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衣服,具體涉及一種環保、透氣、柔軟、導濕快干、保暖、抗菌的無縫內衣。
背景技術:
現有的無縫內衣根據人們的不同需要,提出了諸多技術方案,如著眼于塑身性、舒適性、保健性等無縫內衣。在夏天,人體出汗比較多,經常出現體內汗濕的情況,尤其是背部區域,如果內衣透氣效果不好,極易引起產生細菌;另外,在大氣環境的污染,細菌經空氣或其他介質傳播到衣物上,細菌再透過衣物接觸到人體皮膚,極易沾染細菌、污垢,容易造成皮膚感染。現有的衣物物料一般不具備自身抗菌的功效,而且現有無縫內衣小卻缺少具有保暖性能好,比重小、彈性好、回潮率低、有抗菌功能的技術方案。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環保、透氣、柔軟、導濕快干、保暖、抗菌的無縫內衣,具有比重輕、耐腐蝕、保暖性好、強力高、耐磨、耐化學性等性能外,還具有獨特的性能:綠色環保性,保暖性好,良好的回彈性,絕佳的單向導濕性。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透氣抗菌無縫內衣,包括內衣本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內衣本體包括一體縫合而成的內層面料、中層面料、外層面料,所述內層面料采用丙綸纖維編織成,所述中層面料采用氨綸纖維編織成,所述外層面料采用棉或錦綸編織成。丙綸纖維為超細旦丙綸纖維。
作為本技術方案進一步改進,具體地說,所述內層面料與中層面料之間還縫合有一層透氣結構層,所述外層面料與中層面料之間還縫合有一層透氣結構層。該透氣結構層包括若干個規則排列的凸起部,凸起部之間形成與外部大氣相通的透氣流道。該透氣結構層采用竹纖維編織成。
本技術方案提供的兩種內衣均包括上衣和下衣。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1、本實用新型的透氣抗菌無縫內衣,包括一體縫合而成的丙綸纖維內層面料、氨綸纖維中層面料、棉料外層面料,而丙綸纖維是真正意義的非親水纖維,能有效導出人體產生的濕氣到外層棉面料消散,從而達到干爽感覺,避免布料滋生細菌。透氣抗菌無縫內衣具有抗菌,比重小,強度高,彈性好,耐磨損,耐腐蝕,不起球,回潮率低等特性。
2、本實用新型的透氣抗菌無縫內衣,內層面料與中層面料、和外層面料與中層面料之間縫合有一層透氣結構層,該透氣結構層包括若干個規則排列的凸起部,凸起部之間形成與外部大氣相通的透氣流道,進一步快速疏通內衣層與層之間的濕氣流通。
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剖視結構示意;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剖視結構示意;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3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內層面料2、中層面料3、外層面料4、透氣結構層5、凸起部6、透氣流道7、上衣本體。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參見圖1至圖2,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透氣抗菌無縫內衣,包括上衣本體7,上衣本體7包括一體縫合而成的內層面料1、中層面料2、外層面料3,內層面料1采用丙綸纖維編織成,中層面料2采用氨綸纖維編織成,外層面料3采用棉料編織成。丙綸纖維為超細旦丙綸纖維。
超細旦丙綸纖維具體還有以下優點:
1、最輕的纖維,回潮率低,導濕性好:密度最小,重量比棉輕40%,比滌綸輕30%,輕柔潤滑;
2、比羊毛更保暖的纖維:導熱系數是現有天然纖維及合成纖維中最低,熱量流失率較低
3、色牢度佳:原液染色,色牢度是其他纖維后道染整無法比擬的;
4、環保纖維:是有碳氫元素聚合而成,故其有良好親膚性,可自然完全分解,燃燒不會產生有害氣體;
5、強度高。強度與錦綸相仿,是各類纖維中強度較高的一種,且強度高于錦綸。
6、耐摩性好。
7、回彈性好,穿著舒適不易變形,有較好的抗皺性。
8、耐化學性好,防霉抗菌。
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透氣抗菌無縫內衣,具有比重輕、耐腐蝕、保暖性好、強力高、耐磨、耐化學性等性能外,還具有獨特的性能:綠色環保性,保暖性好,良好的回彈性,絕佳的單向導濕性。內衣面料的優勢:輕盈透氣、導濕排汗、恒溫保暖、抑菌防臭
實施例2:參見圖3,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之處在于,內層面料1與中層面料2之間縫合有一層透氣結構層4,外層面料3與中層面料2之間縫合有一層透氣結構層4。該透氣結構層4包括若干個規則排列的凸起部5,凸起部5之間形成與外部大氣相通的透氣流道6。該透氣結構層4采用竹纖維編織成。進一步的快速疏通衣體各層之間的濕氣流通。
實施例3:參見圖2、圖4,本實施例提供一種透氣抗菌無縫內衣,包括下衣本體8,下衣本體8包括一體縫合而成的內層面料1、中層面料2、外層面料3,內層面料1采用丙綸纖維編織成,中層面料2采用氨綸纖維編織成,外層面料3采用棉料編織成。丙綸纖維為超細旦丙綸纖維。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范圍情況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術內容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作出許多可能的變動和修飾,或修改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故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實用新型之形狀、構造及原理所作的等效變化,均應涵蓋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