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智能穿戴設備的技術領域,具體是涉及一種可調節的智能手表。
背景技術:
:
現有的智能手表一般由表體和表帶構成,表體的外殼上直接成型有表帶,其表帶無法從表體上拆卸下來,而且表帶在佩戴在手上時,一般是直接套在手腕上,表帶的長度無法進行調節,無法適應各種粗細的手臂,因而限制了其使用人群,應用范圍窄,有必要予以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表帶可拆卸且表帶的長度可調,能夠適應不同粗細手臂的可調節的智能手表。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可調節的智能手表,包括表體和表帶,所述表體內設有相連接的觸控顯示屏和電路板,所述表帶包括左表帶和右表帶,所述表體的左端和右端具有連接凸起端,左表帶和右表帶的相對的一端均具有連接部,所述連接凸起端的側壁上具有與所述連接部配合的連接槽,所述連接槽的內壁上具有插接槽,連接部的側壁上具有與所述插接槽配合的插接條,所述插接條通過緊固螺栓固定在連接凸起端上;
所述左表帶的另一端具有第一連接帶,所述第一連接帶上具有L型的第一連接槽,所述第一連接槽上設有移動蓋板,所述移動蓋板的底面中部具有導向支撐條,第一連接槽的下側壁上具有導向槽,所述導向支撐條的下端插套在所述導向槽內,移動蓋板的底面兩側具有兩個連接板,所述連接板的一端側壁上具有插孔,第一連接槽的側壁上具有與所述插孔配合的插條,緩沖彈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插條的外側壁上、另一端固定在連接板的外側壁上,插條上方的第一連接槽側壁上具有避讓槽,所述移動蓋板的一端插接在所述避讓槽內,移動蓋板下方的第一連接槽外端的下側壁上成型有與移動蓋板平行的移動槽,所述移動槽內相對的側壁上螺接有兩排球頭柱塞,第一連接槽上設有鐵制塊,所述鐵制塊的底部成型有移動塊,所述移動塊插接在所述移動槽中,移動塊上相背的側壁上成型有兩排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分別插套在對應的球頭柱塞上;
所述右表帶的另一端具有第二連接帶,所述第二連接帶的側壁上具有第二連接槽,所述移動蓋板和第一連接帶的下部可插接在所述第二連接槽內,第二連接槽外端的上側壁上具有與移動蓋板端部配合的阻擋塊,所述阻擋塊內側的第二連接槽上側壁上固定有與鐵制塊配合的磁鐵塊。
借由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智能手表在佩戴時,只需將表體置于手腕上,并將左表帶和右表帶置于手腕的兩側,然后將左表帶的第一連接帶連同第一連接槽上的移動蓋板一起插入右表帶的第二連接槽內,在逐漸插入的過程中,移動蓋板的外端被第二連接槽外端部的阻擋塊阻擋,此時移動蓋板逐漸深入插入第一連接槽側壁上的避讓槽內,并且移動蓋板底部的連接板上的插孔逐漸插套在插條上,此時緩沖彈簧也逐漸被壓縮,移動蓋板在向著避讓槽移動的過程中,其底部的導向支撐條在第一連接槽上的導向槽內移動,導向支撐條既起到將移動蓋板支撐在第一連接槽上的作用,又起到對移動蓋板的移動位置進行導向的作用。第一連接帶在逐漸插入第二連接槽的過程中,移動蓋板被阻擋塊阻擋并向著避讓槽移動,由此移動蓋板逐漸將其下方的鐵制塊顯露,當鐵制塊吸附在第二連接槽內的磁鐵塊上時,第一連接帶與第二連接帶也就完成了固定。另外,還可以調節左表帶和右表帶之間的相對距離以此來調節表帶的長度,具體地,通過調節鐵制塊在第一連接槽上的位置,從而調節第一連接帶伸入第二連接帶的距離,從而調節左表帶與右表帶之間的相對距離,調節鐵制塊位置的具體方法為:通過撥動鐵制塊,使得鐵制塊底部的移動塊在第一連接槽上的移動槽中移動,移動塊上的限位孔分別插套在不同的球頭柱塞上,以此來調節鐵制塊在第一連接槽上的位置。此外,左表帶和右表帶還可以方便地從表體上拆卸下來,具體地,將緊固螺栓擰下,以此解除插接條與連接凸起端的固定,然后將連接部從連接槽中拔出,即可將左表帶和右表帶從表體上拆卸下來。使用者將表體和表帶佩戴在手腕上時,通過觸控顯示屏可以進行時間和通訊等操作,電路板控制觸摸顯示屏的顯示。
通過上述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智能手表的左表帶和右表帶均可從表體上拆卸下來,并且在表體上固定牢固,左表體和右表體之間的連接距離可調節,從而可調節表帶的長度,能夠適應不同粗細手臂,適用范圍廣。
作為上述方案的一種優選,所述連接凸起端的側壁上具有第一螺紋孔,所述插接條的側壁上具有與所述第一螺紋孔對應的第二螺紋孔,所述第二螺紋孔到插接條端部的距離與第一螺紋孔到插接槽的內端部的距離相等,所述緊固螺栓的螺紋端依次螺接在第一螺紋孔和第二螺紋孔內,緊固螺栓的頭部端抵靠在連接凸起端的側壁上。按上述方案,通過將緊固螺栓從第一螺紋孔和第二螺紋孔上擰下,以此解除插接條與連接凸起端的固定,然后將連接部從連接槽中拔出,即可將左表帶和右表帶從表體上拆卸下來。
作為上述方案的一種優選,所述表體的頂面具有凹槽,所述觸控顯示屏嵌套在所述凹槽內,觸控顯示屏的外側壁粘貼固定在凹槽的內側壁上,觸控顯示屏的下方設有所述電路板,電路板固定在表體內部,底蓋固定在表體的底部,電路板壓靠在所述底蓋的上方,電路板上固定有心率傳感器,所述心率傳感器的感應端插套在底蓋上具有的通孔中,心率傳感器的感應端端部與所述通孔的下端持平。按上述方案,使用者在將表體佩戴在手腕上時,通過心率傳感器的感應端對著手腕處的皮膚,可對相關皮膚部位進行心率檢測,使用方便。
作為上述方案的一種優選,所述移動塊的底部成型有推動塊,所述推動塊的下端伸出第一連接帶的下側壁并成型有推動手柄,所述推動手柄與推動塊垂直并壓靠在第一連接帶的下側壁上,第一連接帶的下側壁上成型有推動槽,所述推動槽與移動槽連通,推動塊可在推動槽內移動。按上述方案,通過推動推動手柄即可使推動塊在推動槽內移動,從而使得推動塊帶動移動塊在移動槽內移動,操作方便。
作為上述方案的一種優選,所述移動槽貫穿第一連接帶上與第二連接帶相對的側壁,所述推動槽也貫穿第一連接帶上與第二連接帶相對的側壁,第一連接帶的端部具有與推動手柄配合的限位擋塊。
作為上述方案的一種優選,所述磁鐵塊的豎直長度大于阻擋塊的豎直長度。
作為上述方案的一種優選,所述導向支撐條的下端外側壁上具有耐磨層,所述耐磨層緊貼導向槽的內壁。
上述說明僅是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手段,并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以下以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剖面圖;
圖3為圖2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2的另一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3的剖面圖;
圖6為圖3的另一剖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但不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參見圖1、圖2,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可調節的智能手表,包括表體10和表帶20,所述表體10內設有相連接的觸控顯示屏31和電路板32,所述表體10的頂面具有凹槽11,所述觸控顯示屏31嵌套在所述凹槽11內,觸控顯示屏31的外側壁粘貼固定在凹槽11的內側壁上,觸控顯示屏31的下方設有所述電路板32,電路板固定在表體10內部,底蓋33固定在表體20的底部,電路板32壓靠在所述底蓋33的上方,電路板32上固定有心率傳感器34,所述心率傳感器的感應端插套在底蓋33上具有的通孔331中,心率傳感器34的感應端端部與所述通孔331的下端持平。
參見圖1至圖3,所述表帶20包括左表帶21和右表帶22,所述表體10的左端和右端具有連接凸起端12,左表帶21和右表帶22的相對的一端均具有連接部40,所述連接凸起端12的側壁上具有與所述連接部40配合的連接槽121,所述連接槽的內壁上具有插接槽122,連接部40的側壁上具有與所述插接槽122配合的插接條41,所述插接條通過緊固螺栓42固定在連接凸起端12上,連接凸起端的側壁上具有第一螺紋孔123,插接條41的側壁上具有與所述第一螺紋孔123對應的第二螺紋孔411,所述第二螺紋孔到插接條41端部的距離與第一螺紋孔123到插接槽122的內端部的距離相等,所述緊固螺栓42的螺紋端依次螺接在第一螺紋孔123和第二螺紋孔411內,緊固螺栓42的頭部端抵靠在連接凸起端12的側壁上。
參見圖3、圖6,所述左表帶21的另一端具有第一連接帶51,所述第一連接帶上具有L型的第一連接槽511,所述第一連接槽上設有移動蓋板60,所述移動蓋板的底面中部具有導向支撐條61,第一連接槽511的下側壁上具有導向槽512,所述導向支撐條61的下端插套在所述導向槽512內,導向支撐條61的下端外側壁上具有耐磨層62,所述耐磨層緊貼導向槽512的內壁,移動蓋板60的底面兩側具有兩個連接板63,所述連接板的一端側壁上具有插孔631,第一連接槽511的側壁上具有與所述插孔631配合的插條513,緩沖彈簧64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插條513的外側壁上、另一端固定在連接板63的外側壁上,插條513上方的第一連接槽511側壁上具有避讓槽514,所述移動蓋板60的一端插接在所述避讓槽514內。
參見圖3、圖5,移動蓋板60下方的第一連接槽511外端的下側壁上成型有與移動蓋板60平行的移動槽515,所述移動槽內相對的側壁上螺接有兩排球頭柱塞70,第一連接槽511上設有鐵制塊71,所述鐵制塊的底部成型有移動塊72,所述移動塊插接在所述移動槽515中,移動塊72上相背的側壁上成型有兩排限位孔721,所述限位孔分別插套在對應的球頭柱塞70上,移動塊72的底部成型有推動塊73,所述推動塊的下端伸出第一連接帶51的下側壁并成型有推動手柄74,所述推動手柄與推動塊73垂直并壓靠在第一連接51部的下側壁上,第一連接帶51的下側壁上成型有推動槽516,所述推動槽與移動槽515連通,推動塊73可在推動槽516內移動,所述移動槽515貫穿第一連接帶51上與右表帶22相對的側壁,所述推動槽516也貫穿第一連接帶51上與右表帶22相對的側壁,第一連接帶51的端部具有與推動手柄74配合的限位擋塊517。
參見圖2、圖4,所述右表帶22的另一端具有第二連接帶52,所述第二連接帶的側壁上具有第二連接槽521,所述移動蓋板60和第一連接帶51的下部可插接在所述第二連接槽521內,第二連接槽外端的上側壁上具有與移動蓋板60端部配合的阻擋塊522,所述阻擋塊內側的第二連接槽521上側壁上固定有與鐵制塊71配合的磁鐵塊81,所述磁鐵塊的豎直長度大于阻擋塊522的豎直長度。
本實用新型的智能手表在佩戴時,只需將表體10置于手腕上,并將左表帶21和右表帶22置于手腕的兩側,然后將左表帶21的第一連接帶51連同第一連接槽511上的移動蓋板60一起插入右表帶22的第二連接槽521內,在逐漸插入的過程中,移動蓋板60的外端被第二連接槽521外端部的阻擋塊522阻擋,此時移動蓋板60逐漸深入插入第一連接槽511側壁上的避讓槽514內,并且移動蓋板60底部的連接板63上的插孔631逐漸插套在插條513上,此時緩沖彈簧64也逐漸被壓縮,移動蓋板60在向著避讓槽514移動的過程中,其底部的導向支撐條61在第一連接槽511上的導向槽512內移動,導向支撐條61既起到將移動蓋板60支撐在第一連接槽511上的作用,又起到對移動蓋板60的移動位置進行導向的作用。第一連接帶51在逐漸插入第二連接槽521的過程中,移動蓋板60被阻擋塊522阻擋并向著避讓槽514移動,由此移動蓋板60逐漸將其下方的鐵制塊71顯露,當鐵制塊71吸附在第二連接槽521內的磁鐵塊81上時,第一連接帶51與第二連接帶52也就完成了固定。
另外,還可以調節左表帶21和右表帶22之間的相對距離以此來調節表帶的長度,具體地,通過調節鐵制塊71在第一連接槽511上的位置,從而調節第一連接帶51伸入第二連接帶52的距離,從而調節左表帶21與右表帶22之間的相對距離,調節鐵制塊71位置的具體方法為:通過撥動鐵制塊71,使得鐵制塊71底部的移動塊72在第一連接槽511上的移動槽515中移動,移動塊72上的限位孔721分別插套在不同的球頭柱塞70上,以此來調節鐵制塊71在第一連接槽511上的位置。
此外,左表帶21和右表帶22還可以方便地從表體10上拆卸下來,具體地,將緊固螺栓42擰下,以此解除插接條41與連接凸起端12的固定,然后將連接部40從連接槽121中拔出,即可將左表帶21和右表帶22從表體10上拆卸下來。使用者將表體10和表帶20佩戴在手腕上時,通過觸控顯示屏31可以進行時間和通訊等操作,電路板32控制觸摸顯示屏31的顯示。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智能手表的左表帶21和右表帶22均可從表體10上拆卸下來,并且在表體10上固定牢固,左表體21和右表體22之間的連接距離可調節,從而可調節表帶20的長度,能夠適應不同粗細手臂,適用范圍廣。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可調節的智能手表,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以所述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