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服裝設計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連立領大衣。
背景技術:
約1730年,歐洲上層社會出現男式大衣。其款式一般在腰部橫向剪接,腰圍合體,當時稱禮服大衣或長大衣。19世紀20年代,大衣成為日常生活服裝,衣長至膝蓋略下,大翻領,收腰式,襟式有單排紐、雙排紐。約1860年,大衣長度又變為齊膝,腰部無接縫,翻領縮小,衣領綴以絲絨或毛皮,以貼袋為主,多用粗呢面料制作。女式大衣約于19世紀末出現,是在女式羊毛長外衣的基礎上發展而成,衣身較長,大翻領,收腰式,大多以天鵝絨作面料。西式大衣約在19世紀中期與西裝同時傳入中國。
但是現有的大衣功能性比較單一,款式過于陳舊,已不能滿足大多穿著者的要求。同時,現有的大衣的衣領不與大衣本體連接為一體,是拼接后縫紉而成,大大降低了生產效率。
鑒于以上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有必要將其進一步改進,使其更具備實用性,才能符合實際使用情況。
技術實現要素:
為克服上述不足,本實用新型目的提供一種美觀大方、制作簡便的連立領大衣。
本實用新型的方案如下:一種連立領大衣,包括大衣本體,大衣本體的正面上設置有口袋、紐扣、袖口以及衣領,所述衣領與大衣本體由一塊布料一體裁剪成型,所述衣袖靠近靠近人體肩部部位的外緣縫合有扇形袖,所述口袋為斜插式口袋;所述大衣本體的下半部分設置有荷葉邊的荷葉擺,所述荷葉擺和大衣本體之間通過拉鏈連接;所述衣領的領面上沿翻折線設置有可拆式的吸汗條。
具體地,本實用新型的大衣本體正面位置上設置有手巾口袋。
具體地,本實用新型的衣袖內側靠近人體肘關節部位縫合有磁療包。
具體地,本實用新型的大衣本體里襯的內側設置有無紡布親膚層。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在現有大衣結構基礎上,進行版型和工藝的改進,解決了大衣工業化省常中衣領與大衣本體安裝不便問題,一體化制作,使得制作更加方便,美觀更加美麗,穿著更加舒適,提高了生產效率。同時,本實用新型具有保健理療的功能,直接針對人體肘關節進行磁療,提高了穿著人員的健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大衣本體;2、衣領;3、衣袖;4、扇形袖;5、拉鏈;6、荷葉擺;7、吸汗條;8、手巾口袋;9、口袋;10、磁療包。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如圖1所示,一種連立領大衣,包括大衣本體1,大衣本體1的正面上設置有口袋9、紐扣、袖口以及衣領2,所述衣領2與大衣本體1由一塊布料一體裁剪成型,所述衣袖2靠近靠近人體肩部部位的外緣縫合有扇形袖4,扇形袖4的設計使得大衣整體效果更加美觀。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本實用新型的口袋9為斜插式口袋。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本實用新型的大衣本體1的下半部分設置有荷葉邊的荷葉擺6,所述荷葉擺6和大衣本體1之間通過拉鏈5連接。本實用新型在現有大衣結構基礎上增加荷葉擺6,增加了大衣整體的立體感和時尚感,解決大衣款式單一的缺陷,同時,拉鏈3結構設計,能夠方便穿衣者根據實際情況需要,方便快速卸下和安上荷葉擺6。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本實用新型的衣領2的領面上沿翻折線設置有可拆式的吸汗條7。吸汗條7使衣領2不易被弄臟,加上吸汗條7與衣領2為可拆式連接,方便了吸汗條7的清洗,有效減少了整件西服的清洗次數。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本實用新型的大衣本體1正面位置上設置有手巾口袋8。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本實用新型的衣袖2內側靠近人體肘關節部位縫合有磁療包10。設置的磁療包10具有保健理療的功能,直接針對人體肘關節進行磁療,提高了穿著人員的健康。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本實用新型的大衣本體1里襯的內側設置有無紡布親膚層。親膚層具有較高的親膚能力,對接觸皮膚無刺激,使得穿著者更加舒適。
盡管上文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給予了詳細描述和說明,但是應該指明的是,我們可以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構想對上述實施方式進行各種等效改變和修改,其所產生的功能作用仍未超出說明書所涵蓋的精神時,均應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