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足尖緩沖耐磨半碼襪。
背景技術:
由于鞋子的尺碼間的差值是固定的,而人腳長度是不定的,甚至部分人存在大小腳的困擾,因此對于大小腳、半碼腳的購鞋者來說,往往只能選擇偏大的碼數(shù)。然而,偏大的鞋子會造成行走不穩(wěn)當,為了克服這一問題較常用的方法是穿著較厚的襪子或者增加鞋墊,但是這種方法降低了襪子的透氣性和鞋子的舒適度,此外,大多襪子都是采用純棉編織而成,不具備抗菌效果。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種結構設計合理、透氣、舒適、抗菌的足尖緩沖耐磨半碼襪。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足尖緩沖耐磨半碼襪,包括羅口、襪筒、襪身、襪跟和襪頭;羅口和襪筒連接;襪筒和襪身連接;襪跟與襪筒和襪身連接,且襪跟位于襪筒與襪身的連接轉折處;襪身和襪頭連接;其特征在于:襪跟和襪頭的組織結構為毛圈組織,且在這兩者的毛圈組織中襯入錦綸纖維紗線;襪頭的毛圈長度為2.3-2.7mm,高度為1.5-2mm;襪筒和襪身這兩者的襪面的組織結構為集圈組織,襪身的襪底的組織結構為平針組織。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襪頭的毛圈長度為2.5mm。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集圈組織為1+1網(wǎng)眼組織。
本實用新型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yōu)點和效果:本實用新型結構設計合理、透氣、舒適、抗菌,在襪頭部分毛圈長度足夠長以增大半碼腳型,解決鞋子半碼問題,同時又有利于對足尖足跟處起到緩沖作用,緩解腳部疲勞;適用于各種人群用于對腳型不一導致的鞋子偏大問題,可以取代目前市場上的半碼墊產(chǎn)品,更可為足部活動量較大者提供足尖的緩沖耐磨保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以下實施例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而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實施例。
參見圖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包括羅口1、襪筒2、襪身3、襪跟4和襪頭5。
羅口1和襪筒2連接。
襪筒2和襪身3連接。
襪身3和襪頭5連接。
襪跟4與襪筒2和襪身3連接,且襪跟4位于襪筒2與襪身3的連接轉折處。
襪跟4和襪頭5的組織結構為毛圈組織,且在這兩者的毛圈組織中襯入錦綸纖維紗線。襪頭5的毛圈長度為2.3-2.7mm,高度為1.5-2mm;本實施例中,襪頭5的毛圈長度達2.5mm;毛圈長度足夠長以增大半碼腳型,這樣的設計既符合人體工學,又有利于運動時對足尖足跟處起到一定的緩沖作用,緩解腳部疲勞,同時還可以解決鞋子半碼問題。這種設計既緩沖了行動過程中足尖的沖擊又填充了鞋子多余的空間,增加摩擦力使鞋子穿得更穩(wěn)。
襪筒2和襪身3這兩者的襪面的組織結構為集圈組織;襪身3的襪底的組織結構為平針組織,保證襪品具有質地輕薄、吸濕透汽、耐磨、無悶熱感等特點,彌補了用戶雙腳腳型不一導致的鞋子偏大偏小的問題,解決了半碼鞋的購鞋問題。上述集圈組織為1+1網(wǎng)眼組織。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主體采用透氣抗菌的棉纖維與滌綸混紡紗交織編織,使襪子具有一定的抗菌防臭效果。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織法如下:
在編織羅口1時,使用滌棉混紡紗線和尼包萊卡氨綸紗線進行編織,同時加入橡筋,使口部具有良好的彈性收縮性;編織襪筒2和襪身3時,使用滌棉紗線作為表紗進行編織,里紗使用30/70萊卡氨綸,其襪筒2和襪身3這兩者的襪面組織結構為1+1網(wǎng)眼結構,襪底的組織結構為平針組織,使襪子保持良好的透氣性;編織襪跟4時,使用針筒往復回轉的方法編織,以此來編織大襪跟增加足跟包覆舒適度;編織襪跟4和襪頭5時,增加一根錦綸纖維和滌棉纖維來編織毛圈組織,襪頭5的毛圈長度達2.3-2.7mm,可以有效填充由于腳型不一導致鞋子偏大的空間,因錦綸絲有較好的彈性和耐磨性,結合毛圈結構可以提高行行動過程中的穩(wěn)定性,能減少足尖收到的壓力和沖擊力,提高襪尖的耐磨性和襪品的使用壽命。同樣,在部位5使用毛圈組織的編織方法,毛圈高度為1.5-2mm,原料同樣使用錦綸纖維和滌棉纖維編織,能在行走過程中起到緩沖和保護的作用。
此外,需要說明的是,本說明書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狀、所取名稱等可以不同,本說明書中所描述的以上內容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結構所作的舉例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