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供能吹風機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電池供能吹風機包括殼體組件,該殼體組件包括具有第一內表面的第一殼體部分,具有第二內表面的第二殼體部分,且其連接到第一殼體部分,和連接到第二殼體部分的第三殼體部分。第三殼體部分具有配置為接收電池的外側表面。電池安裝到第三殼體部分的外側表面。第二殼體部分與第一殼體部分連接以在兩者之間形成內腔室。在內腔室中設置風扇以促使空氣流通過腔部并從出口流出,且電機設置于第二殼體部分和第三殼體部分的中間。整體吹風機的重心設置于鄰近手柄部分處。
【專利說明】
電池供能吹風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吹風機。更具體地,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池供能吹風機,其具有方便用戶操作的緊湊殼體結構?!颈尘凹夹g】
[0002]手持吹風機通常用于從表面清理和/或移除輕質物體,如,例如吹掉落葉,和/或輕質雜物。傳統的手持吹風機包括空氣出口或管,其通常由吹風機的前部向外延伸。操作過程中,用戶選擇性地將吹風機的管指向物體的方向并按壓觸發器。觸發器連接到開關,該開關激活吹風機中的風扇。相應地,風扇產生了相對具有能量的空氣力,該空氣力由管中發出。 通過將管指向物體,用戶能夠通過利用空氣力使得物體向選定的位置移動。
[0003]總體而言,大多數可移動吹風機是氣體供能或電池供能,并具有自身容納的能量源,從而使得用戶可以移動吹風機,而不受線的限制。大多數氣體供能吹風機包括內燃發動機,由發動機驅動的吹風機部分,和聯接到主體的手柄。使用過程中氣體供能吹風機的一個弊端是其會向環境釋放非期望的發射物,該非期望的發射物并不是環境友好的。此外,氣體供能吹風機要求用戶保持對機器恒定的燃料供給。這要求進行對吹風機的重復的填充,由于存儲和/或溢出,這會導致進一步的負面環境影響。
[0004]大多數電池供能吹風機使用高能電池來向吹風機提供能量。這種電池的電壓為 18V-80V,并且包括20-40個單元。普通高能電池一個常見的問題是相對于吹風機的整體重量,電池相對較重。而且,電池通常位于吹風機的后部,且位于手柄垂直下方的前后位置處, 這要求用戶施加大的力矩來轉動吹風機并克服由該位置產生的作用力。
[0005]為優化用戶體驗,并降低用戶疲勞感,平衡吹風機中各組件的質量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減小使用過程中用戶操作吹風機所需要的力矩。電池供能吹風機的兩個最重的組件通常是電池和電機。在多數現有的吹風機中,電池位于吹風機的后端。
[0006]電池的位置位于吹風機的后部附近的一個弊端是,從手柄(懸掛點)到吹風機后部的距離相當長。如此,使用過程中由左向右,或相反地轉動吹風機所需要的力矩相對大,從而會使用戶耗費更高的能量來操作吹風機。相應地,具有這種結構的吹風機對于用戶而言難以長時間操作?!緦嵱眯滦蛢热荨?br>[0007]根據對具有緊湊結構的電池供能吹風機的當前需求,給出了各種示例性實施方式的簡要概述。在以下概述中,可進行一些簡化和省略,所述概述意在強調并介紹各種示例性實施方式的一些方面,但并非意在限制實用新型的范圍。對優選的示例性實施方式進行的足以使得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能夠制造并使用實用新型的概念的詳細描述在下面的部分呈現。
[0008]電池供能吹風機包括殼體組件,其包括具有第一內表面的第一殼體部分,具有第二內表面并連接到第一殼體部分的第二殼體部分,和連接到第二部分的第三殼體部分,該第三殼體部分具有配置為接收電池的側外表面。該電池供能吹風機進一步包括可安裝到第三殼體部分的側外表面的電池。第二殼體部分與第一殼體部分連接,在兩者之間形成內腔室。內腔室內中提供風扇,以使氣流通過殼體組件并從出口離開,電機設置于第二殼體部分與第三殼體部分之間。
[0009]電池供能吹風機具有通過連接第二殼體部分與第三殼體部分而形成的手柄部分。 第二殼體部分包括手柄部分的第一部分,且第三殼體部分包括手柄部分的第二部分。電池通過電池安裝部安裝到第三殼體部分的側面。此外,電機位于手柄部分的橫向下方。在第一殼體部分側面上形成孔以使氣流進入內腔室。
[0010]電池供能吹風機具有可移動地連接到殼體組件的下部的底座。該底座具有連接到第一殼體部分的第一支架和連接到第二殼體部分的第二支架。底座還提供了延伸部以保護電池。電池供能吹風機進一步包括連接到手柄部分的觸發器。如此,殼體組件的后端與觸發器之間的縱向距離小于8英寸。電池供能吹風機進一步包括位于第一殼體部分的外表面上的入口蓋。
[0011]進一步的各實施方式中,電池供能吹風機包括具有手柄部分的殼體組件,可安裝到殼體組件側部的電池,位于殼體組件內的電機,且其中吹風機的重心位于手柄之下。
[0012]進一步的各實施方式中,電池的重心與吹風機的縱向中心之間的縱向距離小于10毫米。
[0013]進一步的各實施方式中,電機的重心與電池供能吹風機的重心之間的縱向距離小于10毫米,且電機的重心與電池的重心之間的縱向距離小于127.00毫米。此外,電池覆蓋吹風機的第三殼體部分外側表面積的30%以上。
[0014]根據一個方面,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電池供能吹風機,其中,包括:
[0015]殼體組件,其包括:
[0016]第一殼體部分,具有外側表面和相對的第一內表面;
[0017]第二殼體部分,具有接合第一殼體部分的第二內表面和相對的第三內表面;
[0018]第三殼體部分,具有配置為接合第二殼體部分的第三內表面的第四內表面、和與第四內表面相對的外側表面;
[0019]其中第一殼體部分連接到第二殼體部分且第二殼體部分連接到第三殼體部分、形成所述殼體組件;
[0020]手柄,形成于殼體組件的頂部部分;
[0021]出口管,由殼體組件的前部延伸;和
[0022]電池,安裝到殼體組件的側面,且其中吹風機的重心基本橫向地與手柄對齊。
[0023]其中,一風扇位于殼體組件中、在手柄的第一側上,該風扇具有橫向方向的旋轉軸線,以及一電機位于殼體組件的第二側、在與手柄相對的側上。
[0024]其中,相對于風扇,電池安裝到殼體組件的相對側。
[0025]其中,底座構件可拆卸地附接到殼體組件的下部,其中該底座構件包括總體向上延伸的后部部分以保護電池。[〇〇26]其中,電池安裝到殼體組件,且電池內表面面積的30%以上位于殼體組件的外周內。
[0027]其中,電池安裝到第二殼體部分,電池內表面面積的76%以上位于殼體組件的外周內。
[0028]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方面,提出一種電池供能吹風機,其中,包括:
[0029]殼體組件,具有手柄部分,該手柄部分具有限定一平面的中心縱向軸線;[〇〇3〇]出口管,由殼體組件的前部延伸;[0031 ]風扇,位于殼體組件內,且由電機驅動以將空氣吹出出口管;[0032 ]電池,可拆卸地安裝到殼體組件,該電池從手柄部分橫向偏移。
[0033]其中,風扇位于殼體組件的第一側上,且電池位于殼體組件的與第一側相對的第二側上。
[0034]其中,進一步包括靠近電池定位的電機,其中電機和電池位于殼體組件的第二側上。
[0035]其中,吹風機的重心位于手柄橫向下方。[〇〇36] 其中,電池重心和吹風機重心間的縱向距離為小于120mm。[〇〇37] 其中,電機重心和吹風機重心間的縱向距離為小于10mm。[〇〇38]其中,電池縱向重心與吹風機縱向重心之間的距離與電池供能吹風機的總縱向長度的比小于0.14。
[0039]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再一方面,提出一種電池供能吹風機,包括:
[0040]殼體組件,限定用于保持風扇的內腔室,該殼體組件包括由用戶抓握的手柄部分;
[0041]電池,安裝于殼體組件第一側;
[0042]風扇,安裝在內腔室內,該風扇具有沿殼體組件的橫向方向的旋轉軸線,且位于殼體組件的第二側,所述第二側與殼體組件的第一側相對;且
[0043]其中,吹風機的重心與手柄部分對齊,使得基本位于手柄部分的下方。
[0044]其中,殼體組件具有第一、第二和第三殼體部分,且其中用于風扇的內腔室由第一和第二殼體部分形成,電池安裝到第三殼體部分。
[0045]其中,電池的內表面面積的至少30%位于殼體組件的周邊內。
[0046]其中,進一步包括可拆卸地安裝到殼體組件的底部的底座組件,使得底座組件接觸靜止表面,該底座組件具有輪廓設置為與電池的形狀相對應的部分,以保護電池避免跌落。[〇〇47]其中,進一步包括連接到殼體組件的出口管,以用于引導風扇產生的空氣,該出口管具有縱向軸線,手柄具有縱向軸線,其中出口管的縱向軸線與手柄的縱向軸線位于相同平面內。
[0048]進一步的各實施方式中,電池供能吹風機包括,具有手柄的殼體組件,可安裝到殼體組件外側表面的電池,位于殼體組件中的電機;且電池和電機位于手柄的豎直下方?!靖綀D說明】
[0049]為了更好地理解各示例性實施方式,參考附圖,其中:
[0050]圖1是具有緊湊主體結構的電池供能吹風機的透視圖,示出了電池單元安裝于其上;
[0051]圖2A是圖1的電池供能吹風機的蝸殼入口側的第一側視圖,顯示了電池供能吹風機和組件的關于縱向軸線(x)的重心;
[0052]圖2B是圖1的電池供能吹風機的電池側的側視圖,顯示了電池供能吹風機關于縱向軸線(x)的重心;[〇〇53]圖3是圖1的電池供能吹風機的電池側的正視圖,進一步顯示了電池供能吹風機關于橫向軸線(y)的重心;
[0054]圖4是圖1的電池供能吹風機和組件的放大透視圖;
[0055]圖5是圖1的電池供能吹風機的側視圖,顯示了第一殼體部分的細節;[〇〇56]圖6A是圖1的電池供能吹風機的前視圖,顯示了第三殼體部分的細節;[〇〇57]圖6B是圖1的電池供能吹風機的后剖視圖,顯示了可操作地連接到風扇的電機組件;[〇〇58]圖6C是圖1的電池供能吹風機的后視圖,顯示了吹風機關于垂直軸線(x)的縱向重心;
[0059]圖7是圖1的電池供能吹風機的手柄側的側視圖;
[0060]圖8是位于電機腔室內的電機組件的透視圖;[〇〇61]圖9是圖1的電池供能吹風機的正視圖,顯示了與手柄部分對齊的管,和手柄部分與電池供能吹風機端部之間的距離;[〇〇62]圖10是圖1的電池供能吹風機的仰視圖,進一步顯示了連接到殼體組件的底座構件;
[0063]圖11A是配置為對圖1的電池供能吹風機提供支撐的底座構件的透視圖,該底座構件被安裝到靜止位置;[〇〇64]圖11B是圖11A的底座構件的側視圖;[〇〇65]圖11C是圖11A的底座構件的正視圖;
[0066]圖12是顯示由用戶在最佳角懸掛點操作的電池供能吹風機的環境透視圖;
[0067]圖13是顯示了用戶操作的電池供能吹風機的頂視圖,說明了轉動操作;
[0068]圖14是電機組件的電機,和風扇的透視圖,其通過滑輪系統連接;
[0069]為了便于理解,使用相同的附圖標記標注具有基本相同或類似的結構和/或基本相同或類似功能的組件?!揪唧w實施方式】
[0070]為了簡便和說明的目的,通過描述的系統和方法的實施例的方式來展示原理。以下描述中,展示了多個細節以提供對實施例的透徹理解。然而,很明顯的是,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實現的實施例不限于這些特定的細節。其它情況中,沒有描述眾所周知的方法和結構,以避免沒有必要地對實施例造成的理解造成含糊。
[0071]吹風機懸掛點是操作過程中用戶接合吹風機的位置。慣性矩是剛性物體的質量性質,其決定了對于繞旋轉軸線線期望的角加速度所需要的扭矩。慣性矩大體上取決于主體的形狀,并且隨旋轉軸線的不同而變化。對于手持設備通常優選的是具有較低的慣性矩,這對于容易轉動與由此產生的操作是很好的指標。
[0072]整體而言,通過將最重的組件,如電池、電機,設置在靠近手持設備的懸掛點的位置能夠減小手持吹風機的慣性矩。這樣做,很可能減小手持設備的慣性矩,從而操作所需要的扭矩(即,轉動手持設備)也很可能減小。
[0073]這里描述的電池供能吹風機是徑流式吹風機(但這里所描述的原理不限于任何具體種類的吹風機),其提供了具有相對緊湊結構的殼體組件。電池供能吹風機的緊湊結構將電機和電池定位于彼此靠近,并且靠近手柄的懸掛點。通過減小電機和電池之間的距離,以及手柄、電池與電機之間的相應距離,能夠顯著減小轉動吹風機所需要的扭轉力和操作過程中的慣性矩。相對緊湊結構的另一個機械性益處是減小了電池供能吹風機的整體縱向長度。因此,手柄至吹風機后部的距離使得用戶能夠更接近其身體地操縱吹風機,使得用戶的控制更強,從而使得更方便使用。[〇〇74]現參考附圖,其中說明是出于描述一個或多個實施方式的目的,而非限定的目的, 圖1顯示了電池供能吹風機的實施方式,大體上用附圖標記100表示。電池供能吹風機100大體上包括殼體組件110,連接到殼體組件110的管112,和能量部件,如可充電電池114,其可拆卸地安裝到殼體組件11 〇上。電池114被安裝到殼體組件110的一側,從而電池的大部位于殼體組件110的外周內,如從該側觀察(見圖2B)的。如圖所示,管112連接到殼體組件110以控制從殼體組件110出來的空氣的方向。
[0075]電池供能吹風機100進一步包括可拆卸地連接到殼體組件110的較低部的底座構件116。該底座構件116提供了基座,使得電池供能吹風機100能夠位于表面上。此外,底座構件116與電池安裝部108相配合來保護電池114。
[0076]以可充電電池114形式存在的能量部件可拆卸地連接到殼體組件110的側部。電池 114是鋰離子電池,提供約40-56V或以上的電能來驅動電池供能吹風機100。同樣地,電池 114可包括20-30個單元,或更多。需要注意的是,在不偏離本實用新型范圍的情況下,可以預期使用其他種類的可充電電池和能量源來向吹風機100供能。此外,提供其它電壓來向電池供能吹風機供能的電池也是可以預期的。[〇〇77]對于電池供能吹風機100和重心距離測定,為了討論的目的,詞語重心和質心可替換地使用。整體而言,重心被定義為質量的中心,或者物體的整體重量集中的點,如果在該點進行支撐,則該物體能夠在任何位置保持平衡。[〇〇78]出于說明的目的,圖12顯示了電池供能吹風機100傳統的操作位置。如圖所示,用戶在其懸掛點處(其靠近手柄156中的觸發器166)以平衡角a握住電池供能吹風機100,該角大體上相對于縱向軸線(x)位于-30?0度,在該情況下約為-25度。處于該位置,用戶大體上將管112指向物體,他/她想相對于(x)軸線以操作角度a(_25度)吹風。[0079 ]為了確定電池供能吹風機100的整體重(質)心,電池供能吹風機100的每個相應部件的重心也被計算。圖2A、2B和圖3顯示了電池供能吹風機100各部件的重心,和各部件相對于電池供能吹風機(BL)的整體重心的縱向和橫向關系。如圖所示,描繪了坐標系以說明部件的相對位置。坐標系中,(x)軸線代表電池供能吹風機縱向(前到后)重心。(y)軸線是水平方向,并且關于(x)軸線向左和右延伸,并且代表電池供能吹風機(BL)的橫向(左到右)重心。(z)軸線與(x)軸線成直角,相對于水平設置的(x)軸線在高度方向上豎直地延伸。
[0080]如圖所示,電池供能吹風機的縱向和橫向重心BL靠近觸發器166和手柄部分156的懸掛點。該實施方式中,以上所描述的坐標系的中心是BL。下文將參考圖2A、2B和3中的各相應部件的重心進行進一步描述。需要注意的是,如圖6C所描述的,電池供能的垂直重心BLZ 在垂直方向上靠近電機190和電池114。
[0081]圖4是電池供能吹風機100的放大圖。殼體組件110包括徑流式風扇150,其基本安裝于殼體組件110內。風扇150被配置為在殼體組件110內徑向轉動以驅動空氣由管112在出口處119出來。如圖所示,殼體組件110包括第一殼體部分120,其限定了蝸殼入口側,第二殼體部分122,其限定了蝸殼手柄側,和第三殼體部分124,其提供手柄覆蓋部。
[0082]如圖所示,殼體組件110形成為,第一殼體部分120安裝到第二殼體部分122,使得第一殼體部分120的內表面140鄰近第二殼體部分122的內表面104(圖4中不可見)定位。進一步地,第二殼體部分122安裝到第三殼體部分124,使得第二殼體部分122的相對的內表面 130鄰近第三殼體部分123的內表面106(圖4中不可見)定位。殼體組件110的整體縱向長度為約389.3mm,工作角為-25度,如圖2A所示的Xhs。[〇〇83]如圖4和5進一步所示,第一殼體部分120具有位于中心的孔132???32提供了在激活風扇150時允許空氣流進殼體組件110的入口。入口蓋136或板可拆卸地安裝到第一殼體部分120的外表面146上。由于這種入口蓋136具有網狀結構,所以在工作過程中能夠部分覆蓋孔132以阻止碎片進入孔132。
[0084]第一殼體部分120具有形成于其中的內表面140。內表面140具有蝸殼形,提供了內腔室142的第一部分并進一步限定了空氣通道144的一部分。第一殼體部分120還具有配置為接收管112的近端118的套筒148。第一殼體部分120由大體上的剛性、塑料材料形成,其可以為,例如,聚氨酯,或類似的耐久性塑料復合材料,例如Xenoy(聚碳酸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玻璃填充尼龍、尼龍、ABS、聚丙烯、聚合物,聚合物基復合物。圖2A-B和圖3顯示了第一殼體部分120的縱向和橫向重心(FH處)相對于電池供能吹風機的縱向和橫向重心(BL處) 的關系。[〇〇85]相應地,從第一殼體部分的縱向重心FH至吹風機的縱向重心BL之間的縱向距離XFH 約等于14.7mm。從第一殼體部分的橫向重心FH至吹風機的橫向重心BL之間的縱向距離Yfh約等于 81.4mm。[〇〇86]如圖4所示,第二殼體部分122位于殼體組件110的中心,大體上位于第一殼體部分 120和第三殼體部分124之間。類似于第一殼體部分120,第二殼體部分122由大體上的剛性、 塑料材料形成,可以為例如,聚氨酯,或類似的耐久性塑料復合材料,例如Xenoy(聚碳酸酯+ 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玻璃填充尼龍、尼龍、ABS、聚丙烯、聚合物,聚合物基復合物。第二殼體部分122具有內表面104,其與第一殼體部分120配合,限定內腔室142和空氣通道144。第二殼體部分122還具有套筒149,其與第一殼體部分120的套筒部148共同作用,協同地接收管112的近端118。
[0087]內腔室142在其中接收風扇150。風扇150配置為產生真空,驅動空氣流經孔132,進入內腔室142和通道144,并通過管112。如圖所示,風扇150位于內腔室142內并且與孔132對齊。風扇150可操作地連接到電機組件160(通過以下描述的帶驅動系統),該電機組件轉動風扇150。如圖2A-B、圖3和圖6B所示,風扇150的重心表示為FN,其中與電池供能吹風機的縱向重心BL的縱向距離Xfn為約9.9mm。風扇150的橫向重心(FN處)到吹風機的橫向重心BL之間的距離是Yfn,為約58.3mm〇
[0088]第二殼體部分122進一步包括手柄部分156的第一部分154。手柄部分156的第一部分154大體上位于第二殼體部分122的上部,并配置為連接手柄部分156的第二部分164,這將在下文中詳細說明。第二殼體部分122的第三側部分或內表面130提供了一系列安裝部 159a-d。如圖所示,安裝部159a-d接合電池殼182以對電機組件160提供安裝性支持。電機殼182上的支持部161a-d(如圖8所示)配置為接收第二殼體部分122上設置的相應安裝部 159a-d,從而將電機殼182安裝到第二殼體部分122上。[〇〇89]如圖2B和圖3所示,第二殼體部分122的重心表示為SH,其與電池供能吹風機的縱向重心BL的縱向距離(示為Xsh)為約11.9mm。進一步地,第二殼體部分122的橫向重心與吹風機的橫向重心BL之間的橫向距離Ysh,為約39.1mm。
[0090]如圖4和8所示,電機組件160包括通過將電能轉變為機械能而向風扇150提供能量的電機190。電機組件160進一步包括開關178,其通過連接器162連接電機190,和電機磁場罩(motor field case)182,其配置為安裝接合到第二殼體部分122,以協同地與第二殼體部分122將電機190圍起來。電機190通過形成于第二殼體部分122上的開口 192接合風扇150 (通過以下描述的輪帶系統)。電機190還可操作地連接觸發器166,該觸發器用于用戶激活電機190。
[0091]如圖7和8所示,電機190被包圍于磁場罩182中,在第二殼體部分122之間,大體上位于手柄部分156的下方。磁場罩182連接到第二殼體部分122的內表面130,如圖4和7所示。 如此,電機190大體上位于手柄部分156的垂直下方。電機190接合滑輪或帶驅動系統194并且被滑輪蓋196覆蓋。[〇〇92]如圖所示,滑輪194包括大體上圓形的第一齒輪202和大體上圓形的第二齒輪204, 其通過帶206可操作地連接?;喯到y194安裝到電機磁場罩182的外部并被滑輪蓋196包圍。滑輪蓋196安裝到電機磁場罩182?;喯到y194允許在較低的電機速度下增加扭矩,從而允許使用更小的電機來產生與較大的直驅系統相當的能量輸出。進一步地,帶驅動系統相對于齒輪系統的優點在于其更安靜且更有效。[〇〇93]如圖14中進一步詳細說明的,電機190通過第二軸構件208可操作地連接到第二齒輪204。風扇150通過第一軸構件168操作地連接到第一齒輪202。帶206便于軸168和208之間進行機械能、扭矩和速度的傳送。如此,通過電機160的第二軸構件208的轉動使得第二齒輪 204轉動。帶206向第一齒輪202傳送能量,使得第一軸構件168轉動風扇150。[〇〇94]如圖2B和3所示,關于吹風機100的縱向軸線的、電機190的縱向重心表示為M0。電機的縱向重心Xmq與吹風機的縱向重心BL之間的縱向距離為約9.4mm。電機的橫向重心(M0 處)的橫向軸線具有Ymq到BL的橫向距離,該橫向距離橫向地為約44.0mm。在該中心位置,電機190的質量大體上位于手柄部分156的下方。如此,當轉動吹風機100時,對于電機190質量的扭矩力相比電機不在吹風機100的縱向和橫向重心BL位置的吹風機被減小。[〇〇95]殼體組件110的第三殼體部分124具有內表面106(圖4中未示出),其配置為連接第二殼體部分122的相對的內表面130。第三殼體部分124具有外側部170。第三殼體部分124具有上部,其限定手柄部分156的第二部分164。如前面所描述的,第二殼體部分122的第二部分164和第一部分154限定手柄部分156。手柄部分156允許用戶在自己前面以選定的角度握住電池供能吹風機100,該角度通常的范圍是0到-30度。如圖2B所示,第三殼體部分124關于縱向軸線(x)的縱向重心表示為TH。[〇〇96] 第三殼體部分的縱向重心與吹風機的縱向重心BL之間的距離XTH為約11.9mm。?與吹風機的橫向重心BL之間的橫向距離Yth為約7.3mm。如圖9進一步顯示的,吹風機的縱向重心BL到殼110的末端的縱向距離XEND為約191mm(工作角為25度)。電池供能吹風機與電池供能吹風機的末端之間的縱向距離,和電池供能吹風機整體縱向長度之間的比為約0.22。
[0097] 如圖7所示,在手柄部分156內提供觸發器166,從而當用戶按壓觸發器166時,激活電機190,然后電機激活風扇150。手柄部分156大體上橫向位于風扇150和電機190之間。觸發器166的縱向和橫向重心在TR處。如此,觸發器的重心TR到電池供能吹風機的縱向重心BL 的縱向距離Xtr,為約8.7mm JR的橫向重心到電池供能吹風機的橫向重心BL之間的橫向距離是丫了1?,為約16.3111111。[〇〇98]如圖所示,電池114可拆卸地安裝到殼110上并更具體地安裝到第三殼124和電池安裝部108。如圖6C所示,電池114總體上設置于手柄156的垂直下方,從而電池114的一部分和手柄156垂直對齊。相應地,電池的垂直重心BT位于手柄156的垂直下方。[〇〇99]整體而言,電池114和電機組件160之間的縱向和橫向距離影響轉動吹風機所需要的扭矩和慣性矩。作為較重組件中的兩個,期望的是使得其盡可能靠近手柄。如圖1和2B所示,電池114的內表面區域鄰接吹風機的殼體組件110的一側。該結構減小了電池114和電機組件160之間的距離,從而減小了慣性矩。可以預計的是,在電池114至殼110的結構中,電池 114的內表面的至少約30 %位于殼體組件110的外周內。
[0100]在圖2B所示的實施方式中,可以預計吹風機100被配置為,當電池114連接到殼體 110時,電池114的內表面的約76 %位于殼體組件110的外周內。進一步地,電池114和殼體組件110被配置為使得電池114的內表面的約100 %位于殼體組件110的外周內。[〇1〇1] 如圖2B所示,電池的縱向重心表示為BT。BT與吹風機的縱向重心BL之間的縱向距離是Xbt,為約117.5mm。電池左到右的重心與吹風機BL的橫向重心之間的橫向距離為Ybt,為約3 2.9 m m。進一步地,電機的縱向重心M 0和電池的縱向重心B T之間的縱向距離為約 126.9mm。在另一個實施方式中,電機縱向重心M0和電池的縱向重心之間的距離為約 152.4mm〇
[0102]如圖1和7所示,電池安裝部108大體上沿電池114頂部部分連接到第三殼體部分 124,在電機磁場罩和電池114之間。電池安裝部108通過緊固部連接到第三殼體部分124。電池安裝部108和底座構件116(包括其后部構件184)協同形成腔或罩,其在電池供電吹風機 100掉落的情況下會保護電池114。
[0103]如圖9所示,管112具有大體上彎曲的結構,以便于當吹風機100在操作位置被用戶握住時平衡和對齊。如圖9所示,手柄156大體上位于管112中心的偏移位置。相應地,管112 為彎曲的結構,使得遠端119的中心和手柄166對齊,從而調整力量輸出。如圖2A、2B和圖3所示,管112關于縱向軸線(x)的縱向重心為T B,距吹風機的縱向重心B L的縱向距離X t b是約 471.9mm〇
[0104]此外,管112的橫向重心為Ytb,其與吹風機BL之間的橫向距離為約61.4mm。相應地, 電池縱向重心BT與管縱向重心TB之間的縱向距離為約589.4mm。相應地,電池縱向重心BT與吹風機的縱向重心BL之間的縱向距離,相對于管縱向重心TB與吹風機的縱向重心BL之間的縱向距離的比為約0.25。這是電池縱向重心BT與吹風機的縱向重心BL之間的縱向距離,與管縱向重心TB與吹風機的縱向重心BL之間的縱向距離的比。這表明了電池相對于吹風機的緊湊屬性,比率越小,單元越緊湊。[〇1〇5]如圖9所示,在25度工作角的電池供能吹風機的整體縱向長度為約866.0mm,并表示為Xbl。如此,電池縱向重心BT與吹風機縱向重心BL之間的縱向距離(117 ? 5mm)(圖2中顯示為Xbt )與整體電池供能吹風機的縱向長度Xbl (866.0mm)的比,如圖9所示,小于0.14。
[0106]圖10顯示了底座構件116連接到電池供能吹風機100。如圖11A-C所示,底座構件 116配置為在靜止位置支撐電池供能吹風機100。進一步地,底座構件116配置為在電池供能吹風機100跌落的情況下,保護電池114不會撞擊表面。如圖所示,底座構件116為連續形成的構件,包括正面構件180、第一側構件188、第二側構件186和后構件184。底座構件116適于與第二殼體部分122的下部,以及第三殼體部分124的下部接合。
[0107]底座構件116提供了多個連接點以便于可拆卸地連接到吹風機100的殼體組件 110。正面構件180具有緊固支架172,其大體上從底座構件116向上延伸。通常位于正面構件 180的中心,緊固支架172具有形成于其上的孔以與第二殼體部分122的下部可拆卸地連接。 [〇1〇8] 底座構件116的第一側構件188在正面構件180與后構件184之間延伸。后構件184 由底座構件116的基座大體向上延伸以與第二殼體部分122形成可拆卸連接。如圖所示,具有孔的支架174大體上位于后構件184的中心。第二側構件186在正面構件180與后構件184 之間延伸。第二側構件186具有緊固支架176和孔以便于和第三殼體部分124的下部連接。底座構件116可拆卸地連接到殼體組件110,便于更換,如果期望的話。[〇1〇9]底座構件116由塑料材料構成,如聚丙稀、Xenoy或其它耐久性復合塑料材料。在電池供能吹風機100不慎掉落的情況下,底座構件116吸收施加到表面上的能量。底座構件116 配置為保護電池114,此時,作為緩沖器,吸收表面上的撞擊??梢灶A料的是,底座構件116的組分使得底座構件116能夠吸收高至每米71焦耳的能量。底座構件116進一步包括系列的肋部,位于底座構件116的下表面,以在當電池供能吹風機100置于表面上時提供摩擦力。
[0110]如圖2A、2B和3所示,底座構件116具有縱向和橫向重心,表示于FT,其與吹風機的縱向重心BL之間的縱向距離Xft為47.1mm,且與吹風機橫向重心BL之間的橫向距離Yft為約 61?4mm〇
[0111]使用中,電池供能吹風機100的緊湊結構相對于其它吹風機使得用戶能夠在更小的慣性矩下操作吹風機100。如圖12所示,用戶通常在他/她的身前的懸掛點位置握住電池供能吹風機100,所述懸掛點位置為手柄部分166。如此,電池供能吹風機100大體上位于用戶的身前,操作角度為〇度和-30度之間,但通常的操作角度為約-25至-30度之間,因為用戶通常對位于他/她下面的物品吹風。
[0112]具有緊湊結構的電池供能吹風機100相對于其它先前的吹風機的機械優勢是顯著的。使用過程中,用戶轉動電池供能吹風機100,類似于圖13所示,通過緊湊結構會顯著減小扭矩。已經計算出,在轉速為90度/s下,要花費3秒達到該轉速(這等于0.524rad/s2),需要 0.051匪的扭矩,且慣性矩為約0.09804(kg*m2)。顯著的是,這比其它吹風機低約40%,其它吹風機在相同的角加速度(約〇.524rad/s2)下需要0.073M1的扭矩來轉動吹風機,且慣性矩為約0.13900(kg*m2)。還進一步確定了,本文的參考比例在操作和/或轉動電池供能吹風機 100時提供了在減小扭力和慣性矩方面的機械性益處。
[0113]雖然特別參考了示例性實施方式的某些示例性方面對各示例性實施方式進行了描述,但需要理解的是,本實用新型能夠通過其它實施方式實現,且其細節能夠在各明顯的方面進行改進。在不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能夠進行各種變化和改進,這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是顯而易見的。相應地,前述公開的內容、特征和附圖僅是示例性目的,而并非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定本實用新型,本實用新型僅由權利要求限定。
【主權項】
1.一種電池供能吹風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殼體組件,其包括:第一殼體部分,具有外側表面和相對的第一內表面;第二殼體部分,具有接合第一殼體部分的第二內表面和相對的第三內表面;第三殼體部分,具有配置為接合第二殼體部分的第三內表面的第四內表面、和與第四 內表面相對的外側表面;其中第一殼體部分連接到第二殼體部分且第二殼體部分連接到第三殼體部分、形成所 述殼體組件;手柄,形成于殼體組件的頂部部分;出口管,由殼體組件的前部延伸;和電池,安裝到殼體組件的側面,且其中吹風機的重心基本橫向地與手柄對齊。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供能吹風機,其特征在于,一風扇位于殼體組件中、在手 柄的第一側上,該風扇具有橫向方向的旋轉軸線;且一電機位于殼體組件上、在殼體組件的 第二側上、在與手柄相對的側上。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池供能吹風機,其特征在于,相對于風扇,電池安裝到殼體 組件的相對側上。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供能吹風機,其特征在于,底座構件可拆卸地附接到殼體 組件的下部,其中該底座構件包括大體向上延伸的后部部分以保護電池。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供能吹風機,其特征在于,電池安裝到殼體組件,且電池 內表面面積的30%以上位于殼體組件的外周內。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池供能吹風機,其特征在于,電池安裝到第二殼體部分,電 池內表面面積的76 %以上位于殼體組件的外周內。7.—種電池供能吹風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殼體組件,具有手柄部分,該手柄部分具有限定一平面的中心縱向軸線;出口管,由殼體組件的前部延伸;風扇,位于殼體組件內,且由電機驅動以將空氣吹出出口管;電池,可拆卸地安裝到殼體組件,該電池從手柄部分橫向偏移。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電池供能吹風機,其特征在于,風扇位于殼體組件的第一側 上,且電池位于殼體組件的與第一側相對的第二側上。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電池供能吹風機,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靠近電池定位的電 機,其中電機和電池位于殼體組件的第二側上。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電池供能吹風機,其特征在于,吹風機的重心位于手柄橫向 下方。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電池供能吹風機,其特征在于,電池重心和吹風機重心間的 縱向距離為小于120mm。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電池供能吹風機,其特征在于,電機重心和吹風機重心間的 縱向距離為小于l〇mm。13.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電池供能吹風機,其特征在于,電池縱向重心與吹風機縱向 重心之間的距離與電池供能吹風機的總縱向長度的比小于0.14。14.一種電池供能吹風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殼體組件,限定用于保持風扇的內腔室,該殼體組件包括由用戶抓握的手柄部分;電池,安裝于殼體組件第一側;風扇,安裝在內腔室內,該風扇具有沿殼體組件的橫向方向的旋轉軸線,且位于殼體組 件的第二側,所述第二側與殼體組件的第一側相對;且其中,吹風機的重心與手柄部分對齊,使得基本位于手柄部分的下方。15.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電池供能吹風機,其特征在于,殼體組件具有第一、第二和 第三殼體部分,且其中用于風扇的內腔室由第一和第二殼體部分形成,電池安裝到第三殼 體部分。16.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電池供能吹風機,其特征在于,電池的內表面面積的至少 30 %位于殼體組件的周邊內。17.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電池供能吹風機,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可拆卸地安裝到 殼體組件的底部的底座組件,使得僅底座組件接觸靜止表面,該底座組件具有輪廓設置為 與電池的形狀相對應的部分,以保護電池避免跌落。18.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電池供能吹風機,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連接到殼體組件 的出口管,以用于引導風扇產生的空氣,該出口管具有縱向軸線,手柄具有縱向軸線,其中 出口管的縱向軸線與手柄的縱向軸線位于相同平面內。
【文檔編號】H02J7/00GK205728605SQ201620596216
【公開日】2016年11月30日
【申請日】2016年3月25日
【發明人】T·A·特紹普, B·普爾, J·M·謝弗
【申請人】布萊克和戴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