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四合扣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四合扣,包括母扣和公扣,母扣上設置有第一磁性塊,公扣上設置有第二磁性塊,且第一磁性塊與第二磁性塊上互相正對表面的極性相異;母扣包括用于包裹第一磁性塊的第一外殼以及與其相連、用于與布料相固定的第一固定部;公扣包括用于包裹第二磁性塊的第二外殼以及與其相連、用于與布料相固定的第二固定部;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均呈薄壁筒狀,且其端部均設置有用于鉤住布料的外翻卷邊。本實用新型中的四合扣,通過磁力的作用自動完成母扣與公扣的配合,使人們方便省力地完成脫、扣扣子操作;外翻卷邊實現母扣和公扣與布料的穩定連接,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呈薄壁筒狀減輕了重量,達到輕量化設計,同時減輕了對布料的損傷。
【專利說明】
一種四合扣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日常生活用品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四合扣。
【背景技術】
[0002]隨著中國輕工業與服裝設計業的發展,各式各樣風格迥異的服裝以及衍生出的服裝設計工具已被民眾廣泛了解和接受。
[0003]在服裝設計中,為方便人們日常生活中穿脫衣服,往往通過在衣服上設置紐扣的方式提高穿脫衣服的效率,同時紐扣的存在使得服裝更加美觀。紐扣的種類很多,主要包括暗眼扣、明眼扣、高腳扣、四合扣和手縫扣等。以四合扣為例,四合扣也稱按扣、彈簧扣,其用途相當廣泛,各類服裝、箱包、手袋、鞋帽、包裝等均可使用。四合扣的最明顯特點就是可分為母扣和公扣,在使用時,只需將母扣與公扣互相按緊,使其形成緊密配合即可。
[0004]在現有技術中,四合扣中的母扣和公扣的配合方式,往往是通過在母扣上設置彈簧片或塑料圈,然后在公扣上設置圓珠頭,最后通過圓珠頭與彈簧片或塑料圈形成過盈配合完成母扣與公扣的配合。雖然此種方式能夠保證母扣與公扣間的緊密配合,但是人們在使用此種類型的四合扣時,往往需要使用較大的力,雙手分別按動母扣和公扣才能使兩者形成緊密配合,在脫扣子時也如此,這使得人們的雙手在使用四合扣時會受到較大的壓強,甚至造成一定程度的疼痛感,不方便使用且費勁。同時,現有的四合扣與布料的固定方式往往是通過螺釘或鉚釘等穿過布料的方式完成,不僅對布料的損傷較大,而且金屬固定件的重量較大,不適宜服裝的輕量化設計。
[0005]因此,如何使人們在使用四合扣時,能夠方便、省力地完成扣扣子與脫扣子操作,同時在保證與布料的穩定連接前提下,減輕重量和對布料的損傷程度,是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四合扣,能夠使人們在使用四合扣時,方便、省力地完成扣扣子和脫扣子操作,同時保證與布料間的穩定連接,并達到輕量化設計目的,以及減輕對布料的損傷。
[0007]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四合扣,包括母扣和公扣,所述母扣上設置有第一磁性塊,所述公扣上設置有第二磁性塊,且所述第一磁性塊與第二磁性塊上互相正對表面的極性相異;所述母扣包括用于包裹所述第一磁性塊的第一外殼以及與所述第一外殼相連、用于與布料相固定的第一固定部;所述公扣包括用于包裹所述第二磁性塊的第二外殼以及與所述第二外殼相連、用于與布料相固定的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均呈薄壁筒狀,且其端部均設置有用于鉤住布料的外翻卷邊。
[0008]優選地,還包括與所述外翻卷邊配合、用于減小所述外翻卷邊對布料磨損程度的臺階墊圈。
[0009]優選地,所述第一外殼和第二外殼均呈凹槽狀,且所述第一磁性塊和第二磁性塊分別設置于各自對應的凹槽內;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一端設置于所述第一外殼內并壓緊所述第一磁性塊,所述第二固定部的一端設置于所述第二外殼內并壓緊所述第二磁性塊。
[00? O ]優選地,所述第一外殼和第二外殼均為圓形凹槽,且所述第一外殼的表面面積大于所述第二外殼的表面面積;所述第一外殼的表面邊緣設置有用于周向夾緊所述第二外殼側壁的凸環。
[0011]優選地,所述第一磁性塊和第二磁性塊的橫截面均為圓形。
[0012]優選地,所述第一磁性塊和第二磁性塊均為永磁體。
[0013]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四合扣,主要包括母扣和公扣,其中,在母扣上設置有第一磁性塊,在公扣上設置有第二磁性塊,并且第一磁性塊和第二磁性快上互相正對表面的極性相異。母扣包括用于包裹第一磁性塊的第一外殼和與第一外殼相連、用于與布料相固定的第一固定部,對應地,公扣包括用于包裹第二磁性塊的第二外殼和與第二外殼相連、用于與布料相固定的第二固定部。重要的是,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均呈薄壁筒狀,并且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的端部均設置有用于鉤住布料的外翻卷邊。
[0014]由于第一磁性塊和第二磁性塊上互相正對面的極性相異,因此人們在使用本實用新型進行扣扣子時,只需將公扣接近母扣,即可在磁力的作用下自動互相吸附,完成扣扣子操作;而在脫扣子時,只需用一定的力將公扣從母扣上直接拔出即可。如此極大方便且省力地幫助人們完成脫、扣扣子操作。同時,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的端部都設置有外翻卷邊,能夠緊緊地鉤住布料,如此將母扣和公扣牢固地連接到布料上,并且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均呈薄壁筒狀,即相當于內部鏤空的空心形狀,如此大幅減輕了自身重量,達到輕量化設計目的,同時呈薄壁筒狀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僅需穿透布料的一個環狀部分,環狀內部的布料仍然完好,因此對布料的損傷也較小。
[0015]綜上,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四合扣,能夠使人們在使用四合扣時,方便、省力地完成扣扣子和脫扣子操作,同時保證與布料間的穩定連接,并達到輕量化設計目的,以及減輕對布料的損傷。
【附圖說明】
[0016]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提供的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7]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8]其中,圖1中:
[0019]母扣一丨,第一外殼一 101,第一固定部一102,凸環一 103,公扣一2,第二外殼一201,第二固定部一202,第一磁性塊一3,第二磁性塊一4,外翻卷邊一5,臺階塾圈一6。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21]請參考圖1,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22]在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中,四合扣主要包括母扣I和公扣2。其中,母扣I和公扣2為能夠互相配合扣合的部件,在母扣I上設置有第一磁性塊3,同時在公扣2上設置有第二磁性塊4。并且,該第一磁性塊3和第二磁性塊4上互相正對表面的極性相異,比如第一磁性塊3與第二磁性塊4相對的表面所處的端部為“N”極,那么第二磁性塊4與第一磁性塊3相對的表面所處的端部為“S”極。反之亦然。
[0023]如此,當公扣2接近母扣I時,由于磁極的異性相吸原理,公扣2能夠自動吸附到母扣I上,并且在磁力的作用下使得母扣I與公扣2互相緊貼。因此,當人們在使用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四合扣時,只需將設置在一端衣襟上的公扣2靠近設置在另一端衣襟上的母扣I,之后即可通過兩者上設置的第一磁性塊3和第二磁性塊4之間的磁力自動完成扣扣子操作;同時,在人們需要脫扣子時,只需使用一定的力克服磁力,使得公扣2與母扣I脫離連接即可,因此無需再費勁地用雙手互相按壓或拉扯母扣I和公扣2,方便、省力地完成扣、脫扣子操作。
[0024]并且,母扣I主要包括第一外殼101和第一固定部102,同時公扣2主要包括第二外殼201和第二固定部202。其中,第一外殼101主要用于包裹第一磁性塊3,同樣,第二外殼201主要用于包裹第二磁性塊4。而第一固定部102的一端與第一外殼101相連,主要用于通過另一端與布料相固定,將第一外殼101固定在布料上。同時,第二固定部202的一端與第二外殼201相連,主要用于通過其另一端與布料相固定,將第二外殼201固定在布料上。如此,通過第一外殼101與第一固定部102的配合使用,不僅能夠穩固地將第一磁性塊3設置到母扣I上,同時也能將母扣I牢固地設置在布料上,防止掉落。而第二外殼201與第二固定部202的作用也相同,即將公扣2牢固地設置在布料上。
[0025]重要的是,第一固定部102和第二固定部202均呈薄壁筒狀,即相當于內部鏤空的空心形狀,比如第一固定部102和第二固定部202可均為薄壁圓筒狀、薄壁方筒狀等。如此,當技術人員將母扣I和公扣2設置在布料上時,即可使第一固定部102和第二固定部202穿過布料。由于第一固定部102和第二固定部202為薄壁、空心結構,因此當兩者穿透布料時,只會在布料上削掉一圈環狀的部分,而環狀內部的布料可以不受損傷。當然,為避免環狀內部的布料從服裝上掉落,可將第一固定部102和第二固定部202的端部設置為凹凸相間的結構,以此在穿透布料時,保留部分環狀內部的布料與外界布料的連接。
[0026]不僅如此,在第一固定部102和第二固定部202的端部上還均設置了外翻卷邊5。顧名思義,該外翻卷邊5是一種將第一固定部102和第二固定部202的端部向外彎曲一定程度所形成的卷邊結構。由于第一固定部102和第二固定部202的薄壁穿透了布料,因此外翻卷邊5相當于吊鉤結構,能夠緊緊地鉤住布料。從而使得第一固定部102和第二固定部202無法輕易地從布料上被拉扯出。
[0027]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四合扣,通過母扣I上的第一磁性塊3和公扣2上的第二磁性塊4,利用磁力的作用自動完成母扣I與公扣2的緊密配合;同時通過第一固定部102和第二固定部202的端部設置的外翻卷邊5,將布料緊緊鉤住,保證母扣I和公扣2與布料間的連接穩定性;再加上第一固定部102和第二固定部202呈薄壁筒狀,其穿透布料后只會削掉一圈環狀部分的布料,其余部分的布料仍然完好,減輕了對衣服的損傷,同時薄壁筒狀的第一固定部102和第二固定部202,內部空心,達到了輕量化設計的目的。
[0028]此外,考慮到第一固定部102和第二固定部102的端部處設置有外翻卷邊5,而外翻卷邊5的整體結構形似鉤子,其末端較尖銳,若直接鉤住布料則可能對布料造成損壞。針對此,本實施例增設了用于與該外翻卷邊5相配合,用于減小外翻卷邊5對布料磨損程度的臺階墊圈6。具體的,該臺階墊圈6為一種具有階梯狀臺階的墊圈,而外翻卷邊5的末端部就設置在臺階墊圈6上的某一級臺階處,將其緊鉤住。而臺階墊圈6的底部與布料接觸,其面積較大,因此能夠減小外翻卷邊5對布料的壓強,降低對布料的磨損。
[0029]在關于第一外殼101和第二外殼102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中,可將第一外殼101和第二外殼201均設置為凹槽狀,如此即可將第一磁性塊3和第二磁性塊4設置在各自對應的凹槽內。同時,第一連接柱102的一端也可設置第一外殼101的凹槽內,同時壓緊第一磁性塊
3。即第一磁性塊3設置在第一外殼101的內壁和第一連接柱102的端部所形成的密閉空間內,防止被意外損壞。同樣,第二連接柱202的一端也可設置在第二外殼201的凹槽內,同時壓緊第二磁性塊4。
[°03°]進一步的,還可將第一外殼101和第二外殼201均設置為圓形凹槽狀,同時使第一外殼101的表面圓的面積大于第二外殼201的表面圓的面積。如此設置,當公扣2接近母扣I,在磁力的作用下即將扣合時,即可使第二外殼201的表面完全緊貼第一外殼101,并設置在第一外殼101的圓形范圍內,防止第二外殼201與第一外殼101出現軸向貼合不緊密,出現側邊岔出的情況。同時,為了保證第二外殼201與第一外殼101緊密貼合完成扣合后,避免出現貼合不穩定而導致徑向移動的情況,本實施例還在第一外殼101的表面邊緣位置處設置了凸環103。一般的,該凸環103的內徑與第二外殼201的外徑相同,如此使得第二外殼201緊貼第一外殼101時,能夠從周向上夾緊第二外殼201,防止其出現徑向偏移或振動而導致脫扣的現象。當然,第一外殼101和第二外殼201的具體形狀并不局限于圓形凹槽,其余比如矩形、多邊形凹槽等形狀同樣可以采用。
[0031 ]此外,第一磁性塊3和第二磁性塊4 一般呈扁平的塊狀,為便面工廠化生產,其橫截面形狀可為矩形。當然,由于第一磁性塊3設置在第一外殼101內,同時第二磁性塊4設置在第二外殼201內,并且第一外殼101和第二外殼201—般可呈圓形等形狀,因此第一磁性塊3和第二磁性塊4也可呈圓形等形狀。
[0032]同時,為了保證母扣I與公扣2之間具有足夠長時間的使用壽命,可將第一磁性塊3和第二磁性塊4均選用永磁體,保證兩者之間穩定的磁力作用關系,避免偶然情況下被消磁等因素導致母扣I與公扣2之間無磁力作用。
[0033]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實用新型。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實用新型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
【主權項】
1.一種四合扣,包括母扣(I)和公扣(2),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扣(I)上設置有第一磁性塊(3),所述公扣(2)上設置有第二磁性塊(4),且所述第一磁性塊(3)與第二磁性塊(4)上互相正對表面的極性相異;所述母扣(I)包括用于包裹所述第一磁性塊(3)的第一外殼(101)以及與所述第一外殼(101)相連、用于與布料相固定的第一固定部(102);所述公扣(2)包括用于包裹所述第二磁性塊(4)的第二外殼(201)以及與所述第二外殼(201)相連、用于與布料相固定的第二固定部(202);所述第一固定部(102)和第二固定部(202)均呈薄壁筒狀,且其端部均設置有用于鉤住布料的外翻卷邊(5)。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四合扣,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與所述外翻卷邊(5)配合、用于減小所述外翻卷邊(5)對布料磨損程度的臺階墊圈(6)。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四合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殼(101)和第二外殼(201)均呈凹槽狀,且所述第一磁性塊(3)和第二磁性塊(4)分別設置于各自對應的凹槽內;所述第一固定部(102)的一端設置于所述第一外殼(101)內并壓緊所述第一磁性塊(3),所述第二固定部(202)的一端設置于所述第二外殼(201)內并壓緊所述第二磁性塊(4)。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四合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殼(101)和第二外殼(201)均為圓形凹槽,且所述第一外殼(101)的表面面積大于所述第二外殼(201)的表面面積;所述第一外殼(101)的表面邊緣設置有用于周向夾緊所述第二外殼(201)側壁的凸環(103)。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四合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塊(3)和第二磁性塊(4)的橫截面均為圓形。6.根據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四合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塊(3)和第二磁性塊(4)均為永磁體。
【文檔編號】A44B17/00GK205728428SQ201620520053
【公開日】2016年11月30日
【申請日】2016年5月31日
【發明人】舒子安
【申請人】浙江偉星實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