底10,所述前腳掌部鞋底8和后腳跟部鞋底10通過所述鞋面4連接,且兩者的鞋底上均設有防滑結構。本發明的鞋套僅僅是日常鞋的一個附屬品,使用時直接套在鞋子外面,無需特意換鞋。同時,鞋底由不直接連接的前腳掌部鞋底8和后腳掌部鞋底10構成,使用時其只有前腳掌部和后腳掌部具有著力點,符合人體行走的實際情況,使得設置在其上的防滑結構具有更好的防滑效果。
具體的,所述防滑結構包括設置在所述鞋底6下表面上的鞋釘12、和設置在所述鞋底6上表面上的多個防滑圈組14,每個所述防滑圈組14均具有內外套設的多個防滑圈16,所述防滑圈16之間的間隙和所述防滑圈組14之間的間隙內均設有防滑紋18。設置在鞋底6下表面的鞋釘12加強了抓地力,與傳統的防滑紋相比具有更好的防滑效果,尤其是本發明優選實施例的鞋釘12具有由彈性材料一體成型的結構,其端部設有針狀的防滑釘28,防滑釘28在人體重力的壓力下陷入地面,從而增強了鞋底6的附著力及對地面的抓力,起到了防滑的作用,進一步的,如圖4所示,所述鞋釘6具有彼此間隔設置的高鞋釘24和低鞋釘26,相鄰的所述鞋釘6之間具有間隙,具有彈性、高低間隔設置的鞋釘6在行走時能夠起到按摩的作用,穿上之后行走更舒服,相鄰鞋釘6之間具有間隙是出于方便清潔考慮的。
設置在鞋底6上表面上的防滑圈組14、以及填充在防滑圈組14之間、防滑圈16之間的防滑紋18增大了鞋套與鞋之間的摩擦力,其也間接的提高了鞋套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力,防滑效果更好。
為了進一步的增大鞋套與鞋之間的摩擦力,提高鞋套的防滑效果,本發明鞋面4的內表面和外表面上均設有多個防滑條20,多個所述防滑條交叉設置形成防滑網格。
所述鞋面4上設有鏤空孔22,提高透氣性和減輕鞋套的重量,方便攜帶。
因此,本發明的一種防滑鞋套,其是日常鞋的一個附屬品,消費者購買一雙鞋套就可以匹配自己不同類型的鞋使用,使得每一雙鞋都可以是防滑鞋,使用時直接套在鞋子外面,無需特意換鞋;同時,鞋底由不直接連接的前腳掌部鞋底和后腳掌部鞋底構成,使用時其只有前腳掌部和后腳掌部具有著力點,符合人體行走的實際情況,使得設置在其上的防滑結構具有更好的防滑效果。
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發明。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發明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