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救援功能設備,具體涉及的是一種學生款應急背包。
背景技術:
有備未必無患,無備必有大患,學生款應急背包的應運而生彌補了市場上此類產品的空缺,它旨在為學生配備優良的應急用品儲存裝置,讓學生們減少因突發事件造成的傷害。培養學生防災減災意識,輔助學生應急避險訓練,懂得不僅需要“公救”,還需要“自救”、“互救,同時通過對學生的教育,擴大影響到對學生家庭及整個社會的安全應急教育,從根本上打破防災減災的意識淡薄之勢,遏制小災大損的惡態局面。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提供一種學生款應急背包。該應急背包充分考慮到學生這一特定群體,設計出具有針對應急功能的學生款應急背包,能有效保護學生的人身安全、為降低對未成年人的傷害做好了物質上的充分準備。使學生能夠從容面對突發事件,并得到安全保障;學生款應急背包具有美觀大方、便攜、結實耐用、便于儲放應急物品、防壓等特點。
本發明的目的是采用下述技術方案實現的: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學生款應急背包,它包含:應急背包包體、可調節雙肩背帶、附包、背包上部包蓋、粘貼條、夜光條、背包上部包蓋與包體連接接卡扣、附包雙向拉鏈、便捷提手、側邊網兜、側邊網兜夜光條、背包墊、腰帶卡扣、背帶長短調節帶、內包模塊、內包外兜、前后包隔層、內包模塊拉鏈、后包拉鏈。所述應急背包包體與可調節雙肩背帶連接,可調雙肩節背帶置于應急背包包體背后;背包上部包蓋通過卡扣與應急背包包體連接,所述附包通過拉鏈與應急背包包體連接,背包提手與應急背包包體連接,側邊網兜通過縫合技術與應急背包包體連接,背包墊與應急背包包體連接,腰帶卡扣通過卡帶與應急背包包體連接,內包模塊通過拉鏈打開,后包與應急背包體通過拉鏈連接。
所述的應急背包包體抗高強度抗撕裂、防水涂層、輕巧,牢固,縫合緊密牢固,防潑濺、耐磨、在震時逃生、震后逃生及生存領域會有優異表現,并非普通日用產品所能代替;
所述的背包上部包蓋與包體連接接卡扣,采用鋁合金制成,輕便、結實耐用;
所述的背包墊采用舒適、透氣性材料制成,有利于背負功能;
可調節雙肩背帶采用有內部填充物的尼龍材料制成,背在身上非常舒服;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達到的有益效果是:
1、款式新穎,整體采用新型材料制作,高強度抗撕裂、防水、輕巧,牢固;應急背包整體在多個角度設置有夜光條,醒目,易被發現。
2、可調節雙肩背帶加寬加厚、耐磨,可調節舒適度。
3、符合人體工程學的背墊更適合未成年人的骨骼發育與背負能力。
4、所有儲物倉均采用雙拉鏈開合。
5、內部采用隔斷兩層設計,結構合理、容量大,使用快捷方便。
6、隔斷上的多口袋設計使得應急用品分隔放置,便于取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提供一種學生款應急背包的正視圖
圖2是:本發明提供一種學生款應急背包的平視圖
圖3是:本發明提供一種學生款應急背包的側視圖
圖4是:本發明提供一種學生款應急背包打開后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加明顯易懂,下面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做進一步詳細說明。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學生款應急背包,它包含:應急背包包體1、可調節雙肩背帶2、附包3、背包上部包蓋4、粘貼條5、夜光條6、背包上部包蓋與包體連接接卡扣7、附包雙向拉鏈8、便捷提手9、側邊網兜10、側邊網兜夜光條11、背包墊12、腰帶卡扣13、背帶長短調節帶14、內包模塊15、內包外兜16、前后包隔層17、內包模塊拉鏈18、后包拉鏈19;所述的應急背包包體1上設置有附包3,方便拿取應急物品,使整體更加新穎美觀;附包3正面有標簽透明袋,方便隨時更換標簽;可調節雙肩背帶2置于所述應急背包包體1背后,其加寬加厚的設計能減輕未成年人的肩膀承重負擔;所述的粘貼條5附在背包上部包蓋4之上,可以粘貼各種備用物品,增加了整體的使用性;夜光條6附在背包上部包蓋4之上,使得所述應急背包在黑暗中也能被輕易發現;所述背包上部包蓋通過背包上部包蓋與包體連接接卡扣7連接,使得應急背包包體1與背包上部包蓋4形成一個完整的整體;附包3的打開方式通過雙向拉鏈打開,可在應急之時取出必要物品,使得開合更為簡單易行;背包上部包蓋4設置有便捷提手9,在方便雙肩背的同時,又增加了可以手提的功能;側邊網兜10設置在應急背包包體1左右兩側,可放置需要隨時可用的物品;所述應急背包包體背后設置有背包墊12,能極大提高學生背負的舒適度,符合學生骨骼生長和背負能力的需要;所述可調節雙肩背帶上設置有腰帶卡扣13背帶長短調節帶14,對于一種學生款應急背包起到非常好的固定作用,使得應急背包包體與身體更加緊密貼合,不隨意晃蕩,增加舒適度;通過調節背帶長短調節帶14能根據需要背負的舒適度。
所述應急背包包體可通過后包拉鏈19打開,內部設置前后包隔層17,能滿足不同情況任務下攜帶必要物品的需求;所述前后包隔層17設置有內包模塊15,內包模塊15設置有內包外兜16,結構方便合理、容量大,使用快捷方便;所述內包模塊15可通過內包模塊拉鏈18打開。
本發明的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本發明所作的舉例,而并非是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凡是屬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所引伸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