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鞋墊及鞋子。
背景技術:
本部分中的陳述僅僅提供了與本發(fā)明公開的內(nèi)容有關的背景信息,且可能不構成現(xiàn)有技術。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穿鞋子幾乎都會使用鞋墊,為了更方便,有的鞋子甚至會自帶與其配套的專用鞋墊。然而很多鞋墊都是平的,平的鞋墊不僅僅容易在鞋內(nèi)往前跑或者往后跑,同時走路也十分費力。
故現(xiàn)有技術有待改進和發(fā)展。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鞋墊以及具有該鞋墊的鞋子。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 一種鞋墊,包括前掌部,腳窩部,以及后跟部;在所述腳窩部上設有與人腳的腳窩相適配的立體型腳窩鞋墊,所述后跟部周邊設置有包裹后跟的護邊。
所述立體型腳窩鞋墊與所述腳窩部可拆卸的卡接或者粘接。
所述鞋墊的下表面設置有防滑花紋。
所述護邊沿前掌部至后跟部方向呈逐漸升高。
所述前掌部設有多個排氣孔。
前掌部7mm厚度,腳窩部10mm厚度,后跟部最高處為10mm厚度。
一種鞋子,其具有如上所述的鞋墊。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前掌部7mm厚度,減少腳與鞋床的摩擦,減沖防震,減輕足部疲勞。
腳窩部:10mm厚度,用于防止腳掌在鞋內(nèi)滑動,鞋內(nèi)的鞋床是平的,但腳掌不是,使用立體型腳窩鞋墊,剛好和人腳的腳窩處符合,可以填了腳掌和鞋床間的空位,減輕腳掌在鞋內(nèi)之滑動。腳窩處有支撐點,從而減少足部疲勞。
后跟部,最高處為10mm厚度,腳后跟中部為凹陷形狀,設置有包裹后跟的護邊,最高點為10mm,護邊圍住腳跟部,配合一定的厚度,可以緩解后跟壓力,減輕足部疲勞。
三個部位結合起來,與人腳形狀貼符,適合長期站立或步行使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
參閱圖1, 一方面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鞋墊100,鞋墊100的下表面設置有防滑花紋。防止鞋墊在鞋內(nèi)滑動。
該鞋墊包括前掌部101,腳窩部102,以及后跟部103;在腳窩部102上設有與人腳的腳窩相適配的立體型腳窩鞋墊104,后跟部103周邊設置有包裹后跟的護邊105。
優(yōu)選,立體型腳窩鞋墊104與腳窩部102可拆卸的卡接或者粘接。方便更換該立體型腳窩鞋墊104。
護邊105沿前掌部101至后跟部103方向呈逐漸升高。腳后跟中部為凹陷形狀,設置有包裹后跟的護邊105,最高點為10mm,護邊105圍住腳跟部,配合一定的厚度,可以緩解后跟壓力,減輕足部疲勞。
前掌部101設有多個排氣孔106。可有效排氣防臭。
前掌部101 7mm厚度,腳窩部102 10mm厚度,后跟部103最高處為10mm厚度,采胡使用鞋墊更為舒服用該些厚度符合人體工程學。
另一方面本實用新型還公開了:一種鞋子,其具有如上的鞋墊。
本實用新型鞋墊的前掌部101 7mm厚度,減少腳與鞋床的摩擦,減沖防震,減輕足部疲勞。腳窩部102 10mm厚度,用于防止腳掌在鞋內(nèi)滑動,鞋內(nèi)的鞋床是平的,但腳掌不是,使用立體型腳窩鞋墊104,剛好和人腳的腳窩處符合,可以填了腳掌和鞋床間的空位,減輕腳掌在鞋內(nèi)之滑動。腳窩處有支撐點,從而減少足部疲勞。后跟部103最高處為10mm厚度,三個部位結合起來,與人腳形狀貼符,適合長期站立或步行使用。
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術語“一個實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結合該實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特點包含于本實用新型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上述術語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實施例或實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特點可以在任何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nèi),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